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铸刚明 > 第六十七章 战事抵定

重铸刚明 第六十七章 战事抵定

作者:青史昭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36 来源:笔趣阁

平壤就这样丢了?仅仅过了半个月而已,一个拥有八百万人口的国家就这样,朝鲜国王甚至将后妃送完江华岛避难!

这到底是朝鲜太弱还是这建奴太强?

一时间朝野中那些一直叫嚣着援助朝鲜的大臣纷纷失声,这也失败的太快了吧!

此时朝廷也不再声称要围魏救赵了,因为已经不用救了。不过对于袁崇焕的种种行为,存在着一定的抗旨行为,最终天启皇帝对袁崇焕下旨申饬!

毕竟现在的辽东还要靠着他守护这宁锦防线!

得知朝廷的反应后,袁崇焕微微一笑,朝廷的反应都在自己的预料之中。

而皮岛的毛文龙则是异常愤怒,心中暗道朝廷不公,尤其是走进伤病营的时候。

攻占平壤并掠夺了大量的白银、珠宝、粮食、奴隶后,阿敏不准备再继续打下去了,收获已经很大了,再打下去万一激起了朝鲜人的反抗心理就得不偿失了。

这才刚刚占领平壤,各地的的所谓义军已经数不胜数了。大金也已经伤亡将近百人,虽然大部分都是李永芳手下的汉人。但是也不得不重视了。要适可而止。

尤其是粮食已经抢的足够多了,大金内部也可以放松一下了,前段时间缺粮实在是太严重了。

因此阿敏要求和朝鲜人谈判,经过一番谈判,虽然朝鲜一方很不情愿,认为这是大大的屈辱。尤其是朝鲜国王李倧更是不满。

但是在外后金的军威之下,他们也只能屈服,最终经过谈判,双方签订《平壤誓约》

规定:

双方结成兄弟之国,大金为兄,朝鲜为弟。

朝鲜停止使用明朝天启年号,改用后金年号。

朝鲜遣王子李玖赴后金为人质。

大金、朝鲜互不侵犯对方的领土。

条约签订后,阿敏仍然不满意,今八旗分兵劫掠三日,朝鲜京畿道地区几乎成一片白地。

最终阿敏趾高气扬的撤兵,当然他这么着急撤兵也有毛文龙一直在后方搞事情的原因。

然而朝鲜的士子缺对这份条约大为不满,纷纷上表表示反对,李倧就顺水推舟的推反了第二条,仍然使用天启年号。

同时也为了表示对蛮夷的仇恨,在接下来的时间,他加大了对毛文龙的粮饷支持。

不过他也是对大明很不满意,竟然没有发兵救我朝鲜。

但是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民心,和大明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

这或许对大明来说是个意外之喜吧。

返回到平壤时,阿敏自作主张的进行了分赃,镶蓝旗、镶白旗、镶红旗三旗的人员都是赚的盆满钵满。

分赃结束,志得意满的阿敏又留下了三千人留守义州,就带着大批物资往沈阳城而去。

抵达沈阳城时,皇太极率领后金众臣在城门口迎接,庆祝他们大胜归来,尤其是带回了这么多的战利品。

阿敏志得意满的带着属于自己的战利品回到了自己的府邸!

他却不知道,他这一路上的嚣张跋扈,私自分赃,以及想要留在朝鲜自立为王的想法都有人悄悄的记了下来,很快就会汇报给皇太极!

皇太极听到这些后,也不由得有些生气,虽然他很想收了他的兵权,但是真正看到他如此的猖狂不将自己放在眼中,甚至还想就在朝鲜。如果不是其他人的劝谏,他恐怕真就不回来了吧。

这次之所以派阿敏带兵,主要不是因为他打仗很厉害,而是皇太极想试探他一番,此人平时是很支持皇太极。

但是皇太极对他还是不放心,大家都是四大贝勒,他就这么甘心?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他自己是不会甘心的。所以这次出征朝鲜就是自己试探阿敏的一次机会。

表面上看自己这是对支持者的酬功,能拉拢军心,其实是在试探阿敏是否是真正的放弃了汗位,对自己是否忠心。

果然啊,此人还是对自己不忠啊!以后对他还要多多小心。

此时,盛京城内可是热闹的很,数万大军的胜归来,带回了大批的物资、奴隶,没有去的那些八旗兵一般都可以挑选几个奴隶,至于物资是要收归国库的。

不过,就算如此,城市内仍然显得格外热闹!

一部分人收获了很多,那些没有去的自然就很羡慕,也就更想着打仗,军心、士气高涨!

皇太极见此情景更是心情舒畅,接下来就是要好好准备和明国打一仗了。

尤其是最近袁崇焕一直在维修扩建那些个城堡,要攻破这些坚固的城池对大金的勇士们来说,不是难,主要是死伤太大了,大金跟不就承受不起这样的伤亡。

要趁着他们还没有完工的时候出兵,一举捣毁,最好能攻下锦州城!

……………………………………………

此时的大明京城,当建奴进攻朝鲜的结果传到京城时,朝野失声,大明失去了这个与大明关系最好的藩属国?

天启皇帝紧急召开大朝会,谈论解决办法,可惜没有提出什么好办法,仅仅是有皇帝给朝鲜发圣旨,看看他们的态度。

没办法,天启皇帝只能下旨,表示自己对这场战争表示遗憾,大明将会原谅朝鲜这次的过错,继续允许朝鲜使用大明的年号等。

为了表示对这件事情的重视,天启皇帝还派了一名都察院御史前往朝鲜宣旨!

现在基本上这件事算是告一段落了,朱由检一人在书房里仔细的思考这件事!

从这场战争中可以分析出很多东西,首先大明朝廷这边,似乎并没有再军事方面很厉害的人物出来,对当前形势仔细分析一番,我大明如何如何,建奴如何,朝鲜如何。

我大明出兵有没有用,能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朝鲜能抵抗多久?他会投降吗?还是和建奴长时间的打下去?

这些分析都没有,完全是找到什么就是什么!大明缺顶级的军事战略家!

还有朝廷下的命令,袁崇焕似乎重视程度不太够,让他出兵还磨磨蹭蹭的,这表明了辽东这个地方的军队或者说是袁崇焕这个人似乎不太想听朝廷的了?或者说朝廷的公信力下降了,他不再相信朝廷的战争指挥能力了?

恐怕是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越来越薄弱了!这可是大患啊,必须要遏制!

PS:求收藏,求推荐票,求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