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铸刚明 > 第七十三章 进京

重铸刚明 第七十三章 进京

作者:青史昭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36 来源:笔趣阁

徐光启一愣,现在谈正事都流行直接写信了吗?这才离开京城不到两年,怎么变化这么大!

徐光启不知道,其实这只是朱由检的附庸风雅罢了,他只是想学习一下古人罢了。这恐怕是他写的第一封信,说不定还是最后一封信了。

徐光启小心的打开信封,打开里面的纸,字迹不错,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人来说已经是相当不错了,光看着这些字,徐光启对于朱由检已经有了一个好印象了,毕竟字如其人吗!字数也不多,很快就看完了。

这封信的大概意思就是说:

我朱由检听说西方有几种农作物,比如土豆、甘薯,它们的产量很高,每亩甚至能达到七八石。

我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因为我大明的人口太多,土地不够,很多人都吃不饱,最近十数年经常出现天灾,很多老百姓都饿死了,粮食对大明来说太重要了。

因此我就派人去南方的濠境购买了一些种子,准备实验一番,如果传说是真的的话,我就会奏请陛下支持,大明年力的推广种植,今年,我准备在我自己的土地上试种。

我又招募了两位小弗朗机的农民到京城来进行指导,但是,他们毕竟不是我中国人,不能使我放心。

因此呢我想找到一些懂得如何种植这些农作物的人,一定要万无一失,晚一年推广,就会造成多少人饿死啊!

就在我不知道该找谁时,我的大伴告诉我,前礼部右侍郎徐光启徐大人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因此我就派遣了几位王府的下人到松江府上海县来找徐大人您。

不求您能亲自去京城,相必熟知甘薯产量的您也在上海推广种植,只要你能安排几位有经验的农夫去京城就够了!

为了大明的亿万百姓,由检希望徐大人相助!

…………

仔细看完后,徐光启对这个素未谋面的信王殿下感官很好,为了大明的百姓能够吃饱饭,为了大明的国库充足,他专门派人去濠境购买粮食,又专门派人来找自己,信王殿下果然忧国忧民!

比那些只知道逞口舌之利的庸官强的多!比那些只知道抢着普通小民利益的大部分宗室强的多!

并且朱由检的话徐光启很有感触,自从天启四年自己被罢官回到家乡以后,他就致力于推广甘薯的种植,并抽时间编纂《农政全书》,结果他发现太难了。

根本没有人愿意相信他,他们不愿意尝试一种新的作物,徐光启怎么劝都不管用,没有人敢于拿自己田地的收成开玩笑,这让他很是苦恼!

最终实在是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决定自己先种,只要出了成果,相信他们会跟着做的。

自己种上后,周围的人都在嘲笑自己,尤其是看着地上的部分很茂盛,就是什么都没有接的时候,那些人嘲讽他,他也面不改色。

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心中的悲愤,就是皇帝也没有这样讽刺过他。

他一直在忍耐,小心的侍奉着这些甘薯,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他们全家老少九口人,全部都来到了自家的十亩田地。

同时周围多达百人的围观,准备看他的笑话,明明什么都没有接,只有很长的滕罢了,总不能吃藤吧。

然而当徐光启落下第一锄的时候,现场变得鸦雀无声,他们看到土壤下面有着三个小臂粗的东西,众人都惊呆了,怎么长在地下啊!

怎么会这么大、这么粗!

要都是这样,那不得还有十石?

没有人是笨人,尤其是在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时,众人连忙上前要帮助这位徐老汉,他也没有推辞,于是上百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天时间全部收割完毕!

第二天经过称重,计算,果然平均一亩地十三石!众人都惊呆了,徐光启直接拿起一个甘薯,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扣掉皮就直接吃了起来,看他吃的津津有味,众人犹豫后也都纷纷效仿,竟然还是甜的。

徐光启说是这些都可以作种子,来年一人分一石,明年全村都种。

这样的曲折经历,上海这边的甘薯种植才算是扩张开来。但是这才第三年,目前只有这方圆五六个村开始种植。

他也明白了要真正的扩展开来靠自己是不行的。这太慢了!

现在正好,信王找来了,只要在京城传播开,相信很快就能让大明百姓都重上甘薯。

再加上那本《农政全书》的初稿上个月刚刚写完,现在基本也无事。

反正信王有钱,他虽然被弹劾离职了,但是在官场上还是有些消息的。

就像他知道上海县城里的那三家信达商行就是那位信王的。

听说已经遍布北方了,相比这位殿下已经赚了不少银子了,有银子好啊,有银子就能更好的推广甘薯了。

就算是北方的土地没有南方的肥沃,也能有七八石吧?

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最终徐光启决定,不找其他的农夫去了,自己亲自去一趟京城吧,自己现在普通一草民,魏忠贤应该不会再找自己的麻烦了!

既然已经一定决心,他也就不再犹豫,直接和王德化说自己准备亲自去一趟京城,需要一天的时间收拾行李!

王德化连连点头,他属实是没有想到,徐光启会因为殿下的一封信就亲自前往京城,这位可也六十多岁了。

当然他很高兴,把徐光启请去京城,自己可是立了大功的。

将李知县送回去后,王德化吩咐随性的几个侍卫帮忙收拾行李,打包物品之类的。

不过徐家的人都在收拾,徐光启去书房取出了一个盒子,紧紧的抱着。

那个盒子从拿出来后,就没有离开过徐光启的身边。

第二天,收拾完毕后,一行将近二十人准备出发,结果刚刚走出几步路,这个村子里数百人就围了上来,王德化吓得连忙让侍卫们保护这位徐老爷子。

还好只是虚惊一场,他们只是来感谢徐光启给他们带来的甘薯,以及表达自己的歉意。

徐光启倒是很大度,抱着盒子,像他们表示自己从来没有生气过,大家过的好就是他过的好,之类的话语。

之后就踏上了回京城的两千里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