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我在六朝传道 > 第五百一十八章 剪烛

我在六朝传道 第五百一十八章 剪烛

作者:日日生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4-01 10:39:36 来源:笔趣阁

清虚观里,贾母要亲自来打醮。

贾府是观里的大金主,清虚观这么大的家业,一直以来主要都是靠贾府养活,所以今日显得格外忙碌。

李渔也被这种气氛带动了,早早起来,打了一套从徒弟那学来的太极拳。

一个道童在旁边,看着他的拳法,十分有趣的样子,便歪着头问道:“道长,你这是什么拳?”

“太极,想学啊?我教你。”李渔笑呵呵地说道。

这小道士长得虎头虎脑的,就像是年画里的胖小子,说话也很乖巧,十分讨喜。

小道士跟着他,在后面比比划划,李渔好为人师的毛病又犯了,停下来指点了他一番。

李渔问道:“今儿怎么这么热闹,前面都在忙什么呢?”

小道士笑道:“贾府的小姐说让端午打醮七天,到了今天是最后一天,本来没什么事的,谁知道那贾家的老太太突然要来,说是要为她外孙女加一醮。这一下可把师兄们忙坏了,都急着去伺候呢,听说还临时加了戏台,要演大戏呢。”

“你能挤进去么?”李渔笑着问道。

“前面戏台早就水泄不通了,我知道一个地方,看得比他们还清楚,一会我带你去看!”小道士眉飞色舞地说道。

他拽着李渔,来到钟楼,果然看的很清楚。戏台上已经布置好了彩架,但是还没有开唱,围观的人已经挤得满满当当。

在最靠近戏台的地方,有一大片空地,摆满了华贵的桌椅。那是贾家的专属位置,他们人还没来,所以这里空着。

此时山下的大殿内,贾珍到神佛前,捻阄抓了三出戏,分别是《白蛇记》、《满床笏》和《南柯梦》。

贾母一听,先是问了白蛇记是什么戏,戏班的班主弯着腰谄笑道:“回老太太,是前朝开国皇帝刘邦斩白蛇,最终夺取天下的戏。”

贾母有些不悦,满床笏更不必说,一听名字就知道,讲的是一个高官做寿,七子八婿皆来祝寿,由于他们都是朝廷里的高官,手中皆有笏板,拜寿时把笏板放满床头。后来就演化成一个戏曲,用来借喻家门福禄昌盛、富贵寿考。

本来这两出戏都不错,但是最后竟然来了一个南柯梦,岂不是说富贵就如同南柯一梦,昙花一现么...

虽然不悦,但这是神佛选的戏,是抓阄抓出来的,自然不敢更改。

“走,听戏去。”贾母手一挥,贾府的车队马上动了起来,从大殿去戏台听戏。

传话的人很快跑到戏台,有小厮大声唱喏,戏班里各行当紧锣密鼓,准备开幕。

小道士歪着头问道:“你是哪个观的,是做什么的?对了,还没问你叫什么名字呢。”

“我?”李渔笑道:“我叫李渔,是汴梁正经门的,你呢?”

“我叫陆西星,是给观里剪彩纸的,师傅说我没有慧根,没法学道。”看得出来他有点忧伤,但是很快又忘了。

李渔笑道:“我教你一些法术?”

李渔早就试探活了,这小道士资质还可以,虽然没有五行灵根,但是修道的资质还是有的。

张老道不知道为什么不教他,李渔笑着举起手指,上面有一个小火球。

陆西星眼色一亮,道:“你可以教我嘛!”

他问完之后,觉得自己有些过分,犹豫片刻说道:“还是算了,我师父说了,修道要拜师的话,是需要很多钱的。”

李渔一下子明白了,难怪张老道不教他,原来是交不起学费。

李渔觉得有些无语,人都修道了,要那么多黄白之物,有什么用。

想到这儿,李渔脑海中突然浮现出薛蟠那个胖脸来,顿时觉得黄白之物还是有用的。

考虑到自己没有时间在这教他,李渔手指一动,地上起了一阵黄雾,很快在他掌心出现一个小泥人。

李渔学着左慈的办法,果然成功了,他笑着把这个泥人交给小道士陆西星,说道:“你每天晚上,找个没人的地方,跟着它学道术。大概三年之后,它就会彻底失去作用,化为一堆泥土,尘归尘土归土。三年时间够你入门了,若是你有所成,还想继续学,便到汴梁正经门找我。”

小道士如获至宝,他讷讷看着李渔,不知道为什么对他这么好。

李渔传道是很佛性的,只要遇到对脾气,心底还不错的小孩子,他都愿意传道。

有时候对自己是举手之劳,却可以改变或者说成就一个人,何乐而不为呢。

他偷偷看了一眼泥人,发现他果然很神奇。想了一会,他朝着李渔跪拜,被李渔一下扶了起来。

“我们那里,不行这一套。”李渔呵呵笑道:“只要你以后,记得和我一样,多帮人,少害人,我便没有白帮你。”

这时候,下面的大戏也终于开始了,李渔很好奇,这个六朝时空,唱的都是什么曲种。

可惜他听不出来是什么戏,但是金陵话十分好听,表演的优伶也都十分俊俏,身子柔韧性很强,各种动作十分舒展好看。

李渔倚着栏杆,听得津津有味,下面有人大喊,“陆西星,你在这干什么,赶紧去送彩纸!”

打醮要用彩纸,陆西星一拍脑门,自己差点把这件事忘了。

他朝着李渔拜了一下,后者笑道:“快去吧,小心受罚。”

陆西星转身就跑。

这时候,贾府的人也都来了,他们自然是坐在靠的最近的地方,那里早就腾出来了。

贾母坐一乘八人大轿,李氏、王熙凤每人一乘四人轿,黛玉和金莲两个坐一辆翠盖珠缨八宝车,迎春、探春、惜春三人共坐一辆朱轮华盖车。

围观的百姓都站在两边观看,七言八语,指手画脚,就像看那过会的一般。只见前头的全副执事摆开,一位青年公子骑着银鞍白马,彩辔朱缨,在那八人轿前领着那些车轿人

马,正是贾蓉,他身后浩浩荡荡,一片锦绣香烟,遮天压地而来。

贾府的人一到,就有道士跑上钟楼,他好奇地看了一眼李渔,也顾不上理他,便开始撞钟。

只听钟鸣鼓响,早有张老道执香披衣,带领众道士在路旁迎接。

贾珍带领各子弟上来迎接贾母,凤姐儿的轿子却赶在头里先到了,带着鸳鸯等迎接上来,见贾母下了轿,忙要搀扶。

可巧有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儿,拿着个剪筒,照管各处剪蜡花儿,因贪图看戏误了点,正欲往前跑,不想一头撞在凤姐儿怀里。

王熙凤一扬手照脸打了个嘴巴,把那小孩子打了一个斤斗,骂道:“小野杂种!往那里跑?”

陆西星吓的不轻,他顾不上捡地上散落的烛剪,爬起来往外还要跑。众婆娘媳妇正围随的风雨不透,但见一个小道士滚了出来,都喝声叫:“拿,拿!打,打!”

突然,有人捡起一个小泥人,笑道:“这却是个什么东西?”

周围是一群婆子媳妇狰狞的面容,陆西星十分害怕,但是李渔刚刚给他的泥人,很有可能是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东西。

陆西星脸上火辣辣的疼,但是他顾不得这个,鼓足了勇气上前,伸手道:“还给我。”

“吆,还挺横。”周围的婆子们,当成了一景,在旁边笑呵呵地说道。

她们指指点点,陆西星本来就小,个子矮,抬头的视角看上去,越发的觉得可怖。

王熙凤笑道:“再给我抽他几耳光,不然不解气。”

后面的轿子里,贾母隔着帘子,问道:“怎么了?”

王熙凤一听,赶紧上前,笑着说道:“一个小道士儿,剪灯花的,没躲出去,这会子混钻呢。”

贾母听说,忙道:“快带了那孩子来,别唬着他!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惯了,哪里见得这个势派。可怜见的,倘或一时唬着了他,他老子娘岂不疼得慌?”

旁边的张老道伸手拦住,他看到了陆西星的泥人,眼中闪过一道异彩。

“我们观里的小道士,不会说话,就怕冲撞了贵人。我这就带他下去,以后严加管教。”

贾母一听,只得作罢,又转头对贾珍说道:“珍哥儿,给他些钱买果子吃,别叫人难为了他。”

钟楼上,敲完的道士,看着李渔,皱眉道:“你是新来的敲钟的?”

李渔摇了摇头,说道:“我是借宿的。”

道士眉头皱的更深了,“他妈的,还以为终于有人来替老子了,原来又是空欢喜一场。”

他一听李渔是来借宿的,顿时多了几分鄙夷,金陵这地方一般厉害的游历道士,都是住豪奢酒店或者干脆就住在豪门大户中。

只有那些没本事的,才会借宿道观。

他连骂带啐的,瞪了李渔一眼,道:“不是就赶紧走,这里是你来的地方么?”

李渔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这贾府果然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从丫鬟婆子到管家的甚至包括大部分的主子奶奶,都是一群势利眼。

而这清虚观,也是藏污纳垢,什么鸟人都有。

他板着脸训斥说道:“你这厮嘴臭的很,还自称老子,身为一个道门弟子,老子是谁你不知道么?”

敲钟道士一听他还来劲了,顿时骂道:“你一个过路要饭的,竟然还敢顶嘴,我看你是讨打。信不信我让人把你轰将出去,让你睡在大街上。”

他指了指下面,嚣张地说道:“看见了没,金陵的贾家,都是我们道观的恩客。”

李渔懒得跟他说话,凌空一指,这道士的脸上,顿时多了一巴掌。

他只是小露了一手,敲钟道士就知道自己惹错了人,磕头如捣蒜,一边求饶一边后退,很快连滚带爬下了钟楼。

李渔继续望去,只见下面大戏继续唱了起来,贾府的人也都落座。

陆西星捧着泥人,小心翼翼地装到袖子里,他又左右看了一眼。

这东西不能见光,在这清虚观里,他虽然年纪小,但是看得十分通透。

一旦被师父、师兄们知道了,这泥人也就和自己彻底无缘了。

可恨自己被这些妇人殴打辱骂,把泥人落在了地上,这么多双眼睛都看的真切,如今想要藏起来是来不及了,只有逃出山去,才有机会。

爹爹说过,恩报恩来仇报仇,将来若是有机会,一定要报仇雪恨,然后报答恩公。

好在他熟悉地形,再加上今日着实都忙,暂时还没有顾得上管他。陆西星转往人堆里挤,把身上的剪花蜡烛都丢了,只揣着泥人,很快就消失在围观的人群里。

李渔看着他先前谨慎的模样,心中暗道,这小子还算是机敏,又有些道行,将来未必不能成事,便决定再帮他一把。

可是一转眼的功夫,这小子竟然跑了,李渔不禁暗暗摇头。

他顾不上这个,只是要在这群人里,找到贾宝玉。

李渔传音入密,问道:“莲儿,那个贾宝玉出现了么?”

“没见到呢。”

此时贵客席上,围起了一大圈的帘子,将百姓们的视线隔开。

轿子里的女眷,这才一一下来,各自落座。

贾珍在外面守着,他是养尊处优惯了的,若不是贾母在,才不会在这守着。此时热的一身汗,却没有见到儿子贾蓉,不禁怒道:“管家在哪里?”

底下站的小厮们见问,都一齐喝声说:“叫管家!”

登时林之孝扣着帽子跑了来,到贾珍跟前。

贾珍道:“虽说这里地方大,今儿不承望来这么些人。你使的人,你就带了往你的院子里去;使不着的,打发到那院里去。把小ㄠ儿们挑几个在这二层门上同两边角门上,伺候着要东西传话。你可知道不知道,今儿小姐、奶奶们都出来了,一个闲人也不许到这里来!”

林之孝忙答应“晓得”,又说了几个“是”。

贾珍道:“去罢。”又问:“怎么不见蓉儿?”

一声未了,只见贾蓉扣着纽子从钟楼里跑了出来,原来他就躲在钟楼下面乘凉。

贾珍斜着眼,撇嘴骂道:“你瞧瞧他,我这里也还没敢说热,他倒乘凉去了!”

说完就喝命家人啐他。那小厮们都知道贾珍素日的性子违拗不得,有个小厮便上来向贾蓉脸上啐了一口。

贾珍又道:“问着他!”

那小厮便问贾蓉道:“爷还不怕热,哥儿怎么先乘凉去了?”

贾蓉在他爹面前懦弱惯了,垂着手,一声不敢说。

张老道凑上前,笑道:“珍大爷,我论理比不得别人,应该在里头伺候。只因天气炎热,众位千金都出来了,老道也不敢擅入,请爷的示下。”

这张老道,当年是顶替贾府的国公出家的替身,也就替是老太太的丈夫出家的,所以格外亲近一些。

而且他出家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后又作了“道录司”的正堂,曾经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如今现掌“道录司”印,又是当今封为“终了真人”,现今王公、藩镇都称他为“神仙”。

贾珍笑着说道:“你不进去,老太太那里岂能高兴。”

张老道笑吟吟地走了进去,李渔隐匿了身影,就跟在他身后。

张老道走到里面,控身陪笑说道:“张爷爷进来请安。”贾母听了,忙道:“搀过来。”

贾珍忙亲自去搀了过来。那张道士先呵呵笑道:“无量寿佛!老祖宗一向福寿康宁?众位奶奶小姐纳福!一向没到府里请安,老太太气色越发好了。”

贾母笑道:“老神仙,你好?”张道士笑道:“托老太太万福万寿,小道也还康健。别的倒罢,只记挂着哥儿,一向身上好?”

贾母一听,说道:“快把宝玉叫过来,让老神仙看看。”

来了!

李渔顿时双眼一凝,看向门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