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艰难在宋时 > 第113、114章窝阔台攻宋巴蜀战况报导【五千字】

再看西路军方面,1236年十二月,阔瑞派汪世显为先锋,蒙古大军从陈仓道开始进入汉中。

汉中的进出栈道,想必人尽皆知,不多赘言。李太白曾有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自古以来,巴蜀汉中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很熬人的兵家战场,统一来说是〔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巴蜀汉中的险要,古往今来不知多少名将为之折戟。

出蜀难,诸葛孔明四度伐魏,被熬死在五丈原;姜伯约年年北伐,如一头困在囚牢里的雄狮。

入蜀更难,进攻的一方,地利不在,翻翻《三国》,曹真曹爽父子攻蜀,没进汉中就完蛋;钟会邓艾攻蜀,没有邓艾拼命偷渡阴平小路,钟会困死在剑门关下。

…………

蜀道难行,可在大宋这边,蜀道顺畅、简单到让周蕊徽眼红,让曹真吐血,让窝阔台、孟拱等等名将惊疑!

就连汪世显这厮,事后回忆也很不可思议。

蒙古军走了一回轻松的蜀道。

蒙军第一战是沔州,沔州是陈仓道进入汉中的必经之路,就像剑阁是金牛道的必经之路一样。

大宋川蜀各军原先的主帅是吴麟,吴麟是个有本事有能力的,他是岳飞那一代的人,在战争中锻炼出来的元帅,可惜他死了。宋庭的官方记载是吴麟反叛降金,被宋军击败处死……呵呵,其中有多少水分就不多言了,反正吴麟之后,宋庭狠狠整了整川蜀各军。

现在,宋庭川蜀诸军最高军事长官——四川制置使赵彦讷赵大帅,这位赵大帅,能力是不如吴麟,实战经验不如吴麟,但不是吃干饭的,一接到边关示警就把军队部署在沔州,以逸待劳迎战蒙古军。

是人都有缺点,可这位赵大帅的缺点,和历代赵官家一样,四个字形容——胆小怕事!

最开始,他和沔州知州高稼一同守城,由于沔州历经金国进攻,城防破旧不堪,许多官员都要弃城逃跑,知州高稼自然力陈坚守沔州的重要性,赵彦讷赵大帅也是力挺他。

但是!在得知蒙古大军无边无际有几十万之多,并且马上就兵临城下时,赵大帅怂了。等到知州高稼去寻他时才发现,顶头上司赵大帅,早已经带着宋军主力跑了!

高知州顿时气得吐血,兵马一走,沔州的防御力量一下子空了,只剩一千大七百厢军兵有个屁用!

赵大帅上屋抽梯把高稼气吐血,可身为知州,守土有责,高稼抱定死志布置防务,亲自上前线督战,利用崎岖的山势布置层层防线迟滞蒙古军。

都是死节,高稼至少比守扬州的史可法强。

终归兵少且弱,高稼陷入了苦战。这时候,赵彦讷骚操作来了!他胆小临阵跑路,跑到一半又恐沔州失守,导致战局败坏,遂派出了部将何璘、杨俊二人率队北上支援;然后又脑子一抽,让人告诉高稼坚持住,率领主力大军绕道去断阔瑞后路。

周蕊徽头次看后就很谜,完全不懂赵彦讷在想什么,你究竟是想跑?还是想战?想必他麾下的将士也是一脸迷瞪吧。

赵大帅派将去援高稼,操作大师没想到是援军一到,高稼没安排任务,援军没歇息一秒,看到蒙古人转身跑路。汪世显疲军头顶问号。

援军跑路,沔州厢军军心被他们动摇了,给正在苦战的汪世显军帮了个大忙,防线崩溃,知州高稼力战身死,沔州城破。

汪世显稍做修整,向汉中腹地挺进,出沔州十几里,忽接后方来报,宋军主力经过了青野原,正在攻打仙人关,断军队退路。

汪世显惊出满身冷汗,急忙后队变前队赶赴青野原,将赵彦讷主力包围。

汪世显沉着下来,指挥若定进攻赵彦讷部队,包围圈逐渐缩小,即将歼灭宋军主力之时,另一只宋军突然从汪世显背后杀出。汪世显立刻派出部队迎击,他原以为是支宋军的小股部队,不值一提,没放在眼里,可两军厮杀起来,才发现这支宋军是精锐,战力强悍,派遣的兵马立即就被击溃!

这支宋军,是从兴元府支援来的大将曹友闻军,名将曹彬之后,宋军里少数脑子正常的指挥官。

曹友闻一战崩掉了汪世显军,解除包围圈,救出制治使赵彦讷。

蒙军在青野原败阵,阔瑞听从汪世显的建议,后退休整,在1237年再进陈仓道,仍以汪世显为先锋,攻打汉中。

宋军这边呢,赵彦讷还是率主力,驻守汉中腹地,曹友闻率部守阳平关,赵彦讷看曹友闻兵少,派遣王资、王进、陈庚三将协助。

曹友闻感谢一波赵大帅的正常操作后,判断蒙军要进大安军,夺阳平关,遏巴蜀要地。于是亲驻大安,命王资守阳平关东边的鸡冠隘,王进守阳平关,互为犄角。

宋将陈庚提醒曹友闻注意蒙军沿嘉陵江到阳平关北面,不经过大安就能向阳平关发动进攻,曹友闻听取,派精锐在嘉陵江附近设下伏兵。

阔瑞这边,和曹友闻、陈庚判断的一样,主力向汉中腹地挺进,吸引宋军注意,暗中派出两万步骑兵走嘉陵江,偷袭阳平关。

两万蒙军沿着嘉陵江到达阳平关下,什么都还没做宋军伏兵四起,蒙军在关下大败。

曹友闻闻知派陈庚率部支援,陈庚在路上的同一时间,败退蒙军退后数里站稳脚跟,复杀来,王进死守,蒙军不克。

见不能克阳平关,蒙军分出一万人马转头去攻鸡冠隘,王资死守打退蒙军进攻。

蒙军关隘都不能克,正当这时,陈庚援军赶到。陈庚命部将统步军护卫两翼,亲率麾下〔庞大〕的马军五百骑冲杀蒙军后方;鸡冠隘王资、阳平关王进看到,开关杀出合击蒙军。

在宋军内外呼应之下,蒙军再败,遗尸三千具,狼狈沿嘉陵江逃走。

阔瑞闻知败报,恼怒强攻西县,直取南郑,尽快打进汉中腹地,解决军粮危机。

赵彦讷派得力干将死守西县,亲带两万人防守定军山,阔瑞久攻不下,曹友闻是时带兵来援,阔瑞自陈仓道撤离宋境。

此战最后关头纳闷的是,赵彦讷抗住了蒙军正面强攻,曹友闻为何不遣一支偏师北上收复沔州,把蒙军锁死在陈仓道里面,饿死、困死呢?要知道沔州——定军山——阳平关,是个三角,进出道路就那么几条,可以让长平之围再现啊!

蒙军西路军主力无碍,故而只过几个月,在1237年7月,阔瑞又来了,还是陈仓道。

emmm……摁着陈仓道祸祸呀,路况对比人家祁山道也不差呀!

阔瑞先到被他破了两回的凤州,派出探马赤军侦查,得到情报难缠的曹友闻在仙人关守卫,武休关是一个叫李显忠的宋将防守。阔瑞果断下令,副将塔海率领部分军兵攻打仙人关,自己率主力急行军攻打武休关。

蒙军抛弃一切辎重,轻装疾行,在连云道上狂奔,一日一夜到达武休关下,犹如神兵天降,一战破关!

再之后,蒙军以迅雷不及之势出关,破褒城,在赵彦讷没有反应过来前,攻破南郑,赵大帅差一点以身殉国。

赵彦讷胆子小,吃了一发阔瑞的闪电战,一口气跑过了阳平关,躲进利州城里,发信要曹友闻过来救。

阔瑞则一路向西,直指阳平关!

曹友闻接到赵彦讷的信,都清楚了,深思熟虑后给赵彦讷回信。

赵彦讷拆阅,曹友闻在信中说:阳平关那里地势平坦,我方的步兵不适合在这里迎击蒙古的骑兵,干脆我依旧驻守仙人关,威胁蒙军的后路,这样蒙军就不敢太深入,大帅您把阳平关守好了,蒙军就被钉在汉中,拖着,蒙军定会出现破绽,到时再毒打。

赵彦讷看后泪流满面,大哥,我胆小啊!再说我要能守住阳平关我会叫你回来吗?!就我手头这三万败军加地方厢军,别毒打蒙军了,我先得被蒙军毒打!

还有!你个丘八,你敢抗命!真当我这个文官好说话吗?!

赵彦讷连下七道令牌,要求曹友闻南下,不得拖延,不得哔哔!

曹友闻无奈,在九月初九这天放弃仙人关,率军沿嘉陵江撤到阳平关,因阳平关附近太平,又在九月十六移营鸡冠山上,派兄弟曹友万、曹友谅领兵一万守鸡冠隘。

阳平关有曹友闻,曹友闻后有赵彦讷,又是一波完美站位,宋军有胜利的可能。

曹友闻请赵彦讷率军来阳平关与自己汇合,赵彦讷因曹友闻抗命不满,又惧怕前线射来射去、你死我活砍杀,待在利州不动如山,不管曹友闻怎么请就是不上前线。

九月二十一,蒙军主力已经出现在西县,赵彦讷还不来,时不我待,只能独自抵挡。曹友闻挑选精兵壮士一万人,沿嘉陵江逆流而上,抵达流溪、黑水一带设伏。

他的计划很大胆,先由鸡冠山、鸡冠隘两处驻军挡住蒙军进攻,挫敌锐气,向鸡冠山方向撤退;然后自己一万伏兵出动,堵路包围蒙军,内外夹击一口吃掉。

而阳平关,曹友闻未派兵驻守,反倒是城门大开,不设旗帜,不升炊烟,欢迎蒙古军进关。

要知道,阔瑞的兵马在十万以上,曹友闻统帅的军队,连五万都不到,完全是在以卵击石啊…………

狭路相逢勇者胜,明知不可为而偏为之,曹将军无愧名将之后,汗颜大宋万千将佐。

曹将军,一路走好!

九月二十二,蒙军先锋到达阳平关附近,汪世显与蒙将八都鲁见阳平关城门大开,心生疑惑恐有伏兵,遂向鸡冠隘发动进攻。

两处宋军反击,曹友万、曹友谅兄弟身先士卒与蒙军野战厮杀,战到刀断枪折也分不出胜负。

战场焦灼之时,曹友万下令点燃烽火台,烽烟熏黑雪白的云彩,在黑水一带埋伏的曹友闻收到信号,立命军将杨大全、冯大用领本部兵马攻杀蒙古后军,命夏勇、赵兴领本部兵马截击金牛道上行军的蒙军,另有大将陈庚、吕嗣德直取蒙古军九斿白纛所在——阔瑞王子的中军!

曹友闻本人,率宋军在川蜀地区最大的骑兵军团,三千铁骑马不停蹄冲向鸡冠隘。

九月二十七,曹友闻在大雨掩护下来到鸡冠隘,突击汪世显、八都鲁的蒙军先锋部队。曹友万等宋军各部一齐冲下阵地,猛攻蒙军前锋,却成鏖战。汪世显指挥抵抗,八都鲁率蒙古骑兵冲锋,两军在雨中激战,阵亡超过四成,血流二十里。

汪世显、八都鲁虽然在包围之下挡住宋军,但自身兵马快支撑不住,正寻思突围时,雨停了。

进入二人眼中的是九斿白纛,是一波接着一波的蒙古大军!

杨大全、冯大用、夏勇、赵兴、陈庚、吕嗣德相继力战捐躯。

阔瑞派中亚大鼻子人组成的具装重骑围殴曹友闻的三千骑兵,其他汉、回、色目各马步军进攻鸡冠隘、鸡冠山阵地的宋军。

曹友闻拼死力战,他在希望利州赵彦讷大军能赶过来支援,数个时辰后战马暴毙,曹友闻步战杀敌,仍不见援军,战死沙场!

曹友闻到死都不知道,他期盼的援军,在赵彦讷决定死守剑门关保证蜀中不被战火涂炭后,一个不剩全跟赵彦讷战略转移(逃跑)到剑门关。

临走前,还把利州抢了个干净,刮地皮刮到让蒙古军刮不出油水!

曹友闻战死后,蒙军步步紧逼,曹友万等宋军各部死伤惨重,曹友万只收拢五百人退守鸡冠隘。

蒙军猛攻鸡冠隘,曹友万等血战蒙军,打到九月二十九,外不见援军,内耗光水米,被迫突围,全数战死在阳平关下。

至此,曹友闻所部兵马全军覆没,川蜀地区唯一神经线正常的将军战死,吴麟留下的最后一支强兵没了。

到十月初七,蒙军破利州,兵指剑门关。

面对来势汹汹的蒙古大军,赵彦讷丧失抵抗败敌的信心,借口去成都防御蒙军进攻,放弃了川蜀最后一座门户,钟会到蜀汉灭亡到未能攻陷的——剑门雄关!

呵!防川蜀,不守剑阁守成都?天大笑话!

剑门关人去楼空,只剩王资带两百人守关抗蒙,一个时辰后战死关楼。

赵大帅深谙兵法呀,风林火山样样都做到了!友军求救不动如山,请求会师其静如林,劫掠百姓侵掠如火,敌军杀来转进如风!

破了剑门关,阔瑞眼前是一马平川,当即与塔海兵分两路,一路攻成都,一路沿嘉陵江南下横扫。

十月初十,阆州破,赵彦讷后悔了,给成都知府丁辅两万大军,命其守城,自己率三万大军出城野战。走到金堂,赵彦讷又后悔又怕了,调头向东转进如风,犹如瞬移克日到了夔州(在三峡边上)。

丁知府正安排防务,鼓励城中百姓守城,一听赵彦讷又跑了,一声卧槽全无文人修养。

十月十九,蒙古军攻破成都,丁辅战死城头。守城军民转入巷战,到十月二十六,置司参议王翊自杀殉国,成都沦陷。

攻破成都后,蒙古军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劫掠川蜀大地,破坏都江堰,青神大屠杀,这还是阔瑞这支蒙军。

塔海那支蒙军更甚!杀掠川东地区,重庆府、涪州、开州、达州、忠州、万州、云阳军……无不大屠杀。

认蒙清做爹的,你们的祖上,兴许就有经历过的!川蜀江淮的血重来没有干,岳飞、余阶、李定国、郑成功、张煌言……一串的名字,何时能公祭?

蒙军杀掠川蜀地区,各州县城池不是能够幸免的,从蒙古军破剑门关始,一个月之内,川蜀除赵彦讷所在夔州之外,余下54军州俱破!

在阔瑞入蜀前,大宋川蜀地区在册人口约有一千二百万余人,经蒙军年年杀戮之后,截止到余阶病死时,官方在册人口只有两百余万。蒙古军把一千二百万人,抹掉了一千万!

当然,以上数字是周家入蜀之后,从宋地方接收户籍、资料、图册后才知道的。事后遣能臣治蜀,招拢大山里的遗民,铺设屯所兵制,蜀中两百万人口有所回升。

但眼下发生的——蒙古军成都大屠杀,罄竹难书!!!

成都城,川蜀第一大城,不说是世界排名第三的这种虚话,它是大宋人口密度最大、产粮第二、缴纳商税第三的经济重镇,自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之后三百年未经战火,城中居民约一百五十万人,被蒙军杀尽,繁华的成都城,被蒙古军烧杀抢夺焚毁。

造孽呀!

周蕊徽从黑冰台看到这一情报后失声说道。

她脑海突然回忆到有此讲抗战,黑白影片里记录的令人发指的罪行,一个镜头接一个镜头晃过。金陵城,被鬼子杀了三十万同胞,成都五倍于金陵!

一百五十万生灵,给周蕊徽多好,她正缺人口,全安置到乐浪玄菟二州去,还有余力蚕食高丽的国土。

这笔账周蕊徽记在窝阔台头上,记在阔瑞的头上,记在蒙古人头上!

如果蒙古人是刽子手、屠夫!

那赵彦讷就是帮凶!

可惜,我大宋重来不杀士大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