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朝好男人 > 第三百八十三章 改制的利弊

唐朝好男人 第三百八十三章 改制的利弊

作者:多一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20:30:50 来源:笔趣阁

刘仁轨并不喜欢独孤复,就像他已开始不喜欢我一样。认为*家里背景走后门进农学的人不值一提,充其量不过是个有教养的纨绔而已。

独孤父子有共同点,外表强健英武又不失文雅,文武双全。只要不深交,你会认为它是一等一的人才。谦虚好学不说,还为人低调,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而且做人有原则,只要干什么就努力给它干好。

独孤复从来不在纨绔子弟圈子里混,满京城里除了左武卫上同僚外,几乎没人知道他是干什么的。来农学前就和我招呼过而已,身份刘仁轨和我明白就行,其他人就不用告诉了。谁问起来他就推说是从陇西孤独家的远族,到农学是专门脱了能说上画的人走关系进来的,生活不易云云。

常贵这个少监认真负责,这下年下来也显出自己的才干来,帮了刘仁轨给农学打理得蒸蒸日上,就有一样不好,好妒嫉。

别人也罢了,可忽然来了个走后门的帅小子,人帅不要紧,关键这个家伙学习能力极强,于是一点就通,谈吐间气质不凡,尤其见人礼数到家,轻轻两句话就能让对方感觉到舒坦异常。才不到一个月的功夫里,独孤复就赢得农学不少资深专家的一致好评,连刘仁轨也逐渐改变初时的看法,认为这小子还是有一定能力的。

这就要了常贵的命了,它本身没有什么出身,相貌得负分,摸爬滚打这些年好不容易爬了这位子上,那是一步一个脚印过来的,最见不得什么事还没干出来名堂就落一路好的人。开始对独孤复有所忌惮,毕竟能走后门的家伙都有点门路,总是暗里朝我打听独孤复的真实背景,毕竟陇西独孤家还是很牛的。

“远族。”我一脸不屑的撇撇嘴,“和人陇西独孤家八竿子打不着。不过娘家在北京有点小产业才拖了话,说起来托哈德也不过是个工部小吏。”这有点损了,独孤娘家的产业嘛,哈哈……

“哦……”常贵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脸上逐渐露出欣喜的神情。“却没见着独孤复的案底,说是学监亲自收着?”

“好像有点小毛病吧,这独孤复来之前可能在地方上有什么不妥之处,官上调用了几次,就一直压了学监哪里。”故作神秘的朝常贵挤挤眼睛,正色道:“不管他在地方上有什么不妥之处,只要来农学里规规矩矩就好。告诉大家,不能以为人家着点歧视人家,要一视同仁啊!”说完心里痛快,臭小子耍我。跑我一亩三分地上泡姐姐玩,这就该的报应了!

常贵兴奋得撮撮手,会意的点点头,“怪不得,怪不得。知人知面不知心啊,总是觉得这个孤独复与众不同,这是找到根源了。少监您放心,在下一订户会因为这点瑕疵为难他。一视同仁,一视同仁!”

只要我不在农学,常少监的架子比我大,对和他一起进来的资深人士还好点,新来农学的都知道农学里学监是活阎王,这常少监起码得个判官,而平易近人才华出众出身高贵礼贤下士地王少监则……隐身了?

独孤复累的和狗一样蹲在地上画圈圈。总有干不完的事,为了培养他让她去整理书卷图料,说得好听,其实全是体力活,汗牛充栋里的牛就指的是独孤帅锅,仪表堂堂的进去,蓬头垢面得出来,不知道的以为农学里糟蹋学生。

替他捏把汗啊,搁我这么个待遇非给常贵宰了不可,不知道独孤复能忍耐多久,看他干的满起劲嘛。

“不认识你。少理我。”独孤复说我后指我鼻子哈哈大笑,“我如今在农学里都臭了,才几天工夫就变了作奸犯科之辈。小弟在地方上的官司没断呢,明就先去你王家庄子再做一票!”

以常贵的想象力不知道给独孤复扣了个什么怪案,怕和有伤风化那种比较贴近,独孤复又犯此类案件的本钱。憋了笑摆摆手,“受着吧,劳动改造也好,以你的出身,就是挂个名号不来也无所谓。”

“不然。”独孤复没接我的话,“处处皆是学问。既来之则安之,若是半途而废不是小弟为人之道。”

这话听得我肃然起敬。若不是生在独孤家,这家伙前途无量。多少能人都因为出身被禁锢了,相对来说出身低地还有个奔头,可像独孤复这种人却一身本事没有用武之地,只能无奈的消磨光阴。

凭心而论,我不看重出身。可这些年里下来也长了些见识,以前的世界观也随了时间的推移在逐渐改变,大家族出身的人和贫民小户终究有区别,这点不能否认。就拿农学来说,前些年放开招生到不显气,从去年开始有了挑选注重门第以后差别就出来了,新来的学生明显比前几届地接受能力强,老师们也喜欢带,尽管刘仁轨嘴上不承认,但和我交流的时候还是隐晦地肯定了这一点。

不能说出身越好资质越高,但整体能力确实强了那么一筹。至少我很少见像我颓废的纨绔子弟,连远在天边的程初我都自愧不如,那一身好武艺不是白给的,天不亮就起来哼哼哈兮,四季不断。

所以今年朝廷科局改制的举动并不得人心,大部分朝臣不反对也不叫好,大家心里清楚,这是李家维护自己利益的举动而已。并不是说读书人多了国家就能繁荣富强,寒门的那些人起了念书的心思无疑就是害人害己,这年代一般门户里供个读书人实在太辛苦。

什么叫寒士?就是不务正业好高骛远能力不足人士。是个坏风气,跳不出老几个有用的,这类人不能多,多了多家负担太重,广开科举制度就是一个国家沉沦地开始。

“怎么这样说?”兰陵对我的论调有点不解,“老顽固们这么说情有可原,可你不是这样的人啊,连对个街头小贩都一派和气,今天怎么变的难以理喻了?”

“两码事。”我有我的看法,不管这次科举改制在历史上留下什么好名声。我坚决反对。我是爱国的,起码心里已经认为自己是唐帝国地子民了。公民就是扯淡的话,现在不会有,地球爆炸的那天也不会有,还是当子民安心,各司其职不会乱,社会发展井然有序,王家日子能长久些。“这道理我不和你说,自己心里清楚。”

兰陵摇摇头。“我不清楚,这事本也不是我参与的。虽说那边那个平时不对路,可我觉得这次她是对的,圣上也觉得有理。”

果然还是武MM干的,别的不清楚,可这事被后人称颂为武皇执政时的一大功绩。改制后科举给了天下寒士们进军潮堂的机会。加上其大刀阔斧的打压门阀势力,短短十年时间就把豪门对朝堂的影响力降至历史最低点,真正达到了独裁的目的。

我不能诟病人家李家自私自利,门阀势力的确是国家的一个隐患,王家不是。起码目前还当不起一个阀字,所以这举动到不会影响王家的利益,但心里总觉得不妥,我不喜欢。

“为什么都要去科考?务农、经商、做工不好吗?那些吃闲饭都拉到陇右。也不用为劳力问题打破头了。”这不是胡搅蛮缠,科举,这举就是抬的意思,只要进了这个门就自以为身份被抬起来了,再让回过头干这些营生和杀了他没多大区别,然后眼红的纷纷效仿,以为己悲出个读书人就是天大的荣耀。跳过去是龙门,跳不过去呢?还不如学些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去,如今这农学工学织造学就是例子,如此类学校多办些,各方面的人才都有用武之地,说起来吃饱穿暖的日子就在眼前。

兰陵觉得我说地好像有道理,如今民风淳朴,这好风气来之不易,让我说的那种读书人搅和了也不好,却笑道:“怎么一说起读书你就这么火大?怕是小时候读得不好被骂多了。好了。这是不争了,是不是你说得那么蝎虎还两可,豪门大户地还没吭声,你小小的王家跑出来反对也不合适。”

这是欺负人的说法,王家小时一位王家没人。等我一口气生三、五十个,就凭王家这些产业的收益,凭我多年建立起来的人脉,哼哼,……算了。

尽力了,挡不住而已,问心无愧。我还忙,心血来潮管次闲事的机会不多,咱也改不来历史车轮滚滚的方向,该咋转还咋转,家里俩大肚子拼敢才是硬道理。

“天气还没热起来,随我出去走走。”独自一天天大,二女一天天懒了,得强行拉塔起来遛腿才行,等过了农忙农交会就开幕了,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了,终于动了一口气。老刘开恩,知道我上下忙了不少时日,很体贴地告诉我别以为农学的事耽搁了织造学,趁了农交会前的间隙把织造学的事安排安排,这是变相给我放假,有个空闲上在家里歇两天,督促二女多锻炼,正直和花开的最艳的时候,呆在家里可惜了,鱼竿一起带上,满荷塘踏青。

面对美景,不由诗兴大发,喊后面丫鬟回去张罗点小就小菜的在河塘边伺候,侯爷我打算作诗了。兴头上,什么烦心事都没有了,看,这说话上诗友就来了,与话说得好,诗不单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