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与其望风而逃,何不奋死一搏?

几日后,袁宗第的前锋营果然在篺洲镇的对面开始准备渡江了,彼等不知在

哪里搜刮了几百条小船,小船全部是从沙湖及其附近的湖上抬过来的,加上一些大竹筏,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清晨开始渡江了。

彼等刚驶入大江,只见对面传来了隆隆的火炮声,沙湖附近的江面由于泥沙淤积,江面只有两百多丈长,篺洲镇那边火炮的轰鸣声在沙湖这边听的一清二楚。

袁宗第正在岸边指挥过江,听到这炮声不禁眉头一皱,他这时正骑在一匹高

头大马上,向对面仔细一看,只见原本篺洲镇岸边的一个个小山包突然都不见了,而火炮的声音便是从那里发出来的。

“狗日的安**,竟然将火炮伪装起来了!”

袁宗第心里恼怒,正欲命令士兵继续向对岸划去,突然一颗铅弹飞到了他身后的人群中,紧接着便是一阵骚乱,袁宗第回头一看,只见自己的一个亲卫竟然被那颗炮弹削去了半个脑袋,炮弹击中那亲卫后余势未减,竟又击中了一匹战马和一名士兵,

他身边的亲卫拉着他向后退,便他狠狠地推开了,“狗日的,要死老子早就死了”

他不退反进,策马向江边又走进了几步,再向江上一望,一颗心不禁凉到了谷底。

只见从篺洲镇上下游各开来上百条大船,将刚开始驶入大江的几百艘小船围在中间。

他的脑子在快速飞转着。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冒着被敌人大船撞沉的风险,继续向前划,拼掉前锋营右营果毅将军田虎的一半人马抢占篺洲镇渡口。

二是赶紧退回来,另想其它的招数。

还没等他下定决心,只见大船上的火炮也开始轰响了,袁宗第见状赶紧下令鸣金收兵。

最终前锋营在损失了几十条船、上千人后又灰溜溜地退回到岸上,这时只见一条大船驶近了靠近沙湖这一头的岸边,船上站着几十人,一人拿着一个铁皮大筒正在向前锋营大喊着。

“闯营的兄弟们,不是我等不义,大都督说了,你等后面最近的鞑子才三千骑,襄阳的鞑子加起来也只有四五万,你等十万大军竟然不战而逃,实在有损大顺国的威风”

“大都督说了,想过江,门儿都没有,送你等一句话,请转告闯王,与其望风而逃,不如奋死一搏!”

袁宗第的手下听了个个愤怒不已,正要组织弓箭营向那大船射去,袁宗第一把手止住了他们,“算了,你等没看到吗?他们的大船上有两层火炮,刚才他们还是留了一手,如果他们所有的船只全部发炮,恐怕田虎的右营七千人马就要交代在这里了”

袁宗第带着几百骑兵回到了沔阳州,这时闯营的的中营大军也从潜江县赶到这里,闯王,不,大顺国皇帝李自成的行辕也搬到了沔阳州城。

此时,原知州衙门的正堂,坐满了大顺国的文臣武将,身着黄袍的李自成一脸忧愁地坐在正中间的椅子上,只见他一只眼睛瞎了,只有一只眼睛睁着,不过从这只眼睛里射出来的怒火还是清晰可见。

袁宗第跪在地上,一五一十地将沙湖岸边的情形汇报给李自成,他一边汇报着,一边也是忐忑不安,皇上自山海关之败后一直喜怒无常,经常无缘无故地杀人,自己虽然是他的亲信,不过也不敢保证眼前的皇帝能念旧情。

大堂两侧,坐着中营的各大将领,刘宗敏、田见秀、张鼐、党守素、辛思忠、李友、任继荣、吴汝义全部在列,牛金星、宋献策、顾君恩等重要文官也在座。

半晌,李自成终于平息下来。

“你们的意思呢?”

只见宋献策当先说道:“陛下,如今鞑子的大军离我等只有不到三百里路,骑兵快的话一日即到,以微臣之意,唯有拼死渡过长江,依托长江与鞑子周旋……”

“万万不可!”

只见顾君恩站了起来,“陛下,如今安**用大船、火炮封锁了江面,大江那头彼等肯定也有防备,如果孤注一掷,恐怕袁将军的前锋营就完了,微臣倒是觉得那安**头目说得有些道理,既然过不了长江,过去也是折损大半,还不如让前锋营反身去杀鞑子,拼的一个算一个,总比无端端横死在江面上好”

顾君恩目前是李自成的副军师,一直被宋献策压着,此时自然要别出蹊径,否则就一辈子在宋献策面前抬不起头来。

牛金星虽是大顺国的丞相,不过他与军事一途并不擅长,此时坐看宋献策、顾君恩两人斗法,也乐得逍遥。

李自成见状便将目光投向刘宗敏、田见秀、张鼐三人,此三人为中营之首,又是他绝对的亲信。

刘宗敏身材中等,年岁与李自成相仿,不过却雄壮的多,田见秀却是一副儒雅的相貌,张鼐才二十多岁,是李自成最器重的义子,目前领着中营一万最精锐的人马,连老成持重的党守素也只能给他做副手。

刘宗敏此时心里却五味杂陈,自山海关之败后,他的心里已经对鞑子的军队有了阴影,特别是鳌拜的那几千人马一直在他心里挥之不去,从山海关一直湖广,他已经与鳌拜大战过多次,几乎全是败仗,令中营原本的八万精锐也锐减到目前的四万多人。

田见秀是闯营的好好先生,一直以擅抚诸将著称,与刘宗敏二人是李自成军事上的左右手,也是大顺军仅有的两个权将军,他见刘宗敏不说话,自己心里也有些打鼓,他自南逃以来,经常作为殿后大军的统帅,对鞑子军卒的战力一清二楚,现在反身杀回去,赢了还好说,若是输了,便大势已去了。

故此他也有些沉吟不定。

宋献策坐在椅子上没有说话,说实话他心里还有更好的策略,不过李安国对他的羞辱在他心里一直挥之不去(虽然是江风将他的小船吹翻的,不过笃信鬼神的他自然不会怪罪上天,而将李安国记挂上了),故此他只要逮到机会便劝说李自成占了武昌,从江南东下南京。

刚才顾君恩与他唱反调,他的心里也有些恼怒,不过有李自成在座,他也不敢做的太过。

“父皇,孩儿同意顾军师的看法,我等尚有十万精锐,这一路南下,与鞑子大小十几仗,都以失败告终,军卒们的士气也跌倒了谷地,再这样下去,何时才是头?还不如反身一搏,如果赢了,士卒们必定士气大振,届时便将湖北作为根基,同时修造大船,再一举南下,击破那安**也不是什么难事”

最后还是年轻气盛的张鼐说话了。

“如果败了呢?将致皇上于何地?”,如果是刘宗敏、田见秀起身说话,宋献策绝对不敢反驳,不过张鼐就另当别论了。

“这……”

“陛下”,田见秀终于开口了,“双喜说的有些道理,如今我大顺国的东路大军势如破竹,安庆指日可下,末将建议,皇上带走中营一半人马立刻东进,与黄州的家属一起去安庆,我等尚有五六万人马,就在这沔阳州与鞑子决一死战”

“我等与鞑子迟早有一战,就是到了安庆、庐州,彼等还得追上来,不如就在此地与彼等大战一场,若是胜了,便以双喜所说,若是不幸败了,我等殿后勇士也必将一命换一命,多多杀伤狗鞑子,让彼等不敢全力追赶皇上”

宋献策说道:“权将军,东路也有几万鞑子兵,领头的还是与我等有深仇大恨的吴三桂,东路也不见得安全”

张鼐是他的原名,跟了李自成后便改成了李双喜,以下便以李双喜称之。

听到这里,刘宗敏身上久违的武将血性涌了上来,“皇上,俺觉得不能再跑了,就在此地与鞑子决一死战吧,俺就是战死了也乐意!”

宋献策一见这个状况,便知道自己不能再唱反调了,否则自己在大顺军将士的心里的地位便一落千丈了。

“既然诸位将军都同意战,那便战吧,不过皇上你还是带着双喜去黄州吧,趁鞑子的大军尚没有围过来,现在走还来得及”

“啪!”,李自成听了众人的言论,一巴掌猛地击在椅子的扶手上。

“娘的,我意已决,就在沔阳州与狗鞑子决一死战,我也不走,我身边除了双喜,其它的营头全部派上去!”

牛金星、宋献策等人还要劝说他撤往黄州,被他止住了。

“打仗是武将们的事,顾军师留下,丞相、军师,你带着文官们赶紧撤吧”

“皇上!”

“皇上!”

“.…..”

就在李自成等人为战与跑争论不休时,远在荆门州的左辅营刘芳亮部已经跟鳌拜接战了。

当时鳌拜带着三千骑兵大摇大摆地从荆门州城下路过,城上的左辅营制将军刘芳亮见了便让果毅将军刘汝魁守城,自己毫不犹豫地带着五千骑兵出去了。

李自成给他的命令是拖住鞑子,如果让鳌拜部就这样大摇大摆地南下,何谈“拖住”?

鳌拜今年三十四岁,正是一个男人最龙精虎猛的时候,他身材高大雄壮,十五岁便单独上山徒手与野猪搏斗,十八岁时便能带着武器单人与黑熊周旋,二十岁那年甚至一人杀了一只凶猛的老虎,被誉为满洲第一勇士,皇太极还亲赐“巴图鲁”的名号。

他是镶黄旗的人,五大臣之一的费英东的侄子,隶属于固山额真陈泰,如今是镶黄旗的巴牙喇章京,而陈泰则是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的孙子,不过比他还大十岁。

费英东、额亦都的后代都隶属于以前皇太极亲领的两黄旗,一直以力保皇太极的后人闻名,故此此次南下用兵,多尔衮几乎将两黄旗的精锐抽调一空,而多尔衮、多铎统领的两白旗却只抽掉了少量人马,其中之用心自不待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