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二百九十一 西南风云(25)吴三桂的筹算

川西,眉州。

原知州衙门后院多人相聚。

一人年近四十,身材健硕,玉面长须,正是满清钦封的平西王吴三桂。

其左下首坐着一位战将,年近三十,生得高大威猛,一蓬浓密的络腮胡子,正是吴三桂的义子,原辽东猛将王屏藩。

王屏藩的下首坐着一位年轻将领,年约二十出头,身材也十分雄健,颌下一抹短须,正是在山海关大战被俘的原闯营骁将马宝。

吴三桂的右下手却坐着一位书生,年约二十出头,生得一表人才,腰间挂着一柄长剑,正是吴三桂的大女婿,原辽东蓟县的秀才夏国相,此人虽是蓟县秀才,从小却进了吴三桂的幕府,从一开始的一个书办开始一直到帮办军务,最后成了吴三桂的大女婿,乃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物,是吴三桂最倚重的幕僚。

夏国相的下首坐着另一位年轻人,约莫二十出头,长相与吴三桂颇有些类似,正是吴三桂那位全家死于李自成之手的大哥吴三凤留在世上唯一的骨血吴应麒。

这几人,加上在雅州前线的吴三桂另一名义子高得杰,以及镇守成都、吴三桂母舅祖大寿唯一投靠他的儿子祖泽溥,便是平西王吴三桂的全部嫡系人马了。

几人正在商议如何回应豪格的求援信。

豪格在信里自然没有提到“求援”两字,无非是“战机难得,敌酋亲至,当与平西王会猎于南充、保宁一线,大破敌军后当上书朝廷,皇上、摄政王将不吝封赏”云云。

吴三桂多年的老行伍,自然没有亲信豪格的一面之词,他拉住豪格的亲卫问了半天,终于弄明白了前因后果。

一问之下,他也是大惊失色,没想到豪格统领的一万多真满洲大军竟被安**、压缩、分隔在嘉陵江一线,其中最善战的鳌拜部也被安**全歼,这哪里是“会猎”?分明是求援。

他当时率领大军也是从朝天关进入四川的,那是大明修建的从汉中进入四川的官道,如今朝天关已经落在安**手里,沈志祥自然可以从汉中南下将其夺回,不过以安**的战力想要夺回也不是一件易事。

如今不仅是豪格了,就连他吴三桂的大军想要退回陕西,在没有朝天关、白水关的情形下就只有经江油县进入北雄关取道甘肃文县进入汉中了,一想到这里吴三桂便寝食难安。

因为文县所属的陕西巩昌府的西边便是岷州卫、洮州卫,这两个地方都是汉夷杂居,如今已经出现了闯营骑兵的身影,如果闯营将两卫拿下,进一步威胁巩昌府,那吴三桂的几万大军便困在四川了。

想到这里他赶紧吩咐道:“马宝,你赶紧带五千人马北上,紧守住龙安、江油一线”

等马宝走后,他赶紧将目光投向夏国相。

夏国相立即回道:“王爷,这也是应有之意,不过如今局势大变,我等也不能光想着如何回复肃亲王,而是要对未来几年我军的前途细细筹划了”

“贤婿的意思?”

夏国相看了看在座的几人,几人中除了马宝以前是李自成的部下刚刚投靠吴三桂不久,其他人都是可以信赖的人。

“王爷,想不到这安**的战力竟然强横如斯,连大清最厉害的鳌拜部也被击败了,如今安**几乎占了大江以南的大半个地方,与我大清二分天下之势昭然若揭”

“如此一来,我关宁军的前途就不得不细细思量了”

“安**若是此次在四川击败大清的军队,今后便会势如破竹,一统天下也是迟早的事,若是此次在川东败绩,彼等也可以利用水师的优势守住大江一线”

“安**最擅长围城打援,如今彼等围住了合州,却没有发动进攻,我看打的便是打击援军的主意,这援军一来自然是身在南充、保宁的真满洲大军,一来嘛,估计也将王爷的军队算计进去了”

众人一听都是耸然一惊,这川西之地说是大平原,不过在越过简州后,涪江、嘉陵江之间的地带却是丘陵纵横,可以设伏的地方多得是,若是关宁军援救心切,一个不查着了敌军的算计也是大有可能的。

“此其一,若是此次大清战败,别说大江一线了,就是大河一线也难保,小婿可是听说了,安**的水师前不久还北上海州、胶州一带,将我大清苦心积累的船只焚烧一空,几年内大清想要在江面上、海面上与安**争雄就很难了,而安**却处处占着先机”

“那我军便按兵不动?”,吴应麒问道。

“不可”,夏国相却出言驳斥,“安**如此战力,为何迟迟没有发动?非不为,实不能也,江北之地,特别是中原地带,都是骑兵可以纵横驰骋的地方,安**虽然出自西营,不过麾下的骑兵却不多,池州之战后虽然缴获了一些战马,不过想要培养出一支能与大清抗衡的骑兵却力有未逮”

“何也?但凡上好的战马,习惯了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到了南方,在冬天尚能凑合,一旦到了夏日便是其疾病高发的时候,安**就算有心组建一支骑兵大队也会面临马匹、骑士两者的问题,均非一日之功可成”

“再者,南京一日未下,安**便没有北上的理由,所以大清尚能维持住大江一线,南京方面居功至伟”

“不过花无百日红,听说彼等已经打败了往日纵横海上的郑芝龙,拿下了福建之地,这样一来,彼等下一步必定会兵发南京,南京一下,彼等便与大清全面接壤了”

“那彼等为何不早早攻占南京,反而巴巴地跑到四川来与我大清抗衡?”

“呵呵,这便是那安**的大都督的厉害之处”

“为何这么说”

“你想啊,安**若是大举进攻南京,大清岂有坐视不理的道理?届时彼等两面受敌,能否安然拿下南京还是两说”

“不过彼等若是在四川歼灭肃亲王的一万多真满洲大军,朝廷必定会胆寒,真满洲的军队有多少,你我都在辽东待过,加起来也不过十万之众,在池州、武昌两地便没了两万,若是在四川的一万五千人也没了,朝廷靠什么来管辖全国?”

“届时莫说在安**攻打南京时出兵了,就是守住大江一线也有心无力”

“也就是说安**看着是攻打四川,实际上意图还是南京?”

“然也!”

“那我军该如何行事?”

“王爷”,说到这里夏国相站了起来向吴三桂施了一礼,“如今安**势大,大清势弱,我军无论是是身为大清的部属,还是为今后计,这川东都不能不救”

“如何救法?”

“王爷,高得杰部继续在雅州盯住杨展、曹勋部,祖泽溥守住成都府、嘉定州也没甚问题,王爷不妨留下一万精锐在成都府,带上两万步军、五千骑兵前往川东救援,这两万步军里一万去广元,一万去南充,让安**摸不着头脑,彼等一向以精兵著称,兵力也不会太多,肯定无法遮护两路”

“彼等肯定以为我军会走简州、遂宁一线,不妨让一万弱旅走这一线,不过骑兵却跟在后面,与之保持一日的距离,精锐却走广元一线,只要打通了广元、朝天关、白水关一线,局势还在我军掌握之中”

吴三桂想了想,又问道:“既然南线派的是弱旅,为何还将五千骑兵跟在后面?骑兵势大,贼军不可能不侦知”

“王爷,北线都是山道,崎岖难走,特别是江油到剑阁一带更是难行,派骑兵过去一来消耗大,二来行走不易,不过步军就不同了,若是能顺利抵达,占了白水关和剑阁,就算不能拿下广元和朝天关,我军依然是进退自如”

“何况还能将敌军的兵力吸引一部分到这一线”

“至于南线,多半是贼军看护的重点,一万大军,就算遇伏,支撑一日还是可以的,一日的距离骑兵半日可到,届时贼军伏兵的实力已被我军知悉,在骑兵的冲击下没有失败的道理”

“不”,这时吴三桂开口了,“若是贼军将黄得功部也调到了四川该如何行事”

“这…”,夏国相一时语塞,他如今毕竟是年轻书生,还不是二十年后吴三桂造反时那位纵横跋扈的名将,考虑问题还没有那么清楚。

“这样”,吴三桂看了看舆图,“其实还有第三条道路,大明的官道多半临水设置,从绵州经射洪也有一条道路可通遂宁,这五千精骑不如走这一条道路,最终与南面的万人在遂宁汇合,双方约定好汇合时间,三路人马,贼军就算侦知了也无从下手”

“而彼等就算要下手,也是在临近川东的地方,故此,本王估计,至少在遂宁以西的地方,我军还是安全的,到了遂宁之后,骑兵还可沿着沈水直接插到南充西北面的西充县,与南充遥相呼应”

“骑兵突然出现在西充,贼军绝对想不到,彼等就算伏击也会选择在南充与遂宁之间的官道上,届时我军以及友军便可见机行事”

“王爷此计大妙,就是南面那一万步军就……”

“不妨,彼等以前都是驻扎地方的卫所兵,虽然也经过挑选,终究战力缺乏,如今粮食短缺,没了这万人反而是好事,彼等能吸引部分贼军也算是一个用处”

“那这一路大军的统帅?”

“不妨打着我的王旗大摇大摆前往,让李栖凤去吧”

李栖凤,便是那位在扬州拐走史可法麾下四川籍士兵投降鞑子的甘肃副将,后来隶属于满清汉军镶红旗。

因他祖籍辽东,其父又当过四川总兵,此次南下攻打四川豪格便将他带上了,隶属于吴三桂麾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