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唐 > 第二十二章:统万城的火光(3)

北唐 第二十二章:统万城的火光(3)

作者:蚕室废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20:35:41 来源:笔趣阁

“都打叠起精神来,你们虽不是鹞子,却也是族中数得出的勇士,你们的父辈将你们送到统万城来,便意味着你们在他们的眼中是足以代表家族荣誉和武勇的战士,他们相信你们不会辱没祖上的荣光和骄傲。可是老头子告诉你们,要想不辜负他们的期许,不仅仅是上阵杀敌那么简单。你们要能吃常人吃不了的苦,要能做常人做不了的事情。大军远离,统万城如今需要你们来守卫,自从赫连可汗筑成此城以来,她还从未被攻陷过,无论敌人有多么强大,从来都不曾有人自外部攻破过他。三百年前,有一个叫做梁师都的胆小鬼,在敌人面前吓破了胆,将这座天下坚城拱手让人,你们是这样的胆小鬼么?”

阿罗王老迈的身躯在城墙上走动着,一面走一面扯着嗓子向着城上的守军高喊,此刻这位老人的身上似乎看不到丝毫岁月的痕迹,那花白的胡须也似乎只能给他增添几许威势,目光所及之处,哪怕是最瘦小的士兵也不由自主地挺了挺胸脯,谁也不愿在这传奇般的老人面前被看轻了去。

“敌人会夜间攻城么?”

一个稚嫩的声音问道。

阿罗王站住了脚步,转过脸去望着那个声音传来的位置,冷厉的目光在那个年轻战士的身上打了个转,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拓跋光序----”

“是彝平家的三崽子啊……”阿罗王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温和的笑容。

“当年你爹跟着我守青岭门的时候,比你如今的岁数还要小,不过,他可没有你这么好问饶舌!”

拓跋光序惭愧地垂下了头,不料却听阿罗王道:“年轻人想得多些不是坏事,多用脑子才能多打胜仗。只凭力气大是成不了真正地勇士的。你不错,比你爹强!”

拓跋光序诧异地抬起头,却听阿罗王道:“若是寻常敌人,夜间不必守城,汉人的兵夜间都是瞎子,不点火把走不了路。若是点着火把,我们在城墙上,十里之外就能看到他们。”

他顿了顿,道:“可是。此番来袭的不是寻常敌军。是去年曾经劫掠过银州的恶贼李文革,这贼子的兵都是悍兵,不但敢于摸着黑行路,还敢摸着黑攻城,银州便是这么丢掉的。虽说我夏州比之银州坚固许多,却也不能掉以轻心。贼人有胆夜间攻城,难道我们没胆子夜间守城吗?”

正说着。一个枢铭大步沿着宽阔的城墙走了过来。

阿罗王一眼认出他是北面城墙的守将,心中一惊,厉声问道:“你怎敢擅离职守?”

那枢铭却并不害怕,行了礼道:“叔祖,北城外有动静,十分诡异,夜间我们不敢开城门查验。特来禀报叔祖。”

阿罗王一愣,有些不能置信地问道:“北面?”

“是北面!”那枢铭苦笑着答道。

此番城中精锐全都被拓跋彝殷带走,阿罗王手上只剩下了八百多临时征集来地族兵。这些兵编成了五个枢铭,其中两个放在南城。一个放在北城,监管东西两面地城墙巡视,还有两个枢铭放在城中,监视看管那些随时可能作乱的细封家族人。

阿罗王这个部署十分正常,李文革的基地毕竟在南面,他从南面的平原出来攻击夏州是最理所当然的。事实上,阿罗王并不认为李文革会直接来攻击统万城。李文革手上顶天也就只有一千兵。最大的可能和最稳妥的用兵便是抄掠夏州南部地几个族群聚集区,统万城的预警时间虽然很短。却也不至于措手不及。反过来,若是李文革绕道从北面进攻统万城,不仅仅要在契吴山区爬上数百里路程,还要先后两次渡过无定河,绕这么远的路,还要渡河,士兵的体力早已消耗得七七八八了,如何还能攻城厮杀?

但是偏偏就是在北面出现了诡异的动静。

阿罗王站在城头上,侧耳倾听着城下的动静。

有很多人的呼吸声,阿罗王判断城下起码有一百人才能发出如此规模地喘息声。

然后就是----金属物体和地面接触的声响。

是大批金属物体和地面接触的声响。

有敌人在城外,这是已经可以确定的了,自己人完全没有什么必要悄悄潜到城下来。

夜间为了防止暴露目标,城头上并没有点起灯笼火把,守城地族兵基本上是在黯淡的月色下凭借着记忆在城墙上活动。

这时候点起火把,无疑会成为敌军的靶子。

但是阿罗王没有犹豫,他需要弄明白城外的敌军究竟在搞什么鬼。

在他的命令下,一个早已准备好的浸透了油脂的球状物体在城头上被点燃,然后被迅速扔下了城头。

躲在敌楼后地阿罗王冷冷注视着城墙下,那火球画出了一个弧形,掉落在城下,照亮了几个正在佝偻着身子手持某种工具进行某种动作地士兵的身形。

城头地拓跋家箭手早就张满了弓,但是没有命令,他们并没有向这些暴露出来的目标进行放箭。

阿罗王的眼睛眯缝了起来。

就在这时,异变陡生!

两道黑影自黑暗中扑了上来,手中似乎端着什么东西,高高扬起,一阵黑雾过后,火球熄灭了,城下再度陷入黑暗中。

就在那一刹那,城头的箭手手上一紧,险些放箭。

一片黑暗中,城上的士兵不由自主地看向了阿罗王的方向,等待他发出命令。

然而阿罗王却没有动。

刚才那一刹那,许多人都不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然而阿罗王却明白。

是土!

城下的敌军用早就准备好的土篓在最短时间内扑灭了火球的火。

阿罗王沉吟了片刻,用手指了指城墙地两角。

那带队的枢铭会意。立刻走下敌楼去布置。

不多时,两个同样的火球在东面和西面同时被点燃。

就在此时,只听城下“嗖”的一声响,四枚弩箭斜着飞上城头,将东面那个叉着火球正要扔下去的士兵硬生生钉了回来,火球落在了城头上,引发了一阵小混乱。

东面的火球落了下去,这一次,火球的落点附近再没有准备好的土篓扑上来了。

一个身影飞快地向坠落在城下的火球奔去。这一次没等阿罗王发令。城上怒火满腔地箭手就松动弓弦发出了箭矢。

城头距城下有九丈高,那个身影距离城墙不过一丈地距离,并不容易射中,然而五箭齐射,还是有两支箭射中了,那个身影一歪,歪倒在了城下。身体还在缓缓朝着火球方向移动,城头上射完箭的箭手正在重新拔箭瞄准补射的当口,城下的反击到了。

“嗖----”四支弩箭自正北方向以一个很小的倾斜角度射了上来,没有射死人,却有一支弩箭射穿了正中央那名箭手伸直握弓的手臂。那个箭手当即弃弓,踉踉跄跄退了下去。

另外四名箭手顿时精神大振,几乎同时将弓箭瞄准了刚才射来弩箭的方向。弦声数响,四枝箭射了下去。

远处没有任何响声,显然这四枝箭全部落空了。

火球距离这边距离太远,那点光无法完全照亮城外地战场。

东面那个蠕动的身躯终于接近了火球。一阵阵黑雾开始围绕着火球升腾,那是那个士兵在用手一把把抓土灭火。

弓箭手还要攻击那个顽强的士兵,阿罗王摆了摆手,制止了弓箭手的后续动作。

城下火球的火势正在一点一点变小,阿罗王的脸上却产生了一丝困惑。

趁着刚才这阵混乱,阿罗王已经看清了城门前的态势。

几十名衣衫褴褛却披挂着步兵甲地延州士兵正在挥舞着一个个模样怪异的锹状工具在城门前卖力地挖掘着,在他们的两侧。沿着城墙。有几十名敌军士兵手中拿着木枪在警戒。

在微光中,那些挖掘工具头部泛出金属光泽。应该是铁锹。

阿罗王这辈子没见过工兵铲,能理解到这个程度,已经是极限了。

虽然说看清楚了,阿罗王却更加困惑了。

敌军在干什么?

在这个时代的攻城战法中,倒是不排除挖掘城墙这一条,但那绝不是指统万城这种坚固厚实高大地城池,要想在统万城的城墙上挖开一个缺口,没有上万人同时作业是不可能的,即便李文革有这么多人手,他也绝配不起上万把铁锹。在这个时代,铁器极度珍贵,上万把铁锹的铁足够武装起两到三万步兵。

更何况敌军挖掘的并不是城墙,而是城门前的地面。

难道敌军是想在城门下挖掘出一条可以冲进来的通道?

和挖城墙相比,这倒是个相对可能性大些地选项。

然而除非城内全是死人,否则这个战法毫无用处。

守军怎么可能眼看着敌军挖掘地道而无动于衷?城门内只要部署上一百人,挖掘地道地这些士兵一旦挖到城门下面就相当于把自己送进了鬼门关。

挖地道也不应该这么明目张胆啊……

起码应该从距城墙百步之外开始挖起,那样不但更加安全,也更加利于保密。

像现在这样挖掘,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这么挖,挖到城门下已经是极限了,再挖下去就是送命,那些士兵不可能不明白。

明知是送命的差事,还会有士兵去执行吗?

这位党项老将地困惑还不仅如此。

敌军是何时渡过无定河的?若是在白日间,己方的斥候不会看不见,若是在夜间,李文革再怎么神通广大,如何能够将一支足够数目的军队在不举火把地情况下从北岸渡到南案来呢?

无定河的水是比之前浅了许多。人站在河里勉强可以露出头来。

但是这样也并不等于可以不举火把涉渡啊。

黑灯瞎火的,又没有船,向来不习水性的旱鸭子们想要泅渡游过来?

那是痴人说梦……

统万城北七里外无定河渡

原本被系在南岸的三十多支大小船只此刻一字排开横在了河面上,船上面已经铺上了木板,每块木板的两段各站了一名士兵,在这条由船、木板和人搭成的浮桥上,源源不断的八路军士兵正成单列纵队缓缓渡河。头上只有朦胧的月色和点点地星光,士兵们走得跌跌撞撞,不时有人失足跌跤。站在两侧地士兵这时便会适时拉上一把。保证过河的纵队通道不被堵塞。

其实就是掉下河去也没什么大不了!

若是在白日间。拓跋家的斥候们看到了这般景象一定会极为惊讶。

那一艘艘船只组成的浮桥,并不是漂浮在河面上的。那些船只的底部,都是扎扎实实搁浅在河底的淤泥之上地。浮桥下面,已经是无定河的河底了。

也就是说,此刻若有士兵掉下河,只要他支起胳膊,就不会淹死。河水的深度现在充其量也就没过脚面。连小腿肚子都到不了。

这么浅的河,淹不死任何人。

李文革站在河的北岸,耳中倾听着部队杂沓的脚步声和战士们粗重的呼吸声,眼中神色平静。

“大人,过河吧!”一脸疲惫神色地沈宸走了过来。

“所谓半渡而击之,指的就是这时候吧?”李文革答非所问地道。

“兵法上说的半渡而击之,是只能在白日施展的战法。趁敌军以行军队列过河,首尾不能相顾,军令传达不畅地空当发动攻击,进一步打散敌军的指挥建制。将强敌变成失去指挥的乌合之众,然后各个击破。这种仗只能白日打,否则不要说打散敌军建制,暗夜野战,兵力规模多达千人,自己不乱就谢天谢地了!”沈宸不以为然地反驳着自己的统帅。

李文革轻轻一笑,没有接过话头。

“况且桂芝的骑兵全都部署在东北方面了。若有敌军接近。我们可提前两到三个时辰得知敌情,有足够的时间收拢部队列阵。夜间混乱。兵越多越麻烦,敌军两三千骑兵,很可能被可以用军号相互联络呼应的我军两百骑兵弄个人仰马翻建制混乱。拓跋彝殷就是再自信,这种仗也还是不敢打地。”

李文革看了一眼南岸,道:“刚才统万城方向似乎有动静?”

沈宸不以为然地道:“大摇大摆去挖人家地城门,除非守军都是死人,否则被发现是必然的事情!”

李文革叹息了一声:“细封手中只有一百多人,万一守军出城夜战,就麻烦了!”

沈宸面无表情地道:“打这么大地仗,冒点险也是应该的。不过若我是守军,黑夜中不知虚实,是万万不肯贸然打开城门的,那是敌人最希望的事情。”

李文革苦笑:“这个险冒的可是不小,若是一旦失败,不要说我们只能绕统万城而过,最要命的是那些东西一共只有这么点,细封全都带了去,连点后手都没有。那东西可是攻城利器,一旦落到敌人手里,恐怕日后我们便有难了!”

沈宸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打仗打得终归还是人,那东西虽然神妙,终归不过是死物,吓唬吓唬人还行,若是打仗全要依靠那东西,这世上还有所谓的名将吗?”李文革回过身看了他一眼,苦笑道:“我知道你不相信,不过终有一日,那东西会终结所谓的名将时代的。”

沈宸呆了一呆:“终结名将的时代?”

李文革摇了摇头:“我并不是唯武器论者,我也相信,武器再犀利,也终归要人来使用,人才是武器的灵魂。不过你不会懂的,那东西的威力,现在你们还远远看不到,等你们能看到的时候,恐怕你们心中对所谓名将的认知,就要彻底改写了……”

他顿了顿,认真地道:“未来的时代,谁能用好那东西,谁就是名将;这个时代的所谓名将,在那东西面前,很快就不再是名将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