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唐 > 第三卷:一代天骄 第二十七章:战争的脚步(4)

几样小菜,老稻米饭,两盏香茗,让颇讲求“食不语”的李彬秦固两位延庆集团文官领袖这顿晚饭用得心满意足。李文革开府至今未置奴仆婢女,原先用过一两个亲兵勤务,自从骆一娘入府后内事基本上便全都交付骆一娘打理了,只有书房是禁地,门口设了岗,书房内十二个时辰有书记官值班,由掌书记崔褒安排。因此今日这顿晚餐实是骆一娘亲自下厨收拾的,几样西北常见的蔬果伴食,只有一样里面掺了少许荤腥,不知用了何等作料,却是扑鼻的香郁,直直将人的馋虫子自喉咙内勾了上来,李彬和秦固今日来本来是为了寻李文革晦气的,不了来得不巧,李文革的军事会议一开就是四五个时辰,李彬和秦固都是上午到的,一直待到了掌灯时分李文革都还没回来,秦固乃是八路军七州之地的大总管,李彬更是贵为侍中,就这么晾着两人也不是个事,因此骆一娘挽起袖子就下厨房弄了些饭菜来,只说让两人腹中饥饿时好歹用些不至于饿坏。

李彬和秦固均是一肚子的气,本来是万没有吃饭的心思的,只是骆一娘招待了一下午,又是奉茶又是伺候上果子,中间怕两人呆得气闷,还在内室弹了两支曲子,两人均知道一娘此刻虽然还没有身份,登堂入室却是早晚之事,因此于礼数上却也不好过分轻慢,再加上一娘端来的饭菜确实与众不同,因此两人也不客气,端起筷子片刻间竟然吃了个干净,秦固也还罢了,李彬却是平素惜福养身晚上只喝一碗粥的,今日在这里却整整吃了一碗老米饭下去,一时间有些腹胀,因此喝了两口清茶便缓缓起身踱起步来,以免存食生病。

“怀仁平素以简朴示人,自家日子倒是过得舒服之极……”秦固感慨道。

李彬不由失笑:“他是个洒脱人,你若是有这么个内室,也可以学他!”

秦固苦笑着摇了摇头,开口便把话题引入正题:“怀仁的执拗侍中是知道的,可是兹事体大,此番万万不能在由着他的性子来了,上一次他执意拔擢陈家娘子做官,虽然乖张荒谬,毕竟无伤大雅,这一次却是拿着数州的家底压上赌桌,伏灭党项至今还不到半年,各州县的民生还在恢复当中,百废待举,现在的延州,万万再经不起如许大的战事了……”

李彬负手在屋子中央站住,.轻轻点了点头:“我至今仍不能明白,怀仁究竟凭什么一口咬定北汉刘家会趁着皇帝驾崩挥兵南下。军事上的事情我不懂,只是觉得纵使北汉南下,与延庆干系也并不大。平白耗费兵马钱粮去凑这个热闹,这不像是怀仁的为人,我之所以亲来,实际上是想听听他的解释。”

秦固哼了一声:“他是甩手大掌柜,.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仅仅平夏战事一项,州府账目亏了多少他心中何尝有数?如今的延庆已经变成了关中重镇,数州人口不下八十万,将近半年前的两倍,扩充了些许地盘不假,却哪里来的钱粮财帛消化这些土地人口?公田制实施了还不到一年,向河套军政司移民的方略刚刚进行了一半不到,他又大肆扩军,八路钱庄虽说这两个月着实吸纳了一些资纳,可是这些钱要变成实实在在的粮食物资没有半年时间根本不要想,他此时便猴急地要舞刀弄枪,我看是晕了头了,这些日子他整日整夜和丰林山上那些人聚在一处,将六州政务一股脑全压在侍中与固身上,真不知道这究竟是他的基业还是你我的基业……”

李彬对秦固的抱怨淡然一笑:“.子坚是要做名臣的人,怎么,如今不过数州政务,就料理不开了?要做相公,日后要料理的,可不是现下这区区几个州的事业啊!”

秦固眼睛翻白:“侍中莫要用激将法,平章庶政不难——.人呢?一个州的官府班底生生变出六个州的行政,这大变活人的绝技下官着实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彬笑了笑:“子坚稍安勿躁,再过两个月就要开春.闱了,这活人到时候自然就变出来了……”

李彬不提春闱还罢,一提之下秦固顿时气歪了.鼻子:“侍中故意恼我么,去年秋闱,你看看怀仁都选了些什么人上来?我长史书房批复下去的公文,竟然有一半以上的人连看都看不懂,竟然非要写成白话才能明白,我这个长史反倒要迁就这些贩夫走卒的学问,这不是气煞人了么?我去找怀仁理论,他竟然还怨到了我的头上,一番歪理说出来,生生能将人的肚皮气炸,侍中,此番春闱,可再不能由着坏人的性子胡来了,总要实实在在选拔几个踏实的读书人上来……”

说到这个话题,.李彬的脸色却凝重了起来,他沉吟了片刻,反问秦固道:“子坚,怀仁签发的政令,都是要由你长史书房副署的吧?”

“那是自然,不经凤阁鸾台,何得为敕?”秦固回道。

李彬看着秦固,那一脸的傲岸,仿佛真个将这个节度延庆六州政务的“长史书房”当作了李文革小朝廷的“凤阁鸾台”,不由得“扑哧”一声笑出了声了。

他转过身,两只眼睛望着秦固,款款道:“他的政令,全然是用白话写成的!”

秦固一怔,他望着李彬,一时间竟然咂摸不出李彬这话的味道。

这是提点自己?还是警告自己?

所谓“君为臣纲”的道理,秦固这个正经儒家读书人自然是明白的,李文革既然明确地树立了用白话发布政令公文的规矩,按道理说自己这个长史就应该顺着这个“纲”来调整自己的“目”,毕竟君主就是定规矩的人,秦固也不好说李文革逾距越权。李彬是在警告自己不要向李文革的这个“君权”挑战吗?

然而秦固依然觉得不对,儒家的传统并不是一切由着君主的性子来,士大夫的道统永远是高于君主的存在,君主必须尊重这个道统,否则就不会得到士大夫的衷心拥戴。

他疑惑地望着李彬,却见李彬垂下头看着自己的脚尖淡然说道:“怀仁这个人,古怪是古怪了些,却有一宗好,那便是他无论定什么规矩,都不会完全不讲道理地乱来,哪怕那个道理在你看来是荒谬不值一驳的;而他另外一宗更大的好处便是,但凡是经他手亲自定下的规矩,他自家绝不违逆……”

秦固默默回味着李彬的这几句话,再回想李文革的所作所为一一印证,心中也不由得产生了一丝疑问。

李彬却不理会他的心思,依旧缓缓放慢了语气道:“于今乱世而言,为政首要的是务实,天下总共能有多少读书人,能到西北一隅来的又有多少?诗书写得好的人,处置庶政的能力便一定强么?怀仁其实不是个粗人,华彩的文章,精辟的典故,他不是看不懂讲不出来,用文辞发布政令,于他而言并无半分难处,崔去非可是清河世家出身,当年就为高侍中料理文案,那一手漂亮文章你也是拜读过的。虽然如此,怀仁却依旧要用白话发布政令命状以及官牒告身,他这可不是粗鄙图一时之快,他这是务实啊……”

秦固哑口无言,李彬继续道:“怀仁出自我府,有这层旧主关系在,军国大事我说什么他也只有恭听的份,可是我却极少说话,这固然是避讳韬晦,却也是对其人的信任。你头上这位李太尉怪是怪了些,大节上却是从来不亏的,生逢乱世,武夫当国,有担当有底线有所坚持的主公不好寻觅,他不是士,却是士的朋友,他貌似不守规矩,却恪守着一条最大的规矩——他从不用武夫的逻辑来和士说话……”

秦固坐在椅子上,细细咀嚼着李彬的话,越咂摸滋味越是深远,不由得发起呆来。

“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李彬悠悠吟道。

“中和元年之事,于今不过才区区七十年,七十年来,能够摁住刀把子坐朝堂的人,可是不多啊……”

李彬的嘴角,浮现出了一丝自得的笑意。

……

太原府,晋阳宫内,受北朝册封的“大汉神武皇帝”刘旻不着冠冕席坐在上首,几个亲信文武大臣也不拘形迹地分左右坐在两厢。五十九岁的刘旻须发皆白,只一对虎目仍然灿然生威,令人见之便忘却了此人的年纪,这位在河东苦守后汉宗嗣的太原之主此刻情绪颇为激动,声音洪亮语速极快,颇不似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

“……因果循环报应不爽,郭威狗贼戕害我儿,如今自家寿数也尽了!如今柴荣小儿篡号未久,朝中重臣宿将林立,人心不服者多,小儿与郭贼不同,郭崇韬等大梁旧将,唯效郭贼,与小儿并无恩义,说起来还算是我大汉故臣,冯道、范质之流,更不必说,值此汴京朝中不稳之际,我等整顿军马,恢复故国,收纳旧土,此其时也……”

老头子须发皆张面目通红,挥舞着手臂说得吐沫纷飞,下首端坐的臣属却一个个面面相觑,皇子太原尹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刘承均见状,轻轻咳嗽了一声,打断了父亲的宏论,笑着开言道:“父皇说得诚然是,只是国中粮资匮乏,兵马缺额甚多,便是要整治,总也要年余光景,这南征之事,却是操切不得……”

“庸懦——”刘旻极度不满地恶狠狠瞪了刘承均一眼,怒道:“如你般迟钝愚怯,你大哥的仇何日才能报得?我岂不知粮资不足兵马困顿?若等上一年,柴荣小儿也坐稳了位子,再要南征,岂不是更难了?如今是他难我也难,比的便是谁家不畏难,狭路相逢勇者胜,没有点子胆色,怎能恢复故土得报仇冤?”

刘承均身为皇子进言尚且遭到训斥,周围的文武便更不好说话了。

尚书左仆射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赵华起身行礼道:“主上且息怒,粮资不足,臣等此时征发亦来得及,只是兵马却不是仓促间可卒得者,此时便是尽起国中之兵,足营足伍尚不足五万之数,若尽起南征,只恐国中有变,难应缓急,伪周国中兵盛,臣恐寡难敌众,若起兵,还需修表知会北朝,会同兴师,方是万全之计!”

刘旻虽然激切,却也并非不知兵之人,知道赵华说得有理,当即拍了拍大腿:“咱自家兵马不足,也是实情,出兵南征这等大事,原也要奉表大辽向上国奏请,若能请得北朝援兵,自是比咱自家出兵稳妥许多。今日朕召各位卿家前来,第一件事便是商议使辽人选,另外也是要求个实数,咱自家究竟能将多少营兵,即使不能举国尽出,却也不能太少,让郭家小儿笑了去,这两桩事,今日都要议个结果出来。”

他说完了话便看赵华,赵华此时却不接他的话了,脖子一缩坐了回去。

使辽这种差事从后晋石敬瑭时代起就不是啥好差事,被人戳脊梁骨倒还在其次,辽人野蛮常常欺**没南朝使臣,这却是实实受不得的,几十年来,使辽的大臣连桑维翰在内都难免在北朝受辱,除了冯道之外,北朝几乎没有真正礼遇过任何一个汉臣,就是冯道,若非其人机警睿智,只怕一把骨头十年前也要扔在那化外之地。

这还在其次,北汉立国之后的首任宰相郑珙出使辽国,竟然在堂堂国宴之上被辽国的大臣和部落酋长们灌酒,硬生生灌死了,成了名副其实的酒烈士,这就已经不仅仅是屈辱的问题了,性命攸关,谁还敢揽这吃力不讨好的生意。

刘旻心知肚明,却也不好强令压制,只是一个一个臣子看去,目光所及之处,众臣纷纷垂首,就连曾经使辽的翰林学士卫融此番都垂下了头苦笑。

“陛下若执意兴兵,臣愿奉表使辽——”

众人纷纷抬头去看这个不知死活的蠢货,却见赫然是班位排在最后面的枢密直学士王得中。

刘旻大喜,随即招手道:“王卿真乃朕之股肱,待卿使辽归来,朕定当不吝厚赐!”

王得中面上却并无半分喜色,拱手奏道:“主上执意南征,臣人微言薄,不能谏阻,只望主上用兵之际,攻守兼顾,南征固然重要,代北防务,亦不容轻忽,陛下只要允臣南征不动北线之军,臣便是万死,亦将北朝援军为陛下请来!”

他话说到一半,刘旻已然皱起了眉头,他扫了王得中一眼,阴沉着脸问道:“却是为何?”

王得中毫不畏惧地道:“府州麟州,实为我朝腹心之患,先前还有拓跋家牵制,如今拓跋李家已然覆灭,折杨二贼有恃无恐,臣恐其趁我国中空虚,直下晋阳,如此大局危殆,陛下恐难生还太原……”

他话说得难听,刘旻自然听不入耳,闻言冷笑道:“就折家杨家那点子人马,还想攻克太原?他们敢出来么?就算给他们天做胆出了兵,难道北朝会坐视么?”

王得中抬起头看着刘旻,一字一顿说道:“主上切不可轻视折杨二镇,两家联兵或许还不足以抗契丹,但两家背后,还有一个坐拥数州之地的李文革呢……”

……

李文革笑吟吟看着满面严肃的秦固和一脸淡然的李彬,委屈地道:“就这么件事,还值得侍中与子坚在家中等上一天么?不就是要打仗么,咱们延州又不是没打过仗……”

见他如此惫懒,秦固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他咬着牙道:“你说的倒是轻松,你可知去年你征平夏,用去了府库多少家底么?这个窟窿至今仍旧未能填上,你又是出兵朔方又是北收河套,饥荒越拉越大不说,得来的那点子战利连消耗的十分之一都不足,你还要折腾,河东路穷得叮当乱响,刘家都快把老百姓的隔夜种粮榨出来熬油了,打仗就是无利不起早的事情,这话可是你自家说的,你倒是说说看,出兵河东路,你能弄来甚么好处?”

李文革呆呆看着两人,一副委屈模样,李彬却不理会他的窘迫,淡淡说道:“你的动员令,现在就压在我的府中,子坚的意见也是我的意见,你若是不说清楚这个事情,这份动员令,我和子坚绝不副署。”

李文革挠着后脑,苦笑道:“谁告诉你们我要打河东路?”

秦固一愣,转眼看李彬,却见李彬的神色顿时凝重起来,两只眼睛直视着李文革,李文革舔了舔嘴唇:“咱们从去年春天收了庆州之后就一直没有大的进项,如今新年伊始,开春了,我想着,也是时候该出去抢一把了……”

秦固一头雾水:“河东路穷成那个德行,能抢来多少东西?”

李文革翻了翻白眼:“都说了我不是想抢河东路,人家全家几口人共用的一条裤子,我抢来做什么用?”

李彬不愉快地道:“快说,莫要卖关子!”

李文革简单地道:“根据我们推演分析,刘家是万万没有胆量单独挑衅朝廷的,不借契丹的兵,刘崇连太原也未必敢出,因此向契丹借兵是势所必然。北朝诸军,只有西京道都部署司驻军距离北汉最近,调动起来最方便,因此若是真个打了起来,这支兵奉调南下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说到此处李彬已经明白了他的想法,秦固却是惊讶地张大了嘴指着李文革:“你……你的意思是……”

李文革抿了抿嘴唇:“不错,只要朝廷和汉辽联军在南面打起来,咱们就联合折杨两家,以府州、麟州和河套军政司为前线,出兵抄掠代北,先敲掉北朝的西南面招讨司,再将其西京都部署司连根拔起,把整个大辽西京道的家当人拉马拽全都搬回家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