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唐 > 第一卷混沌的时代——第九章:汴京的客人(1)

注的雨线将低沉的苍穹和泥泞的地面连成了一气,不的一道道闪电越发显得阴森诡异。这场抹黑进行的战斗充满了混乱残酷的味道,双方的士兵都看不清敌人的脸,双方的刀枪和盾牌交击发出一片清脆沉闷相夹杂混响交鸣。此刻所有的指挥体系都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任何命令和指挥都变成了多余的东西,战士们只知道机械地挥出手中的刀剑,结果只有三种:落空、撞击到敌人手中的盾牌、或者是刺中敌人。

在沈宸率领着五十个人自西侧的山坡上冲下来的时候,在城墙下折羽的数帐党项士兵刚刚抬着伤员和战殁者的尸体越过壕沟回到了队中,拓跋家大队已经完全撤出了战场,几百骑兵踏着泥水向北面二十多里外的大营疾驰而去。此刻还留在原地的除了八帐刚刚从城根下撤回来的正兵之外,还有十帐负责接应他们并且承担了断后任务的骑兵。

拓跋光远一直在关注城门方向的动静,城中的敌军如果选择这个时候出城追击,他便要率领这一百人出头的战士先打退城中的追兵,然后再缓缓后撤。

但是城门方向没有任何动静,撤回来的战士禀告说,他们在撤回来的过程中十分顺利,没有受到任何阻挠,那曾经大肆逞凶的弩机也没有再发射,关内的敌军更是没有半点要追击的意思。

这么黑地夜晚。这么大的雨,敌人不追击很正常,拓跋光远心中十分清楚,敌人在城外挖掘的那些壕沟,不仅仅对攻城方是个障碍,对意图追击的守城方同样是障碍。在目前的局面下。只要在己方撤退脱离接触时敌人不追击,那么敌人就再也追不上己方了……

因此他立即命令那些撤回来的士兵将伤员扶上马,自己也上马,那些战殁者地尸体统统被搭上了马背,那些上了城头的战士的尸体无法抢回,除此之外,拓跋光远不准备在城下扔下任何一个战士——不管是活的还是死的。

沈宸在率领着十个伍的士兵拉成了两长排从山坡上冲下来的时候,拓跋光远刚刚下达了列队开拔的命令……

一百多人马列成了两列行军纵队。马头冲北,最北面地前锋已经走出了十几步,最后面的后卫还没有迈开步子,就在这个时候,密匝匝乱纷纷的脚步声终于盖过了瓢泼大雨的声音,引起了党项战士们的注意。

一个闪电恰于此时划过,将天地之间映得一片惨白,扭过脸注视着左侧的党项军官们隔着朦胧的雨雾看到了星星点点的金属闪光——那是敌人的武器在闪电和雨水交织作用下发出的光芒。

沈宸没有发出任何命令,因为根本不需要。两军几乎是一正一侧全面地碰撞在了一起,党项战士地侧面正对着延州军的正面。前排的五位伍长只在冲锋发起前向自己手下的四名士兵下了一道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命令——枪尖斜向上刺。凡是骑马的,都是敌人。后排地五位什长则给自己的士兵下达了完全相反的命令——枪尖斜向下刺,凡是躺在地下打滚的,都是敌人。

在冲下山坡之前,全体官兵已经被告知,无论你受了多么严重的伤。只要没有死,就一定不要倒下。

战马的嘶鸣声在前方响成了一片,党项人正在手忙脚乱地操控着战马转身。

士兵们攥紧了手中的木枪,向着发出声响的敌阵缓步逼近。

已经经历过一次野战地士兵们此刻顾不得抹去脸上不住流淌的雨水,两只眼睛不知疲倦地在前方的黑暗中搜索着。

明知什么一看不见,但是大家还是忍不住拼命地想要看到点什么。

沈宸走在前排的最北侧,在他地北面还有一个伍,他是全队唯一一个手中持刀拿盾的人。沈宸认为作为作为一个指挥者在这个位置上应该能够相对有效地把握战场态势。不过实际上他心里很清楚,在目前的这种情况下,自己这个指挥官即使能够及时判断出了战场态势,恐怕也很难及时向全队下达什么命令。在周围可能有大批党项鹞子虎视眈眈的情况下自己振臂高呼大喊着下达命令是极为危险的,对于那些箭术强悍到变态的的家伙而言,在黑暗中射中一个大声喊叫的人简直太轻松了,虽然说自己身披明光铠,铁制的箭头未必能够一箭就要了自己的命,但是他并不想用自己的生命去验证这种的大名鼎鼎的铠甲的实战防御力。

他之所以要走在这个位置,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士兵们如果知道自己的长官处在最不容易逃跑的的位置,他们临阵逃跑的几率也会低很多。

沈宸并不清楚敌军目前的情况,在他的估计中敌军起码应该还有两三百人留在原地,尽管己方处于侧翼的战略优势地位,但是敌军是自己的四倍到六倍,沈宸知道,只要敌军指挥灵便,对方指挥官很轻松便能够将自己这五十名步兵包围歼灭。

他要利用的就是大雨和黑暗的环境。他之所以坚持匆忙发动攻击,一方面是刚才他听到了马蹄声响,似乎有一部分敌军离开了原阵

向不明;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不知道这场如同天助的么时候会停,若实在自己攻击的时候雨已经停了,就错过最佳攻击时机了。

全歼敌人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成功冲乱了敌人的队形,打散了其建制指挥,那么混乱、黑暗加上瓢泼的大雨将使敌人的损失翻倍增长,只要能够引发敌人相互踩踏自相残杀,那么就算这个五十人的队拼光了都是值得的。沈宸对这一点想得相当明白。自己地背后,还有凌普率领的一个队兵力,而城关内还有三个队的预备兵力,只要伤亡持续下去,最终先支持不住的一定是敌人。

骑兵的弓弦都已经被雨水打湿,此刻就算是鹞子们想要轻松发箭都不是一件容易事。

党项骑兵们刚刚拨过了马头。二十几杆木枪已经参差不齐地刺了过来。

黑暗中什么也看不清楚,前营的士兵们只能凭借着手中地木枪入肉的那种沉滞感来判断是否刺中了敌人,而党项骑士们也只能凭借马槊撞击木质枪杆的声音和感觉来判断自己是否格开了敌人的攻击。那些手持弯刀的副兵们此刻吃了大亏,本来准备行军的,圆盾都已经收了起来,临时取是万万来不及的,手中的弯刀虽说可以砍断敌人地木质枪杆,但是马头转过之后弯刀的长度便无法防护战马了。而侧着的时候只有左手拿刀才能劈砍挡格,而左撇子在军中毕竟是极少数。

随着一阵战马凄厉的嘶鸣,中枪的马纷纷后退或者转向。

生物的本能驱使着这些动物闪避着危险的方向,而那些马上的骑士身体被带得不自主地转开,再次将自己的侧面暴露给敌军。

随着前营步兵一次又一次的攒刺——抽枪,整个队列阵线已经被捣得稀烂,骑士们纷纷坠马,受伤地战马在队列中横冲直闯,将行军纵队彻底搅成了麻花。

在这种情况下骑兵们根本无法对敌人的进攻形成有效的反击。

而进攻中的步兵则一面往复地向自己的前方挥动着木枪一面小步前进着,他们通过感觉身边的战友地存在来保持着基本的阵线。只有那些倒下的战马和在地上打滚的敌人才能给他们造成一定威胁。掉转长枪去刺下面根本来不及。他们本能地反应便是高抬腿重落步,将那些在泥水中滚动着试图爬起来的敌军踩到吐血。

第一排步兵转眼间便从西到东将整个骑兵纵队犁了一遍。

就在那些落地敌军呻吟着努力准备爬起身的时候,第二排的延州军上来了。

二十几杆长枪每次落下,都会传出几声惨呼,几乎每一杆木枪都不会落空,木枪的主人们也根本就无从分辨他们刺中地究竟是活人还是死人。

那些不幸在刚才受到敌人的攻击倒地的延州兵此刻只要还有几分力气便拼命的地向着东方滚动爬行。他们知道只有这样他们才不至于死在自己人地枪杆之下。

又是一个闪电划破苍穹……

拓跋光远脸色发白地盯着已经乱成了一团的后队方向。

他看不见后队厮杀的状况,他只能够听到一声又一声惨烈的嚎叫,还有那从一开始到现在就没有断过的战马嘶鸣。那些乱跑的战马有几匹发了疯一般向前队冲过来,几乎将整个行军队列冲散。听着周围的骑兵们呼喝着控制马匹,拓跋光远心中飞快地计较着。

此刻最有效的对策便是命令骑兵散开展开作战队形,但是那是通常状况下的逻辑。

此刻党项人最大的敌人并不是那不知道有多少人的延州兵,而是这该死的夜色和受到诅咒的天气。在目前这种状况下无论是己方还是敌军都无法举火,也就无法准确判断敌军的人数和位置。理论上讲仅仅从声音上判断敌人现在应该正在全力攻击自己的后队。但是至于敌军的兵力情况如何,却根本无从知晓。拓跋光远并不太担心正在发起攻击的敌军,他相信只要前军摆出作战队形反压回去,即使依然什么都看不见。胜负也仍然在两可之间。

但是他担心的是,敌人在战场的某个位置上是否保留有预备队?

混战最难的就是指挥员完全无法看清楚战场态势,也就无从判断敌情,这种情况就如同两个武艺很高的对手用小孩子打架一样的单纯笨拙的招式相互对殴,没有任何战略战术可言,这种战斗也基本上不可能打出名将。

凌普在山坡上,面临的局面和拓跋光远差不多。

他很想将自己的部队投入战斗,但是却不知道该将部队向那个方向上投入。

他只能将部队滞留在山坡上。等待下一次闪电划过地瞬间。

他相信自己站的位置很好,下一次闪电划过的时候,应该能够把眼前的敌情看个大概。

“停下——全体都有——停止……”

沈宸的声音在战场上响了起来,前营的士兵下意识地停下了手中地动作,深夜当中看不到人,也听不出声音。但是听习惯了“全体都有”这四个字,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在听到这四个字的时候选择

—党项人就是再聪明,恐怕此刻也还没有人知道“全四个字究竟是啥含义。

沈宸咬着牙,一面喘息着一面静静聆听着,听了半晌,除了周围的喘息声和远处战马喷鼻四蹄蹈地的声响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声响。

沈宸的腿上挂了一刀,此刻正在流血。黑暗当中,这位指挥参军也不知道究竟伤有多种。不过此时他所忧心的无疑并不是这个。

远处有马的声音,却没有无数只马蹄快速连续敲打地面地声音,敌人应该还没有逃跑,眼下最紧要的问题是理顺己方的建制。自己的士兵停止动作这么长时间,战场上没有任何动静,说明此刻周围已经没有活着的敌人了……

“传下去,等下一次打闪,各伍伍长收拢队伍……”他低声对着自己周围的士兵说道。

一片嗡嗡的说话声响起,士兵们纷纷开始向自己身边的人传起话来。

战场上再次静了下来……

大雨继续如注般下着。所有的人都在等待……

等待下一次闪电划过天空……

突然,一阵奇异的响动自南面传来……

远远地,一点亮光自城关方向透了出来……

那亮光位置很低,隔着蒙蒙的雨雾,拓跋光远和沈宸同时得出了判断——亮光来自城门方向。

两个人心头同时一惊。

沈宸心里清楚,刚才这场混战。己方消灭的敌人充其量只有几十个而已,也就是说,敌人的主力还在。

拓跋光远则是对自己的兵力心知肚明,这些延州兵既然敢于和自己摸黑夜战,那么就算其战力远比己方来的弱,要想在短时间内将其击溃也是不可能地,一旦被城关内占据兵力优势的敌军压上来,麻烦就大了。

一个闪电划过。拓跋光远终于看准了敌人的方位——在自己的正南方,影影绰绰应该有个几十个人的样子。

凌普也看清了党项骑兵的位置,那些骑马的身影即使在大雨和水雾的笼罩下也比普通地目标醒目许多。

五十个步兵不成队列地开始自山坡上向下俯冲。

西南方向上传来的密匝匝脚步声令拓跋光远更加心惊——这个姓李的究竟在附近埋伏下了多少人马啊……

“不能再等了——”

他终于下定了决心:“传令下去,不许恋战。全速向北——我们回营去——”

……

这场打得稀里糊涂莫名奇妙的战斗终于结束了,几名士兵用担架将受伤地沈宸抬回了城关之上,雨下得太大,暂时还不能清理战场。只受了轻伤的细封敏达骑着马带着斥候队的士兵在四周警戒,魏逊则指挥着厢兵们在战场上四处搜寻己方战殁者的尸体和受伤还没死的战友。

李文革脱掉了铠甲,去看沈宸。

砍在沈宸大腿上那一刀力道颇重,又恰好砍在了裙甲上两块甲片的结合部,因此入肉不浅,几乎称得上深可见骨。好在周围的筋络都没有受损,虽然失血很多,终归也不过是皮肉伤罢了。医生检查过之后,李文革这才放了心,吩咐李护去库房中取出库存的枣子来给沈宸煮粥喝。

“大人,这些拓跋家兵果然悍勇,即使受了重伤,也要垂死挣扎,临死一击往往奏效,他们训练有素,兵器专取我军士卒没有甲冑防护的部位,一场混战下来,我军杀死了多少个敌人还不知道,但是卑职身边五十个人,还站着的不足一半,这还是在敌军全无防备的情况下以行军纵队队列承受我军侧翼攻击……日后相逢,这些兵实在是劲敌……”

沈宸一面抚着自己被包扎得如同粽子一般的大腿一面抽着冷气道。

李文革点了点头,正要安慰他两句,却见出去取枣子的李护又转了回来,手上拿着一封湿漉漉的信函。

李文革诧异地看了他一眼,李护将信函交给他道:“方才一个传信兵自丰林山老营捎来的,是老爷的亲笔信……”

李文革一愣,不知道李彬这么着急地连夜给他送封信过来,究竟有何要事。

他抽出信函展开,就着桐油***那点微光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他的眉头皱了起来。

阅毕,他将信函折起,脸上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

“大人,延州那边有何不妥么?”

问话的是魏逊,李文革失神,竟然没有注意到他是什么时候进来的。

他看了看躺在榻上的沈宸关切的目光,轻轻摇了摇头:“州城那边很好,丰林山老营也无事……”

他顿了顿,似乎有些犹豫,最终却还是说了出来:“李观察信上说,折侍中已经抵达延州,不日将来芦子关巡阅视察……”北唐

跳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