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唐 > 第二十三章:西北的军阀(8)

北唐 第二十三章:西北的军阀(8)

作者:蚕室废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9:32 来源:笔趣阁

广顺三年七月二十六,李文革在节度府召开延庆四州的文官高层会议,研究讨论关于在九月秋闱中给予女子生员一定名额的问题。这是一个极度敏感的问题,迫在眉睫的人才需求迫使以李彬秦固为代表的延州士人阶层不得已接受了李文革降低科举门槛并对科举的形式进行必要改革的做法。容忍许多在士大夫阶层看来属于贩夫走卒之流的人士获得科举仕官的资格,这已经是延州士族和现行文官集团的底线了。在这种情况下李文革进一步扩大取士范围为女子谋求科举仕官资格的做法无疑是得寸进尺的行为,是文官们坚决不能答应的。

但是这一天的会议没有开成,因为应该到会的十几名文官只到了秦固一个,其余人则集体告病抵制了这次会议。

造成这次文官集体罢工的原因并不是此次会议的议题,而是头一天也就是七月二十五日李文革所签发的一项任命文告。

在李文革设计的军阀政权架构中,长史司马分别掌控辖区的行政权和军事权,节度观察判官行使独立的监察权,长史和司马与节度使之间是上下级的隶属关系,长史也好,司马也罢,都并不是节度使的私人幕僚,拥有独立监察权的节度观察判官就更加不是。

然而作为一个军阀,李文革需要组建起一个具备足够筹议和执行能力的幕僚班子,这是他所设计地这套体制的一个重要特色之一。

也就是说。李文革需要在公开的官制范围之外组成一个内部小朝廷,这个小朝廷的人员是直接向他负责的,也仅对他负责,长史司马对这个小朝廷的工作无权过问。

同样,这个小朝廷对州县政治的全部影响都必须通过李文革来实施,他们不像各级行政官员那样拥有明确的独立性政权。他们仅仅是八路军节度使个人的智囊团和秘书,但是他们却承担着行政官员所无法承担的一些职责和职能。

以韩微为例,这个驼子名以上只是正七品地行人参军事,实际上却是李文革政府的外交部长和对外系统情报头子。作为地方藩镇,李文革无权任命具备外交职能地行政官员。但是事实上在这个天下分崩离析诸侯四方割据地时代,李文革又确实需要这样一个能够为他纵横捭阖合纵连横的外交部长。

因此。李文革仿照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行人大夫的古例。设置了行人参军事这一幕僚职位。

李文革的私人幕府包括如下职位设置:录事参军事一名,考功参军事一名,行人参军事一名、昭文参军事一名、教谕参军事一名、度支参军事一名、司法参军事一名、内卫参军事一名,格物参军事一名,共计九名参军事。每个参军事手下各辖书令史两名。,录事参军事辖书令史四名。

九名参军事合称节度参军署,参军署不设长官,各参军均独立对节度使负责。@@参军署的日常事务则由录事参军按照节度使的需要代为安排打理。

因为官员缺额过大,因此参军署目前也还是一个空架子,除了韩微兼任行人参军事和昭文参军事之外,其他职务都暂时空缺。

七月二十五,李文革发布命令,任命延州布政主事兼延安、肤施县令陈夙通的女儿、行人参军事兼昭文参军事之妻陈素为录事参军事,就是这个任命,引发了这场轩然大波。

按照李文革原先的设想,是准备直接任命陈素为一州节度判官地。奈何这个任命实在太过惊世骇俗。况且陈夙通只是六品布政曹,韩微也只是七品参军事,父亲丈夫如此,要陈素接受一个正五品的任命,一下子压过父亲压过老公,以陈素的冰雪聪明,这种事情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韩微和陈素的激烈反对使得李文革只好收回成命,退一步改任命陈素为节度府的录事参军事。执掌参军署日常事务。相当于节度府的秘书长。

录事参军尽管排位列班在行人参军之前,但毕竟都是正七品上的品秩。说不上谁高谁低,比起六品的布政曹,也低了一级,这个任命,陈素和韩微夫妇还勉强可以接受。

当事人地问题没有了,李文革便签发了命令。

却不料这个命令竟然引发了如许大的一场风波。

命令签发是七月二十五日中午,消息迅速在延州城内传开,到傍晚时,肤施城内也得到了消息。当天晚上,新任的八路军延州节度判官权知延州政事文章便在延安十几名文官的串联约请下登门拜访了秦固。一夜之间,几乎全城的官吏都收到了传贴。

这才出现了第二日全体文官一致告假放李文革这个节度使鸽子的尴尬一幕。

老实说,这一回,李文革有点生气了。

是人都有三分脾气,这两三年来尽管坎坎坷坷,但李文革大体上还是比较顺的,文官们支持他,军队又是自己一手训练出来的,在整个延州境内无人能够挑战自己地权威,李文革虽然不至于自大到真地认为自己一言九鼎的份上,毕竟也远不是当年李彬家中地那个家奴可比了。有的时候李文革都觉得自己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或许是权力使人异化吧。

前世做官的时候,就对做官深恶痛绝的李文革,如今在五代做官做出感觉了。

李文革觉得自己生气也是有理由的,毕竟自己已经让了步了,自己并没有按照原先的想法任命陈素为延州节度判官,而是任命她做自己节度参军署的录事参军。由一个行政官员变成幕僚。由五品变成七品,李文革觉得自己让步地幅度不可谓不大。^^ 自己是个善于妥协的人,李文革一向这么认为。

他尤其有些反感文章,原先与此人相处的时候只觉得这个人脾气极好,与所有人都能够处好关系,工作作风也很踏实,在转运主事这个职位上做了一年,修桥修路造船造车水路运输驿政邮政都做得很好,这一次升任延州节度判官也是名至实归。但是此人私下的这些行为令他很不高兴,他知道文章是李彬的学生。也因此一直对他十分客气信任,却不料在这个节骨眼上文章给他来了这么一手。

至于文章究竟是迫于其他文官的压力还是自己的主张。李文革不愿意深究。他只是觉得,无论这个人是出于什么原因这样做,都算不上光明磊落。

关于这一点,秦固倒是一直都在为文章开脱:“……你不要记恨他,他也是没法子。谁都知道他这个节度判官是韩家娘子让出来的,此事上他不明确表态,岂不是更令人误会他为了这个五品乌纱连脸都不要了?你自己想想,是不是这么个理?”

李文革坐在座位上生闷气:“我不是气他反对此事。我是气他行径不够君子。既然反对,可以当面来和我将事情摊开来说,这么私下动作,他还是读书人呢!”

秦固冷笑:“你一意孤行,当面来说有用么?我在这里劝了你足足两个时辰了,劝得动你么?”

李文革耐心地道:“子坚,如今咱们的局面你也不是不知道,宥夏方定,白池方面又在交兵。沈宸那边冯家两三千人的兵力压着,夏州几万游牧部族还未曾对我们心服,宁州地张建武派兵到乐蟠境内巡逻已经有三次了,挑衅之意昭然若揭。咱们现在一个州的本钱做着四个州地买卖,若是不能不拘一格择人用人,这个局面怎么撑地下来?”

秦固看着他,缓缓道:“天地生阴阳,是有分际的。所谓乾坤。就是秩序。你把昼夜混在一处成不成?州政也好军务也罢,你把上下颠倒过来试试看----立时便要天下大乱!做官取士。建功立业,这都是男人的事情,你好端端弄个女人上来,众人心中自然不满。怀仁,你如今不比从前了,你不再是那个手上只有两百人的宣节校尉,你是手握四州麾下上万虎贲治下数十万生民的节帅大将军。胡闹总也要有个限度,出了限度,是要闹乱子的!”李文革当即反驳道:“平阳昭公主与霍国公对置幕府建牙领军,乱了哪家的乾坤?武丁坐江山,妇好祭祀天地鬼神祖宗领兵征伐四方,又坏了谁家的秩序?国之大事,唯戎与祀,妇好一介女流,全都包揽了,也不见武丁帝鼠肚鸡肠唧唧歪歪分什么乾坤阴阳。怎么到了如今,男人们便变得如此心胸狭隘没了器量格局?一见女人出仕做官便一个个像被踩了尾巴,恨不能跳起来一棍子将人家打回闺房里去?这是自信还是自卑?”

秦固断然反驳道:“你这是强词夺理,殷商乾坤崩坏伦常颠倒,才有妇好之事,你怎么不说妲己乱国纣王失统?那也是殷商地事情……”

“我就看不惯你们读书人这一点!”李文革不等他说完便打断他道,“有甚么好事,有甚么功绩,便算在男人头上,有甚么坏事,便全算成女人的不是!帝辛失位,是他自己没能耐,扯到女人身上做什么?若如你所说,帝辛的天下,是妲己给他丢掉的,难不成周武王的江山是靠一个女人得来的?没有妲己武王就得不了天下?你这究竟是骂妲己还是骂武王?”

秦固大怒:“怀仁,你不要曲解史书调侃古人,这些都是圣人的定论了。你不是读书人,胡乱说话我不怪你,但你也不要太过分,亵渎圣贤侮辱读书人的话,还是少说为妙!”李文革摇了摇头:“我读书少,你是知道的,但我从来都不是不讲理!你能以理服我,我自然认同你,若是你说不服我只能拿古圣贤来压人,我是丘八。压不服地!”

秦固被他顶得直噎气:“怀仁,男人做官女人持家,这是千百年来地成例了,我不知你是搭错了什么筋,偏偏在这件事情上较真。几百年前武皇乱政,酷吏横行,几乎酿成不可挽回之大祸,这些事情你不是不知道吧?”

“武皇确实重用酷吏!”李文革点了点头。

秦固轻轻松了口气,李文革总算说了句顺茬的话,不过接下来李玟个的话。顿时让他有一股想要吐血的冲动。

“武皇重用酷吏,可是大唐毕竟没有亡在武皇之手。昭宗倒是重用读书的男人。大唐却偏偏亡在了他的手里,那些读书的清流一个个全都被朱全忠扔进黄河做了浊流。这也是近在眼前地历史,为何子坚你就视而不见呢?”

比起秦固,李文革显得气定神闲多了,论起学问,他或许和秦固差得远了,但是说起历史,他这个穿越者可是比秦固有着太多地优势了。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诡辩逻辑是历史发烧友们网上论战常用地战术。相互对攻的时候效果并不大,但是对付起秦固这种谦谦君子,就绰绰有余了。

秦固强自压抑着胸中地怒气,道:“怀仁,你牙尖嘴利,我却说不过你!但圣人祖宗传下来地规矩道统,却不能能因你这么轻飘飘几句话便荡然无存。吕后武皇,一个差点灭了汉祚,一个干脆废唐立周。女人与闻军国大事,其结果便是如此!我不与你争辩这些事情,我只提醒你一句,专断独行容易,但一旦犯了众怒,再要收场可就不易了!你自家胡闹,相公却始终缄口不言,难道你便不想想。他老人家为何至今不说话?”

李文革叹息了一口气。他也知道,想要李彬在这件事情上支持自己。实在是不容易。

秦固平静了下来,淡淡道:“只要你收回成命,文章他们还是识大体的!”

李文革轻声反问道:“若是我不收回呢?”

秦固叹息了一声:“只怕立时就有二十多个官员要递辞呈了!”

李文革嘴角浮现出一丝苦笑:“子坚你呢?”

秦固没有答话,半晌方道:“你一意孤行,我也没有办法,日后你若做了天子,难道让我和个女流之辈同殿为臣?连韩启仁自家都觉得别扭的事情,我就更加不用说了!”

李文革摇了摇头:“不用他们辞职!”

秦固脸色终于转回霁和:“你总算想通了……”

“我辞职--李文革说着便摘下了头上的幞头。

“甚么?”秦固大吃一惊。

“既然干不了,老子就不干了,这个节度使,真他娘的不是人干的买卖!”李文革一面嘟囔着一面将身上的鱼袋也解了下来。

“……”秦固被惊得傻了,变那么傻呆呆站在那里看着李文革将官袍幞头和鱼袋一一褪下,只穿着一身青色短衣站在厅中,用紫袍将鱼袋幞头裹在一处放在了案子上,转身便向后院走,一面走一面摆手:“大印、旌节斧钺都在后面,你找人轻点轻点便是了……”

秦固怔怔站在厅中,脸色又青又白。

实在是没见过这么不着吊的节帅……

当堂撂挑子……

他当阖州文武成什么了?

难道延州离了你这个李屠户,二十万人就要吃带毛猪?

“怀仁,你要辞职,也要向汴梁呈递表章请辞!”秦固憋了半晌,方才憋出这么一句话来。

他也是实在没话了,但他若再不开口,李文革就要走出去了,可是让他开开口服软,他又实在不甘心----哪有这样地,堂堂节帅耍无赖逼人就范?

李文革站下了,他转过头,脸色平静地道:“就劳烦你转告诸位大人,当初高家倒台的时候,是他们众星拱月将我抬上了节度使这个位子。如今辞职,不应该是他们向我辞职,是我应该向他们辞职。郭威是个好皇帝,可惜和我们延州没关系,我向他递不着辞呈!”

秦固咬着牙站在中厅:“你以为你辞职吓得倒谁?”

李文革摆了摆手:“子坚,我也没想吓谁。这个摊子现在有多烂你也知道,我们费了多么辛苦的力气,才收拾到今天这个局面。如今难题一大堆,事情做都做不过来,大家不帮忙反过来扯后腿,算了,既然大家觉得我做的不地道,那就另请高明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