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唐 > 第三章:雪夜芦关(4)

北唐 第三章:雪夜芦关(4)

作者:蚕室废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6:26 来源:笔趣阁

关中北部的地势偏高,整块地表都被一些大大小小的山脉挤占了去,所谓黄土高原,并不是一句空话。在这些山脉的中间,一条条河流纵横流淌,这些河流的主脉和分支将山区切割开来,形成了一条条地势平坦灌溉方便的河谷,这些河谷长的绵延数百里乃至上千里,直抵河套草原,小的也有数十里,形成了一块块处于山峦包围中的村寨和市镇。在那些比较长的河谷中,修建有较为宽阔的道路,这些道路州与州相连接,形成了陕北地区的交通干线网络。

延州州城处于延河转弯处形成的冲积平原之上,四面都是山区,自州城延伸而出的交通干道主要有沿着延河河谷一路向西北夏州方向延伸的延夏道,沿着延河下游转过丰林山沿着支流河谷一路向北的秦直道(延绥道),沿着延河下游河谷一直汇入黄河河谷的秦晋道,向南一直进入鄜州境内的京畿道,还有一条向西北方向去的谷道,却是直达盐州的盐道。

这些道路沿河谷而建,因而并不平直,而是随着山水的走势蜿蜒盘转。其中延夏和秦直两条大道直接连接着延州与定难军辖区,延夏道和绥庆道交汇之处是两座大山相夹形成的南窄北阔的一块河谷地,这两座大山在南端形成了一个极其狭小的葫芦口,唐代延州的镇守官员在这里修建了一道关隘。因为这两座大山将夏州、绥州和延州分隔了开来,因此这个关隘实际上便是延州的北部边境。

这两座大山的形势很像两扇黄土堆砌的大门,遮住了北面荒漠高原吹来的风沙,因此这两座山被称为“土门山”,中间那座关隘,则被称之为芦子关。

芦子关和魏平关,是延州北部的两大门户,五代年间战乱频仍,这两座雄关经多次战火侵袭之后已经被毁得失去了本来面目了。自从高允权掌延州军政以来,士疲兵弱,原本周密时候在两关基本上都保留三个队到一个营的兵力,这个规矩近些年被废掉了,因此党项南下越来越容易,也越来越肆无忌惮。

不过那是平时,在如今大雪封路的隆冬季节,无论是党项兵还是高家兵都乖乖躲回屋子里面去取暖,这种天气跑出去是要冻掉鼻子耳朵的。

按照道理说,如今土门山北的这条路上,本不应该有人迹才对。不过广顺元年十二月份这个冬天,却因为一个穿越者的出现,而略有改变。

李文革率领的小队人马经过将近十四个时辰的长途跋涉,终于走到了芦子关外,走到了延州北部边境线上。

一出芦子关,虽然理论上还有十几里的地面属于延州管辖,但是在这战乱年代,居住在这一地带无疑是找死,因此这片地方早已成了渺无人烟的荒山野地,从战略上,党项人一直把这片三州交界的三角地视为定难军与彰武军之间的一块缓冲地带。

因此在这里看到一匹死马,是一件极其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是一个马远比人值钱的时代,因此倒毙于地的饿殍十分常见(某位仁兄便险些幸运地成为其中一员),但是被生生冻死的马却实在是极其罕见。

当李文革看到这匹马的时候,此马的一部分身体已经被厚厚的积雪埋了起来。

在几名士兵把马身刨了出来之后,李文革的神色立即凝重了起来。

他丝毫没有犹豫地下达了全体就地休息的命令,然后吩咐冻得脸色青紫的李护儿:“召集所有军官过来会议——”

十余名军官聚拢在马的尸身庞,一面跺着脚一面面对着马尸面面相觑。

李文革一面哈气暖着手一面说道:“大家看到了,这匹马膘身肥大,显然不是饿死的,身上没有伤口,也不是受伤而死,那么只可能是病死、跑死或者冻死三种可能……”

他顿了顿,哈着气说道:“都说说吧,都是怎么看的!”

“报告——”梁宣又喊了起来。

李文革摆了摆手:“军官会议,不是训练,不用喊报告!”

梁宣脱口道:“这马绝对是跑死的,你看嘴角都有白沫子……”

“那不是白沫子吧,嘴角都冻挺了,那白花花的是雪吧?”陆勋在一旁反驳道。

魏逊愣愣地盯着那匹马,一句话都没有说。

凌普想了想,道:“不管是冻死的还是累死的,这都极可能是一匹党项马。我们延州马本来便少,这种天气更不会放出来。只有党项人才可能在这种天气跑出来,或许是跑到这里马力不继了,又或许是实在太冷马许久没有吃东西,便倒在这里了。”

李文革点了点头,用鼓励的眼神看了这个高个子一眼:“很好,还有么?”

凌普摇摇头:“一时就想到这些!”

李文革看了看周围的人,问道:“你们都是什么意见?”

“不用猜了,这确确实实是一匹党项马。”

说话的是一直在四下里张望的沈宸,他语气笃定地道:“马身上的笼头嚼子等配饰以及鞍韂都是党项人的东西,,马镫上那只像鸟一样的装饰叫做‘鹞子’,是一种极凶猛眼睛极为锐利的鸟,据说历朝历代都有骑兵将这种鸟当作眼睛来使用,只不过是传说,卑职也一直没有见过这种鸟……”

他顿了顿,道:“卑职家中便有这样一副马镫,是卑职的先父缴获的战利品。”

李文革看了看他,笑道:“确实有这种鸟,据说当年唐太宗文皇帝便曾经养过这样一只鸟……”

“真的么?”梁宣一脸好奇地问。

“真的!”李文革点了点头,下面半句话便咽回去没有说出来。

只不过那只鸟被一个姓魏的无趣之极的老头子活活算计死了……

“马镫上装饰这玩意干甚么?有何用途?”梁宣搔着头问道。

沈宸嘴动了动,却没说话,将目光投向了李文革。

李文革看了看他,微微一笑:“党项人军中最武勇最凶悍的骑兵斥候,便叫做‘鹞子’。”

众人闻言,脸上都露出一丝紧张的神色。

斥候一般均由军中最精锐最为勇敢善战的勇士担任,配备最好的武器装备,这是军中的常识了。

党项人是游牧民族,只有部族中最勇悍的英雄,才有资格成为大军的斥候。

“鹞子”,凶猛强悍的飞行斥候,想一想便令人心中发毛。

李文革却在注视着那匹马身上的装具叹气,党项人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资源和实力用铠甲把这些斥候的战马包裹起来,当几十年后他们有条件这样做了的时候,孱弱而战斗力低下的宋朝边军将遇到最强悍的敌人——铁鹞子。

“君廷,你熟悉党项人的斥候情况,给大家说说!”李文革淡淡道。

“党项骑兵斥候一般每人配备三匹马,披挂皮革制成的简单铠甲,主要武器有一杆漆枪,一柄在马上使用的长刃厚背刀,一副弓,三十六支箭。”沈宸说道。

“三十六支箭?”杨利顿时倒吸了一口冷气,“咱们一共才三十九个人,若是对方箭法准的话,咱们最后能剩下上去和对方肉搏的只有三个人……”

“党项骑兵斥候向来是双人一组行动,一般情况下不会落单。”沈宸面无表情地冷冰冰道。

众人更是无语,党项人本来便是骑射好手,而其斥候更是从无数好手中精选而出的高手,指望着党项骑兵的箭技不好,无疑是个天真的幻想。

陆勋打量了一下四周,哑然笑道:“不过今日不同,这么大的风雪,五六步之外便不见人影了,若是党项的鹞子们能透过这么大的风雪看到人,就见了鬼了……”

李文革赞许地点了点头,问道:“诸位还有何见解,不妨一一说出来!”

“现在便该把警戒哨撒出去了,我们已经在芦子关外,雪还没有完全将这匹马埋起来,说明这匹马死了没有多久,或许连一天都还不到,这么算起来,党项人很可能还在附近……”沈宸急促地道。

李文革点了点头:“你去安排吧!”

见沈宸躬身领命转身走开,李文革又问军官们道:“你们来想想看,如果你们是这个党项骑兵的上司,你们派他们出来到芦子关执行军务,会来执行什么样的军务?”

“当然是侦察咱们彰武军的行动……”杨利脱口而出。

“芦子关已经将近五年没人守了,平常日子里便连根兵毛都没有,下这么大的雪反倒过来侦察敌情?党项人吃饱了撑的么?”一旁的李德柱反驳道。

“那你说他们来做甚么?”杨利忍不住反问道。

李德柱没有说话,反倒是头脑相对简单的梁宣开口道:“有两种可能……”

“哦?”李文革颇有些意外,“说来听听——”

梁宣道:“一种可能是,党项人准备大举进攻延州,因此派出斥候来控制延夏道,并且顺道摸清芦子关的情况……”

“你疯了么?这种天气大举进攻延州?党项人都是神仙不成?”凌普摇头苦笑着道。

梁宣的脸色顿时气得发红:“这种可能是很小,但是既然俺们这些步军都能在这样的天气里跑这么大老远来这里,那些党项人为何便不能来?他们有马,芦关外全是他们的地盘,我们的斥候平日连州城都不敢出,又怎么敢远远前出到这百里之外的芦子关来。他们有足够的牲口背负粮草和物资,只不过这趟行军下来,只怕他们的大多数牲口都不能活着回去……”

李文革赞许地点了点头:“梁大猛一旦学会了用脑子,心思细密几乎不逊沈宸,可喜啊!说得很好,继续!”

梁宣点了点头,脸上有些高兴的神色了,他抿着嘴唇道:“另外一种可能便是,党项人确实是来打探芦子关虚实的,但是却并不一定是打探我们彰武军的虚实。或许有甚么事情和原因,令党项人觉得有受到攻击的危险,因此必须派出精锐骑兵冒着风雪来芦子关确认一番。”

“啪——啪——啪——”李文革带头拍起了巴掌,“实在没有想到,队里最懒动脑的军官,一旦动起脑子来,竟然如此慎密严谨,也不枉了这两个多月的勤学苦练……”

他低头想了想:“梁宣说的第二种可能是存在的,有一个军情你们不知道,就在这个月初,府州的折家军已经进驻三水,党项人很可能认为折家军会来延州,我估计绥州守将十之**担心的是此事,因此才派出斥候紧紧盯着芦子关。因为他们认为,一旦折家军接管了延州防务,第一件事便是派兵进驻芦子关和魏平关,将这两个在军事上极其重要的关隘掌握在手中,为此不惜在风雪中行军,只要有此二关在手,进攻党项也好,保卫延州也好,便都有了先机。绥州方面派出斥候,就是为了确实地知道折家军究竟来了没有,他们希望能够在第一时间知道这件事,以便能够迅速拿出对策。”

“折家军要来延州?”一直不曾说话的魏逊吃惊地问道?

“折家军一时半会不回来的,只不过党项人猜想他可能会来而已——”李文革看着魏逊答道。

“如果党项人派出鹞子的目的真的是为了这个,那么——”李文革的脸上,露出了严肃凝重的神色。

“那么他们一时半会便不会走太远……”沈宸的声音传了过来,看来他已经安排好警戒哨了。

“没错,他们应该还在附近的什么地方!”李文革微微露出了一丝笑意,这次计划了许久的长途野战奔袭演练,看来是注定要收到意料之外的收获了。

“所以我们目前面临两个选择——”李文革道,“一个是转身回去,迅速回撤到芦子关内,最好是连夜返回延州,另外一个是搜索党项骑兵斥候,揪出这两只鹞子,然后消灭他们!”

他顿了顿,道:“若是返回延州,我们便不用讨论了。现在我希望你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要消灭掉这两只鹞子,如何才能把他们找出来?”

军官们一个个拧眉沉思起来,良久无人说话。

半晌,凌普摇着头说道:“大雪固然对我们有利,对敌人也同样有利,风雪同样会阻挡我们的视线,若是敌人来打探我们,我们可以凭借马蹄的声音提前发现敌人。但是若敌人隐藏在某处,只要他们的马不发出声响,我们想要在这种天气里发现他们是很难的。”

李文革想了想,道:“那么我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在这种天气里,敌人可能躲在什么地方。”

陆勋道:“风雪太大,视线受阻,周围的景物都很模糊,若是随意走动的话,很容易迷路。因此敌人应该不敢离开大道太远。但是大道毕竟不是个隐蔽所在,因此卑职以为敌人可能会在大道两侧找个地方隐蔽休息,从这匹马倒卧的方向上看,敌人的隐蔽所在应该在前面某处。不过我们人太少,展开搜索的话相互之间很容易失去联络,路也不熟,万一有士兵迷路,在风雪中基本上便可以等于把命送掉了……”

李文革皱起了眉头,陆勋说得很实际,自己把这些兵带出来,是为了磨练这些人的意志和耐力,总不能真的置他们于死地。

“陪戎,卑职倒是有个主意,不知是否可行——”

沈宸静静地凝视着李文革,缓缓说道。

“讲——”李文革简单干脆地命令道。

“敌军斥候的目的既然是监视芦子关,也便是说只要芦子关在今日没有出现敌情,那么明日敌军的斥候仍然要抵近关隘进行一番打探。我猜敌军斥候出发之前雪应当还没有下起来,因此一拨敌军斥候的行动周期应该在五天到七天左右,也便是说最早恐怕也要等到三日之后才会有新的斥候鹞子来接替这股敌军。我们找不到敌军其实并不打紧,只要抓住了芦子关这个关节,我们便一定能够见到他们。夜间不方便行动,因此敌军的打探一定是在白天进行,卑职猜想,明日或者后日的上午或者晌午,我们一定能够在芦子关外等到接近关隘抵近观察的敌军斥候……”

“好主意!”梁宣顿时拍起手来,“还是这大秀才的脑瓜子好使——”

“不错,与其盲目出击,不如等着敌人自家撞上来……”凌普也附和道。

“芦子关虽然残破,好歹也是个能够过夜的地方,至少能让弟兄们恢复一下体力……”

“与其我们去找敌人,不如以逸待劳,等着敌人来找我们……”

李文革默默地注视着这些跟着自己训练了两个多月的延州军官们,心中一阵阵感慨,虽然艰难,但是自己这个未来人在这个时代还是能够改变一些东西的,比如说面前的这些人,自己起码已经初步把他们由兵痞和混混改造成了具备一定军人气质的军官了。

他沉吟了半晌,终于开口道:“那我们便这么做了!沈宸,你找几个人,一道做出一份伏击计划出来,尽量设想地周全一些,不要出甚么纰漏。梁宣,你也带几个人来,从这匹马肚子底下割下些马肉来,今晚我们得靠这个来补充体力,注意割下面的肉,割完之后用积雪将马重新掩埋好。陆勋,你带着你的人负责断后,一路走要一路把我们的脚印清理掉——”

他扫视了一眼众军官,沉声道:“整队,我们掉头,目标——芦子关!”

&&&&&&&&&&&&&&&&&&&&&&&&&&&&&&&&&&&&&&&&&&&&&&&&&&&&&&&&&&&&&&&&&&&&&&&&&&&&&&&&&&

拉票拉票,推荐和收藏都低得不像话了,喜欢本书的读者,请帮忙给点票吧,几位一掷八票、六票的大哥,多谢多谢哈,小弟在此拜谢了,同时感谢每个给本书砸票的读者大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