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唐 > 第六章:星星之火(3)

北唐 第六章:星星之火(3)

作者:蚕室废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9:32 来源:笔趣阁

京城的这个年过得就比延州热闹多了。元正日(即正月大年初一)一大早,大周天子郭威便在大宁宫乾元殿坐朝,外朝官以弘文馆大学士中书令瀛国公冯道为首,内朝官以枢密使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邺国公王峻为首,依次按班鱼贯入殿呈递贺表,按照程序,在郭威庄而重之的啰啰嗦嗦说了一大篇绕口的骈文致辞之后,当殿赐宴。

这一套流程走下来,王峻倒是不觉得如何,已经七十岁的冯道却委实累了个七荤八素。本来这种场合冯道虽然应该出席,但告个病歇养也不是不可能,以他的资望地位,也不会有人揪住这点小事不放给他好看。只是今年不同往年,这是郭威即位之后的第一个元正节,无论如何不能简慢,总要造出一副朝野熙穆国泰民安的气氛来才好。虽说谁都明白不过是个政治上的秀场,但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越是里子烂得厉害面子上越是要光鲜好看,因此谁也不敢抱怨,冯道是个极有政治大局观的人,自然不会在这件事情上撂挑子。

因此一场冗长的朝会下来,老头子苦不堪言,精神萎靡不说,就连代两府宣读贺表的时候都险些念了白字,好在倒也没有殿中侍御史敢于跳出来弹劾他,老人家总算勉强把这一场撑了下来。

结果就是,当天回府冯令公便患了重感冒,从元正日一直到正月初七“人日”,足足养了七天的病,倒是没有甚么大碍,不过人日的其他庆典活动冯道便一律不参与了。

这一天郭威率百官在龙亭御园伴雪赏梅,在中书当值的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范质却悄悄地轻车简从自禁城出来,只身来到了冯府。

“……关中驿站大多废置,信使自折可久大营借的马,一路上不眠不休跑了整整十天,五匹好马全都跑死了,今天抵达延州宅集使邸的时候,冻得面无人色,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这份密奏上不只有李彬的签名,肤施县令秦固当日在场,也署了名,没有折可久和他儿子的署名,似乎是不愿意揽事上身的样子。依某看来,延州这个年,过得只怕是不安生……”

范质在一旁娓娓叙说,冯道半倚在榻上从头到尾细细阅读着李彬的密奏。

半晌,冯道轻叹一声,将密奏放下,缓缓问道:“那个在孟州河阴县主修缮疏导河渠的郎中是谁来着?唉……人老了便是不成,上次你说起过的,如今不过二十几日吧,便忘记了……”

范质一愣,他郁闷地答道:“是工部水部郎中袁述,前些日子中书已经制除他通判孟州了……”

“哦——”冯道立时回忆了起来,道:“就是他,年前不是上了一道表章么?天寒地冻,工地上有人冻死,请拨帐子炉碳烧酒等取暖应用物品,拨下去了么?”

范质顿了一下,道:“此事是李惟珍经办,下官不甚了了,不过帐子等物均为军用,须枢密和兵部少府等合议决之,一时半刻恐怕李惟珍来不及划拨转运过去……”

冯道懊恼地用手轻轻拍着榻道:“要快……那边都冻死人了,朝廷上还在推诿尸位,你回去问问李惟珍,办好了没有,若是枢密那边扯皮,我老头子舍下这张老脸去求王秀峰……不能再拖了,冰天雪地,人都在河床子上晾着,不冻死人才怪,人命关天的事,不能拖了……”

范质顿时脸上一红,略带不满地道:“令公,此事中书自会有安排,某此来,是来就延州事和令公商议的……”

冯道将那份密奏朝他面前一推,道:“这些事情——该是王秀峰和枢密那边拿主意,这个东西我看不看无所谓,拿去那边吧!”

范质有些恼了,冯道莫非真的老糊涂了,他拖长了声调叫道:“令公——”

见冯道回过头来双目炯炯看着自己,范质深吸了一口气,郑重地道:“这可是军国大事——”

“军国大事——?”冯道喃喃自语般重复了一遍这几个字,语气中带着一股索然酸涩之意,还略带点讥讽。

范质苦笑道:“令公,王秀峰处事乖张,若是请他独断,我还跑来府上作甚么?延州今年一年闹了两起兵变,端地是波谲云诡,情状殊难逆料,定难军至今尚未归顺,李彝殷联络北汉虎视关中,那可不是一个庸碌之辈,万一被其觑个空子,我们都要悔之晚矣……”

“天塌下来,有折可久这高个子顶着,就无需你我操闲心了……”冯道的话语说得语重心长,内容却险些教范质背过气去。

“令公——你——”范质一时气结,竟然哽住了。

冯道干瘪的嘴唇上浮现出一丝笑意:“怎么,文素,是不是觉得我老糊涂了?”

范质坐在榻前寒着脸不说话,索性给冯道来了个默认。

冯道勉强打起了几分精神,娓娓道:“三十年了……这样的‘军国大事’也不知道经遇了多少。造反、谋逆、割据、兵变,这些个事情,如今还算甚么了不起的事情么?我这一辈子,换了四个朝廷,服侍了九位君王,能称得上善终的,竟然只有两位。几十年来,天天有地方起反,月月有藩镇兵变,年年都要打仗加赋,你打我,我打你,打来打去,死的是谁?还不全是老百姓。天灾、**,总得给这些黎庶留条活路吧?咱们这些坐在中枢的宰相们,总得替这些又没权又没钱的人想想吧?”

这一番话把范质说得楞住了,向来自诩口才颇佳的他迟疑着竟然没有接上冯道的话。

冯道苦笑了一声:“延州闹了一场兵变,便是军国大事了么?农田荒芜了,灌溉跟不上,人丁弃家弃地,逃难去了,土地没有人耕种,老百姓没有了粮食,便要饿死,便要造反,朝廷没有了赋税,便没有了收入,还要打仗,还要养兵,眼见着泰宁军这就要反了,王秀峰要挂帅,主上更是打着亲征的主意……兵马一动,钱粮万斛,到哪里去筹?”

他叹了口气,略带点无奈地道:“文素,不要老和王秀峰闹别扭,他脾性不好是真的,可是只要你不和他争权,他不会挡着我们做事……”

范质咬了咬牙,道:“令公,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这朝廷是主上的朝廷,不是他王秀峰的朝廷……”

“甚么食君之禄——主上行伍起身,会种田么?你是食民之禄啊……咳咳咳咳咳”

冯道厉声驳斥了范质一句,却说得急了些,气没有喘匀,不能遏制地咳了起来。

范质惊呆了,他被冯道这貌似大不敬的话语惊呆了,一时间竟然脑海中一片空白,半晌方才醒悟,急忙上前扶住冯道,轻轻拍着他的后背,苦笑着却不知该从何说起。

良久,方才听得冯道缓缓开口道:“如今这个天下,谁做天子,不是我们这些儒生说了算的。谁也不知道下一个皇帝是谁,谁也不知道明日的天下究竟是谁家的江山,这些事情,既然看不明白,也看不透,便不要在上面花心思了。连至尊尚且如此,中书那个位子,又有甚么好争的?王秀峰想要做中书令,早就想了,不好意思开口罢了,若是依着我,让给他又有何好心痛的?只是此事主上万万不会答允,我这尊泥胎塑像,主上硬是要摆在庙堂里面撑门面,又有甚么办法……?”

老头子嘿嘿苦笑起来:“在这个世道里当宰相,太糊涂了不成,宰相糊涂,老百姓就要饿死;太精明了也不成,那些手里握着兵权的人,任谁都能轻松地捏死我们。桑国侨便是太聪明,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滔天权势,万贯家财,左不过一场黄粱梦罢了……”

范质自嘲地一笑:“王秀峰如今的权势,和桑国侨当年可有得一比呢……”

“以桑国侨的才智,尚且名裂身死,王秀峰远不如他,而骄横跋扈过之,他又能撑得到几时?你和他争来斗去,和与死人争斗又有何异?”

冯道带着几分无奈对范质开导道。

“……文素啊……如今天下不是大唐鼎盛时候的模样了,百业凋零,黎庶离散,盛世丁户十不存一。如今不是谁有理谁能走遍天下,是谁的刀子亮谁便有理。我们这些儒臣,是管不到这些的,天下也好,家国也罢,留给那些做大事的人去想罢……我们只要能兢兢业业,劝课农桑,开垦田地,修治水利,使民有所依,户有所存,百姓赋税之余能得一半饱,不至于铤而走险,便是无上功德政绩。若是再能教化一二,选拔一些出身科制的亲民之官,便是造福天下之业了……”

这番话说得范质眼睛发酸,他干涩地笑着:“令公未免过于悲观了些,当今圣上毕竟是明主,只要我等尽心辅佐,盛世自然可期……”

“我岂不知当今主上是明主?”冯道苦笑着摇头,“这世道太乱了,明君未必能全其国,暴主未必能得报应,只是这些都只能寄希望于旁人,我们自家做不得丝毫主张。我们不是带兵的人,若是对政争卷入太深,动辄便是灭门之祸。文素,你要记着,无论谁做皇帝,无论江山换了谁家的,都要有治民亲民之官来秉权行政,否则便没有人交纳赋税,朝廷便没有收入,军队便没有军饷,士兵们便要哗变,要造反,要拉着衮服再裹一个皇帝出来——所以我们这些人虽然软弱无力,却是任何一个朝廷也缺不得的,缺了儒臣,朝廷便不再是朝廷了……”

“……所以我们不能卷入皇权之争,任何时候都不能,只要我们不染指军权,不染指皇权,那么不管大宁宫里坐着的是谁,便都不会动我们……”

“皇权之争?”范质诧异地问道。

冯道笑了笑:“你以为不是么?王秀峰和主上之间那层旧情蒙住了你的眼,连朝局都看不明白了?王秀峰跋扈也好,骄横也罢,无非是想一身兼挑两府,以枢臣外兼节镇,这都是人臣的大忌。不过仗主上面子薄,不好意思驳斥黜落他罢了。慕容彦超之祸,不过是疥癣之疾,王秀峰权柄过甚方才是心腹之患,主上是刀枪上面滚过来的人,一家老小妇孺均死于政争,岂能不知此理?王秀峰欲挂帅征泰宁军,主上便要亲征,这不是极明显的事情么?主上亲征是因为满朝文武拿不出一个能够压得住王秀峰的统兵之人,到了这样的地步了,王秀峰若不篡位,只怕败落只是个时辰问题了……”

范质浑身打了个冷战,冯道历经四朝风云变幻,始终稳居相位,果然不是没道理的。郭威与王峻之间牢不可破的亲密战友情谊经他一番剖析解说,顿时显得貌合神离摇摇欲散起来。

范质迟疑着,说实在的,虽然冯道已经将道理讲述得够清楚了,他还是有些不甘心,一想起王俊那副跋扈傲慢的嘴脸,以儒臣自居的范质便觉得一阵阵腻烦,小人当道,贤臣避让,这是哪门子道理。

似是知道他心中的不忿,冯道叹着气道:“你每旬往澶州写一封信,你以为王秀峰不知道么?”

范质顿时浑身上下如同被迎头泼了一盆雪水,一阵凉气自胸中涌出……

冯道平日闭门家中坐,连朝都不大上,三天才去一次中书门下,只在政事堂里坐半个时辰便打道回府,连李谷都在背后议论说令公是有些老得一阵阵犯糊涂了,然则自己以为最隐秘的政治**,这个老家伙居然私下里知道得清清楚楚,而且听冯道语中之意,此事竟然连自己的头号政敌都了若指掌。

太可怕了,看来自己这样的儒生,在政争这件事情上还真是没法子和这些在漩涡中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家伙们斗啊。

“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居外而安。这道理不光是咱们这些读书的老儒明白,圣上虽然幼年未曾读书,这道理也还是懂的。就是王秀峰,又岂能不知?否则为何近在眼前刚刚接管了大内禁军的李重进他不忌惮,偏偏忌惮一个外镇澶州的太原侯呢?”

冯道继续用他温和虚弱嘶哑的语气慢慢“敲打”着范质。

“其实此刻看好太原侯的不只是你,李惟珍暗中也有动作,只不过你不知道罢了。可是主上知道,王秀峰也知道。主上之所以隐忍,一来是他生性仁厚宽宏,知晓乱世为臣者的不易,二来你和李惟珍都是他准备留下来最终辅佐太原侯的宰相人选,因此他也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情势如此,王秀峰为何偏偏提防忌惮于你,却极少找李惟珍的麻烦?不是他心血来潮,也不是他心胸狭隘,而是他忌惮你这个日后的宰相今日便来夺他的权。李惟珍分判三司,终日与丁亩户数河工水利钱粮米谷这些民生国计搅在一处,类似泰宁军和此番延州这类事情极少插言,这便是他比你聪明的地方啊……这些事你觉得是军国大事,王秀峰自然更觉得是军国大事。既然是军国大事,自然有他和圣上决之,你范文素横插一道,抢着要与他去争这个‘军国大事’的议决之权,他怎能容你?”

冯道顿了顿,沉声道:“我们是文官,乱世文官自然有文官该管之事,何谓黎庶生计,何谓国计民生,田土、水利、商贾,无非尔尔。我不教你揽事,并非不理军国大事,否则还叫甚么宰相?只是文武殊途,我们有我们的军国大事,王秀峰和那些藩镇诸侯有他们的军国大事,各统其权,各司其职,各自管好自己的‘军国大事’,天下即便不能大治,生民却也可少受些苦难。文素你一门心思操心王秀峰该管的‘军国大事’,是舍本逐末了……”

冯道这些日子养兵,极少开口说话,今日勉强打点精神,一口气说了这许多的话,早已是精力耗尽,脸上充满了倦容,强打者精神最后道:“延州那边的事情,你说了不作数,王秀峰说了也不作数,折从阮的兵就驻扎在三水,如今关中他的嗓子最亮,延州的事情只有他说了才算。你把这个事情交给王秀峰去打理,他便是再不通情理,终归要卖上折家三分薄面……如今你若插手此事,只会引起王秀峰的猜忌和疑虑,甚至可能会把太原侯也牵扯进来,若是教王秀峰误疑太原侯参与了此事,只怕他便要打叠精神处处掣肘了,本来能够顺顺当当办下来的事情,王秀峰自家便能处置停当的事情,生生便要被你搅乱了……”

此时范质对冯道已然是彻底的心悦诚服,他一声不吭地拿起那份密奏,最后问道:“这个把高允权弄了个灰头土脸的莽撞校尉怎么办?看样子高允权自家是处置不了此人了……”

冯道无力地摆了摆手:“……让王秀峰头痛去,我还是那句话,延州的事情,折可久那老狐狸说了才算……”

——————————————————————————————————————————

二更,大家砸票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