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唐 > 第六章:星星之火(2)

北唐 第六章:星星之火(2)

作者:蚕室废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6:26 来源:笔趣阁

李文革愕然抬首注视着折德源,呆立了半晌,才由衷地躬身还礼道:“折衙内客气了,卑职汗颜,久闻折家将大名,今日方得亲见,卑职身有幸焉!”

折德源听了他的恭维话只是淡淡一笑:“宣节不必客气,折某粗鄙,不过是个只会扛枪巡戍的大兵罢了,当不得宣节如此恭维……”

李文革却是实心实意的,这个时代所谓的名将名军并不少,悍镇强藩更是遍地牛毛,然而却多是昙花一现,像折家这种能够世镇州郡长达百年以上的军人世家绝对是藩镇中的异数,海内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就连与折家亲联至好被赵家的第三位皇帝感慨为“父子皆名将”的杨家将在这一点上都无法与折家相比。

凡百年不败之族,世纪不衰之军,都是值得尊敬的。

李文革也不兜圈子,单刀直入地问道:“折衙内此来,带了多少兵来?”

李彬听了,当即一愣。

哪有李文革这么问的,他倒是真不见外,见了面二话不说便打听人家的军中机密,一点也不怕犯人家的忌讳,虽然说这个数字不算什么了不得的大秘密,但这个时机这个场合这么直通通地问出来,在场的文官们无不觉得古怪,不知道李文革究竟打着什么主意。

反倒是折德源淡淡一笑,丝毫不以为异,爽快答道:“三百人而已……”

“够了!”李文革顿时眼中一亮,喜笑颜开地道。

折德源颇有些玩味地打量着李文革,这个延州高层口中的破皮无赖,倒是还真有些意思。

“怀仁,何谓‘够了’?”李彬却对二人的对答颇为不解,沉吟着问道。

李文革向李彬躬了躬身:“观察,延州防务关键在芦子、魏平两关,两关地势均不可谓不险要,只是多年以来无兵驻守,关隘失修形同虚设,以卑职所勘察芦子关地势而言,只要有两个满编的小队驻守,党项铁蹄纵然彪悍,却也万难直下肤施,只要每次能让定难军在两关之前扔下三百到四百具尸体,定难军今年就不会再度南下,他们不比我们,人口丁户有限,青壮精锐一旦损失,短时间内无法补充,这样的消耗他们经不起多少次。”

李彬闻言,捻须沉思起来,折德源精神一振,毫不客气地问道:“何以见得?”

李文革略感奇怪地看了折德源一眼:“衙内考校卑职么?定难军四州八部,总共不过八千能战之兵,其中披甲精锐不过三四千,拓跋家自己的嫡系兵力只有三千。若是能让拓跋家在芦子关和魏平关前损失三百兵,已然是其十分之一的军力,这些兵都是久经战阵弓马娴熟的强兵,一时根本不可能以新兵相补充,若是侥幸能使其损失达到五百之数,则其损失将达到六分之一,如此只怕几年内定难军都很难再南下了……”

折德源点了点头,笑道:“只是李彝殷不会如此愚蠢,既然南来,总要带上其他部落的些许人马以壮声势。”

李文革恶意地笑了笑:“如此最好,党项八部族,只有拓跋家最强,其余部族兵力装备武器都差得远,杀死一个拓跋家的兵等于杀死了两个到三个其他部族的兵,那些小部族若是敢单独前来,只怕在两关之前便会撞个举族元气大伤……”

折德源想了想,问道:“李宣节,若是定难军真个再度南下,你愿意出战么?”

这话问得稍显无礼,李文革回答得却是干脆利索:“愿意!”

折德源抚掌笑道:“李宣节原来是个爽快人,高侍中有意命在下出镇魏平关,而以李宣节为芦子关巡检使,看起来果然是识人知人啊……”

“芦子关巡检使?”李文革怔了一下,转眼看李彬时,却见这老头子满脸忧色。

李文革垂头沉思半晌,苦笑道:“高侍中打得好算盘,也罢,巡检便巡检!”

他顿了顿,道:“不过我的几个队刚刚组建,都是些老兵油子和新兵蛋子,现在拉他们上去是叫他们送死。这种天气党项人一时也不敢南侵,等雪开了冻,我便率部前往芦子关镇守。”

折德源扫了他一眼,缓缓道:“李宣节以为今年定难军会南下否?”

李文革恭恭敬敬地道:“以卑职的意思,李彝殷今年最好不要南下,不过对折侍中和衙内而言,老李今年还是南下得好……”

折德源脸色顿时变得极难看,眼中精光数闪,却再没有说话。

大堂里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折德源冷着脸不说话,李文革却一脸不在乎的神色,依旧大刺刺地道:“衙内莫怪,*乃是军中粗疏之人,说话做事,只会实打实。衙内此来驻防延州,乃是九县黎庶之幸,*心中极感激的,有甚么得罪之处,还请衙内见谅!”

折德源的脸色稍稍好看了些,勉强笑道:“份内之事,何足挂齿!”

李文革极为实诚地点了点头:“不错,延州之事于侍中于衙内,确实是份内之事!”

折德源的脸色顿时又变得极臭,迟疑了半晌才问道:“李宣节以为,若今年定难军南来,两关能守住么?”

李文革看了看他,点着头道:“魏平关地势比芦子关更险峻,道路也要狭窄许多,兵力更加不易展开,迂回更是困难,以衙内手中的兵力,要守好此关易如反掌……”

折德源冷笑了一声:“……宣节的意思是芦子关难以守住了?”

李文革摇了摇头:“不是,这要看谁来守,虽然芦子关的条件比之魏平关稍差一些,不过以衙内的兵力战力,亦可称得上坚如磐石……”

随即他摇着头苦笑着道:“虽然很不服气,但卑职只能实话实说——卑职的兵不成,没见过血不说,其中大批都还和新兵没啥区别,要把这批人驯服让他们有个兵样子最少就要两个月光景,离真正上战场的水准还差得远呢……”

折德源皱了皱眉头:“那宣节为何又毫不犹豫便接下了芦子关巡检的差遣?”

他顿了顿,还未待李文革回答,便道:“宣节不必虚言敷衍,你我都是军中出身,绕圈子的话不说。如今延州九县谁不知道,高侍中的均命对别个有效,对宣节嘛……”

他迟疑着没有把话说得太白,但那意思已经相当清楚了,李文革若是不高兴,完全可以把高允权的命令拿去茅厕当厕纸……

李文革叹了口气:“请恕卑职无礼,延州与折侍中毫不相干,折侍中为何要遣衙内前来守关助战?卑职肯受命,那理由和衙内来延州的理由是一样的……”

折德源顿时又是一阵郁闷,这个泼皮,他现在开始有点理解高允权的感受了,真是一个气死人不偿命的家伙啊……

不过,折德源此刻却稍稍松了一口气,这个家伙虽然惫懒,但和那些自己见过的彰武军军官们还真是有些不同,但愿此人做的能和说的一样。

……

前厅开宴之后,李彬起身更衣,冲着李文革使了一个眼色,李文革会意地站起身跟了出去,一旁端坐饮酒的折德源看在眼里,心中暗自一笑,却毫不在意地用刀子切下一块羊腿肉,放在口中慢慢地咀嚼着……

李彬带着李文革径自来到了自己的书房,挥退了伺候的奴仆,他这才转身看着李文革问道:“小年前那件事,你没受伤吧?”

李文革苦笑着搔了搔头:“不过在地牢里冻了一宿,倒没有甚么大碍……”

李彬点了点头,脸色黯然地道:“你没受伤便好!”

李文革看着他的脸色,十分诧异不解,想问却没敢张嘴。

良久,李彬才长叹了一口气:“侍中……不中用了……”

李文革默然。

李彬冷冷扫了他一眼:“他恐怕熬不过今年了……你们下手,未免也忒狠了些……”

李文革急忙举手发誓道:“观察,天地良心,卑职可是丝毫没有伤害高侍中他老人家的意思啊,就连高衙内都连根汗毛都没少,从头到尾,除了那天早上被不知轻重的弟兄拖到院子里冻了不到半刻光景之外,卑职们对高侍中连一根小手指头都没敢碰啊……”

李彬见这个在半年前兵乱之日当街杀人连眼睛都不眨的家伙如今居然做出一副如此无赖惫懒之态,心中不禁又好气又好笑,他面若寒霜冷哼道:“高家几十年的积蓄被你洗劫一空,节度府如今连过年给全军的加饷都发不出来了,你还好意思说自己无辜?”

李文革立即叫苦道:“观察,天地良心啊,从节度府抄出的钱,卑职可是大部分都给了子坚了,卑职虽然出身卑微,却也并不贪财,观察是知道的。这些钱在子坚手中,用在百姓身上,总比堆在节度府库里慢慢发霉要好得多吧?”

李彬扫了他一眼,“哼”了一声,缓缓开口道:“若不是你将钱交给了子坚打理,冲着你这无赖的手段,老夫一回到延州便要帮助高侍中劝折德源带兵县剿了你的土匪窝,省得最终养虎为患养痈成疾,养出一逆渠恶霸,老夫便是延州父老的千秋罪人了!”

李文革笑了笑:“观察言重了,若真如此,只怕折衙内会与卑职拼个两败俱伤,岂不是白白便宜了党项人?”

李彬轻轻一笑:“哦?你的兵能和折德源拼个两败俱伤,那你适才又何必如此客气?”

李文革叹了口气:“正面交锋肯定是不成的,不过卑职前些日子在节度府发了笔小财,虽然财物如数上交了,但有些宝贝卑职私藏了,这些东西放在武库里没有人用便是废物,到了卑职手里么……嘿嘿,折衙内的兵要想攻下卑职的山寨,只怕要吃些苦头了……”

李彬眼睛亮了一下,口中却不动声色地问道:“你手上现在有多少兵?”

李文革搔了搔头,答道:“不到两百,其中大部分都是新兵,上不得阵的。”

李彬的眼神立刻黯淡了下去,他叹气道:“芦子关……你能守得住么?”

李文革神色松了下来,劝慰李彬道:“观察请放心,如今刚刚正月,大雪封路,定难军大队人马无法出动,春季牲口要交配,党项人游牧为生,这时候各家各户都忙着照顾交配生崽的牲口,也腾不出时间来随军出征。因此党项军若是要南下,最早也是四月份以后的事情了,有这几个月的时光,卑职便能将这两百人训练出个模样出来。”

李彬看了看他,淡淡道:“……你可以抗命的,军中的事我管不着,只要不怕高侍中怪罪,你便可以不用从命……”

李文革一愣,顿时明白了李彬的用意,这个老狐狸是在变相建议自己不用听命就任这个劳什子巡检使的差遣。

他心中略略有些感动,想了想,轻轻说道:“观察,卑职冒昧询问,此次三水之行,您见到折侍中了么?”

李彬点了点头:“折可久没有病,身子康健得很,骑得马,吃得肉,这老家伙人老成精了,说话做事滴水不漏,即便是对我,他也藏着几分。”

李文革笑着点头,心中暗道折从阮又不是后周朝廷,对您老人家当然要藏着几分。

他问道:“您向他转述高侍中的邀请时,他是怎么说的?”

李彬捋了捋胡须,道:“他说得明白,折家军开进关中,本来便已经闹得诸藩惊惧日夜不宁,史继美和高侍中都是待其以礼,这是因为畏惧折家的军力和朝廷的威命。朔方冯家仗着与当今天子的布衣之交,干脆写了一封逐客令,明白告诉他不许折家军进灵州……”

“……所以他说,就别让高侍中为难了,他不来延州,只是派遣儿子带领三百兵前往芦子关驻守,希望高侍中能够帮忙解决一下这三百兵的日用粮辎。”

李文革笑了笑:“观察您信么?”

李彬笑了笑:“半真半假罢了,延州这块肉虽说烂些,却也并不瘦,他岂能不觊觎垂涎,只不过害怕引起关中震动,诸藩同仇敌忾,联合定难军一起来对付他,一时半会不敢下口罢了。如今延州的局面像极了三国时候的益州,肉很肥,其主暗弱不能守,张鲁曹操刘备都想要,只不过大家都想做刘备,先挂这么一长面子好看不是?”

李文革沉吟了半晌,摇头道:“观察,只怕不是这样,折家军进关中,来延州,都是另有目的的……”

李彬愣了一下,反问道:“何以见得?”

李文革组织了一下语言,道:“观察请想,定难军如今投了北汉,不认大周为正朔,府州的折家却是尊奉汴梁的,李彝殷和折从阮,本来便是斗了多年的死对头,如今各事其主,更加要相互提防。府州毗邻契丹、北汉,南面又有定难军这个大敌,原本和麟州的杨家是盟友姻亲,如今杨家遣杨重贵入太原,就算顾念姻亲,真正打起仗来最多两不相帮,府州实际上如今是三面受敌的局面。契丹人是否会和北汉联手,暂不可知,但河东与定难军之间却必定是要相互呼应的。而延州在银夏之南,若能有效地牵制住党项人的兵力,则府州方面南线的威胁便可解除,否则的话,河东军出雁门,契丹东来,定难军北上,府州的折三郎纵然有三头六臂,也应付不来这局面。只是我彰武军实在太弱,定难军根本不将我们当盘菜,因此折从阮才要硬着头皮分兵进关中,驻军三水,又派出这个折五郎来助守芦子关,为的便是能让李彝殷多一层顾忌,不敢全力北上呼应北汉对府州的用兵……”

李彬恍然大悟:“这便是你方才对折德源所说的那句话的意思?”

李文革点了点头:“对咱们延州而言,定难军今年不南下,咱们正好有一年的喘息之机。但是事事皆有两面,定难军不南下,便自然就要遣兵北上,府州便危险了……所以对折德源而言,他是希望李彝殷今年南下的,定难军兵力不多,两线作战折家支持不起,李彝殷同样支持不起,若是南下折了兵马,延州方面便能给银夏造成威胁,李彝殷便不敢随便抽调兵马北上。这个道理折德源懂,折侍中更不会不懂,所以折家军此来,确实是实心实意助守延州的。反客为主鸠占鹊巢,这样的蠢事折侍中那么精明的人是万万不会做的……”

李彬默默点了点头,问道:“那你后来和折衙内说的那句话又是何意?”

李文革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折家来延州不是好心肠来救我们,他们也是为了他们自己,为了府州,所以他们一定会拼命守住魏平关和芦子关的,关键时候,折侍中会亲率大军来援。卑职那么说,是不想被折德源将我彰武军看扁了,折家为了自己的事能够拼命,难道我们彰武军便不能么?守卫芦子关,是守卫延州的门户,这是咱延州人自己的事情,折家军能做到的,我们为何做不到?”

他顿了顿,诚恳地道:“观察当时和卑职说的话,卑职一直记在心上,卑职练兵,便是为了守卫乡土和党项人拼命的,所以这个芦子关巡检使,不管高侍中父子打得是何主意,卑职都做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拉票,晚上二更,多谢大家支持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