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唐 > 第八章:再战芦子关(6)

北唐 第八章:再战芦子关(6)

作者:蚕室废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6:26 来源:笔趣阁

彰武军前营成军不过短短三个月,在八天前的战斗中能够面对野利家的杂兵赢得干脆漂亮,一方面固然有这支军队与这个时代的汉人军队所受的完全不同的训练因素,另外一方面也是这支新型军队的运气比较好,没有在首战就遇上能打善拼的拓跋家强兵,最重要的是,那一战基本上是在前营已经布置好的阵地上进行预设作战,整个过程和模式如同一场干脆利落痛快淋漓的演习。这样的战斗可遇而不可求,前营出山第一战就遇上了这样一场战斗,应该算是运气很好了。

不过这一次,李文革和他的军官士兵们的好运气用完了。

在看到敌军一直驻足在壕沟前观望却始终不发动进攻的时候,前营的军官们便知道这一次没有那么多的便宜可占了,辛苦挖好的防御设施只能在白天发挥作用,太阳一落山这些设施就将失去作用,即使是以细封敏达之能,也很难在漆黑的夜间使用弩机进行瞄准射击,芦子关守军最具威力的防卫武器已经不大可能在这场新的战斗中发挥出大量杀伤敌军的效用了。

在傍晚,对局势已经心知肚明的李文革再度召集军官们开会,这一次连监军军官和一些资格比较老的什长也被通知参加军议。李文革在会议上毫不掩饰地将面临的严峻局面向军官们做了简要说明,要求军官们做好死守城关的准备,李文革希望通过这些军官能够对部队进行一次最后的决战动员。

在上一次战斗结束之后,荆海被提拔成了什长,老兵的缺乏使得前营当中什伍等基层军官编制不能配满,之前为了练兵需要,一些参与过腊月兵变的老兵被任命成了几个新兵队的伍长,而这几个新兵队一直到七天前第一次参战都大都还没有设置什长,上次战斗结束之后,全军的有功人员都得到了勋阶土地的嘉奖,同时一些表现突出的伍长则受到了职务上的晋升。什长虽然比伍长大着一级,却仍然还没有脱出“兵头将尾”的概念,和伍长一样,这仍然是一个直接接触基层士兵的职务。

这个时代的军队中实行什伍一一制,即一个什长亲自带领一个伍,并兼管另外一个设置了伍长的伍。李文革并没有破坏这种原始的编制模式。毕竟他那个时代的一个连队拥有一百到两百人的兵力,基本上快相当于这个年代的一个不满编的营了,因此在十个人当中设置三名士官实在密度太大,不符合这个时代的军队特征和实际情况。

荆海下了城头,走进了临时搭建起的营房,在他的口令声中,已经提前吃过饭的九名士兵迅速起立站成了一排。

荆海扫视了一眼这些大多都已经经历了上一场战斗的士兵,他的目光最后停留在一名刚刚补充进来不久的两名新兵脸上,这目光让两名没上过阵的菜鸟有点紧张。荆海苦笑了一声,深吸了一口气准备训话……

但是他并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他没念过书,平时也并不以口舌见长,即便是原先做伍长的时候,除了训练时规定好的口令之外他基本上不会多说半个字。

可是如今他得说话。

“……天快黑了,天一黑我们就上城关驻守——”

“我们的任务是防守城墙上的戊、己两个垛口——”

“我们的职责是不让城外那些猪自这两个垛口上爬上来——”

“多余的话没有,还和往常一样,听我的命令,守稳自己的位置,就会无事——”

“没有命令擅自往后跑的人会立即没命——你们后面将站着督战队,那帮混蛋都是去年年底在城里杀人放火不眨眼的家伙,砍掉个把逃兵在他们连眼睛都不用眨!”

“死在城头的人,将被追授朝廷正九品勋阶的骁骑尉,他的家人将可以获得五十亩田地,二十年内不用交粮纳赋——”

“死在督战队手中的人,屁都没有,死了白死——”

说到这里,荆海深吸了一口气,基本上他觉得应该说的话都说了——虽然这些事情士兵们基本都知道。

士兵们不知道的事情,荆海觉得自己也未必知道。

敌人有多么凶狠,荆海自己也还没有见过,上次遇上的那批敌军太菜了,几乎根本算不上强敌。

“听明白没有——”荆海低吼了一声。

“听明白了——”士兵们大致还算整齐有力地回答道。

有两个略显紧张的声音慢了半拍,是那两个新补充进来的兵。

荆海看了他们一眼,又看了看脸上带着些许愧色的伍长,面无表情地指着他们两人道:“一会上了城墙,你们两个人跟着我,不想把命丢掉的话跟紧一点……”

那两个新兵的伍长虞飙顿时脸上红了一下,大声道:“报告——”

荆海冲着他点了点头,示意他说话,虞飙瓮声瓮气地道:“还是我带他们两个——”

荆海想了想,摇了摇头:“我来带吧,你带老兵,不是对你不放心,你说话不大清楚,新弟兄初次上阵紧张,可能会听不清命令,城楼之上,这是性命攸关的大事……”

正说着,甲队的队监郝克己推门走了进来,身后还带着一个面相白净留着两撇八字胡却穿着一身兵褂子的奇怪中年人。

“立正——敬礼!”荆海喊口令道。

全体士兵立即平胸行军礼,郝克己肃然还礼,他身后那人则手足无措地跟着行礼,只是罗圈腿站不直,平胸礼也行得不成个样子。

郝克己看着荆海问道:“训话毕了?”

荆海点了点头:“请队监训话——”

郝克己摆了摆手:“我是监军官,不敢给弟兄们训话,队里只有梁队头才能给弟兄们训话,这是规矩。大战在即,我奉咱们巡检大人和监事大人之命来看看大家,你们这个什是甲队的主力,上次守城战出了一个骁骑尉和六个云骑尉,好好表现,全营第一个活的骁骑尉要是能出在咱们什,那可是极荣耀的事情,这位——”

他转身介绍身后的那个中年兵道:“这位是营里的文案,一会弟兄们有啥想给爹娘和兄弟姊妹留下的话,成了亲的弟兄,有啥想给家里人留下的话,都和他说,他会给大家写下来……”

一开始他说勋阶的时候,两名新兵的脸色还很兴奋,老兵却都淡淡的;此刻他这让留遗书的话一说出来,新兵的脸色顿时灰败了起来,老兵却仍然淡淡的。

郝克己做队监已经有一个半月了,也经历了一场战斗,对于这些菜鸟的心理已经摸得比较透了,他一脸笑容地道:“……在咱们行伍里,这不是啥忌讳话,大将难免阵上亡,何况咱们这些兵犊子?每天做着的都是将脑袋夹在腋下的勾当,便没那许多忌讳讲究了,赵戌、曹九,不要绷着一张死人脸,没啥大不了的,经过一阵下来的人都知道,只要拼命杀人,被人杀的机会便不会太多,不过防备个万一罢了……”

说罢,这位甲队队监摆了摆手,也不再多说废话,吩咐那位文案道:“公孙书记,开始吧!”

那位被称为“公孙书记”的文案急忙一拱手打了个揖——确实还不太熟悉这支军队中的新式军礼——口中连称:“是……是……大人!”。

看着那“书记”铺开了笔墨纸张,士兵们的反应各不相同,两位新兵虽然强自压抑着紧张的感觉,但惨白的脸色却是遮掩不了的。

荆海第一个站到了那“书记”跟前,道:“和俺爹说,用心伺候那十亩地,那是他儿子用命挣来的,不用纳粮的,伺候得好了,一年的吃喝嚼裹足够了,说不定还能有点积蓄,给咱说个媳妇……”

老兵们一个个露出了会心的笑容,那两个新兵也被荆海这极为“新鲜”的遗言弄得忡怔了一下。

紧接着,老兵们一个接一个地上前,说起“遗言”来。

“给俺娘捎个信,教她不要一天到晚嚎丧,咱命大得很,死不了,这一回怎么也能再挣十亩地出来,今年要是能多打几仗,俺估摸着明年咱家也能雇得起佃户了……”

“告诉俺老婆,叫她给咱好好看娃,不许偷汉子,否则咱回去捶死她……”

“跟咱弟说,咱老子眼神不好,半夜守田便不要让老子去了,咱弟年轻力壮的,多干点活没坏处……”

“跟翠姑说说,今年便不要跟着家里去逃难了,等攒够了二十亩地,咱就回去娶她……”

诸如此类的奇妙“遗言”听得那公孙书记伸着脖子直噎气,在郝克己的催促下却也只得一一照录在案……

……

天色已经渐渐黑下来了,看着阴云密布的苍穹,李文革的心一点点沉了下来,看来今夜注定将是个没有月光的夜晚了。敌人之所以一直在壕沟前耐心等待,等的应该就是这个,看来今晚一场恶战是不可避免的了。虽然己方对此并非全然没有准备,不过面对强悍的拓跋家军队,仍然不好说有多大胜算。

空气中充满了温润潮湿的气息,似乎有点大雨将至的味道。尽管下雨将会给敌人的进攻造成一定的障碍,但是对自己手下这批训练未久的士兵影响恐怕会更大,因此李文革不住在心中祷告着,希望这是一个相比较而言还不太难捱的夜晚。

随着天色一点一点黯淡下去,披甲完毕的甲队士兵开始列队上城,丙队老兵这一次仍然充当着督战队的角色,只不过这一次每个人身边都放了一个盛满水的木桶,那是为了防备敌军向城头上投掷火把用的。从面前的敌人从容不迫等待天黑这一点来判断,李文革估计这些敌军在越过壕沟地带时应该不会举火,但是在登城之前这些敌军肯定会点燃火把。

利用夜色的掩护跨越壕沟地带是一回事,在没有月光的夜里摸黑登城则是另外一回事,前者是聪明,后者则是愚蠢而没有常识。

敌人身上披的骑兵甲挡不住弩箭,但是对弓箭还是有着不错的防御力的,好在李文革的几个队全都是步兵队,他暂时还没有设置弓箭队的打算,在李文革看来,尽管制造成本相差甚多,但弩机兵的杀敌效率比起弓箭兵来同样高出甚多。

随着天色的变化,城头守军的可视距离在迅速缩短,如今即便是城头上的人再怎么努力的看也已经看不清最远那道壕沟处的情况了,至于敌军的举动,基本上完全看不见了。

只能作出最基本的判断,没有大批的密集的马蹄声响起,敌军大队应该还没有离开。

摇着头打消了自己的最后一点幻想,李文革将头转向了左侧的山崖之上——但愿沈宸他们潜伏的能够好一点……

根据细封敏达的判断,此番拓跋家五百人马当中最少应该有十名以上的鹞子,在这些侦察兵的面前一般的潜伏和埋伏基本上是自己找死,除非是兵力上比较强势,会让敌人面对埋伏不敢轻易深入,不过这种战术并不现实,起码对于兵力并不占优的前营而言并不现实。

因此左侧山腰上的兵寨虽然已经修复能够驻兵了,但是李文革也好沈宸也好都并不认为那是一个可以放心的选择。对于训练未久的士兵们而言,能够守住一面受敌的城关,却绝守不住在理论上是四面受敌的兵寨。

兵寨所在的地方地势并不陡峭,即使是不擅山地作战的党项人爬上去也并不费什么力气,在那种地方设伏和自杀没多大区别。

唯一可以选择的设伏地点是芦子关前百步范围之内的高耸峭壁,在这上面设伏,只要隐藏得好,党项人仅仅在下面靠仰望是绝对发现不了的,而鹞子们若想对上面进行侦查,正面攀爬是绝对不现实的,他们要么绕将近三十多里的山路从土门山西侧不那么陡峭坡度不那么大的一面爬上去,要么便只有在黄土山壁上凿出一个个的窝窝然后踩踏着爬上去。

这一段陡峭的山壁和一百多步以外那段舒缓的山坡之间,有着高达二十多米的垂直落差,在上面设伏容易,但是从这段山崖上冲下去进攻敌军却极困难,那和跳崖自杀也没啥大的区别。拓跋家历次南下从来没有绕路的习惯,因此芦子关这条路虽然走得不能再熟,对周围那些没啥战略价值(马匹极难通行)的山间小路却基本上没啥概念,要完全打探出附近的地形地貌,需要足够的人手和时间,人数少时间上不宽裕,拓跋光远便不再费这个力气。

彰武军敢于在己方败退的时候出城野战就已经很罕见了,在己方还保持着完整的建制情况下敢于出城设伏,这种事情在拓跋光远二十余年的人生中还从未出现过。

沈宸亲自率领着有过野战经验的乙队和丁队一百名士兵此刻就潜伏在山崖顶上,他们已经在上面潜伏了将近六个时辰了,士兵们被严格的命令限制在自己的潜伏点上,不许做出任何幅度稍大的动作,说话交谈更是严格禁止,连大小便都只能原地解决。

对于职业化的军队而言,一群惊起的飞鸟,几只被吓得到处乱窜的山鼠,这些都是足以引发全军戒备的现象。即使是在敌军头顶数十丈高的地方,沈宸也仍然小心谨慎地仿佛就蹲在敌人的身边。

在崖顶的草丛树窠中藏了这么久,吃喝拉撒都在原地,每个人身上都臭烘烘难闻之极,这种潜伏或许没有什么大运动量,但仍然是极消耗体力的勾当,此刻太阳已经入山,黑暗中不时有士兵在潜伏中睡着,需要身边的同伴不停地推醒才不至于真正进入梦乡。

这一次来的敌军明显不是之前的那些菜鸟可比,大军集结在关前没有立寨,却基本上听不到私下的说话声,而且在侧后两翼的山坡上不时有游动的哨兵在活动,监视着四周围的情况,不是千万人的大部队,五百人马的骑兵哪怕警戒距离只有几百步也足够了。

伏兵需要潜伏到什么时候再发动,究竟是否发动,都需要对战场情况有准确的判断,这是这支伏兵必须由沈宸亲自来带的主要原因。尽管目前的军官会议每次都要做详细记录,几个有文化的兵也在开始逐渐练习着做计划方案了,但是距离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参谋部仍然还有很大距离,因此目前的指挥依然还依赖于指挥员的临场发挥。

在这方面,沈宸无疑是前营所有军官中的唯一选择。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每个伍长除了自己身边的士兵之外基本上就再也看不见其他人了,天空像一口黑沉沉的大锅倒扣在头顶上,密实得一点缝隙都不露,平日里明亮皎洁的月光都被拦在了重重云幕的后面……

山下突然间传来了一阵响动,似乎是原本坐着休息的士兵们站了起来,随着他们的动作,缀在皮甲上的铁片发出一阵声响,随即似乎有一个人再喊话,离得太远听不清楚,但是无论是城头的人还是埋伏在崖顶的人都很清楚,敌人要开始攻城了……

——————————————————————————————————————————

嗯,就头痛写打仗,唉……继续拉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