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唐 > 第十七章:延州新政(6)

北唐 第十七章:延州新政(6)

作者:蚕室废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6:26 来源:笔趣阁

我只有一个半时辰,拣紧要的说,午时还要赶回城去丞相府用!”

几名军官面面相觑,这位节帅昨天下午风尘仆仆赶回延州,晚间走马灯一般召见了布政按察两曹的各科主官,今日一大早又主持了各族族长关于公田的会议,午饭也不曾吃便赶回丰林山上的总部主持军议,委实打了诸人一个措手不及

对于这些自己最亲信的军中主官,李文革没有丝毫客套,一张口便直入主题。

几个人对望了一眼,一时间有些尴尬,良久无人开口,李文革却也没有再催促,只是一面喝着水一面用余光打量着这些下属们。

半晌,周正裕轻轻咳嗽了一声,道:“大人走了两个多月,军中大事不多,只是有些人和城里那几家有些来往……”

“此事我知道了——”李文革开口打断了周正裕,“李护和我说过了,谢谢你,周大哥!”

周正裕立时动容。

屋子里谁都明白这一个“谢”字何其沉重,说句实在话,如今的八路军高层,都是当年丙队的老底子,大部分都是参与过前年年底兵变的生死弟兄,但是说起来李护却又不同,这个年轻人在李彬府中便开始跟着李文革了,说起来比起诸人和李文革的关系还要更加亲近一些,前年兵变,若不是他拼死杀出节度府回山报信,李文革这条命或许便交待在高家地牢里了。也正因为这层关系。使得作为监军地魏逊对于李护的事情颇为为难,一方面他十分明白李文革和自己费尽千辛万苦才在军中建立起纪律有多么困难,另外一方面却又不得不顾及李文革自身的感受和心情。

若非如此,他是绝对不会刻意回避这件事,反倒要一向不管军法军纪的周正裕去找李护谈话的。

作为监军,魏逊不容许自己出面去和被调查的对象提前打招呼,这和李文革在军中设置监军部门的宗旨相违背。

“有多少人卷入?”李文革冷着脸问魏逊。

“八个,三个副指挥,两个指挥参军,两个队头。一个队副!”

魏逊的回答极为干脆,没有丝毫的犹豫和迟疑。

“很好!”李文革冷笑。

八个人再加上一个李护,都是指挥系统的人,监军系统一个都没有,魏逊对自己直属系统地管辖还算有力。

他不大担心监军系统会对本部门的人徇私枉法,一旦有这种情况,那些涉案的人员早就到沈宸面前叫起撞天屈了,然而眼下沈宸虽然一脸阴靈但是对魏逊的说法却没有任何异议,说明建军系统到目前为止还算干净。

**还没有在军队中完全蔓延开来。

“怎么处置的?”

“两个队头和那个队副已经夺职拘押,其余几个人暂罢其兵权监视居住。不许出营,命令是由君廷签发,李护兄弟那边。是周大哥出面谈话,暂时没有采取措施。卑职斗胆,命老娄以副监军暂时统管中营监事,他的衔级高,李护兄弟对他还算尊重!”

“我是问怎么处置,事情既然出来了,监事曹总要有个处置判断!”

李文革面色不变语气冰冷地道。

“八个人的程度不同。收受田产自五六顷到三十顷不等,那三名队官直接夺职降衔,编入厢兵团从士兵做起,五名营级军官需要大人签发命令才能处置,监事曹讨论以为,收受十顷田地以下的降一级使用,勒令退出田产;收受二十顷田地以上的降两级,辕门外杖二十,勒令退出田产;三十顷以上的降为士兵。杖四十,勒令退出田产……”

李文革点了点头。监事曹地判决意见还算公允。不算苛刻。

见李文革无话,魏逊拿出了一张麻纸:“大人若无其他命令。卑职便准备发令箭了!”

李文革一丝不芶审阅了监事曹起草的判决命令,而后抬起头道:“李护现在已经到监事曹投案,把他的名字列上,发令箭!”

魏逊一怔,周正裕也是一愣。

李文革缓了一口气,轻轻道:“谢谢诸位地好意,不过在军中,军法大如天,做了甚么事情,便要承担甚么责任,李护已经退掉了韩家的地,就按照监事曹的意见,辕门外杖四十,下队当兵,军衔罢为陪戎副尉!”

见周正裕张了张嘴,李文革摆了摆手:“时间紧迫,此事毋庸再议!”

“中营副指挥和指挥参军此番也涉案了,三个军事主官全部拿下,中营怎么办?”

一直不言不语的沈宸提出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中营建制撤销!”李文革一张嘴便说出了一个让几位军中头目大吃一惊的解决方案。

“大人——”

“大人——”

沈宸魏逊几乎同时惊叫一声

革抬起头看了看这两个心腹,笑笑:“此事待会再说关!”

“还有甚么事情,捡紧要的说!”

“水车建起来了,不过甲号风箱地漏气问题一时还没有好法子,材料倒是好说。只是上个月那位女先生那边的转刀事项占用了比较多的人手,末将做主先尽着那边,这个月木枪约莫能够产出三百杆,和上个月持平,再要多便不成了!”

李文革点了点头,简单地道:“这些事情,优先满足叶夫人那边!”

毕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李文革那个时空朝代的太宗说的。

“芦子关那边打了两仗,战殁二十二人,伤四十一,敌将是李光远,不过带来的兵不算很多,不超过三个枢铭,在青岭门外机动作战。打了两次芦子关,一次魏平关,折令公往折衙内那边增了一次兵,大约两百人。梁宣也给我发文要求增兵,我没答应!”沈宸简约地汇报道。

李文革抬起头看着他问道:“理由呢?”

沈宸面无表情地道:“折御卿认为暂时不需要增兵,根据青岭门以南地敌情和陈家商号得来的情讯,我也以为暂时不用增兵!”

说着,他扭头看了一眼懒洋洋歪在一边的骑兵营指挥细封敏达。

细封敏达地骑兵如今已经扩充到了两百多个人五百匹马,加上被李文革带走当作亲兵队使用的康石头所部,如今八路军地骑兵已经拥有了三百人以上地兵力。

这样的一支骑兵。对内已经可以令整个关中地区地藩镇胆寒,对外面对党项人的骑兵优势,八路军不能野战地劣势也正在渐渐拉平。

细封敏达坐直了身躯,略有些哀伤地道:“细封部被拓跋家吞并了,草场被夺,族中长老贵族全部被囚禁,八百族兵,全部被编入了拓跋家的军伍……”

李文革眉头锁了起来:“甚么时侯的事?”

“上个月初!”细封敏达黯然答道。

李文革默然,听着细封敏达缓缓的叙说道:“……族中的干草、肉脯等过冬储备悉数被夺,族帐死了一千多人。营地里面血流成河……”

李文革皱起了眉头:“如此拓跋光远之兵只是牵制,为何不能增兵一战?哪怕是让拓跋彝殷能多些顾忌也是好的……”

“这是阴谋……”细封敏达淡淡摇头。

见李文革不解,沈宸解释道:“……细封大哥派出骑兵搜索青岭城以南。发现拓跋光远的兵虽然不多,但鹞子足足有五十多人,拓跋家几乎把所有能拿得出手的勇士都派到这边来了,我们的骑兵一出芦子关便处处碰壁,虽然伤亡不大,却始终无法掌握敌军的行踪。折御卿以为,即便延安团五个营全都撒出去。除了被拓跋光远分头击破或者切断粮道击溃之外几乎没有别地可能,这小子贼精灵,我赞同他的说法……”

细封敏达苦笑:“你们汉人有远交近攻的说法,按理说拓跋家要吃应该先吃离得最近地野利家和费听家,而不会越过米擒家草场去打一向小心谨慎的细封家。况且细封家人丁总共还不到四千人,是八部落中最小的部族之一,也最穷困,储备极少,能够获得的过冬物资极为有限。拓跋家这一次打的旗号是惩罚我这个叛徒。不过虽然杀了不少人,但是却没有动族中的长老和族长。想必是还指望着日后能够依靠他们安抚族中的其他人。明摆着。拓跋老家主是指望着能够将我们主力诱出芦子关打残,这样即便今年各部族不能再南下。我们却也无力北进进兵,各部族与我们地贸易互市拓跋家眼下无力阻止,但是若我军主力被打残了,这些部族墙头草的态度恐怕便会不太一样了……”

李文革舒了一口气,轻轻拍了拍细封的肩头:“放心吧,这个仇,我帮你记着了!”

他的眼睛转向沈宸,沈宸摇了摇头:“要出兵,我军骑兵营必须有一千人以上的兵力,否则很难占到便宜。”

李文革笑笑:“还有别的事情么?”

沈宸摇摇头:“大事没有了!”

李文革的表情凝重起来:“既然没有别的事情了,我说几件事,都是极紧要的!”

众人精神一振,都知道李文革有关键性命令下达,一个个都坐直了身躯。

李文革深吸了一口气,道:“今晚筹备,明日开始,全军改制——!”

众人皆是一愣,去年军队定制至今不到半年,便要改制?如何改法?

李文革沉声道:“……在军中设立‘都’一级建制,两队为一都,一百兵。主官为都正,以五都为一营,一营五百人;以两营为一团,一千人……”

诸人张大了嘴巴,惊讶地看着这个刚刚返回地节帅。

李文革看着

道:“五百新兵你们下放到了延安肤施两县,这个临好,不过这两个新兵营还要收回来,在延安团之外组建第二个团。暂时便叫肤施团,我们地野战兵力不足,扩充地步伐要加速,骑兵营编制暂时不动,三百人分为三都,整编要提前进行。”

沈宸第一个发言道:“卑职反对!”

“理由!”李文革不动声色问道。

沈宸又快又急地道:“各营主官监军如今都已经满员,一旦拆散重编,谁升谁降是个大问题,军中不同地方,老将带新兵。谁也不是韩信,部队地战力会下降,另外,厢兵团如今编制已定,拆散之后一切推倒重来,会导致大混乱,如今强敌在外,这个时候哪怕禁兵乱了都不要紧,厢兵一旦乱了,补给出了岔子。麻烦便大了……”

李文革赞许地点了点头:“第一个问题,禁兵部队扩充为四个营两个团,我们有四个营级建制可以安置军官。刚才我说了,中营解散,这样你们只需解决中营的监军军官安置,魏兄弟想必会有办法。

这是为了从长远角度提升禁兵战力地改编,一时的阵痛必须忍受,暂时不打大仗,我们还有时间。拖到夏天,队伍大了,人多了,更加不好解决。至于你说的第二个问题,我的态度很简单,厢兵暂时不动,周大哥和陆兄弟合议,拿出一个新编制条件下的后勤补给支援方略来——这应该不难!”

众人沉默良久,沈宸开言道:“重新理顺建制和指挥需要一段时间!”

李文革想了想。道:“你们有十天时间完成整编。”

沈宸吃了一惊:“十天?”

李文革点了点头:“只有十天,十天之后。抽调四个步队两都兵力。加上骑兵营,我要带着这五百兵出趟远门串个亲戚。到时候需要厢兵团配合!”

众人面面相觑,李文革对细封敏达道:“自现在起,将所有斥候收拢回来,这十天之内,骑兵营必须将庆州和延州西部的道路河流山川形势一一探明,时间紧迫,不能从容!”

细封敏达皱起了眉头。

沈宸若有所思。

周正裕开口道:“厢兵按照五百兵预备辎重队么?”

“一千兵,折家出兵五百!”李文革毫不犹豫地答道。

“把折御卿调回来,给凌普补充一个队新兵,等到山上地整编结束,再让杨利把他换回来!但是折御卿必须在三天内回到山上,七天之内,他要做出出兵庆州的详细方略,任务很重。这十天内我要忙民政上的事务,不能分心,一切全靠你们!”

说罢,这位大将军咧嘴一笑:“我相信你们!”

“要打庆州?一千兵恐怕不够……”沈宸缓缓摇头。

李文革淡淡一笑:“有人当替死鬼,一千兵足够了,若不是为了抢东西,三百人足矣!”

他对周正裕道:“十天之内,水兵营能够由延河转移到洛水上么?”

周正裕连连苦笑:“难……难……”

李文革想了想:“水军可以暂时不随队跟进,但是最迟二十天后,水兵营必须沿洛水一线跟进至庆州境内……”

沈宸深吸了一口气:“大人,整编的事情,卑职以为还是急不得,十天时间太短!”

“十天只是整编时间!”李文革断然道,“庆州的事情一个月内必然要解决,三月底之前我便要回到山上,最迟四月中旬,我们便要出兵青岭门,到时候我不希望整编带来的混乱还没有过去!”

沈宸愕然抬头:“四月北出青岭门?大人,我军骑兵不足……”

“四月,我给你足够的骑兵——”

李文革话语铿锵,掷地有声,令沈宸越发迷茫糊涂起来。

“大人为何如此急迫?”

一直不曾说话的陆勋诧异地问道,不仅仅是他,几乎在座的每个人都由次疑问,这位大人似乎是准备将几年时间才能做完的事情一个月内全部解决,也难怪众人会感到不解。

李文革眼中浮现出一种忧虑地神色,淡淡道:“今年之内,我要灭掉拓跋家!”

“不可能——”沈宸断然否决道,“大人,打仗不是儿戏,平夏部元气犹在,我军羽翼未成,今年决战,时机未到!”

李文革摇了摇头:“我们恐怕没得选择,明年元正日之前,我军必须平定平夏四州,将北面一千里之外的那片地方掌控在手中!”

“一千里之外的那片地方?”细封敏达皱起了眉头。

李文革淡淡点了点头。

“……那片能够养活五百万人二十万兵地风水宝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