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唐 > 第二十二章:统万城的火光(6)

北唐 第二十二章:统万城的火光(6)

作者:蚕室废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6:26 来源:笔趣阁

手中提着平脱刀,身穿轻甲的沈宸站在瓮城的豁口处,大汗淋漓地指挥着以快步行军纵队队列飞卷而来的后续部队分路自豁口两边弧形的斜坡登上统万城的城头。为了提高速度争取时间,以队都为单位赶来的部队无法按照原建制上城,仓促之间,沈宸只能指挥这些后续的部队以伍为基本的单位分路上城。一组一组的士兵在费力的爬城,城墙之上,同样有一组一组的士兵在奔跑,任何一个停下脚步想要理顺自己指挥建制的校尉都会受到在城墙上巡视的八路军节度使大人本人的斥骂。

沈宸在豁口处,李文革在城墙上确保交通畅通,细封敏达在城墙西北角的敌楼处,鲁檀在城楼东北角的角楼处,四个最高指挥官都临时充任起了交通警察的角色。而左右营部队主官狄怀威和折德璜则在东西两面的城墙上负责收拢部队理顺建制。

这个时候,八路军的军衔标识体系显示出了强大的效率作用。

基本上登城的都是八路军和折家军的老兵,但是两支军队同时登城,部队基本上都打散了,无论折德璜还是狄怀威都要同时指挥两家的士兵,若在这个时代其他的军队里这是绝不容易的事情,但在实现了整体整编的延川独立团中,军官们袖口上的军衔标识便是唯一的命令,战时状态,下级服从上级,无论是折家兵还是八路军老兵,都能够很轻松地弄明白自己究竟该听谁的。

城门爆破的时候,瓮城北门按照城门下装填炸药的洞穴的几何形状被炸出了两个倒卷向城头的钝角斜坡,在烟尘散去之后,狄怀威的突击步兵都立即以队为编制分两路开始向城头发动突击。

在炸药地威力下,城头上已然是一片狼藉,整个敌楼被完全炸飞。瓮城的北门变成了一个倒梯形的大豁口,遍地地土屑和碎石木条之间夹杂着一具具残破不全的尸体,这些尸体都是集结在瓮城北门上方的拓跋家军官将领以及士兵的。这次爆炸的威力直接将北门楼彻底炸塌,在门楼附近的三十八名党项官兵被直接卷入,当场丧生,城防最高指挥官阿罗王只剩下上半截身子被爆炸气浪扔出城墙三十多步。

城口附近地数十名士兵被爆炸波及,不同程度受伤。

两面的斜坡上就倒伏着十余个滚落下来的拓跋家伤病,就在他们哀号着呻吟着试图重新爬上城墙的时候。铿锵之声再度响起,狄怀威的突击步兵都开始登城了。

身披铁甲的战士们以五人一组的战斗队形缓缓攀上斜坡,凡是发现有活动的物体便会有两到三杆木枪攒刺一番。

虽然炸出了一个斜坡,但是斜坡本身并不规则,身穿铁甲的战士们爬起来仍然很费力气,稍不留神脚下打滑就可能摔下去。此刻若是城上的党项士兵顺着斜坡向下抛掷滚木和石头,会给突击都造成不小地伤亡,更重要的是,会阻滞这支尖刀部队登城的速度。

然而从所未见的天地之威将城上剩下来的党项士兵彻底吓傻了,在狄怀威等人攀上城头的时候。绝大部分守城地士兵已经开始纷纷下城逃散,还留在城上的十几个军官什么事情也不做,眼睛直勾勾盯着瓮城上的豁口出神。

经过短暂的突击,北门的瓮城被狄怀威占领,周围的守军被杀死或者驱逐,面对突击都的铁甲装备。党项士兵地刀剑等武器都不能造成致命伤害,而失去指挥建制的临时征召的族兵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与八路军中最强的步兵部队相抗衡。

紧跟着狄怀威部开始登城的是一个庆州兵组成的临时工兵都,这个工兵都手拿着工兵铲冲上两面的斜坡,在极短地时间内便将斜坡上地障碍物纷纷清理干净,将过陡的地方或者削平或者挖出一条较为和缓地通道,等到在数里外潜伏待命的部队开上来的时候,两面的斜坡已经不再像狄怀威部登城时那么狼藉。虽然很粗糙很简单,但那至少已经是两条“路”了。

负责把守北门的任务是张桂芝负担,一旦第一线的三个伍有哪个被敌军突破击溃,后面的步兵伍会立即根据缺口的方向顶上去,保证第一线的战阵完整。

在第二梯队后面,是同样部署地第三梯队。

后方地后续部队在理顺建制,已经有两个队的折家兵顺利建立起了指挥。正在开上来。

局面正在对己方越来越有利。

一个党项士兵手中举着火把飞快地自南面攀上了修筑在城墙内侧地烽火台。

“弓弩手----”姜启德大叫。

亲兵队中的一个士兵立即扔掉了手中的长枪。费力地摘下了背在背上的擘张弩,他另外一侧的一个士兵也扔掉了枪。自背后的箭斛中取出了四根制式弩箭来。

上好了弩箭,两个人合力咯吱吱将弩衔拉开。

此时那个士兵已经攀上了烽火台最高处,正伸手去够引火绳。

“嗖----”三支弩箭并排发出,斜着射向烽火台上。

没有充足的瞄准时间,三只弩箭只有一支擦掉了那个党项士兵的帽子。

那士兵吃了一吓,手一哆嗦火把掉在了台上,他自己则又惊又惧地望向八路军的战阵。

姜启德气恼地挥了下手,口中骂道:“废物----”

两个士兵很委屈,他们原本是地地道道的步兵这毕竟是在党项家腹地,拓跋彝殷掌握着内线作战的全部优势,而李文革身边除了一支疲惫已极地千人偏师之外几乎一无所有。

选择在这里和自己进行战略决战,李文革的脑袋实在是秀逗了。

从这场战争一开始,李文革和拓跋彝殷都明白最终决定战局的必然是一场战略决战,而这场战略决战必然是围绕着统万城为中心展开的,除此之外别无它途。在此之前,拓跋彝殷之所以能够忍得住,坐视银绥两州被三家联军瓜分占领,就是因为他明白这个道理----银夏四州,统万城是个轴心,谁掌握了这跟轴心,谁便占据着战争的主动权,不管李文革的军队打下了多少土地,只要最后攻不破统万城,这些战果就都是虚无的。

拓跋家会很快将这些土地拿回来地。

拓跋彝殷坚信这一点。

李文革虽然用计将自己隔绝在了无定河对岸,暂时免于受到两面夹击的厄运,但是他拿什么来攻克统万城呢?

就靠那他千余疲惫之师?

三天之内,攻克一座天下坚城?

拓跋彝殷不太相信奇迹。

阿罗王是百战老将,无论是在族中的威望还是用兵的手段都是家族内部第一人,城中有他坐镇,三天之内不要说破城,李文革想甩开城池南下只怕都不容易……

自己的那位族叔,年轻时有草原上最勇猛的鬣狗之称,被他盯上的人,想要顺利脱身,哪里那么容易?

拓跋彝殷有点不明白李文革是怎么想地。

就算李文革认为统万城已经是一座空城,想捡这个便宜,但是他手上地兵未免也太少了些吧?

凭这点兵,就算拿下来,他守得住么?

自己的三千多骑兵用来攻城当然不算多,但是城内毕竟还有数千上万地部众老幼,光是稳住这些人不要闹事李文革就要头痛死了,还能分出多少兵来守卫宽阔的城墙?

无论怎么想,这位李大将军这一次,似乎都应该是死路一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