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唐 > 第二十三章:西北的军阀(1)

北唐 第二十三章:西北的军阀(1)

作者:蚕室废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6:26 来源:笔趣阁

广顺三年六月十五,庆州下了一场大雨。

这场大雨连绵不绝整整下了两天两夜,直到六月十七日正午才渐渐停歇。就在这一天的大清早,在仍然肆虐的暴雨中,延庆军政当局的第三号人物,延州布政主事同知延州军政事秦固乘坐的马车在一小队团练兵的护送下进入了庆州北门。

雨虽然停了,厚厚的云层却没有半分要散开的意思,阴沉沉的云幕缓慢滞重地向东南方向缓缓移动着。城外的田地和道路都还笼罩在一团团尚未彻底散尽的水雾当中,尽管如此,午时城门一开放,城南官道上便开始出现了络绎不绝的人流。这些人当中,有很少一部分是隶属于各个商队的伙计,奉命来勘察道路的通行状况。人流的绝大部分,则是被大雨滞留在乐蟠县一带的北上流民。

这年月的风气极为古怪,仅仅在两月之前,关中北部流民的运动方向还是由北向南由西向东,然而现在,由西向东的规律没有变,然则原本自庆州向宁州方向移动的流民则颠倒了个,转回头由宁州方向向庆州涌来。

夏季原本便是流民移动的高峰期,只不过局面转变如此之快,无论是秦固还是此刻兼知庆州政事的高绍元都始料未及。

“乱世流民盼的不过是一个安字而已……”站在南门外官道旁地田垄上。秦固望着官道上的繁忙景象感叹道。

高绍元却不似他般乐观,一脸忧色地望着天空道:“天公不作美,虽然住了雨。却不肯放晴,这等天气,路面没有三四日休想干透。依着眼下这局面,每日自乐蟠进入庆州的流民都在七百到八百人之间,州府府库可是只有十日地存粮了,自宁州方向过来的售粮的商队最早也要五六日后才能上路,民以食为天,一旦府库存粮告罄。这数千流民只怕立时便要变为暴民……”

秦固笑了笑:“不打紧,李相公拨调过来的十船粮食此刻应该已经上路,水路快捷,最慢只要四天便能抵达庆州,有这十船粮食,你应付到下月上旬应该不难!”

高绍元皱了皱眉:“十船粮食太少了,到下个月上旬,庆州城内的丁口数就要超过两万了,真是诡异,仅仅在两个月前。州城内的人口还只有不足四千人呢,两个月,翻了五倍。”

秦固点点头:“所以坐吃山空是不成的,这些流民你要尽快甄别分派,来的时候我看了一下,东北面那条路似乎才修了不到五里路,干脆将这些流民都调上去吧!”

高绍元吃了一惊,他十分诧异地看了秦固一眼,问道:“两年之前,你不是坚决反对我们那位节帅滥用民力修筑这种路面地么?”

秦固面上神色不动。眼神淡淡地扫视着川流不息在泥泞的路面上跋涉的流民,口中略带感慨地答道:“那是我鼠目寸光……”

“甚么?”高绍元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种自贬的话语真的是出自那个在延州官场中出名自负的秦固秦子坚的么?

“延庆以北,银绥宥夏。||||如今打得一片战火通红。打仗打得便是钱粮辎重,延州水营担负着全军的后勤,担子极重。李相公此番磨破了嘴皮子,才从周游击手中要来了十艘运粮的船只,原本还想多要些,周游击却无论如何不肯给了……”

高绍元糊涂起来,不明白秦固为何给自己说起北面地军事,这些是并不是他这个纯粹的行政官员该与闻的。

秦固转过脸。看着那条泥泞难行的官道。道:“若是延庆之间的这条路修好了,李相公又何必去求水营?”

高绍元怔住了。秦固的语气越发变得凝重起来:“你可知道,现在每日从延州向芦子关的辎重中转所运送粮秣给养的四轮重舆有多少辆么?”

所谓四轮重舆,就是李文革坚持研发的四轮马车,这种型号的马车因具备目前两轮马车所无法想象地两千两百斤最大载重量,因而被延州商民称为“重舆”。

这种车子是高绍元督造,他自然再熟悉不过,因此当下嗤笑道:“那么贵的车子,能有多少辆,半年前交接的时候那三十辆样车,用到现在还能继续跑的,也不过十七八辆罢了!这种车子华而不实,离开硬路面便一筹莫展,纵然运力惊人,也不过是富人地玩具罢了!”

秦固脸上浮现出一个神秘的笑容:“最早的样车只有一半还能正常跑动,其他的经过一次修理大概也还有六七辆能够继续跑,这些你说的大体还算不错。不过有一件事你说错了,如今在延芦公路上往来运送大军给养辎重的重舆不是三十辆,而是两百六十辆……”

“啊----?”高绍元顿时张大了嘴巴,脱口道:“不可能!”

秦固微笑着摇头叹息道:“原先我也道不可能,若非亲眼得见,谁能想到这么不实用的东西竟然真的能派大用场?”

高绍元道:“那车子制造工艺太过繁复,仅仅辐轮一项就要耗掉四个人工两三日工时,整车造价更是高达两百八十贯,刨去人力工时不算,仅仅造两百辆这样地车子,就要花掉州府五万六千缗钱,两百六十辆就是七万多缗钱,州府诸政初创,就算得了庆州这注浮财,又怎么敢拿出这么大一笔款项来铸造这种车子?李相公怎肯在这样地款项上批字放行?”

秦固淡淡一笑:“相公自然是不肯批的,这些车辆么。除了最初地三十辆样车之外,其余的均没有花费州府半文费用……”

高绍元眼睛死死盯着秦固:“子坚,你说胡话呢么?”

秦固苦笑:“实话告诉你。::::直到此刻,我还觉得难以置信呢,如此昂贵不实用的车子,那些在延州开户设分号地商贾们居然会趋之若鹜,一窝蜂般抢着定制……”

高绍元捧着脸呆了半晌,大张着嘴问道:“这些商人这么有钱么?三百缗的价格,是寻常双轮马车的六倍啊,足足够买四匹好马啊……”

秦固叹息道:“就我所知。这种马车的售价似乎并不是两百八十缗,而是一百二十缗,周游击的木匠营,似乎是找到了甚么降低造价的法子……”

高绍元紧蹙眉关想了一阵,摇着头道:“绝无可能,这种马车我最熟悉不过,其中最关键的部件乃是车辐之间的连杆,构造复杂精巧,恐怕是大船之上所用地技艺,不过连杆虽然精巧。制作工艺却并不复杂,所用配件丰林山上几可量产。但是比起两轮车,重舆的四个车辐却是万万马虎不得的,必须扎扎实实削刨比切,四个轮子稍有差异,便会导致车身受力不匀,那样的车便是废品,这里的人工和工时是万万省不得的。一百二十缗,只怕周游击要赔个一干二净了……”

秦固摇了摇头:“周游击应该没有赔……”

高绍元大为惊异:“怎么说?”

秦固叹息了一声,道:“购买这些重舆的商家。每家都和厢兵司签了征用文书,按照一辆车四匹骡马的标准征用牲口。也就是说,凡是定制了这种重舆的商户,若你订制了一辆。便须拿出四匹牲口供厢兵司征用,若是定制了两辆,便须拿出八匹牲口供征用。两百六十辆车,就是一千多匹骡马……”

高绍元:“这样还有人

秦固笑了:“州境戒严,滞留在延州不得北上的商户何止百家?各家地商队骡马闲置着,还要日日喂养,这笔食料钱可是敬亏的,如今拿出来孝敬官府和厢兵都司。省下了食料钱不说。还能以半价买到运力远超双轮马车的四轮重舆,更能够在厢兵司记档。被授予甚么支前模范的铜牌,日后凭此铜牌,可以在厢兵司置购曹刘致果那里优先获得买卖资历……这么多好处,谁肯落后?”

高绍元依然不能置信:“那制造车子的差额,周游击却又如何填补齐全?”

秦固干涩地一笑:“此次北伐的军费,每个月是八万八千缗定额支出,再加上各商家缴纳的半数定金,总共十万多缗钱,周游击尽可支纳开了,若是临时购买马匹牲口,按照市价,一千多匹马匹本身的价值便将近十万缗,现在两家交战,就是有钱,却到哪里买马去?这么核算下来,周游击实际上不过是用了三万多缗钱,便解决了战时数月的马匹运力的难题,这仗打上三四个月,平均下来每月地成本不过七八千,划算得很啊……”

高绍元听得瞠目结舌,半晌才道:“这周游击看似老实木讷,不想却是个周旋财务料理商机的好手……”

秦固轻轻摇了摇头:“周游击不过是按图索骥,整个方略,乃是李怀仁和虞侯司以及厢兵司诸人计议筹划了数月之久的,那个置购曹的刘致果,虽然生得猥琐不入目,却是这方面地奇才,许多主意点子,都是他想出来的……”

高绍元问道:“重舆的用途果然有如许好处么?”

秦固道:“我不知道,不过自从重舆出现之后,滞留延州的商家都开始在延芦沿线的三处驿站周围征发民夫修建货栈,此刻你回延州去看,一定会大吃一惊,延州九县本月统计人口已经将近十八万,其中大半都是没有土地的流民,然而却毫无闲置民力可言,那些流民当中的绝大多数都在为各商户征用,不是建货栈就是修缮商铺,虽是战时,却比平日间更加热闹一些……”

“更有甚者……”秦固顿了顿,苦笑道:“延州的陈哲,就是你那位老友陈夙通地公子,联名了十家本地商家。上书州府布政,要求出资修缮延安至金城五十里地硬质路面,他们提出的条件是。向过往商旅按照车辆数目征收路钱,暂定一个轮子一百钱,每辆两轮车两百个钱,每辆四轮车四百钱……”

高绍元大惊:“李相公答应了?”

秦固摆了摆手:“相公与我又不是傻子,此事利弊未明,怎么可能轻易答应?”

高绍元啧啧叹道:“陈家大少真是势利天才,石头里都能给他榨出油来……”

秦固摇了摇头:“你却想错了,据我所知。这笔路钱乃是由其他九家本地商户均分地,陈哲并不从中分润……”

见高绍元不解,秦固深吸了一口气,道:“陈哲和其他九家私下协议,他家地车队在这段路面上可以免收路钱,除他家之外,不得有任何一家商户享受此待遇……”

高绍元初时不解,随即灵光一动,仔细想了半晌,不禁拍手道:“果然是妙……”

陈哲之所以不要分润。反而借此要求免收自家车队的路钱,确实是眼光长远的高明之举。

其实这件事情的关键便在于“独家”二字。

陈家参与拿钱修路,事后并不从中分润,在其他九家看起来,这自然是好事,少一个人分润,自己便能够多分一些。然而陈哲要求只有自己家的车队可以免费通行这段路面,实际上是垄断了这条路的独家运输权,这个“只有”是要求除了陈家马车之外的所有商家车队只要过路都必须交钱,即便其他九家也不例外。当然。比较起未来商业繁忙之时的收益来,这点路钱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那九家商户缺漏算了一条---商人逐利地天性。

一旦这条路通行开始收费,就意味着那些运送货物的车队将要多支出一笔费用。越是车辆众多的大商家,这笔费用越是可观。

这种情况必然会导致一些商家因为成本问题将货物运送至金城县之后不再自己承运,而是将货物的运输转包给在这条道路上拥有免税通行权的陈家车队,如此一来,陈家未来将垄断这条五十多里硬质路面上的运输权,而那九家商户则会因为独自通行的商家越来越少而收入越来越少,钱都被陈家赚去了。

而且这仅仅是小头,商家的交易是点对点的。谁接触的商业伙伴越多谁地商业贸易额就越大。这是一个基本的算术问题。一般的商户寻找卖家或者买家都不是很容易,特别是大宗货物。尤其如此,其中也因而蕴含了极高的商业风险。但是陈家因为拥有独家运输垄断,各种各样的商队和商户都会主动找上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他们可以自由地单方面选择卖家和买家。

这个时代的商业运输风险较高,更多的商户为了降低风险都会尽可能缩短货物在自己手中周转的时间,而陈家则为他们提供了这种机会和方便。

可想而知,未来的局面,是外来的商户挤破头也要将自己地货卖给陈家,而延州州城的零售商则绝大多数只能从陈家手中购买货物……

表面看只是对一条五十里长的路面运输权的垄断,实际上却是对整个州治贸易权地垄断,这个陈哲,下手不可谓不黑。

好在李彬和秦固虽然暂时还想不明白这一点,但是多年的治政经验让他们对放权于商这件事情有着本能的反感和警惕,尽管眼前的诱惑实实在在,在没有和李文革通气之前,他们不愿意轻易做出决断。

在他们看来,最早倡议修筑硬质路面的李文革,无疑是对这种利弊最为了解清楚的人了。

尽管有时候秦固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但是事实就是,他这个为官数载读书逾车的知识分子,很多时候在很多方面的见识确实还比不上李文革这个兵头起家地粗鄙军阀……

“延州也下了雨,若是延庆之间这条路能够早一日修好,那么即便下雨,重舆商队也照样能够往来于延庆之间,不会像现在这样只能依赖水路……”秦固淡淡道。高绍元怅然无语,他也开始怀疑自己固有地观念了----李文革的所作所为,真地不算滥用民力么?

“都怨这场雨----”高绍元恨恨地道。

秦固噗嗤一笑:“不必如此吧,虽然暂时造成了些许不便,然则今春以来大旱,这场雨对于延庆两州,毕竟还是一件大好事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