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唐 > 第三卷:一代天骄——第二十八章:高平!高平!(8)

“经略北地,恢复幽云。自今日开始,便是诸君的职责!”

李文革站在帅案后,用其独有的漫不经心的语调说出了一句让所有听到这句话的人都感到头晕眼花的话来。

若是下面站的是沈宸魏逊等重臣大将,那么这番话虽然听起来狂的令柴荣都会感到羞愧,却也还不算匪夷所思;若下面站着的是秦固文章等文官翘楚,那么这番话虽然说得驴唇不对马嘴,但也还勉强可以算得上在探讨军国大政……

然而……

站在帅案中下首位置的,却并没有沈宸和魏逊,这两个人如今正在千里之外的雁门关下,做着枯燥无趣的拆迁工作。

当然也不会有秦固文章,为了应付这场大规模的战事和在七州之地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所谓“春闱”,这两位八路军文官翘楚正忙得吐血。

站在帐中的人,除却李文革外,是一群年纪样貌服色打扮各异的人。

有书佐,有皂吏,有书生,有武士,有稚嫩的童子,有猥琐的道人,还有许多医士、杂役、仆从……以及说书先儿……

唯一的一个大人物,则是一脸无奈神色形容憔悴疲惫不堪坐在李文革身侧的陈哲。这位延州头号大商家是半个时辰前刚刚从南路赶过来的,浑身上下沾满了尘土。

浑浑噩噩……惊骇欲绝……莫名其妙……

这些人望向李文革的目光中,充满了各种各样复杂的情绪,这些情绪之间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基本上都不属于正面的情绪……

李文革耸动了一下鼻子,有些不大满意,这么雄伟的计划,这么有前途的事业,这么光明的前景,同志们居然没有一个人激动得喊几句口号来应应景,这觉悟也实在太低了点。

就算“打倒契丹帝国主义”这类口号过于超前,喊几句“恢复幽燕”总不会死人吧?

可是这些家伙们,就那么傻呆呆站在那里,啥也不说死死看着自己,目光中似乎也没有什么崇拜景仰之意,倒是一致地表现出一种担忧——对自己所效命的主公的智商或者神智的担忧……

“咳咳……”崔褒在一旁重重咳嗽了几声。

李文革扭过头看着自己的掌书记,崔褒缓缓开腔道:“太尉并无驱市人为前驱之意,这是一桩大富贵,太尉以之授诸君,是以诸君为豪杰,愿受之者,他日朱紫可期;不愿受之者,退出帐外便是!”

他这句话一说出来,众人脸上颜色顿时变得精彩起来。

虽然李太尉说的有些不大谱,崔书记的话却有点意思。

大富贵……是啥意思?

眼前这位陈家郎君,便是有幸得到了太尉提携,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攫取了“大富贵”成为延州首富的人……

陈氏一门,陈夙通如今贵为一州布政主事。韩微陈素夫妇更是“一门两参军”,太尉近臣,权柄枢要。

若是只因为太尉一句莫名其妙的话便退出去,那这桩“大富贵”可是便要从指缝中溜走了。

不过么……

崔书记的话也有点含混不清……

谁要是此刻便退出帐外,不就自己承认是“市人”了么?

虽然论说起来,帐中的大多数人的职业,并不辱没了“市人”这个光荣的称号,然而毕竟谁也不愿意当着大家的面承认自己是“市人”,太尉都说俺们是豪杰,俺们非得说自己是市人……做人不能这么不识抬举不是?

于是,一群莫名其妙的人,滴溜溜转着眼珠子猛咽吐沫,面对着眼前这个同样有些莫名其妙的太尉发起呆来……

……

纳罗摩那满脸堆着笑容,生怕惹怒了坐在客座用小刀子切割着羊腿的党项男子,口中说话都分外不利落起来。他的党项语本来就不如何流利,此时一紧张,便越发说不清爽。

“莫贺弗不必猜了,自混沌初破,三皇并尊,轩辕氏乃有华夏,所谓四夷者。戎、狄、夷、胡皆为种姓,衣不必精美,物不必丰盛,人不必礼学,国不必利益,君臣不必称吾国吾民,此汉胡之别、华夷之辨也!太尉所定之盟书,放眼实在万世之后,只盼其时其地,其族其人,有服章之美,有礼仪之大,有家国之属,有君臣之辩,如此汉胡同体,华夷一家,大君兼爱天下,此天可汗之业也……”

坐在党项男子身边的青年口中操着流利的契丹语侃侃而谈,弄得纳罗摩那一阵阵头晕目眩,他索性不去理会此人,脸色阴沉下来望着那党项男子,口中的党项语反倒逐渐流利了起来。

“大丁卢,草原上的苍鹰飞了一千里来到我的寨子里,难道就是为了说上这么一堆废话的吗?”

细封敏达将一块羊腿肉送入口中,又喝了一口酒,心满意足地闭上眼睛晃了晃头,嘴角绽开一丝笑容。

“你要打吗?”细封敏达的眼睛睁开,斜斜扫了纳罗摩那一眼。

纳罗摩那差点一口气喘不上来将自己活活噎死,他面色顿时由阴沉转为铁青。右手不住地颤抖起来。

细封敏达目中无人地自顾自说道:“太尉派来有学问的人和你讲礼仪,那是待你以诚,不将你乌古一族寄人篱下苟延残喘视为卑贱,亦不将你族终日牧马放羊茹毛饮血看做野蛮,如此厚遇,你居然还不知感激,难道莫贺弗以为我大军千里而来,便是为了和你废话?你有这个闲工夫,太尉事多,却又哪里有空与你这等闲磨牙?”

他手中玩弄着雪亮的小刀子:“写下盟书,签下姓名,摁上手印,以盟方待你,这叫‘礼遇’,你若识得这份礼遇,某这一遭不过白来,也算你乌古一族得上天眷顾。你若不受这份礼遇,拓跋氏族灭在前,此事却是某家正管,太尉所谓‘先礼后兵’,便是这么个道理……”

纳罗摩那面色数变,半晌无语。

那汉人青年微微一笑:“莫贺弗于盟书有异议否?”

莫贺弗的目光看向案子上摆放的硝制的羊皮纸,这是一份用汉文、契丹文和鲜卑文三种语言写就的文件。核心意思便是大周八路军节度使李文革愿与乌古一族互盟誓约,许以通商之利。

这一层意思倒也还罢了,然而另外一层意思却令莫贺弗有些忧虑。

“太尉要在我族之内另设族帐?”

“是!”那青年男子轻轻点头。

“我不懂……”

那青年男子笑笑:“这本没什么玄虚,太尉此来,金河泊一战令辽人丧胆,俘获大批汉人丁口,这些丁口我们无力全数带回延庆,便要借莫贺弗一方宝地驻足。”

纳罗摩那压低了声音问道:“是要让我割让草场?”

青年人摇了摇头:“汉人农耕,胡人放马,这是天地定数,太尉不要莫贺弗割让草场。只需划定区域,使得这些人有所居饮,不使部众相扰即可。”

纳罗摩那冷笑了一声:“汉人有个词叫做‘归化’,李太尉这是要我乌古一族背反大辽归化大周啊……”

那年轻人似乎也没料到纳罗摩那还有这层见识,微微怔了一下,不由得赞道:“莫贺弗果然是有大见识大智慧的豪杰,怀柔以藩属,归化以郡县,这本便是天道循环之礼,只不过太尉并不欲挟以兵威,莫贺弗举族规划与否,乌古部何时能由部落化为郡县,悉由贵部自决。太尉所欲者的,不过通商、传教、办学三事耳……”

“这正是敝族上下困惑之处,太尉要通商互市,这是题中应有之意,前朝亦有先例可循。然则传教办学,恕某愚昧,不能领会其中深意……”纳罗摩那盯着那年轻人道。

那年轻人名叫申必正,字国方乃是去年秋闱取士取上来的进士出身,如今补在节度府行人参军处做一名行人主簿,此番却被李文革派来出使,本就有些莫名其妙,此时听见纳罗摩那见问,心中暗自苦笑了一声,心道岂是你不能明白,太尉这古怪的条件在大周又有几人能够想得明白。

想是这么想,口中却不敢胡乱说话,只道:“所传之教,为道家三清自然之教义,教人向善,止息兵戈,明释天理,解析器术;所授之学,乃我儒学大道,诗书射御,礼义廉耻。以华夏之大,抚蛮荒之远。此二者具是我诸夏兴盛之本,丕续之源,不传之秘,太尉肯兴于乌古一族,此实莫贺弗厚德所至……”

他说得天花烂坠,莫贺弗脸色却越来越难看,缓缓问道:“若上京问罪,太尉何以救我?”

“盟约签订,乌古族与八路军便像嘴唇和牙齿般一体,太尉自然不会坐视契丹人荼毒贵族!”细封敏达话道。

“大丁卢说得好听,如今敌禄元帅领军南征,太尉驾临山后,乌古一族些许族众,微末血脉,自不敢与皓月争光。然则太尉退居平夏之后,元帅问罪,却让敝族何以克当?”纳罗摩那郁闷地答道。

细封敏达笑了笑:“这个你尽管放心,太尉即便回去,我却不会就这么回去……”

纳罗摩那一怔:“大丁卢何意?”

细封敏达脸上的神色突然变得有些怪异,似乎有些尴尬,又有些无奈,还少许有那么几分哭笑不得,他迟疑了半晌,缓缓开口道:“这……这个东契丹公社……有我细封家一成份子……”

……

一行人远远离开了乌古一族的驻地,细封敏达放马飞奔起来,申玉正有些跟不上,半晌方才气喘吁吁打马赶将上来,对细封敏达抱怨道:“细封将军,太尉这一遭派下来的差事着实怪异,卑职想了良久,终究还是未能想透,既是要收服其部众,趁着辽人尚未反应过来,直接将其部族迁往河套岂不是便利,何苦如此大费周章?”

细封敏达转过头怒气冲冲看着申国方,严肃的问道:“连你都不明白么?”

申国方脸上一红:“卑职愚钝……”

细封敏达脸色突然间垮了下来,抱着头呻吟了一声,咬着牙道:“你好歹读过许多书,尚且还不明白……”

然后,他猛然抬起头,仰面朝天怒目圆睁……

“那个疯子要做什么……我这只学过骑马杀人的鹞子又怎么会知道?”旷野上传来了党项人狼一般的吼叫声……

……

“兹以节度掌书记崔褒权知东契丹公社事,致果副尉陈哲、游骑将军细封敏达同知东契丹公社事,凡通商、传教、设学三事悉统之,许设五品以下文武僚属,以知事、同知列衔,其绩一并计入节度府考成……”

崔褒默默将任命告身叠了起来,抬头望着李文革,轻轻叹息道:“太尉以为这有用么?”

“有用没用,总要试试才知道……”

李文革倒是满不在乎,眼睛死死盯着地图上的一个地方猛看。

“……太尉的苦心孤诣,崔某明白,只是契丹会给太尉这个机会么?”

李文革淡淡一笑:“地方千里,沟壑纵横,契丹人现在暂时还顾不那么周全……”

崔褒苦笑道:“一旦太尉大军退去,这些布置便都成了无根之萍,一阵大风刮来,只怕便面目全非了……”

“原也没有指望这布置能够立竿见影,不坚持上三五年,废铜烂铁焉能百炼成钢?”李文革用一支炭笔圈下了一处地方,扔下笔笑着道。

崔褒正色道:“军国大事岂容视若赌局?太尉此计的根本乃是在赌河东之战朝廷必胜,然则胜败乃兵家常事,又岂有必胜之理?”

李文革抬起头,望着崔褒:“你以为朝廷不能胜?”

崔褒淡淡摇了摇头:“五五之数……北汉虽然孱弱,辽军兵锋锐利,而天子新立,朝廷上下不能一心,如此彼情我情,岂得言必胜?”

李文革笑了:“那好……咱们便打个赌,赌资便是此计,我赌朝廷必胜,若朝廷胜了,还请去非为我切行此计;若朝廷败了,本帅便全当白忙一场,咱们老老实实滚回延庆种田去……”

“你……”崔褒气得眼前金星乱冒,一时间竟然失语了……

天上地下,却是哪里生出了这么一位惫懒滑稽没轻没重的太尉来?

李文革却抬起眼望着地图上太原以南的位置,口中喃喃自语道:“杨衮的老巢都被老子抄了,如今的局面就算汉辽不生内隙,三万辽军也非急着撤回来不可,若是这样都还打不赢,输给了刘崇那个老废物,柴荣啊……你还是一头碰死得了……”

……

“我军三万精锐,再加上上邦皮室兵甲,三倍于敌,我军粮道短,敌军却需自大河之南运粮,我军上下一心根基稳固,柴荣小儿却是内忧外患将帅掣肘君臣相疑,若是如此还不能一鼓作气荡平敌军,老夫干脆一头撞死算了……”

大汉神武皇帝刘旻头戴金盔身披细鳞甲,须发皆张杀气腾腾地站在御帐之中说道。

“诸将听令,柴荣小儿已回书允我明日阵战,今夜寰甲束兵谨防周军袭营,明日五更造饭六更出寨列阵,让郭家小儿好好见识一番我大汉军威……”

“陛下威武……”

……

周军大寨箭楼之上,柴荣默默注视着漆黑的北面,驻足良久。

“陛下,今夜须防刘崇老贼用诈袭营……”

张永德上前道。

“不妨……刘家人不是不知兵之辈,几万人的会战,这等小伎俩济得甚事?”柴荣轻轻道。

张永德迟疑道:“话虽如此,挫动了锐气,毕竟于明日会战不利……”

“朕在营中,你和元朗也都是一时豪杰……”柴荣说到这里转过身,目光熠熠注视着张永德和赵匡胤,缓缓道:“……难道白食朕的俸禄?”

张永德和赵匡胤顿时肃然,挺直了腰板,却听柴荣道:“明日打赢了,旌节也好,使相也罢,尽都由得你们;若是打败了,朕不是什么天子,尔等也便不是什么大臣了……”

他嘴角浮现出一丝冷笑,抬手指着北面道:“明日此时,朕若不是站在对面营中,便已是沙场上一具枯骨,生死荣辱,在此一战!”v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