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唐 > 第一章:穿越者(8)

北唐 第一章:穿越者(8)

作者:蚕室废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9:32 来源:笔趣阁

五代时的延州分为东西两城,是比较罕见的双城结构。延河水穿城而过,将两城分开。延州城的西城驻有彰武军节度府和延州节度判官署,同时延州军方的最高指挥机构衙内指挥署也驻在西城,这些机构直接主管西城的民政军务,权力极大。相应的,西城内居住的大多是延州境内的达官显贵名门望族,高家便是这些郡望士族的典型代表。这些末代门阀把持着整个延州几乎全部的经济命脉和主要收入,也把持着延州地方的几乎全部军政大权。因此,西城的城墙相对坚固高大,城防体系和治安状况相对严密,城中驻扎有彰武军主力四个营的兵力。

相比之下,东城城垣残破武备不足,城中只驻有一个左营两百多人的兵力不说,就连稍微富庶一点的人家都没有。城中的主要人口大多是本地的贫困百姓和一些外地流民,还有一些南北往来贩卖粮食食盐马匹等稀缺物资的商贾,为了躲避西城的高额过境税收而取道东城。西城方面对流民的残酷政策是流民们大多聚集在东城的重要原因。东城设有肤施县衙和延州节度观察判官府两个政权机构,李彬便是实际上的东城最高军政官员。

因此在关中地区,一提起“延州”其实指的是西城,一提起“肤施”指的便是东城。

肤施县东南有一座并不算险隘的大山,名叫丰林山,俗称卧牛山。延河水自山脚下蜿蜒流过,滋润了山上的水土植被,因此一到春夏之际这座山上郁郁葱葱煞是可爱。丰林山上有座宝塔,乃是唐代大历年间修建,经过多年兵乱,已经颇为破败,山高处还有两座高台,一个是延州城外最高的一座烽火台,另外一座建设在山峰最高处的望寇台。前者是为州城示警之用,后者却是四面观察敌情之用。因望寇台在峰顶,势若高悬,星辰逼临,故而又称作摘星楼。

山脚下有一条大路,穿越子午岭一路向北,可直达河套草原,这条路被称作秦直道,乃是关中通往河套一带最重要的军事通道。丰林山便矗立于这条大道之侧,南面可以俯瞰关中平原,北面则将秦直道上的情景一览无余。对于延州而言,这座山实际上是个战略要地,原先周密做延州节度之时原本在山上驻扎过一营兵士,高允权接手延州后废除了这个营的建制。

丰林山在这个时代还不是很有名,但是九十多年以后,在这里成为抵御西夏铁蹄的第一线之后,将有一位极为伟大的人物来到这里,在这里建立军寨,训练士兵,并在山上修建起一座书院,名曰嘉岭书院,这座山也因此人在山脚下留下的墨宝而改名“嘉岭山”

嘉岭书院后来又被称为范公书院,因为那位修建他的伟大人物,便是被西夏党项人称为“小范老子”的范仲淹。

丰林山上的宝塔在明代经过修缮,成为了一处风景胜地,嘉岭山也因此又得了一个在李文革那个时代可称如雷贯耳的名字——宝塔山。

当然,那个时候,延州早已经恢复了隋时的故称——延安。

丰林山的山势平缓,水土肥沃,十分利于农作物的生长,除了地势因素之外,山上的坡地在其他条件上并不比关中平原上的土地来得差多少。

只是由于乱世的缘故,延州境内盗贼颇多,商贾往来往往要结队而行方才安全。再加上北面的党项人年年南下抢掠,导致丰林山脚下的农人们纷纷逃亡肤施,而山坡上的农户也日渐稀少。到广顺元年,整座丰林山上只剩下了一个叫做卧牛村的小村子,村中只有不到十户人家。

在这个小村子的旁边,有数百亩上好的坡田地,其中四百亩由村中的人耕种,只是他们的收成却不能完全自己享用,每年收获的庄稼有六成要送到肤施去交给延州观察判官李彬老爷子。这半山坡的地,并没有一亩属于村民,李彬才是这些土地的主人。

广顺元年十月初一,这个村子来了一群陌生的客人……

……

李文革擦着身上的汗,冷眼打量着身后这些一个个三分像人七分似鬼的活宝。

十八里路程,整整两个时辰,便将丙队全军跑成了这么个德行。

开始还勉强成行成列的队形,此刻早已散乱得不忍卒睹。除了沈宸所带的伍靠着相互搀扶拉拽算是全建制带到之外,其余的什伍几乎没有一个到齐的。陆勋的亲兵队原来的两名士兵一个没到,只有陆勋和李护儿咬着牙跟了上来。魏逊带的左翼跑丢了一个,他自己也险些在中途半路折回去。

全队三十一个人,真正最后跟着跑到丰林山下的只有十六个人。

队副周正裕,什长刘衡、狄怀威,伍长赵群、杨利,全部掉队。

十八里路,跑丢了一半的兵员,跑没了一半的军官。

李文革心中一阵阵发凉,越和这些士兵接触下来,他就越发地感到前途的艰难。没有钱没有粮,要将面前这些乌合之众训练成能打仗的强军,这个难度还真不是一般的高啊……

到达山脚下的十六名士兵当中,有九个人扔掉了身上背的衣被卷,还有两人扔掉了手中尖头木棍。

李文革叫这两名士兵出列。

他用淡淡的语气说道:“你们现在回去,捡起半路扔掉的棍子,然后回来,我会在这里等着你们。全队都在这里等着你们。若是捡不回来,你们就也不必回来了,我丙队不要连武器都跑丢了的熊兵。当兵的没了武器,便是丢了饭碗,这个道理,之前你们若是不懂,便从今日开始学起……”

说着,他又看了看那九名扔掉了衣被卷的士兵道:“你们也可以回去捡起你们的行囊背包,也可以不回去捡,本队决不强求。只是要提醒你们一句,今夜开始我们便要在山上驻扎过夜,没有营房,没有帐篷,露天睡觉。山上风大,谁不怕冷不惧寒,便不用回去捡铺盖了……”

看着那失魂落魄面面相觑的十一个人,李文革转过头对沈宸道:“你在山下守候,后面到的人便通知他们到山上的村子里面集合。一个时辰之后,我命人来换你。”

说罢,他再次扫视了一眼面前这支惨不忍睹的队伍,大声道:“没有丢掉武器和被服的,跟我上山!”

……

沿着还算好走的山路,又整整爬了两刻光景,李文革终于带着剩下的六名“幸存者”在通红的夕阳下走进了已经开始升起袅袅炊烟的卧牛村。

来到村头的场院处,在李文革下达了“解散”的命令后,六个人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都再也支持不住了。跑了十八里路,又爬了半天的山,早上吃下去的那点食物早就消化的一干二净了,此刻又累又饿,两腿发软,眼前直冒金星,恨不得倒下便再也不要爬起来。

一个满脸胡子茬佝偻着腰的农夫怯怯地走了过来,仔细打量着这些人,脸上的皱纹在山风吹动下一阵阵抖动,似乎有些拿不准是否要上前说话。

李文革看到了这位老汉,他几步走到他跟前:“郝阿公,都准备好了么?”

那被称作郝阿公的人急忙点头道:“准备下了准备下了,大人吩咐的,都准备下了。足足准备了三十个人的量呢,已经叫娃娃们往这边抬了……”

李文革微笑着对他道:“阿公,你放心,这几日借用的粮食,我后日便叫人送上山来,不会白吃你们的……”

说着,他自怀中摸出了将近三十枚铜钱,道:“这点钱不成敬意,阿公拿去沽点酒喝……”

那老人吓得连连摇手:“这可使不得使不得,前日大人给的两百钱已经多了,这一顿饭食总共连二十文也不值,怎当得大人再给?”

李文革笑着摇了摇手:“阿公,这是两回事,我们是军队,是有粮饷的,用掉的村里的粮食是暂借,过几日就会还上。这钱,还有先前给的钱,是这几日麻烦你们帮忙做饭的工钱,不是买粮食的钱。您就放心收下好了……”

郝老人又是一阵摇手,哆哆嗦嗦地道:“这可太多了,用不了这许多,就是做顿饭,哪里用得这许多钱?”

他抿了抿唇,道:“村里腾了两间房子出来给军爷们住,三十多人住着有点挤,不过若是就这么七八个人,还是住得开的,只要军爷们不嫌破败简陋,就好了……”

“够住了够住了,后面没跟上的那批窝囊废,让他们盖着月亮睡好了……”

四肢仰八叉躺在地上的梁宣高声叫道。

李文革狠狠瞪了他一眼,回头笑道:“阿公,我们不会住村里的房子,不能搅扰你们,这是有军纪有规矩的事情。”

他顿了顿,又道:“我知道,这阵子农闲,村里人都还有点功夫。自明日起,我们要修复东边那座大兵营,五年多没用了,连房顶都没了,我们人手不够,还要村子里的父老们帮忙,这样,定下价钱,村里的乡亲们帮着我们修房子,我们每人每天给发十文钱的工钱,阿公觉得如何,若是嫌少,还可以再添……”

那老人又是一阵急促地摇手:“该当的该当的,怎么敢再和军爷们要钱,村里这阵子地里不忙,都在家闲着呢,已经拿了大人这许多钱,怎么好意思再让大人破费?”

说着,他又迟疑地问道:“这几日没有房子住,军爷们……?”

李文革笑了笑:“这几日没有房子住不打紧,我们会露天扎营,就在这场院里面睡觉……”

“啊——?”那老汉又一次怔住了……

便在这时,几个身强力壮的村民抬来了三个腾腾冒着热气的箩筐和一个圆口的坛子,每个筐里面都岗尖地堆满了刚刚蒸好的粗粮面饼子,坛子里则是村民们自己腌制的咸菜。

走在最后面的的那个村民挑着两桶刚刚打上来的井水。

已经饿了一天的士兵们顿时眼睛发蓝,饭食的香气一阵阵刺激着他们空空如也的肠胃,让原本好像已经被抽干了的身体内又生出了新的气力。

李文革也有些饿了,他看了一眼士兵们,又看了一眼表情麻木的村民们,高声发令道:“全体起立,列队!”

六个人勉强站了起来,战成了一排。

不知这位活阎王又要玩什么样的花样,又要如何折腾大家。

李文革扫视了这六个人一眼,板着面孔道:“这食物,这水,都是卧牛村的乡亲们给我们做的。说得大一点,我们当兵的身上穿的衣服。头上戴的帽子,手中的武器,每个月的粮饷,无一不是乡亲们给的。饮水要思源,当兵的吃粮,要知道是吃的谁的粮。我们吃的,是老百姓的粮,是乡亲们的粮,没有他们交粮缴税,我们便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没有饷钱拿。因此——”

他转过身,右手齐胸道:“听我口令,跟着我说——谢谢乡亲们!”

众人已经对李文革层出不穷的新鲜花样习以为常了,这些疲惫不堪的士卒们立刻有样学样,平胸行军礼跟着稀稀拉拉叫道:“谢谢乡亲们……”

李文革也不转头,冷笑着说道:“这便是你们的道谢么?跟蚊子叫一样,我没有听到!”

“谢谢乡亲们——”

“还是没听到,今天喊不过关,就都别吃饭,我这个队官陪着大家一道饿肚子——”

“谢——谢——乡亲——们——”这一回,连魏逊都扯着脖子喊上了,乖乖,累了一天还不叫吃饭,这还是人过的日子么?

李文革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好,下面开始领取食物,不许争不许抢,排队领取,小个在前高个在后,士兵们先领,士兵领完军官再领,我这个队官最后领!”

魏逊险些哭出来:“老天爷,这是给我们派来一个什么样的怪物啊……”

……

当日晚间,掉队的士兵和军官们纷纷到达。半夜丑时许,周正裕这位队副在一个年轻士兵的搀扶下终于也爬上山来,至此,共有二十二名士兵和军官抵达了卧牛村,还有七名士兵始终没有归队,什长狄怀威带着他所统带的什返回了东城的兵营,没有抵达卧牛村。

得知这一消息的李文革连声冷笑,对着来向自己汇报此事的沈宸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们去。不愿跟着我李文革走的人,我决不强求,我走的本便不是一条好走的路,富贵险中求,没有这份志气和耐力的,早走早省心……”

他看了看裹着被子勉强成行倒卧的士卒们,抬起头缓缓说道:“我们就在这里,就在这卧牛山上,就靠这二十二个现在暂时还不能算做士兵的士兵。我们要修建起军营,我们要建立起军垦,我们要训练他们,我们要打磨他们,我们要换装更加精良的武器,我们要招募更多的勇士,我们要组建更强大的军阵。我们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只要我们认认真真一件一件去做,不懈怠,不苟且,终有一日,我们的足迹将踏遍中原大地,我们的声音——将响彻整个时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