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唐 > 第十九章:保安骑兵团(4)

北唐 第十九章:保安骑兵团(4)

作者:蚕室废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20:35:41 来源:笔趣阁

八路军节帅李文革进入庆州已经三天了,关北行营军接管庆州也已经三天,三天来庆州的全体官吏都在战战兢兢地等待着,等待着这位代表皇帝的大将军开金口发落他们。境内出了造反的大乱子,而且已经惊动了朝廷,作为地方官,想不受任何惩罚轻轻松松过关是完全不可能的,区别只在于治罪的范围会有多大,会治什么样的罪名而已。

自古以来,治罪便是一门学问,就是高居九重的天子,也经常喜欢在这上面玩花样。

严旨申斥,专门降诏书如疾风暴雨一般将获罪的官员痛骂一顿,罗列上一堆五花八门的罪名,然后“毫不留情”地罢官夺爵,只在最后的尾巴处留下“暂留职分待勘后效”八个不起眼的字,一个杀十颗脑袋都不够的天大责任便这么轻轻撇开了。

语气温和,以悲天悯人的语调历数犯官过往功绩,用数百字的篇幅来描述天子的宽宏与仁慈,然后一阵长吁短叹的感慨,最后无奈地一句“免于显戮留其全尸”,一条好大性命便如此消失在人世间,流传下来的只有臣子和百姓们对皇帝宽仁的称颂。

这些花样都是历朝历代积累起来的用刑心得,除了像朱全忠那种做婊子连牌坊都懒得立的急性子土包子之外,几乎绝大部分上位者都喜欢用这一套来折腾臣下。倒不是吃饱了撑的,皇帝们地原则其实很明白。既要得实惠,又要得好名声。

我是明君,饶了不该饶的人,臣子们只会赞叹我用法不避亲近,治世以公。

我是明君,杀了不该杀的人,百姓们只会称颂我仁慈宽厚善良。降罪以恕。

天下没有不偷腥的猫,因此天下没有不想做明君的皇帝。

皇帝尚且如此,何况下面的人?

谁都明白李文革最终还是要拿几个人作为替罪羊交给皇帝开刀的,只不过拿谁不拿谁,谁主谁从,谁轻谁重,这些事情都要李大将军来决断。

在官员们眼睛里,这便是生杀予夺地大权。

申斥也好。罚俸也好。甚至罢官夺爵都没关系,只要能做到“留任”,一切就都无所谓。

只要能留任,把官位拿回来就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这就是庆州诸公的底线。

也是郭彦钦刺史的底线。

毕竟没有真出大乱子,朝廷没有调大兵,反倒把延州的兵就近调了过来,说明朝廷实际上也明白事情没有那么严重,既然如此。处置官员的事情,朝廷也未必就会多么上心。

如何处置,全在李大将军一句话上。

郭彦钦相信,自己的靠山王相公都倒在了李大将军手下。这位大将军的奏章,中书枢密恐怕绝不会轻易驳回。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如此笃定,虽然自己原先是王峻的人,但是毕竟与李大将军没有更多地直接过节。只要这一遭孝敬好了李文革。想必不会有太坏地结果。毕竟,他觉得自己能够摸准李文革的脉。这位李大将军要什么自己就给他什么。不过如此罢了。

只是,令他和其他官员们失望的是,自从那日将李文革等人请进了腾出来的刺史府,那些眼睛横着看人的军士便在府外竖起了两根旗杆,将刺史府大门当作了关北行营辕门,三天以来,这扇“辕门”大门紧闭,几十名指望着拜望他老人家的达官显宦们都被当在门外,并被告知,李大将军“乏了”,不见客。

也不是什么客都不见,那个八品曹官何岩,就被传进了府去问话,至今未见出来,想必是是被拿在府中了。

众官员幸灾乐祸之余,不由得都有些担忧自己的官位,何岩此人素来不合群,拿了也就拿了,却不知这位大将军准备如何发落自己。

郭彦钦尤其担心。

好在他早早做好了准备。

就在李文革进城的第二日一早,他就派了自己地管家,带了十几名州兵,将满满一箱子货物运进了刺史府。箱子里装的全是黄澄澄四寸长寸许宽的金刀子,满满一大箱子,足足有一百二十斤上下。

郭彦钦是个很有眼光和气魄的人,这些金子差不多是他五分之一地家产了,此次一口气拿出来,可见郭使君是很有诚意的。

李大将军也很有诚意,当即就收下了,连扭扭捏捏欲拒还迎的官场姿态都没做。

郭彦钦的心一下子就都放下来了,只要肯收钱,就好办。

武将丘八就是没品位,连形式都懒得走。

郭彦钦的要求并不高,罢官无所谓,只要能够暂留职分就好,不过是将庆州刺史变成“知庆州事”而已,对于他来讲都一样。天高皇帝远,换个名字自己照样还是土皇帝。

钱是收了,还是见不着人。

郭彦钦怒了,收了钱不办事,那是嫌钱少,还可以再商量,但是收了钱却连个面都不肯见,这位李大将军也忒不讲职业道德了。

怒归怒,真地硬闯进去,他也没有这个胆子。

笑话,刺史府大门现在改叫辕门了,虽说原先自己想咋进就咋进,自己拆了那门也没有谁敢说半个不字,可是现在,他可是万万不敢闯进去地。

郭刺史虽然没有带过兵,但是一些军中的规矩还是听说过地。闯辕门,那在军法中是死罪。

李大将军会否将自己直接一刀剁了,郭彦钦拿不准。不过他不想试。

这阵子市面上变化不大,李大将军进城后实行了宵禁,但是州府官员仍然还在履行职责,该管啥事还在管啥事。所不同的是州城内外地哨卡和巡逻军士多了起来,许多过境的商人百姓们稍感不便,因为所有车辆往往要被检查过三四遍才能出城,出城后在南面的乐蟠县还要过两个卡子。

好在这些哨卡只是检查。却从不收税,也不会扣拿私人物品。

李文革进入庆州的第三天,十几辆马车从北门进入了庆州,护卫马车的,是一百名身穿步兵甲的延州士兵。盼来了!”见到韩微和高绍远,李文革不由得喜出望外。

韩微扫了一眼他的屋子。笑道:“你这贪官做得也太过了。这许多金银珠宝都堆在屋子里,你是守财奴么?”

李文革苦笑:“人为财死,这庆州地官儿实在有钱,不过几日光景,这屋子就已经装不下了。这些钱在军队里,就是干柴堆上的火星子,我是等着你们来,正好转手给你们。由你们转拨给子坚那边。军队的开支不能建私帐,这是规矩。”

他说的语无伦次,但是语义却极清楚,韩微和高绍元一下子听了出来。

韩微迟疑了一下:“你想好了?”

李文革点了点头:“想好了!”

韩微苦笑道:“我这个行人参军。刚刚上任难道就要外放封疆大吏了么?”

“想得美!”李文革翻了个白眼。

“我是来拉你做幌子的,你韩启仁的才具,岂是一郡之地能够羁縻的?”李文革道。

高绍元却吃了一惊,他被韩微拉到庆州来,本来以为就是来清点账目做做交接。听李文革的话。居然抢一把还不过瘾,真个要将庆州纳入自己麾下。而且自郭彦钦手中接管庆州地。居然是韩驼子和自己。

他张了张嘴,想问话,话到口头却又硬生生转了话题:“大将军委托卑职修地那条路,卑职已经修好竣工了,八十里路,修了整整一年半,耗费近万民力无数州帑,卑职至今也不知这路有何出奇之处,不过是坚固一些,不会被雨水冲毁罢了,大将军,恕卑职直言,这种耗费民力的事情,不能再做了!”

李文革的眉头皱了起来:“不能再做了?那这闲下来的近万民工,这几个月叫他们做什么去?丈量土地的事情最早要下半年才结束,这几个月难道叫他们吃白饭?”

高绍元:“……”李文革毫不犹豫地道:“我要你高启正过来,正是看中了你这份修路造桥的本领。上一次那八十里路面,不过是小试牛刀而已,这一次,我要你修建一条自延州通往庆州的州际路面,标准一样,全程大约三百二十里的长度,长度是延州到芦子关那条路地四倍,要过两条大河,修建两座石桥。”

高绍元眼前一黑,差点当场晕倒。

李文革却不管不顾,接着道:“还有庆州同川县的铜脉,北面盐池的盐,这两样东西你也得管起来,自即日起你从随员中挑选得力的人,成立铜政司和盐政司,你兼任两个司地知事,按照正五品官员的待遇领俸禄,开山取铜,运输,发放盐引,这些事务都交给你了,哪一样办不好,都是你的责任。

高绍元已经听懵了,韩微也惊得合不拢口。

半晌,高绍元才道:“大将军,盐和铜,可都是朝廷禁绝的物事,只有三司才有权管,你这……这可是……”

这可是有造反嫌疑的僭越大罪,高绍元最终还是没说出来。

李文革摆摆手:“等朝廷顾得上再交给他们,现在我先帮着管一管,没甚大不了!”

看着这个傻大胆,连韩微都有些无语了。

李文革正了正颜色:“你们两个到了就好了,明日我就发布节度命令,剥郭彦钦地官袍,启仁以八路军节度府行人参军事知庆州事,启正地延安县令交卸之后,以八路军节度府转运参军事职务同知庆州事。兼知铜政盐政两司事。庆州下辖各县的县令都已经奉命在路上了,他们抵达州治之后,启正酌情勘用,州治可以暂时缓一缓,下面各县,必须在三个月内由咱们自己人掌握住!”

高绍元苦着脸:“如何又是卑职?韩衙内不才是正职么?”

李文革板着脸道:“启仁只是挂名,韩老将军是朝廷忠臣。深得天子器重,由韩兄挂名兼领庆州,朝廷不会说什么,总要给我和韩老将军一个面子,若是旁人,中书那几位相公还不知要和我理论道什么时候。北伐在即,我必须用最干净利落地手段将庆州稳固下来,后方无论如何不能乱。明白了么?”

高绍元惊愕地回过头看韩微。韩微苦笑:“不要看我,你们大帅这是硬生生将我们韩家绑上来了,在汴京就绑上了,躲都躲不掉!”

李文革嘿嘿一笑:“启仁兄也莫要想轻松,庆州的事情全都交给启正去主持,你只管给我到周围几个州郡走动一番,和史老爷子等人把关系疏通好,你是行人参军事。这是你的本职。不过这次去不能以我的名义,要以你自己的名义,省得那些关中的诸侯天天看着我不顺眼。”

韩微苦笑:“……我现在开始有些觉得,延州这门亲事结的有些太不划算了……”

李文革眨了眨眼睛。韩微顿时面如土色:“怀仁兄口下积德,这是玩笑话,千万莫要与我家娘子去说……”

李文革一晒:“成亲还不到一个月,你便被人收拾成了这般模样,实在有些给咱们这些须眉男儿丢脸!我正要与你说呢。你家娘子才名达于九县。整天窝在闺中相夫教子,实在是浪费人才。拜会诸藩地事情你抓紧时间措置。务必在我率军北出青岭门之前回来,我还有件事情拜托你呢!”

韩微听得一头雾水,诧异地问:“何事?”

李文革正色道:“我想请你帮忙说服你家娘子,出任延州节度判官一职!”

韩微目瞪口呆,僵在当场……

高绍元此刻已经被今天李文革说的这些话弄得麻木了,听了此事不由脱口问道:“节度判官……秦布政……?”

李文革瞥了他一眼:“子坚将出任八路军节度府长史,统管延庆两州民政事务!”

韩微此刻才反应过来,死死盯着李文革道:“你是认真的?”

李文革点了点头:“当然是认真的!”

韩微恶狠狠道:“不将我们一家的名声毁却,你不肯干休是不是?”李文革搔了搔后脑:“反正你们两口子名声都不咋样,我毁不毁,都无所谓吧?”

韩微咬着牙道:“休想,我绝不会答应!”

李文革诧异地看着他:“我几时要你答应了?你只是代我传话,答应不答应,是你家娘子的事!”

韩微呼呼喘着粗气,半晌才道:“你这是胡搅蛮缠,旁的事情我都可依你,此事万万不能!”

李文革笑笑:“我早知道你不会答应,不过你想好了,若你不替我带话,等你回来,我便带着旌节斧钺亲自上门拜请,三国志咱们都读过,先主请孔明的故事也都知道。三顾茅庐麻烦些,你家就在延安城内,多去几趟也没关系。老实说你家娘子地才具我早有耳闻,早有心请她出来做些事情,奈何人家待字闺中,多有不便。如今既然嫁了人,这一层自然就没关系了。我多登门几次,即便你娘子不出来,你们家也不会有啥好名声了,启仁兄既然是兄弟,为兄弟自然要两肋插刀,你说是不?”

这番话威逼利诱有之,软磨硬泡有之,死缠烂打有之,总之李文革算把无赖嘴脸摆了个十足。韩微肺几乎气炸,却哆嗦着说不出话来。

这坏家伙看来是早就在算计自己了,却不知他执意要妻子出来做官,究竟是什么心思。自古女子不登朝堂不赴制科不举中正,这小子明明不是没读过书地白丁,却如何非要做如此愚蠢的事情?

“大将军,自古没有女人做官的例子,这举动实在是有违礼法祖制,韩兄不肯答应是有道理的,大人虽然已经是节度使了,却也不能肆意妄为……”高绍元仗义发言,作为属员,他觉得自己有劝谏李文革的责任和义务。

“汉高后既然能立本纪,女子为何不能做官?”李文革翻着白眼,蛮不讲理地反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