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1879 > 第六十九章 中英结盟

穿越1879 第六十九章 中英结盟

作者:狼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0:37 来源:笔趣阁

现代的战争,都是为了政治外交服务的。外交斡旋,或者说外交之战,有时候比直接战争更有效。外交总长伍廷芳根据李经述的指示,紧急召见荷兰驻华公使朗伯宁交涉,表达了中国愿以三百万银元的价格买下印尼的意愿。这时的殖民地交易,是很正常的,沙俄当年就把美洲的殖民地阿拉斯加卖给美国,价格也就七百二十万美元。

“三百万银元?我没听错吧?这点钱连买雅加达都不够。”荷兰驻华公使朗伯宁说。

“但是,你们荷兰管不好印尼那群暴民,我们的华侨在那里受到欺辱。中国政府有义务为百万华人讨回公道。如果不答应我们的条件,恐怕后果会很严重!”伍廷芳义正言辞。

“这件事,我做不了主,得电报问我们的女王陛下。”朗伯宁回答说。

“好,我就等你们的消息。”伍廷芳说:“我们的总统,给你们三天时间。如果不能给予我们满意的答复,中国和荷兰将可能处于战争状态!”

这种明显的威胁,朗伯宁听了也很不高兴,荷兰虽然没落了,但毕竟这时还是欧洲强国,和德国、法国等欧洲列强交好,他提醒伍廷芳说:“我们荷兰女王最近可是和德国结亲了的。”

三天后,中国得到了荷兰外交部的回复,荷兰果然不肯以三百万银元的价格把印尼卖给中国,这也在李经述的意料之中,他便抓紧时间争取其他列强的支持。

第一个表态支持中国出兵印尼的是美国人。此时美国还未完全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主要外交利益在美洲,和中国的贸易,以及相近的政治制度,还有人权观念,对于中国准备出兵印尼保护华侨表示理解。英国的态度却让人捉摸不透,既不说支持,也未说反对。李经述知道,国家的外交,说到底无非是利益两字,英国没表态支持中国,那是利益还没给足。李经述便派人去召见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让他来总统府。

李经述与朱尔典是故交,他们的交往可以追溯到李经述在朝鲜任职期间。在会客厅,朱尔典先到了,李经述走进客厅,和朱尔典礼节性地寒暄了两句,见到朱尔典的胡子比以前越发浓密了,开玩笑说:“老朋友,你的名字,很有中国味道,胡子也要中国化了吗?”

1903年,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爵士年过半百了。作为一个英国人,他生命中倒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中国度过的,以至于身上都有了许多中国的痕迹。比如他的名字“朱尔典”:朱颜鹤发的朱,卓尔不群的尔,雍容典雅的典,虽是音译,却十足的中国味道,既达且雅。李经述这一番话逗得朱尔典哈哈大笑,他摸着翘起的胡子哈哈大笑,用流利的中国话说:“总统先生日理万机,还有空接见我,真是蓬荜生辉。”

李经述一笑,说:“朱大使最近中国话进步不少呀。都用上成语了。不过你这个‘蓬荜生辉’用得不对哦,应该我用才对。”

朱尔典说:“哦,多谢指教。不过总统找我来,一定又有什么好事。”

李经述说:“那当然。没有大礼,我可不敢惊动你。说老实话,你觉得中国现在和英国的关系怎么样?我对你工作的支持怎么样?”

1903年,中国的进口产品中,七成以上来自英国,在华的外企,40%以上是英国或英国参股的。而且自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实施关税保护,欧洲列强起而效仿以来,英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严重挑战,因此东方市场对帝国更显重要,1894年到1902年,汇丰等英国银行在华放贷额超过白银2亿两,英国“炒房团”在华房地产投资达6500万美元;而且英国握有中国政府1亿美元的债券。中国六艘一万五千万吨的军舰也是从英国购买,这笔大订单让朱尔典又捞了不少回扣。正是由于李经述大力发展与英国的关系,朱尔典这个驻华大使不仅自己发了大财,还获得英国女王授予的爵士爵位。

1903年的日不落帝国,虽不能说日薄西山,但较之维多利亚时代的全盛,已是今非昔比。美国的崛起,从经济方面有赶超英国之势,而外交方面也不乐观,德国愈发咄咄逼人,在巴尔干、北非、巴勒斯坦,不断制造麻烦。英国国内,议会正为了向富人阶级增税的《预算法案》吵得不可开交。所以对于中国,英国是极力拉拢的。朱尔典回答李经述说:“总统对鄙人和大英帝国的关系十分重视,我们两国自然是极好的友邦,前阵子总统提议的中国、英国、美利坚、意大利等四国结盟,对付德国、法国、俄国、奥匈同盟的事情,英国政府也很感兴趣,估计很快中国、英国、美利坚、意大利就可以签订合作协议。”

“中国和英国可以首先结盟!”李经述说:“德国、法国、俄国、西班牙四国中,最不好对付的就是德国,你也知道,日耳曼人天生就是好战的民族,我敢大胆预言,以后整个欧洲都会被德国人拖进战火,所以我们中国和英国应该大力合作,早作准备。”

德国皇帝此时是威廉二世,他出生时是臀位生产,使他罹患了厄尔布氏麻痹,以致于左臂萎缩。很多时候他拍照时刻意侧着半身,巧妙凸显出功能正常的右手,并且遮掩有缺陷的左手。在很多相片中,威廉二世经常用左手戴着手套,让左手看起来比较修长,他也喜欢用左手倚着佩剑或拐杖,让自己看起来比较体面一点。因为罹患严重疾病,导致脑部功能有问题。他如此的健康问题,使他性格变得充满野心而且冲动鲁莽,以及待人接物方面表现得无比自负和骄横,他1890年3月就辞退了德国“铁血宰相”和陆军上将俾斯麦,和奥匈帝国结盟,此时都奉行积极对外扩张的政策。英国和德国虽然在巴尔干、北非、巴勒斯坦等地有冲突,还没有到大战的地步,朱尔典问:“总统的意思是?”

李经述说:“我也不瞒你们英国。中国并不惧怕德国、法国、俄国、奥匈的联盟。他们这个联盟很不稳固,虽然德皇威廉二世不再继续俾斯麦所倡导的孤立法国的政策,但法国之前在普法战争受到德国极大的羞辱,未必就会和德国一心,而且德国和法国在摩洛哥有利益冲突。俄国对德国人也怀有戒心。中国准备和德国翻脸,马上武力收回德国人租借的胶州湾。如果英国政府能提供帮助的话,中国还准备收回德国人修建的胶济铁路,交给英国人去继续修建。”

胶济铁路,又称胶济线,东起青岛,西止济南,是连接济南、青岛两大城市,是横贯山东的运输大动脉,李鸿章当总统时期,允许德国修建胶济铁路,此时已经修建完成了一半,而胶州湾是德国借七国联军侵华时候强行占领的,名义上是租借,也没说什么时候还。

“德国目前是无力顾及远离本土的胶州。”朱尔典点点头说。他这才明白,李经述要出兵印尼,还想继把法国的租界取消后,再把德国的势力赶出中国。朱尔典对李经述如此了解世界大势很是惊讶,不过把德国势力赶出中国,符合英国人的利益,朱尔典说:“我可以说服英国政府,来帮助中国收回胶州湾。”

李经述说:“中英两国还可以签订一个秘密协议,由英国海军封锁马六甲海峡,阻止德国、法国的舰队从欧洲赶来支援。到时候,中国占领印尼之后,可以把靠近马来联邦和新加坡的岛屿交由英国管理。”

马六甲海峡全长约1080公里,西北部最宽达370公里,东南部最窄处只有37公里,是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重要通道,连接了世界上人口甚多的三个大国:中国、印度与印度尼西亚,另外也是西亚到东亚的重要通道。所以马六甲海峡无论在经济或军事上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国际水道。可与苏伊士运河或巴拿马运河相比。一旦英国封锁了马六甲海峡,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军舰就难以驰援荷兰,中国拿下印尼就如囊中取物。

“总统大人,封锁马六甲海峡,不是一件小事。”朱尔典说:“这样一来,英国就会把德国完全得罪了。”

20世纪初期,德国经济飞速发展,这在英国看来本来就是对它不利的,1867年奥匈帝国诞生,它主张与德国谋求合作,并成立了同盟国,他们旨在对外扩张,这让英国已经很头疼了。李经述对此心知肚明,便劝说朱尔典:“说实话,就算不封锁马六甲海峡,我看现在英国和德国的关系也不怎么样。我听说德国最近几年在大力发展海军,就是想赶超英国海军。中国有句老话,叫‘先下手为强’,还希望老兄你多跟英国政府沟通。”

朱尔典说:“我尽力找人说服在伦敦的那些议员们。不过还是老规矩,战争的军火和借款,中国必须优先考虑和英国合作。”

“那是当然,我保证,中英两国的贸易关系,会比过去任何时候都稳固。”李经述说。他目送朱尔典离去的背影,心里却想:“把德国人赶出胶州,占领印尼,再收回澳门,中国的领土就大大扩张了。”

这时德国和英国的矛盾确实很大。德国虽然在工业经济上发展很快,但自1890年德国首相俾斯麦下野后,欧洲局势日趋不稳定,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所产生的对德仇恨、奥俄两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势力争夺、以及殖民地拓展政策所带来的列强竞争,使得德皇威廉二世和首相提尔匹兹焦头烂额,所以他们推崇结盟和对外扩张政策,德国海军部一直以大英帝国海军舰队为追赶目标,推出大海军计划。德国的大海军计划完全激怒了英国人。因为英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它的心脏和大脑在欧洲大陆西海岸之外的不列颠群岛,而伦敦,也位于泰晤士河之上。不论帝国多么强大,殖民经济多么发达,一旦不列颠群岛丧失,不管此时大英帝国还拥有多少海外领地,帝国的崩溃和毁灭也是几乎不可逆转。从腓力二世的无敌舰队,到太阳王的挑战,再到英荷海上战争,直到拿破仑战争,英国的海权不仅仅是建立在殖民帝国的基础上,同样也是靠一次次击败来自欧陆霸主对不列颠群岛的入侵企图完成的。英国上至王室下至平民,无人不把国家民族的安危系于英国皇家海军,德国却胆敢挑战英国这一底线,等于触动了英国人最为敏感的一根神经。所以对于英国来说,欧洲大陆西海岸出现一个陆海强权的德国,意味着亡国之危,生存之险。

因为德国所处的位置,恰恰在低地国家和日德兰半岛之间,是英国敏感神经中最敏感的位置之一。德国从面向北海的威廉港出发。到苏格兰海岸,航程不过短短300海里,对于现代化战列舰来说,这不过是一天的航程。如果高速战舰全速航行。甚至可以做到夕发朝至。当年拿破仑曾扬言:“只要三天大雾,我就可以成为伦敦。英国议会和英格兰银行的主人。”而进入蒸汽时代之后,只要德国海军能够压制甚至只要牵制皇家海军本土舰队三天,德皇也同样可以如此放言,所以说德国大力发展海军。是顶在大英帝国心口的一把致命的匕首。如果在这个位置出现一支庞大的,可能压倒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的舰队,而且掌握在拥有欧洲最强大陆军的德国手中,这在英国眼里不仅仅是海权的竞争性威胁,而是涉及到国家存亡民族生死的生存性威胁。所以英国和中国结盟,封锁马六甲海峡,打压德国。甚至不惜出动两个大队一千六百多官兵参加中国在胶州对德国的战争。李经述也正是利用德国对英国的威胁,提出中国和英国结盟,把德国势力彻底赶出中国,和英国瓜分印度尼西亚,这其实是英国人求之不得的。

朱尔典果然不负李经述的期望,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说服了英国政府支持中国,中国、英国很快也签订了结盟协约。

李经述随即调集王士珍的第一军兵力5万余人,内有英军2个大队,1682人、战马2万匹,攻打胶州,另有各种舰船70余艘,准备进行海上作战。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受到德国胶州总督迈尔·瓦德克的电报后,大怒,马上宣布胶州湾进入军事戒严状态。德国在远东的许多侨民被迈尔·瓦德克征召入伍,或被编为预备役人员,宣布和中国开战。

8月5日,中国政府通牒德国政府:应将胶州租借地无条件地暂交中国接管,并将德国在中国水域内的所有船舶立即撤出,或者解除武装。德国人未加理会,积极备战。两天后,中国第一舰队的二十艘铁甲军舰到达青岛海域,封锁了胶州湾。同时,王士珍带领攻城重炮兵和步兵沿莱州、平度向即墨推进,直抵即墨,英军两个大队也在崂山湾登陆,中英联军完成了对胶州德军的包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