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1879 > 第九十六章 世界经济危机

穿越1879 第九十六章 世界经济危机

作者:狼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0:37 来源:笔趣阁

世界大战,远比李经述预料的要来得快,因为沙俄帝国崩溃以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巴尔干半岛的政治平衡被彻底打破了。在1909年,历史的蝴蝶效应,带来了世界战争的龙卷风。

巴尔干半岛,国土面积只有大约5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半日本国那么大,这个半岛是欧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位于欧洲东南隅,隔土耳其海峡与亚洲相望,东面是黑海,西面是亚德里亚海和爱琴海,北界是多瑙河及其支流萨瓦河,与欧洲大陆相接处十分宽阔,没有高山阻隔,是欧亚大陆的交通枢纽,历史是兵家必争之地。

巴尔干半岛的历史,极其复杂,岛上的统治者也走马灯似地换,从公元4世纪开始,匈奴人阿瓦尔人伦巴第人保加利亚人罗马人以及斯拉夫各民族,就对巴尔干半岛的统治进行激烈争夺。到了19世纪初期,沙俄帝国渴望打通南下地中海的通道,奥匈帝国企图向南扩张通向亚得里亚海,英国法国出于私利,则要保护通往印度洋和远东的交通命脉,在这里进行激烈战争。

南斯拉夫,地处巴尔干半岛的西北部,在6世纪,一支斯拉夫人开始突破拜占廷帝国的多瑙河防线,侵袭巴尔干半岛,到公元7世纪。他们在巴尔干半岛定居下来,逐渐同当地土著居民融为一体,统称南方斯拉夫人。到14世纪到16世纪,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神权穆斯林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从亚洲西部出发,征服了巴尔干半岛,消灭了南斯拉夫境内的斯拉夫国家,在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建立了长达500多年的军事封建统治,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之下。

前面有提到,到了19世纪初,沙俄帝国泛斯拉夫情结泛滥,他们中的学者和诗人热心研究斯拉夫各民族的民歌民间传说和乡村方言,以证明斯拉夫各民族在种族上的亲缘和语言文字方面的相近,试图表现一种共同的斯拉夫意识。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危机加深,沙皇政府急欲对外扩张,以缓和国内矛盾,俄国泛斯拉夫主义者主张斯拉夫人和俄罗斯人有着共同的历史和血统关系,语言文化相近,宗教信仰相同,居住地域毗邻,有着共同的命运和利害关系,俄罗斯民族是斯拉夫人的领导者,他们宣称俄国是斯拉夫各民族的“保护者”,依靠沙皇才能保障斯拉夫人的前途,想建立以俄罗斯为“盟主”的大斯拉夫帝国,使斯拉夫人摆脱奥地利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最后达到使俄国的欧洲疆界向西面和南面推进的目的。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亚历山大二世和沙皇尼古拉二世都野心勃勃,以各种方式支持泛斯拉夫主义及其运动,将其作为推行侵略政策的工具,俄国以南方斯拉夫人的解放者自居,插手巴尔干事务,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等地的斯拉夫人,则也幻想依靠沙皇俄国力量来赶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压迫者,到19世纪晚期,在沙俄的支持下,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等国相继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取得了**,这让奥斯曼帝国十分愤怒。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曾经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类似于晚清帝国,到19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国力衰弱,欧洲列强把巴尔干半岛当成了肥肉,在这里展开了激烈角逐,其中最积极的是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其实到了19世纪中期也已经开始衰落,1859年的意大利**战争使它丧失了在意大利的所有非奥地利历史领土;1866年的普奥战争迫使它被排除德意志邦联之外;同时它境内的匈牙利对维也纳的统治也非常不满,因为奥地利曾在在沙俄的支持下对1848年的匈牙利革命镇压。因为匈牙利民族是奥匈帝国中的第二大民族,而且它的国土面积占了帝国的三分之一,为了保障奥匈帝国的皇帝在匈牙利的地位,防止这么大的地区脱离帝国**,奥匈帝国的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不得不与匈牙利的贵族举行安抚性质的谈判,寻求一个可以使他们支持他的折衷方案,最终建立一个二元帝国,即奥匈二元帝国,简称奥匈帝国,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兼任奥地利皇帝和匈牙利国王,奥匈帝国急需扩张

奥匈帝国七十八岁的奥皇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目标,是趁着俄国奔溃,恢复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荣耀,收复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等故土,所以吞并了波黑之后,继续陈兵塞尔维亚边境,准备吞并塞尔维亚。

原来为了应对沙俄在巴尔干地区的扩张,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建立了针对俄国和法国的三国同盟。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签字,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到20世纪初,德国经济迅速发展,赶上和超过了英国。德国修建“三b铁路”的计划也表明向巴尔干半岛扩张的意图,从它的首都柏林开始,过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到达亚洲的巴格达。为了对付三国同盟。

1892年法国和俄国缔结了军事协定,法俄同盟由此形成。英国也调整了同法国俄国的关系,在20世纪初分别签订了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英法英俄协约的签订,意味着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建立。这样,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就最终形成。

中国和德国英国一起瓜分了沙俄后,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都沦为了欧洲的劣等民族,奥匈帝国的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觉得,扩张的时机到了,在德国的默许下,于1908年悍然出兵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也就是波黑,而当地人民本来是想同塞尔维亚结合起来,共同组成一个大的南方斯拉夫人的国家。

熟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时的奥匈帝国虽然已经没有当年的辉煌,但还是地跨中欧东欧南欧的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国土面积欧洲第二,人口欧洲第三,有5200万。与此同时,奥匈帝国机械制造和军火工业的规模亦是世界第五,只在大英帝国中华帝国美利坚合众国德意志帝国之后,重炮部队质量更是世界第二,仅次于中华帝国。

奥匈帝国国防军总共拥有步兵部队如下:62个奥地利步兵团40个匈牙利步兵团4个波斯尼亚-黑塞哥维纳步兵团28个战地步兵营1个波黑战地步兵营4个蒂罗尔步兵团。帝国国防军炮兵部队实力最强,兵种最齐全,拥有42个野战加农炮团营级建制的14个野战榴弹炮师11个乘骑炮兵师14个重榴弹炮师11个山地炮兵团6个要塞炮兵团10个**要塞守备炮兵营。奥匈帝国国防军还拥有骑兵部队:16个骠骑兵团10个枪骑兵团15个龙骑兵团。

另外,奥匈帝国还有所谓的战地猎兵部队,29个**战地猎兵营,4个蒂罗尔猎兵团,4个波斯尼亚猎兵团。奥匈的战地猎兵部队其实就是轻步兵部队,由于传统上这些部队的士兵都是招募自猎人,所以有此名字。和普通步兵不同,战地猎兵部队要求具备深入敌后,游击作战,不依赖重火器支援,不参与大兵团作战等任务。同时,部分战地猎兵部队实际上是山地轻步兵部队,这些部队从传统的山民中招募,爬山涉水习惯成自然地如履平地,由于经常打猎而枪法出色,而且具备一定的野外生存能力,是执行山地渗透,袭扰等任务的不可多得的优秀部队,有点像现在的特种兵部队。

1909年,奥匈帝国的海军实力也不弱,拥无畏舰1艘准无畏舰3艘,前无畏舰6艘,海防舰4艘,防护巡洋2艘,装甲巡洋舰3艘,轻型侦察巡洋舰4艘,驱逐舰25艘,潜艇6艘。

而且随着奥匈帝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展开,帝国在19世纪的最后50年中无论工业商业还是金融业都有了大幅提升,正是这种短暂的繁荣还有德国意大利等同盟国对奥匈挺身到底的坚持,使奥皇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战争中,准备在有生之年,恢复帝国的故土,吞并波黑之后,奥匈帝国的首要目标就是塞尔维亚。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到15世纪末,完全征服了塞尔维亚,开始长达5个世纪的统治,但塞尔维亚在1804年和1815年两次革命当中获得了高度自治。1878年,塞尔维亚在俄国的协助下获得完全**,1882年就成立了**王国,人口约400万人,其中能动员的军队和预备役人员约有100万,不是那么容易对付,并且,迫于奥匈帝国大兵压境,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结盟,黑山和希腊也参加,组成了巴尔干同盟。

原来俄国是塞尔维亚的传统保护国,俄罗斯帝国奔溃后,沙皇尼古拉二世寻求了英国法国组成的协约国的保护,塞尔维亚等国自然也寻求英国和法国的保护。奥地利向塞尔维亚开战,英国和法国等协约国这时对德国和奥匈帝国的扩张极为不满,而且英国有足够的理由对德国借同盟国谋求霸权保持戒心。英国人的传统,是不以行为者的动机来判断行为者,而是根据行为者的实力来判断,也就是说即使奥匈帝国不出兵占领波黑,攻打塞尔维亚,因为德国拥有庞大的陆军,这支军队如何使用都足够挑动英国人的神经。现在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又大力发展海军,英国的霸权将受到威胁。法国也不想欧洲成为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地盘,加之资本主义世界生产过剩,爆发了经济危机,所以英国和法国答应成为塞尔维亚的保护国。

英国和法国为了拉拢俄国,让俄国佬到前线当炮灰,以免除沙俄政府对英国和法国的战争赔款为条件,让俄国派劳工到前线。尼古拉二世好不容易得到一个喘息的机会,立即答应了英国和法国的要求。毕竟,现在沙俄帝国奔溃以后,经济破产,俄国到处都是流落街头的工人和农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随时都有可能又跟布尔什维克闹革命。这样一来,俄国也准备参战了,一场同盟国和协约国在欧洲的大战就无可避免了。

不过战争最终爆发的最重要原因,还是因为世界经济危机。多年的工业化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在1908年左右发生了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这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起源于美国。早在1907年3月,华尔街就爆发了交易所危机,1907至1908年,美国破产的信贷机构超过了300个,共负债4亿美元,还有3万家工商企业登记破产,共负债5亿美元。危机到了什么地步呢?一些储户甚至因为疲惫不堪便雇人给他们排队,包括后来成为华尔街名人的高盛公司的悉尼温伯格,当时排一天队能赚10美元。

这次的危机中,美国工业生产下降的百分之三十,失业人数最多时估计为500到600万,这是以前各次危机中未曾有过的。金融海啸很快波及欧洲,危机波及世界许多国家,德国英国法国等国竭力向自己的殖民地倾销商品,这样一系列危机加剧了英国和德国德国与法国之间的矛盾。最终,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在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提前爆发。

而1908年的中华帝国,因为早就成了中央银行,以金本位为基础的货币体系,有效抵御了金融危机,加之完备的工业化体系建立不久,所以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不大。而中国的军队早已做好了打世界大战的准备,所面临的问题,只是加入同盟国还是协约国的问题。在塞尔维亚,协约国和同盟国的战争一触即发,李经述在总统府召开了高级军事会议,陆军总长段祺瑞远东地区司令徐世昌陆军次长冯国璋海军总长刘步蟾海军次长邓世昌第一炮兵司令蒋百里等高级将领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中国参加协约国还是同盟国。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