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1879 > 第四十章 杭州十三钗

穿越1879 第四十章 杭州十三钗

作者:狼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7:14 来源:笔趣阁

胡雪岩对盛宣怀、李经述在上海的秘密活动并不知情,即便听到了一些风声,他也没在意,依旧在杭州夜夜笙歌。胡雪岩觉得自己靠着两江总督左宗棠这棵大树,在上海、江浙地面,绝对没人动得了他。他还经常在人前自嘲:“我胡某人一不做官,二不图名,但只为利,娶妻纳妾,风流一世,此生足矣!”

当时胡雪岩年过六十,还为每天晚上和哪个姨太太睡觉而伤脑子,胡雪岩一共娶了十三房姨太太,号称“杭州十三钗”,每晚侍女端上盛有各姬妾牙牌的银盘,胡雪岩随手翻一个,侍女就按牌上名字叫这个姬妾侍寝,宛如皇上翻牌选妃一样。翻牌来选择妾侍,虽然公平,但有的姨太太运气太差,一连数月都选不上,难免有怨言。于是,胡雪岩豁出去了,那一晚拼了老命,同时要了三个。

那一晚,杭州也下起了小雨,胡雪岩在胡宅后院的人工湖里,搁了一条大乌篷船,他赤身仰面卧于乌篷船铺的红毛毯上,他的五姨太和六姨太,趴在他的身上,一个负责上半身,一个负责下半身,分工明确,雀舌吞吞吐吐,这惬意享受的时间呀,他真想慢下来,他用粗糙的手,摸着两位爱妾的头,乌篷船在湖面上摇摇晃晃,荡起阵阵涟漪。还有一位爱妾,负责胡雪岩的头部,正用手指和嘴给胡雪岩喂尝加有蜂蜜的桂花酱和冰糖煮的新鲜莲子。

湖岸上灯火通明,胡雪岩在乌篷船里闭目养神,听着三位小妾呖呖莺声,和雨掉在船篷上滴滴答答的响声,心境轻松开阔,他回忆起了自己这跌宕的一生,想起他曾经喜欢过拥有过的那些女人们。

古时候,不管在哪个时代里,“三妻四妾”都是每一个男人内心中的梦想,就像每一个中国男人心里都有一个皇帝梦一样,在外面做不了皇帝,关起门来在家里也是想尝尝当皇帝的滋味。

胡雪岩想起正室夫人陆氏,当他一无所有,还在阜康钱庄当学徒时,突然有一天,母亲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个女人,就是他的老婆了,完全是临时的、凑合的包办婚姻。虽然这婚姻凑合,胡雪岩的运气还不错,这位陆氏小姐人长得不错,安徽本地人,为人乖巧可爱,而且足智多谋。陆氏自从嫁到胡家,一心一意服侍他妈,直接把金老太太哄得团团转,天天喜上眉梢。除了孝顺婆婆外,在生活上,陆氏对胡雪岩也是关怀备至,沏茶倒水,按摩洗脚,另外,陆氏还帮胡雪岩打理生意,和胡雪岩共过患难,几乎是一位完美的贤妻良母,但她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她生不出儿子。

在封建社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个女人要是生不出男孩,就是武则天、慈禧那样的女强人也白搭,她一连给胡雪岩生了两个女儿。尽管陆氏是一个醋坛子,脾气火暴,胡雪岩三十五岁在湖州置办蚕丝生意的时候,终于娶了自己第一个小妾芙蓉,她是一个工于心计、不可小觑的风尘女子。在这位小妾的努力下,胡雪岩终于有了自己的儿子胡楚三。

胡雪岩的老母抱了孙子,告诉陆氏:“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当年我老公也是这个德行;而且你比我好,即使胡雪岩娶了无数的女人,她们也威胁不到你正房夫人的地位,你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了吧。”

在陆氏的妥协和老母的支持下,胡雪岩想起自己一口气娶了十来房姨太太,并且生了后来的次子胡缄三、三子胡品三。

胡雪岩想起自己一生娶第十三个女人,不仅超额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更是将女人变成了一份生意,心中就有几分得意。只是,也有些遗憾,很多钟情于他的女人,都成为了自己生意的基石和牺牲品。比如因父亲入狱而被卖入“梨花春”的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芸香,他把芸香送给了自己的巡抚王有龄,利用芸香的美色成为自己走向成功的筹码。后来,为了傍上江苏省学政何桂清的这棵大树,胡雪岩又把自己喜欢的爱妾“阿巧姐”当作礼物送给了何桂清。

“人生,就是一场生意;而女人,是一种更难做的生意呀。”那一晚,湖面的涟漪荡起胡雪岩内心的一阵阵汹涌的潮水,他心满意足感叹道。

第二天,雨停了,黄浦江面开始刮阴冷的风。天刚蒙蒙亮,上海道的府衙前,一辆豪华马车停了下来。

六十二岁的胡雪岩一身灰色绫罗长袍、外套黑色貂皮大衣,坐在那辆马车里,他的胡子有些白了,但脸福胖,昨晚玩得有些累了,他闭目养神。胡雪岩的管家掀开了马车金黄色的丝绸帘子,叫醒他道:“老爷,上海道府衙到了!”

冷风吹了进来,胡雪岩清醒了一点,说:“哦,那下车吧,吩咐伙计们搬银子时小心一点,那可是给洋人的钱,事关大清国的面子。”

“是,老爷!”管家扶他下了马车,道。

那天,胡雪岩带着十余辆马车来到上海道府衙,后面的马车里面都是箱子,用来盛装八十万两“西征借款”的协饷白银。马车后面还跟着跑步的一百多个拿来复枪的护卫家丁,准备押运钱款去洋行结账。

上海道邵友濂身穿八成新的云雁官服,照例出来笑脸恭迎胡雪岩,向胡雪岩行官礼道:“下官邵友濂,拜见胡大人。”

作为一名商人,胡雪岩被御赐过二品顶戴,赏黄马褂,他比较喜欢别人给他行官礼,称他胡大人,胡雪岩拱手给邵友濂回礼,道:“邵大人,不必客气。我们是老朋友了,你赶紧差人装那八十万两官银吧,洋人那边还等着呢。你也知道,洋鬼子可精明着呢,你晚送一个时辰,说不定他们就要多收几万两利息。”

邵友濂一脸歉意,道:“胡大人,实在不好意思。陕西、甘肃、新疆那边正下大雪,路远地滑,这三省的协饷还未送到本府,这次恐怕得劳驾胡大人等几日了。”

胡雪岩一听,有点生气,问道:“什么?还洋人的借款,事可关国体,邵大人,这事办不好可是要掉乌纱帽的,一天都不能拖!而且你说的陕西、甘肃、新疆这三个省,可都是征收协饷的大户!”

邵友濂说:“下官也是刚收到消息,没来得及告知胡大人,让你白跑一趟,实在抱歉。”

胡雪岩道:“你说这事如何是好?”

邵友濂说:“要不胡大人宽限我两日,下官在上海也有一些朋友,这就去抓紧时间筹足垫付。”

胡雪岩没意识到这是邵友濂的拖延之计,说:“这法子可行,你赶紧去补足八十万两协饷,一旦到账,马上电报通知我。”

邵友濂道:“这个自然,下官这就去办。”

邵友濂一转身,回府衙跟正在客厅喝茶的盛宣怀报告去了。

盛宣怀马上命人去各洋行盯梢,一旦胡雪岩今日还款,马上回来禀告。掌控全国电报系统的盛宣怀,还让上海的电报公司做好连接二十个省的准备,等他号令。

果然,到了中午,很重信誉的胡雪岩,不知道盛宣怀已布下天罗地网,先从上海附近的阜康钱庄调拨八十万两现银,还了各洋行的西征借款。

盛宣怀收到线报,马上报告了李经述,道:“鱼儿已经上钩,是收网的时候了。”

李经述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道:“那盛大人还等什么?收网吧。”

盛宣怀马上通知电报公司向大清国所有开设了阜康钱庄的省份发报:“胡雪岩贱卖生丝已破产,朝廷要抄家问罪”。同时,盛宣怀给李鸿章在官场的朋友和淮军将领发报,让他们带人迅速到阜康钱庄提取存银。

当时淮军的大小将官,所掠之物不论大小,多数存在胡雪岩的阜康钱庄中,资产过百万两,盛宣怀的电报一发,非同小可,当晚杭州、北京、上海去阜康钱庄取款的人排起长龙,镇江、宁波、福州、湖南、湖北等地的阜康分号前取银子的人也纷纷爆棚。

阜康钱庄杭州总部的现银,刚支出去了六十万两,渐渐不够用,胡雪岩开始感觉到有点不对劲,下令阜康钱庄的伙计把库存的金条都摆到柜台上,表示胡老板不差钱。但这已经太晚了,不管他钱庄的伙计怎么解释,取款的储户坚持要求今晚必须拿到银子,否则就砸烂钱庄。

胡雪岩是谁呀,在江浙一代是黑白两道通吃的主,马上打着左宗棠的名义,让杭州知府吴淞有、上海道台邵友濂等人派兵维持现场秩序。邵友濂跑去请示李经述,李经述哈哈大笑,说:“看来胡雪岩真是着急了,出了这么一一傻招,这时候让官兵出面,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邵大人,你派兵去吧,维持正常的取款秩序。”

果然不出李经述所料,当时民众本来就不相信官兵,适得其反,更加重了取款人的恐慌,认定阜康钱庄没钱了。而且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恐慌开始像瘟疫一样在上海、苏杭蔓延,老百姓也看到乡绅地主去阜康钱庄取钱了,也纷纷加入了取钱的队伍,成千上万的人如潮水般涌向阜康钱庄,一夜之间,杭州的阜康钱庄关门,随即引发雪崩效应,全国各分号同时受到挤兑,京城、镇江、宁波、福州、湖南、湖北等地的阜康分号纷纷告急。

胡雪岩支持不住了,只得采取让伙计放慢给钱速度的办法拖延,他火速差人赶往上海道府衙催款。胡雪岩的人脉果然很广,很快收到一个让他无比震惊的消息,陕西、甘肃、新疆的协饷其实早到了上海,只是上海道邵友濂压着不给。

胡雪岩气得蹬鼻子上脸,马上套了御赐的黄马褂,带着一百多个拿来福枪的家丁,气势汹汹去上海道府衙找邵友濂催债。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