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1879 > 第十一章 中西文明冲突

穿越1879 第十一章 中西文明冲突

作者:狼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7:14 来源:笔趣阁

李经述和拳民们都屏住呼吸,等着看大师兄怎么“刀枪不入”。王士珍也举枪对准了大师兄,准备扣动扳机,让子弹飞。这时,一阵冷风吹来,大师兄突然睁开眼,大声喝道:“大人,且慢!”

李经述问道:“怎么啦?”

大师兄狡猾地说:“托塔李天王今天不在家,我得换请另一个真神!”

李经述见大师兄想耍赖,微微一笑,道:“你换吧,本官等着。”

大师兄便又装神弄鬼,“麻里麻里轰”咒语念了三遍,再请了一遍神,这次请的是“二郎神”,结果王士珍再次数到“三”要开枪时,大师兄又睁开眼睛,说:“大人,且慢,二郎神今天病了”。

“这神仙还有得病的!”李经述心想,这大师兄蠢得不是一般,心想本官看你耍花招到什么时候。他随即命人抬来两把椅子,和谭嗣同坐定,道:“本官倒要看看,今天你能拖到什么时候。本大人慢慢等,你再慢慢换,请不来真神,你今天就别想活着离开这府衙!”

听了李经述的狠话,大师兄头上直冒冷汗,他知道眼前的巡抚还真不好糊弄,但此时也无路可退,第三次,他两腿发抖,说自己想去茅房。

李经述派了两个亲兵一检查,果然大师兄紧张得尿裤子了,便派人跟着大师兄去茅房,寸步不离,脱裤子都盯着他,防止他跑了。

大师兄无奈,最后只得再次回来小校场,寄希望于开枪的王士珍枪法不准,只要一打偏,他立马说自己神仙附体结束。可惜,他这如意算盘打得太臭了,王士珍的枪法,百步穿杨,在北洋武备学堂数一数二,在大师兄胸口放一枚听哦铜钱,打中钱眼都没问题,更何况大师兄这么大一个肉靶子?

只听“砰砰”两声枪响后,大师兄一头栽倒在地,没有再起来,他的胸前被打出两个大筛孔,血流不止。半炷香的时间,大师兄像一头被放干了血的死猪一样抽搐了几下,气绝身亡。

谭嗣同上前一探大师兄的口鼻,已经没有气息,便向众人道:“他死了!”

“不可能呀,大师兄有真神附体,不可能死的。”二师兄喃喃自语,觉得不可思议。

其他拳民也想不通,为什么神通广大的大师兄就这样死了,窃窃私语。

“此次对山东的拳匪之乱,老百姓死了几百人,你们的大师兄,就是罪魁祸首,现在他已经伏法,你们还执迷不悟吗??”李经述让二师兄和拳民们上前看看大师兄到底死了没有。

在场的二师兄和乡绅见状,上前试探了大师兄的口鼻,果然没了气息,二师兄吓坏了,吓得两腿发软,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向李经述求情道:“巡抚大人,饶命呀。我们也是被大师兄蒙蔽的,以前不知道大师兄欺骗我们。”

后面的拳民也纷纷下跪向李经述求饶。李经述想了一会,说:“饶恕你们,也并非不可。你们这些拳民,就去现身说法,将功补过,到乡下为山东父老戳穿大师兄刀枪不入的谎言。至于陈长寿你们这些乡绅,就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帮助拳民们现身说法。如果你们能劝全省的拳民向善,本官就饶你们不死,否则,你们就在大牢里等着,秋后问斩吧!”

二师兄和拳民们,还有乡绅们纷纷点头答应下乡去现身说法。当日去巡抚府衙的,都是拳匪的骨干分子,他们现身说教,李经述很快遏制住了拳匪之乱。李经述深感在1892年,封建迷信盛行,跟当时的教育内容落后有关系,便决定下一步从教育入手,开始在山东的新政。

李经述深知山东这样一个大省要稳定,需把“枪杆子”牢牢抓在手里,而且兵贵乎精,不在多,他除了把天津训练的新军调了一万驻防山东,还裁撤了山东原有的四万兵勇,精选一万人,组成二十营,将省下的军饷全部换上洋枪洋炮,集中到济南,让王士珍负责训练,并把北洋水师的“定远”号调到山东威海驻防。

大局稳定之后,李经述首抓的第一件事,就是兴教育,启民智,也就是解放民众的思想。山东当时的教民达五千人,儒家文化和基督教文明产生剧烈冲突,表面上被李经述强力压制下去,但矛盾依然存在。

李经述认同李提摩太的看法,准备通过教育使民众对科学产生兴趣,招募他们去修建铁路、开掘矿藏,避免饥荒再度发生,把民众从“赤贫之境”解救出来,这样“釜底抽薪”,可以彻底铲除封建迷信带来的“拳匪之乱”,减少仇洋排外事件。

李经述一到山东,就创立了山东大学堂,邀请李提摩太担任山东大学堂的西学书斋总理,相当于现在的山东大学校长,由谭嗣同担任副校长,没想到,李提摩太刚到济南,就跟谭嗣同起了理念上的冲突,就西方文明和中华文明孰优孰劣,进了唇枪舌剑的辩论。

关于文明冲突论,美国当代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国际政治理论家塞缪尔·亨廷顿有一个关于“文明冲突论”的理论,被很多学者认同:他从贫穷落后国家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贫穷落后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强政府理论”,主要内容是说贫穷落后国家在进行现代化变革的过程中,要根除国内政治的动荡和衰朽,就必须建立起强大的政府,舍此无他路可走。

亨廷顿在一书中系统地提出“文明冲突论”:认为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文化方面的差异,将主宰全球的冲突。

在亨廷顿看来,主要文明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决定未来的世界,主要是西方文明和儒家文明根深蒂固的矛盾。无视或故意忽视文明的冲突不仅仅是无知的,而且是对社会的毫无责任感,若出于政治正确的需要而故意粉饰?太平,这种做法更是于事无补。

李经述对这种文明冲突深有体会。那天晚上,李经述在山东巡抚衙门里设宴,给刚到济南的李提摩太接风洗尘。

谭嗣同、段祺瑞等人都在座。当时明月当空,一张方形的梨木长桌摆在院子当中。桌面上摆满了黄河鲤鱼、九转大肠、辣子鸡丁、螺丝糕、麒麟马哈鱼、坛子肉、油爆双脆、油炸螺丝糕等极具地方特色的鲁菜,李经述还特意为李提摩太准备了一瓶英国红酒和西式糕点。

李提摩太的身后,站了一位年轻后生,穿着青灰长袍,鼻梁高挺,天庭饱满,嘴唇厚实,很有精神,一开口也是粤腔。

李提摩太介绍说,这是他的私人秘书兼翻译梁启超,字卓如。此时梁启超还很年轻,为李提摩太工作。

李经述知道梁启超虽然是康有为的学生,但不是一般的师生关系,而其梁启超的才华远远超过了康有为,于是下令给梁启超加了一个凳子,请他入桌一起参加宴席。

“多谢大人赐坐。”梁启超诚惶诚恐,以他现在的身份,是很少有机会和李经述等人同桌吃饭的。

一行人聊起维新变法,梁启超把自己一本有关维新的读书笔记呈给李经述看,李经述翻了一下,里面除了内容不错,文笔也是一种新文体。介乎于古文与白话文之间,雅俗共赏,大为赞赏梁启超道:“夫少年强则国强,将来你必为国之大才。不知你是否愿意到巡抚衙门来工作?山东新政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梁启超也是极其好学之人,说:“巡抚大人谬赞。只要李牧师同意,本人十分愿意到山东来学习。”

李经述赶紧找李提摩太要人,免得梁启超将来又去找康有为,被康有为所误,李提摩太同意放人。李经述心情大好。几人推杯交盏。

酒过三巡,李经述向李提摩太等人请教山东新政的改革,李提摩太第一个发言道:“泰西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而在于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巡抚大人可授予某一国洋人绝对的权力,由该国的代表修建中国铁路,兴办矿山、工厂等,这样不出三年,山东可大变。”

谭嗣同不同意,道:“夫国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有主权,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夫如是主权者,谓之完全成立之国。若一国之铁路、矿山、工厂皆操于外人之手,如此这般,那中国之主权岂不是沦落到洋人手中,莫说朝廷不会答应,济南的乡绅不同意,巡抚大人也不会同意。”

李经述一看,这两人说话都有点冲,赶紧打圆场道:“中国几千年来,重农抑商,从一个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的确经验不足,洋人操办铁路、工厂的经验,我们需要学习。但中国是大国,这样的国情,改革必然只能是渐进稳步推行,过于仓促,都请洋人来办,会撕裂中国社会的共识,乡绅们肯定会反对,反而延缓改革步伐。”

李提摩太几杯红酒下肚后,又谈到文明的优劣,说西方文明的种种优点,比如报馆、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等很是先进,他批评中国文明落后,禁锢人民的思想,把多数国民变成了愚民。

谭嗣同气愤不过,拍桌而起,道:“我谭某人虽仰慕西学,但我中华文明五千年,源源不绝,中国本身的文明史,就充满了儒、道、佛等不同文化的交融和生长,是一个波澜壮阔、生生不息的同化过程,礼义廉耻,忠君爱国,这些观念绝非落后。”

谭嗣同和李提摩太因为中西文明的一些理念冲突,吵了起来,李经述又只得出来圆场,他自己一向对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都有客观的认识,不崇洋媚外,他咳嗽了一声,对谭嗣同和李提摩太道:“本巡抚是武将出身,本不太懂你们争吵的文明,但我看来,西方文明,注重个人,国家,公共观念,所以有报馆,中国文化,只有家族,家国一体,所以缺乏公共观念。文明这东西,很多时候跟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泰西和中国各有优劣,譬如泰西拿刀叉吃饭,中国人习惯于拿筷子吃饭,总不能说西方的刀叉,就比中国的筷子文明,对吧?说不好听的,西方用马桶,中国人用茅坑,也不见得干净的马桶就比臭烘烘的茅坑文明,农人还要用大粪作田地底料呢,文明跟一国之民的生活方式有关,所以有不同形态。”

李经述这马桶和茅坑的对比一出,话糙理不糙,梁启超一口饭吃到嘴边,喷了出来,笑道:“巡抚大人这见识,还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桌上的人被梁启超的样子逗乐了,气氛缓和,便也不再争吵。

这一顿饭吃完,李经述浑身都是汗,他意识到,人的思想观念冲突,就是文明的冲突,远比战场上你死我活的斗争难办得多,内部维新的自己人就可以吵起来,接下来的新政之路不会平坦。他想来想去,决定还是“不争论”,自己继续强势,把新旧观念的冲突压制下去,先干实事,在山东把学堂、工厂、铁路建起来。李经述放弃了让谭嗣同去山东大学堂的打算,改派梁启超去协助李提摩太管理山东大学堂。

时光如水流,转眼间,冬去春又来,正当李经述在济南为煤矿和铁路的事东奔西走,李提摩太出事了。

那日,李经述刚回到巡抚府衙后院,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摘了顶戴,梁启超就赶来报告:“不好了,巡抚大人,李提摩太牧师被拳匪抓走了。”

李经述一听,赶忙问梁启超怎么回事:“拳匪之乱,本官去年不就已经平了吗?大师兄也被打死了呀。”

梁启超说:“今年开春,山东全境连续几个月没有下雨,田野里旱得直冒烟,农民播的种子不发芽,长出的庄稼也都枯死了。山东各地的拳匪又死灰复燃,这次作乱的据说是大师兄的弟弟,他在二龙山纠结了一百多个拳匪,号称大刀会,李牧师去郊区的教堂参加一个赈灾活动,半道上马车被他们给劫了。”

“啊?”李经述道:“山东还有拳匪!!” 穿越1879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