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1879 > 第二十八章 第一共和国

穿越1879 第二十八章 第一共和国

作者:狼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7:14 来源:笔趣阁

李经述率领新军,迅速攻破旗军的江南大营,十万清军主力被歼灭,庄亲王顿时觉得西安难保,想放弃陕西逃到满洲,这时,陕西代理巡抚端方站出来阻止道:“王爷不必伤心,陕西有潼关天险,自古易守难攻,只要有一员虎将,必定守住西安。”

庄亲王摇摇头,道:“绍英战死,我们旗人哪还有可战之将?”

端方说:“我们还有一员虎将可与淮军一战,此人一出,必定让淮军闻风丧胆。”

庄亲王连忙问:“谁还可与李经述的新军一战?”

端方道:“喀什噶尔提督董福祥,此人土匪出身,悍勇善战,曾参加过左宗棠剿灭回民起义和平定南疆阿古柏骚乱收复新疆失地之战,多有战功,董福祥在战斗中对待敌军十分凶残,号称以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顶子,他的手下多来自民风彪悍的甘肃西北,极为凶悍,朝廷可命他提兵两万,固守潼关天险,陕西和满州必定无忧。”

庄亲王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董福祥不是我旗人,他能为我们效命吗?”

端方道:“此人嗜好练武而不喜读书,以忠勇著称,只要王爷许以高官厚禄,他必定效死力!”

庄亲王道:“好,我马上让皇上下旨,封董福祥为平南大将军,加兵部侍郎衔,让他速来西安!”

陕西的关中之地,地势险要,西安自古易守难攻,有“百二秦关”之说,意思是用二万兵,就可以抵抗百万大军的进攻,这也是西安能成为九朝古都的原因。

看地形,西安东面有潼关和黄河天险的保护,西面是陇山与六盘山的崇山峻岭,南面有险峻的秦岭山脉,北面是陕北高原上的子午岭、黄龙山。

李经述和刘铭传的新军,分北、中、南三路进攻陕西:北路由刘步蟾带领三千北洋水师,出河东自蒲坂津西渡黄河;南路由刘铭传带兵,先拿下宛城,绕道武关、蓝田迂回进攻;中路由李经述领兵,沿大路攻潼关。

董福祥临危受命,从新疆马不停蹄赶到西安,率五千甘军和两万清军坚守陕西各地城池。

李经述的新军在潼关前三里驻扎。那天,天气阴沉,加上已近隆冬,冷风一吹木叶凋零,大地一片萧瑟之气,苍山如一条赤龙盘在关中大地。

李经述和徐世昌骑马察看了一下潼关的地形,此关果然是“三秦镇钥”、“四镇咽喉”,北临黄河,南踞秦岭山腰,东有禁谷,果然是仰止高山,天堑之险,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不要说人,就是鸟儿也难从此插翅飞进关中。

在回军营的路上,徐世昌对李经述说:“我们从中原地区进攻关中,基本上是仰攻,地势不利,尤其是攻击潼关。不可硬拼,必须智取!”

李经述点头,道:“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也听说董福祥是一员悍将,虽然我们新军武器上有优势,但不可轻敌。地势对我们不利,我们就诱他与我们决战,一举歼灭。”

于是,李经述让刘步蟾的北洋水师暂缓进攻,然后将一万新军全部集中于潼关,还让刘铭传的两万新军也开到潼关,作出要强攻潼关的架势,让段祺瑞的炮兵虚张声势,每日炮轰潼关。

本来董福祥认为李经述会让北洋水师西渡黄河,从清军最薄弱的地方攻入西安。早就在北面各城安排重兵防守,没想到李经述把军队都集中在潼关。董福祥听到情报后。哈哈大笑:“果然是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不懂用兵!潼关天险,只要固守不出,两三年之内,任凭他坚船利炮,也休想踏进关中一步!”

于是,董福祥把五千甘军和两万能战的清军也都开到潼关,与李经述的新军对峙,闭关坚守不出,任凭李经述的新军辱骂缩头乌龟!

李经述也不着急强攻潼关,把陕西孤立起来,不许任何商人进入关中,尤其是粮商,然后天天派小股新军不痛不痒骚扰驻守潼关的清军。

刘铭传也不理解李经述为何如此用兵,道:“老弟,如果你让刘步蟾从北面的水路进攻,我从南面攻下武关、蓝田,你强攻潼关,半年之内,必然攻下西安。为何天天在此和董福祥的军队大眼瞪小眼?

李经述笑道:“我们的新军刚刚经历了大战,兵马疲乏,关中道路长远,若果董福祥各依着地势防守,就算我们三路出兵强攻,没有一二年也难以平定,而且必然会伤亡惨重。现今董福祥他们全部到潼关来结集,虽然地势险要,但我们一举便可以消灭他们。不过,我估计不用等我们强攻,一个月内,董福祥的军队就会生内乱,潼关迟早就会是我们的。”

刘铭传道:“这是为何?”

李经述道:“我打听到,庄亲王这个人,生性多疑,一直都坚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且董福祥本来就是土匪出身,迫不得已才投降清军,这样一个有叛变前科的将领,庄亲王不会完全信任,董福祥的军队,虽然有两万五千人,但只有一部分是他带出来的甘军,一部分是旗军,还有一部分是陕西原来的官兵,成分复杂,各怀鬼胎,董福祥把他们调到一起,轮流驻防潼关,肯定会产生矛盾,加上董福祥最近被庄亲王加官进爵,肯定会遭人妒忌,我们只要耐心地等就行了,顺便给他们添几把柴火就行。”

于是,李经述命令段祺瑞的炮兵,打两天歇一天,只要是董福祥的甘军守潼关,就一炮不放,只要是旗兵和陕西清兵驻防潼关,就用克虏伯重炮轰击,有时候连带还让王士珍的骑兵强攻潼关。天气不错的时候,李经述还派甘肃固原籍的新兵到潼关前跟董福祥拉家常,提提他当年的英雄往事,比如当年董福祥利用其父与“哥老会”的关系,组织地方团练,建立强大的汉族武装,保卫固原百姓安宁,一时追随者络绎不绝。

有时候,董福祥的老乡们还会提到当年安化县把总王蔼臣看到董福祥影响力不断扩大,以莫许有罪名将其逮捕,押在囚笼中,用沸水烫他的头,到现在董福祥的头上还留有吓人疤痕,每天喊“我们真替董将军不值当呀,当年清狗如此对你,你还替他们卖命,攻打汉人,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痛!”

李经述的新军辱骂董福祥缩头乌龟,骂他祖宗十八代,董福祥都能不为所动,但听老乡提到这些历历在目的陈年往事,董福祥有时也无意识地摇头叹息。

然后,李经述还故意示弱,让新兵们假装目无纪律,大吃大喝,不时还放放空枪,沉闷的枪声在山谷里回荡,有时炮兵连克虏伯大炮都不收,就回营寨歇息了。

董福祥的副官朗吉格是正白旗人,二十八岁,兵书看了不少,但没什么实战经验,他见李经述的军队纪律涣散,三次建议董福祥主动出击,都被他拒绝了,董福祥认为这是李经述的诱兵之计!

朗吉格忍无可忍,将董福祥的一举一动偷偷报给了庄亲王。庄亲王大怒,那天把董福祥叫到王府,道:“本王听说你天天和李经述的新军眉来眼去,你以逸待劳,甘军又以勇猛著称,为何不出一兵一卒?”

董福祥道:“潼关只可固守,不宜强攻!而且,新军的洋枪洋炮,威力惊人,强攻必然会败!”

庄亲王道:“李经述的军队已经切断了陕西的粮草,明显是想围城,饿死我们,你却按兵不动,难道你是他的同谋吗?”

庄亲王让朗吉格派五千旗军夜袭李经述的新军,李经述见出击的不是董福祥的甘军,知道庄亲王已经上当了,于是下令新军溃退,并一路丢盔弃甲,退后数十里。

这一战,朗吉格的五千旗军大展雄风,他一路追击李经述的新军七十余里,大获全胜,还缴获了五门克虏伯重炮,不禁心花怒放,给庄亲王报大捷,并称:“这号称铁打的新军,看来也不过如此!”

朗吉格的五千旗军旗开得胜,胜利回潼关,庄亲王更加认定董福祥徒有虚名,关键时刻,还是旗人可靠,于是将董福祥降为副将,让刚立了战功的正白旗将领朗吉格升任主将。

李经述的新军退到河南三门峡地界后,重整旗鼓,补充粮草,再次返回潼关挑战。朗吉格一看,李经述这败军之将,还敢来送死!他命令两万五千名清军,包括董福祥的五千甘兵,全部出关,和李经述决一死战,董福祥不愿意带兵出关,朗吉格大怒,下了死命令:“胆敢违抗本帅军令者,斩!”

结果,驻守潼关的清兵倾巢而出!

刘铭传此时已经又带八千新军迅速拿下宛城,绕道武关、蓝田,迂回攻占潼关,然后,他和李经述的新军夹击清军,朗吉格在指挥骑兵攻击时,段祺瑞亲手点燃了克虏伯重炮的导火索,一炮击中朗吉格的战马,他和那匹可怜的白马都被炸得粉身碎骨,一砣砣血肉在空中乱飞,他自己也被炸成重伤,一命呜呼。

董福祥带着五千甘军死战,被冯国璋的三千端着天龙步枪的步兵居高临下,围在了禁谷里。

李经述看五十余岁的董福祥还算一员猛将,又是汉人,于是骑着马上前喊话,要劝降他:“董将军,我听闻你的甘军,都是西北父老,你睁开眼睛看看你面对的新军,他们中很多也来自甘肃,和你一样出身贫苦,但他们现在为自己的父老乡亲卖命,而不是为满清的主子卖命!满清的气数已尽,天下将是汉人的天下,你不可数典忘祖,只要你投降,我不仅既往不咎,还可以让你继续做你的甘军将军!”

董福祥看了一眼周围那些跟他出生入死的家乡子弟,他们很多人的脸上沾满了血污,想起了自己的老婆孩子,眼巴巴望着他这个大哥,董福祥心软了,将手中的指挥刀插在了地上,跪降!

于是,李经述命董福祥的甘军为先锋,杀回西安!董福祥熟悉了陕西的驻防,一路势如破竹,不到半个月,攻下西安,庄亲王带着五岁的儿皇帝载涛等旗人狼狈逃回盛京,端方留守西安战死。

此时,满清的地盘,就只剩下了满洲,也就东北三省,还有蒙古和西藏。

李经述请刘铭传率八千新军从四川出发,西征拉萨,他自己带着一万新军攻进盛京,袁世凯这时也带着八千新军,从朝鲜出兵,跨过鸭绿江攻击清军,庄亲王成了瓮中之鳖,不到半个月,庄亲王兵败,一把火烧了盛京皇宫,和儿皇帝一起自杀殉国,满清王朝对中国二百多年的统治,走到了历史尽头!

刘铭传也很快收复了西藏,那些蒙古王公也接受了李鸿章开出的抚恤条件,毕竟他们的利益没有受损。

1895年2月,李鸿章和李经述、刘铭传等淮军骨干控制了北京、直隶、陕西、山西、山东、内蒙、四川、西藏等地,邀请刘坤一、张之洞等地方督抚北上京城,商议组建第一联邦共和国的事。

李鸿章主持大局,筹建第一联邦共和国的消息传出后,全国上下一片欢欣鼓舞,海外的侨胞很多纷纷启程回国,报效祖国。远在朝鲜的张骞一激动,半夜爬起来填了一首歌词,电报发给李经述,问能不能作为国歌,李经述请徐世昌配东方韵律,此歌得到李鸿章的首肯,发布为新国歌,很快便被民间传唱:

巍巍昆仑,凝视华夏大地

滔滔江河,孕育古老文明

黎民当家作主,帝王离我们而去

维有孔孟遗训,吾等要紧紧牢记

尧舜时代,先人告诫

民有五族,不能分离

天下为公,重民轻君

矫枉过正,发展农工

文教兴旺,民气大和

国泰民安,江河有光。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