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1879 > 第八十一章 中华帝国

穿越1879 第八十一章 中华帝国

作者:狼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7:14 来源:笔趣阁

张作霖听说自己的副官迟保田中弹,心很痛,摇摇头,他对田七凤道:“爱?我们的爱??那只是你一厢情愿的想象罢了。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请你不要把它想成一个人的事情。你一直在感情的漩涡里不可自拔,把自己和我都折磨得疲惫不堪。”

“折磨?”田七凤说:“我原来以为真正爱一个人不是占有,是付出,是让你过得幸福。我一直觉得自己真心付出,对这份感情没有瑕疵。但是,直到今天要失去你,我才明白,我不能失去你。否则,我没法活了!”

张作霖不为所动,说:“你要俺说多少遍?所谓爱,是两个人的事。爱情的悲剧,大抵是一厢情愿的苦果。须知两情相悦,才能执子之手。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一味将自己的*以爱的名义,强加在另一个人身上,不仅束缚别人,也枷锁了自己。这样的爱,是自私的表现。一个人的爱情,如果也能算真正的爱情的话,那它大抵就是世界上最卑微的,最没有意义,最无耻的爱情。”

田七凤对张作霖这一番话很震惊,冷笑道:“你说我自私?你说我无耻?”

张作霖回答说:“俺是说,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爱情里没有痛苦,没有泪水。一个人的爱情,你可以叫它*,喜欢,但那不是爱情。在爱情中,不会有人如此伤害对方。”

田七凤说:“我伤害了你?我那么爱你,难道我错了吗?我们曾经那些共生死的日子,你忘了吗?在俄国,你替我挡子弹,那不是爱吗?我爱你,这有错吗?”

张作霖说:“曾经?再美好的事情,也只是曾经。会过去的。爱情本身没有错,错的只是你爱错了人而已,俺们不合适,就算你再意不平、心难定也要果断地分道扬镳,不要傻傻地一次次重蹈覆辙。俺们是兄弟!俺不能爱你,如果结婚,你让小六子他长大了以后会怎么看他爹?”

田七凤说:“借口,你说的都是借口!你根本不懂爱情!你会后悔的!”

张作霖轻声说:“请别说我不懂爱情,我只是不爱你而已。”他这句话声音很小,但田七凤听得清清楚楚。

不一会,张府门前来了一队穿着黑色制服的警察,领头的小头目是年轻的张宗昌,迟保田被子弹击中后,送到医院,还好只是失血过多,保住了性命。警察们很快上前逮捕田七凤,张作霖跟警察的小头目张宗昌打招呼,说:“没出性命就好。七凤兄弟现在看起来犯迷糊,你们要善待她。”

田七凤说:“我不要你管。”

张宗昌笑嘻嘻走了过来,对张作霖说:“放心吧,俺心里有数。对了,张大人,俺也姓张,以后还请大人多多关照。”

张作霖问张宗昌道:“你叫什么?哪里人?”

张宗昌说:“俺叫张宗昌,山东人。”

张作霖点点头,说:“后会有期!”

当日的婚宴,经过田七凤这么一闹,很不愉快,宾客们也早早就散了。洞房之夜,张作霖掀了卢玉春的盖头,握住她的小手,一脸愧疚对卢玉春说:“玉春,真是对不起你。今天本是你我大喜的日子,却闹成这样。”

年轻的卢玉春微微一笑,说:“没事,爱情,终归是厚重的东西。缘分像疾驰的风,相比‘人生若只如初见’,我更喜欢‘繁华落尽见真淳’。人世间不可挽回的东西很多,譬如对一个人的感觉。爱情尺度的拿捏,天分极高之人才可掌握得尚到火候,松则一泻千里,紧则反弹伤到自己。七凤她不明白,世界辽阔,因缘流转,先要学会爱自己,才能成全感情的涅磐。一念执着,才酿成今日之悲剧。她也挺可怜的,我不怪她。”

张作霖说:“但是我保田兄弟也是伤得冤枉。都怪我当初心太软,没有跟她断绝关系。”

卢玉春倒在张作霖的怀里,说:“夫君,事已至此,你就别多想了。好好睡吧。”

张作霖点点头,叹了一口气,吹灭了床头的红烛,黑夜再一次降临。

这件事情轰动一时,但很快就过去了。不久,李经述召集张作霖、王士珍、曹锟、段祺瑞、冯国璋、刘步蟾、邓世昌等军队高级将领到总统府机密会议室开会,商议要把中国陆军扩充到150万,并要求军队做好打世界大战的准备。

段祺瑞就坐在李经述对面,一脸疑惑,轻声问道:“现在世界大环境不和平了吗?这时候扩军,会不会增加财政负担?”

李经述说:“现在中国确认了九州和远东的领土。但是,因为沙俄战败,塞尔维亚暂时失去了沙俄的庇护,肯定不久就会遭到奥匈帝国的攻击。德国总理伯恩哈特·冯·比洛公开说,‘德国将要追求阳光下的地盘’。当德国公开宣称‘追求阳光下的地盘’的时候,那就意味着德国可能向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宣战。所以我判断,巴尔干地区,就成为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刘步蟾说:“确实是这样的,我去年到德国海军访问,德国海军上将阿尔弗雷德·冯·梯尔皮茨告诉我,德国正在大肆扩充海军,要不了多久,就能赶上英国海军。”

李经述说:“诸位,历史会说话,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泰西列强争夺殖民地的历史,为了争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西班牙和葡萄牙曾经大战,葡萄牙和荷兰作战,荷兰与法国对垒,英国则与所有国家交手。我看德国将成为下一个英国,德国人想把失落的200年时间不顾一切夺回来,我们不能小看了德国人这份决心,以德皇威廉二世的性格,是不撞得头破血流是不会回头的。”

徐世昌站起来说:“是的,我们到过德国访问过。德国工业化完成之后,他们的机器是如此贪吃,每隔几分钟就得喂食,不吞进大量的铁、煤、石油、铜、铅和其他原料,机器就没办法工作,工人就会失业。所以,保证充足的原料供给,就成了德国政府的首要职责,否则,它的国民,就有面临饥荒的危险。这正是现在德国统一之后真实处境的写照,也是泰西各国面临的现实。”

李经述说:“徐大哥说得对。现在各国都在提防德国,他们也会不惜一战来保卫自己本土和祖先留下的殖民遗产。不过,对照过去三百年的历史,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德国最大的敌人会是英国。英国一个又一个打败它的敌人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才登上‘日不落帝国’的宝座,绝对不会轻易把自己的殖民地让给德国人的。”

冯国璋说:“嗯,我同意大总统的意见,在俾斯麦时代,鉴于统一德意志帝国初立,对殖民地的争夺较少参与。后来,国内商人势力兴起,要求德国政府争取海外资源和市场。威廉二世即位后,俾斯麦就被罢,德皇认为德国殖民地太少,原料产地及商品市场不足,实行‘世界政策’,几次要求重新划分全球的势力范围。德国人要扩张,他们在世界上几乎所有地区,都受到英国辽阔的殖民地的阻挡。我听说德国的报纸上,还骂英国是‘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自私鬼。英国和德国必有一战。”

“冯将军进步不小!”李经述说:“我们中国现在的策略,就是立足亚洲,一手备战,扩陆军到150万,重点发展炮兵、坦克兵,海军大力发展先进潜艇,一手韬光养晦,等待合适的时机。”

这时,张作霖站起来问:“德国人为什么会认定他一定能单枪匹马打败英国?”

李经述回答张作霖说:“谁说德国会单枪匹马,他们和奥匈帝国肯定会结盟。德国人不像英国人和法国人,他们脑子一根筋,一向不擅长玩政治游戏,会诉诸武力解决问题。根据人口普查的数据,我们中国人口现在是五亿四千万,一百五十万陆军并不算多,到时候我们可以废除与泰西各国的不平等条约。”

这时,段祺瑞提出了教会大学的问题,问道:“如果爆发世界大战,国内的教会大学要不要取缔?”

当时,因为中国宪法明确规定了信仰自由,洋人的教堂在中国也很多,著名的英国牧师李提摩太还是李经述总统的挚友,所以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很快,很多教会学校也得到中国政府的鼓励和批准。

在19世纪晚期,西方基督教会开始在中国创办一些高等教育机构,到了1906年,已蔚为大观,教会大学已经遍布华东、华北、华南、西南各地。有名的教会大学,比如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圣约翰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大学、东吴大学、沪江大学、福建协和大学、岭南大学、长沙雅礼大学、湖北文华大学、华西协和大学,欧美的大学都承认学历。还有中国神父创设的教会大学,比如上海震旦大学,在国内外都有名气。

李经述说:“很多人说我们中国人无宗教信仰,我看是不准确的。我们中国人信仰先祖,也信很多鬼神,龙王庙、土地神、儒释道,都应该算。中国民众的宗教信仰,比较复杂。这些是我们中国人心灵的寄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基督教和教会大学,则是外来文化,不过文化这东西,自由发展比较好,人类的文明相互交流,好的东西,自然深入人心。很多教会学校,不仅教授数、理、化之类的新式科学课程,也讲授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三字经》、《千字文》、《四书》、《五经》等。容闳议长就是美国传教士布朗从马礼逊学堂选送到美国学习的。教会学校,尤其是协和的医科大学,给我们培养了不少医学人才,就不要干涉了。”

刘步蟾这时也说:“教会大学确实对我国高等教育作出很大贡献,比如东吴大学的法科,协和医学院的医科,这一点应该肯定。不然,别人会说中国人是非不分。而且,这些教会大学的文凭都得到欧美国家承认,有的学校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美国大学研究生院学习。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才的层次。”

李经述点点头,说:“我也听李提摩太讲过,教会大学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不少教会大学负责人,都主张教会大学通过吸收中西文化之精华。使之具备明显的文化传播功能。今日之中国,对于外来文化吸收之不暇,遑论拒绝。足见西洋文化之输入,乃为补救中国文化之不足。人类发明宗教,我想无非是出于三大原因,一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如果没有信仰,对于自己的死亡,亲人的离去,这种永远灰飞烟灭的恐惧,将伴随你一生。二是人心怀有根深蒂固的*和暴力冲动,这是人的原始兽性,如果没有信仰,社会如何更和谐?三是世俗生活中,难免有各种苦,飞来横祸,生老病死,*得不到满足,宗教则是一种心灵的寄托。信仰自由也已经写入了共和国的宪法,我们对教会大学不需要打击。”

张作霖这时站起来嘿嘿一笑,夸赞说:“大总统说得有道理。俺原以为大总统是武人出身,没什么文化,没想到大总统如此博学多识。”

李经述说:“我只是年少时看了很多书而已。中国的文化和宗教,我想应该多元化、包容为佳。在印尼殖民地,还有很多伊斯兰的教徒。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宗教自由和多元文化应该是国策。”

为了应对接下来的世界大战,在1907年国庆节来临之前,李经述还对国内的体制进行了改革。梁启超建议将第二共和国更名为中华帝国,在宪法中明确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他宣称“帝国是对领土非常辽阔,统治或支配民族众多,拥有极大的国际影响力的强大国家的通称。如罗马帝国、大英帝国等。不一定是实行君主制而拥有殖民地或恣意向外扩张的国家。中国现在横跨欧亚大陆,拥有近16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已经具备了称帝国的实力。”

在国会讨论时,有一部分人反对,大多数人赞同梁启超这一建议,李经述也表示赞同,投票在国会以627票高票通过,超过三分之二的议员投赞成票。另外,宪法规定总统是帝国的元首,同时是帝国海陆空总司令。在紧急情况下,总统有权解散国民议会。总统提名内阁总理,内阁总理在一个月内组织责任内阁。在经济上,实行自由市场,出台反垄断法,保障自由竞争。在文化上,实行包容、开放的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取消一切文化审查机构。内阁总理盛宣怀还对政府机构进行了大部制改革,取消与合并了很多部委,精兵简政,简政放权,比如把教育部和科技部、文化部合并,成为教科文化部,新成立了知识产权部。

李经述的目标,是在发生的世界大战时,中华帝国拥有陆军150万人,包括一个坦克军团,拥有坦克100辆,海军战舰吨位27万吨,各类先进潜艇100余艘,空军拥有飞机二十架,实力称霸亚洲,综合实力和大英帝国、德意志帝国相差无几,这样,中国才有机会从英国手里夺下新加坡、马拉西亚、还有印度等,吞并澳大利亚,中华帝国才会名副其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