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1879 > 第三十六章 俄国灭亡

穿越1879 第三十六章 俄国灭亡

作者:狼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7:14 来源:笔趣阁

联合国成立之后,各成员国出兵组建了五十万人的联合国部队,进攻斯大林的军队。李经述还下令,中国的军队配合德国的军队,一起猛攻斯大林的军队。中国的第一集团军攻下叶卡捷琳堡后,清剿了境内所有的布尔什维克,继续前进,很快突进到顿河大弯曲部,逼近了伏尔加格勒。

伏尔加格勒的城市最初选在了西伯利亚的大草原上,起名为察里津,建在一个岛屿上,那儿察里津河流入伏尔加河,这里是连接欧洲和亚洲陆路和水路的交通枢纽。无论是莫斯科公国俄罗斯帝国还是苏俄,伏尔加格勒的地位很重要,附近的高加索油田,对斯大林也十分重要,俄国石油供应有超过95来自高加索油田,因此,若中国的军队攻占伏尔加格勒和高加索,向北可包抄莫斯科以东大面积区域,向南可深入高加索地区,并占据以高加索为中心数十万平方千米的石油,粮食等资源产地。李经述命令徐世昌的第一集团军三个月攻占这里。

吴佩孚带领的第二军受领攻占察里津的任务,辖12个师约十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3000门坦克约100辆,由第一航空队负责空中火力支援,作战飞机近50架。在会战中,联合国的军队方面,德军第6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近40万人也一起参加了这场大会战。

斯大林对伏尔加格勒地区也非常重视,这是他们最后的屏障,他派了自己的心腹马林科夫带领大约二十万布尔什维克军队保卫伏尔加格勒,这几乎是斯大林这时仅存的武装力量。马林科夫在巴甫洛夫斯克至上库尔莫亚尔斯卡亚组织防御,基本力量集中部署于顿河大弯曲部。但斯大林的军队的武器很差,三分之一的人连步枪都没有。火炮和迫击炮220门。

徐世昌担任了联合国的军队这次进攻的总指挥官,代号“蓝色行动”,同时在莫斯科方向和南方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并以莫斯科为主要突击目标;为了制止斯大林的军队在遭到联合国的军队进攻时破坏油田,他还制定了一个附加计划,派中国的特殊部队化装为斯大林的军队,渗透到敌人后方,对高加索油田进行突袭。这次突袭行动被派给了张宗昌的白俄军团,他挑选了大约700人的俄国士兵组成小分队,这些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

联合国的军队对斯大林的军队进攻非常成功,斯大林的军队在空旷的大草原上很难进行有效的抵抗,后撤达二百公里,顿河及顿巴斯盆地最富饶的地区均落入联合国的军队之手。双方部队在伏尔加格勒展开大会战。会战正式开始。德军第6集团军在鲁登道夫的指挥下,以第8步兵军为北突击集团,以第51步兵军为南突击集团,突击斯大林的军队防御,实施包围,向卡拉奇方向发展进攻。同时,以部分兵力向斯大林的军队后方发起佯攻,以吸引斯大林的军队的注意力。德军在卡拉奇附近强渡了顿河。马林科夫命令,凡是不服从命令而离开战斗岗位或者撤退的军人都将被枪毙,并严厉要求斯大林的军队部队“绝对不许后退一步”

这时,冯国璋的军队在伏尔加格勒铁路向东北方向进击,当天迅速突破了布尔什维克的防线,占领了蒙特纳亚。第二天,中国的军队又攻占了科捷尔尼科沃,突破到阿勃加涅罗沃地域,**攻击伏尔加格勒,进至城南的加夫里洛夫卡地域,其前锋已前出攻占京古塔车站。与此同时,中国第一航空大队在冯如的指挥下,出动飞机30架,对伏尔加格勒进行狂轰滥炸,伏尔加格勒郊区的房屋多为木质结构,燃起了熊熊大火。

当时,圣彼得堡也遭到了德军的猛烈攻击,斯大林致电马林科夫,要求他立即带军队从伏尔加格勒突围,以缓解圣彼得堡的紧张局势。马林科夫的军队于是集结了三个师大约七万人,强行突围,但由于准备仓促,未达到预期目标。当晚,斯大林的军队再次发动突围,再次失败。

中国的军队再次出动轰炸机,用燃烧弹将伏尔加格勒市区炸成废墟,伏尔加河沿岸的水路增援也受到影响。冯国璋的军队从城北突入市区,斯大林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双方逐街逐楼逐屋战斗,反复争夺。中国的重炮部队加大了轰击力度,飞机也不停轰炸伏尔加格勒,城里变成了一片瓦砾场,城中80的居住区被摧毁。在满是瓦砾和废墟的城中。刚刚赶赴城中的布尔什维克军队战士的平均存活时间不超过24个小时,军官也只有约三天的平均存活时间。

德军也开始调遣包括420毫米巨炮轰击城内,在伏尔加河东岸的苏联部队陷于炮火笼罩之下。城内布满了高达数米的瓦砾堆和废弃建筑。联合国的军队不断加强对察里津的包围圈,并开始缩小包围圈的行动。斯大林的军队口粮的分配已减到了能够维持生活的标准之下;炮兵的弹药开始感到缺乏;医药品和燃料都已经用尽;每天都有数千名士兵死于饥饿严寒和营养失调。

三天之后,徐世昌发出最后通牒,敦促马林科夫投降。马林科夫向斯大林报告说:“我们的军队已不能支持了,继续抵抗已毫无意义,请准允我们投降。”

斯大林对于马林科夫的军队没有能够突围感到很不满,所以,他的答复是:“投降是不可能的,我们布尔什维克人,应该为人民战斗到底,流血直到最后一人为止。”

当冯国璋的军队攻进伏尔加格勒,三十一岁的马林科夫选择了投降,战俘中还包括22名布尔什维克的将军。冯国璋面对着马林科夫这群跪在地上的战俘,内心充满了鄙视,他拔出腰间的毛瑟枪,朝天开了三枪,冲着那帮跪着的将军们大吼:“你们这些将军,怎么不去死啊平日你们总是口口声声说代表人民,却享受着种种特权,你们吃着人民的民脂民膏,作威作福,今日面对人民的敌人,你们怎么不拿起武器,战斗到底呀?你们就只会在你们充满谎言的报纸上展示你们的英勇吗?一群懦夫”

马林科夫这时两腿也直发抖,抬起头说:“我们愿意投降成为战俘”

冯国璋冷笑了一声,说:“你们不知道老子的外号叫冷血屠夫?老子是军人,如果你们在战场上抵抗到底,老子还考虑让你们接受审判,现在不必了。来人,拖出去全毙了”

将这些人执行枪决后,冯国璋又命人取了火油,将马林科夫等人的尸体堆成一堆,一把火烧了个精光。

伏尔加格勒会战使布尔什维克损失了大量有生力量,并引起在此之后斯大林的军队大规模恐慌和士气衰竭,中国的军队乘胜追击,占领了高加索油田。那些被斯大林派去毁坏油田的布尔什维克小分队,则被张宗昌率领的七百人白俄特种小分队给击毙了。

占领了伏尔加格勒,中国的军队继续北上,和联合国的军队一起包抄莫斯科以东的大部分地区,这时的莫斯科,被中国拆迁过一次,地位又没有苏俄的首都圣彼得堡重要,斯大林命令捷尔任斯基的守军采用焦土政策,烧毁莫斯科。联合国的军队还未大规模攻击,布尔什维克军队就撤退了,在离开前,契卡纷纷将点燃的火把投向准备好的油桶或居民的房屋。不多久,火光四射,全城起火。当时正是半夜时分,布尔什维克为了避免居民的恐慌,竟然没有事先通知平民撤离,大火延续五日五夜,酿成巨祸,烧死了平民20万人,惨绝人寰。布尔什维克的《真理报》随即播发了关于大火真相的通稿:“这是以中国和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俄罗斯人民犯下的又一沉重罪行”

这时,东线的德军也已经突破到圣彼得堡附近,将对斯大林的布尔什维克展开最后的清剿各地的农民之前迫于契卡的残暴,敢怒不敢言,现在布尔什维克节节溃退,他们也开始反抗,拒缴征粮,布尔什维克到了奔溃的边缘

圣彼得堡,是彼得大帝于1703年建立的俄国“欧洲之窗”,它还是波罗的海的一大重要港口。德国一开始就志在必得,除了派潜艇封锁波罗的海,还从在西线调集了32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旅的兵力,配备6000门大炮4500门迫击炮,向圣彼得堡发动猛烈攻势。

德军总参谋长施利芬对占领圣彼得堡也很感兴趣,因为夺取了圣彼得堡,德军可以取得整个波罗的海的控制权,又可与德国驻芬兰军队会合。施利芬对东线的兴登堡等德军将领们说:“圣彼得堡应该被德军占领,毁灭和占领这座城市,不仅可以取得巨大的战略利益,让德国严严钉死彼得大帝打开的欧洲之窗,把波罗的海变成德国的内海,这样能完全瓦解敌人的反抗意志,摧毁他们的士气,把布尔什维克这个欧洲的幽灵彻底从地球上抹掉。”

在施利芬的指挥下,兴登堡即将进攻圣彼得堡的德军编成北方中央和南方3个集团军,共计50万人。其中北方集团军的任务是从东普鲁士出发,消灭波罗的海沿岸的布尔什维克部队,尔后同驻守芬兰的德军协同作战。斯大林的军队担任圣彼得堡防御任务的是苏维埃最后的17个步兵师,9个骑兵旅,共计30万人,由圣彼得堡苏维埃主席格里戈里。季诺维也夫指挥。

斯大林的军队在德军优势兵力压击下,不得不被迫向腹地退却,德军从韦利卡亚河地区发动直取圣彼得堡的进攻。斯大林考虑到德军可能突击圣彼得堡,遂将芬兰湾至伊尔门湖之间的防御地带移交布尔什维克的北方面军,调其一部兵力从南面参加防守该市。但是,德军“北方”集团军向圣彼得堡进攻前,对斯大林的军队西北方面军仍然占有绝对优势:步兵多2。4倍火炮多4倍迫击炮多4。8倍,还有从中国购买的五十辆坦克。

德军从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向陶格夫匹尔斯普斯可夫圣彼得堡总方向实施进攻,单刀直入,4天内一口气向前冲了320公里,其第8步兵师最先抵达陶格夫匹尔斯城外。

该师师长勃兰特让德军士兵利用缴获来的三辆布尔什维克的汽车,装扮成后撤的苏维埃伤兵,来到斯大林的军队守桥部队的面前。德国的伤兵用流利的俄语瞒天过海,完整地夺获了西德维纳河上的两座大桥,使德国北方集团军主力顺利渡过宽阔的西德维纳河,攻占了陶格夫匹尔斯城。

陶格夫匹尔斯的失守,使普斯科夫圣彼得堡一线因失去了天然屏障而完全暴露在德军面前。斯大林按捺不住愤怒,严令苏维埃士兵不许再后撤。

但是斯大林的命令无用,德军像潮水般继续向斯大林的军队进攻,处于被动中的斯大林的军队不仅没有还手之力,而且连招架之功都没有,德军继续深入。很快突破了斯大林的军队在拉脱维亚俄罗斯边界的防线,接着又占领了斯大林的军队弃守的普斯科夫,打开了通往圣彼得堡的大门。圣彼得堡北面一侧。德军也对斯大林的军队发起猛烈的进攻。圣彼得堡就这样处于德军的南北夹击之中。

气急败坏的斯大林打电话给季诺维也夫,责问道:“普斯科夫怎么丢了?你们打算撤到哪里?撤到北冰洋去吗?”

季诺维也夫吃了败仗,但也没有其他办法,只好诺诺表示:“斯大林同志,我清楚我的职责,我会不遗余力去完成布尔什维克党和人民对我的嘱托。”

斯大林紧急动员百万圣彼得堡居民,夜以继日地围绕圣彼得堡构筑了三道防线,其中最外面的以卢加城为中心,南起伊尔门湖西岸希姆斯克。沿卢加河一字摆开,北至卢加河出海口金吉谢普。全长约300公里的卢加防线,并在这条防线上部署了2个步兵师和3个民兵师。但此时,得到德军要“杀光这里的居民”的消息,圣彼得堡人心惶惶,很多人在德军进攻之前就逃难去了。斯大林一时难以征召满3个民兵师,很多十四岁以下的儿童都被布尔什维克赶上了战场,他们组成了“童子军”。

德军的前线指挥官格陵兰特将军拒绝向这些童子军开火,并停止了对圣彼得堡的进攻,将布尔什维克组织儿童上前线的罪行上报了联合国机构。

德军总参谋长施利芬大怒,亲自打电话训斥德国高尚的格陵兰特将军:“皇帝陛下和我,给你占领布尔什维克首都的机会和光荣,但你却在一条俄国老百姓临时组织的防线面前停止了自己的步伐,这简直是给你自己丢脸,你太让我失望了”

施利芬命令德军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在最近几天内拿下圣彼得堡。施利芬给德国的将领们发电报说:“至于对圣彼得堡的善后处理问题,我们一定不能仁慈,要让每一个俄国人吓得发抖我们不需要俄国了,既不需要敌对的俄国,也不需要友好的俄国,我们只需要一片东方的土地。所以我们决不接受无论是圣彼得堡,还是莫斯科的投降。你们必须使它们化为乌有,化为灰尘,让它们在地球上消失”

德国的格陵兰特将军拒绝接受这个命令,他主动辞职了。施利芬亲自指挥德军的北方集团军,迅速突破卢加河畔,切断圣彼得堡莫斯科之间的交通线,并从卢加河下游突破防线,经加特契进攻圣彼得堡;西突击军从卢加河中游进攻卢加,尔后沿卢加圣彼得堡公路进击圣彼得堡;第3装步兵师和第6步兵师组成南突击集团,从卢加河上游突破防线,尔后转向东北方向,进攻楚多沃,切断圣彼得堡通往莫斯科的铁路线,从东面包围圣彼得堡。

斯大林军队的总指挥季诺维也夫知道圣彼得堡已经没有希望,他感觉自己无颜再见斯大林,他故意跑到前线去,身中了三枪,被德军打死。

德国的航空兵还出动近30架次的飞艇对圣彼得堡进行了轰炸。施利芬宣称:“德军的目的在于包围这个城市,用炮击和连续不断的空中轰炸,把它夷为平地,然后接管这个城市。全市居民的生存和供应他们食物的问题,不能由我们也不应该由我们解决。在一场争取生存的战争中,我们对这样一个大城市的人口连一个人也不想保留。”

这次大围困最终导致圣彼得堡地区空前的大饥荒,造成最多50万人死亡。最终,德军攻进毫无生机的圣彼得堡,斯大林等人被捕。他们想逃跑,已经来不及了。这一次,联合国的军队彻底将布尔什维克剿灭。联合国安理会还通过决议,俄国被分成若干**国家和各国占领区,彻底灭亡。而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人斯大林等都被联合国的军队逮捕。美国总统威廉。塔夫脱建议将他们送到国际法庭接受刑事审判。李经述考虑到他们这些人的罪行,比如契卡的大清洗运动下令放火烧毁莫斯科导致数万无辜平民死亡组织儿童参加战争等严重的战争罪行,同意了美国的建议,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也同意让他们接受历史的审判。

于是,一个由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律师和法官组成的国际法庭,在中国远东的海参崴成立,开始对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人的各种罪行进行历史大审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