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1879 > 第六章 刘铭传出征

穿越1879 第六章 刘铭传出征

作者:狼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0:37 来源:笔趣阁

刘铭传是李鸿章手下一员淮军虎将,年仅28岁时就因战功被清廷“补授直隶提督”。当年刘铭传头伤后遗症复发,李鸿章保荐他出任陕西巡抚未成,刘铭传便心灰意冷,以“脑痛欲裂”为由,获假3个月回老家合肥休养。此时“铭”字营已有2万人马,刘铭传推荐甘肃提督曹克忠统领,但他回合肥不久,铭军武毅右营士兵不服曹克忠统领,发生哗变,刘铭传以荐举非人受革职处分,李鸿章为刘铭传说情也没用,他被革职回原籍,回乡大兴土木,修建刘老圩!

刘老圩在合肥大潜山北麓的三四里处,那是一座三进三出皖中民居,呈凹字型,马头白墙,青苔小瓦,一条金水河绕圩而过,四周是深壕和石围墙,围墙上配五座碉堡、炮台,东南、东北角两座大吊桥,要进屋就得放下吊桥,跟古代的小城一样——刘六麻子一生屠杀捻军数万,此时赋闲在家,自然要防备仇家。

当时南方已经进入梅雨时节,空气又湿又热,李经述和他的随从跟着刘家一位穿黑马褂的老头,从东南角的吊桥走进屋,就汗流浃背了。圩内即是内壕沟,每座吊桥处均有门楼,有两位背洋枪的家丁守护。李经述一看那些家丁,身子挺得笔直,明显受过军事训练,李经述估计刘铭传在家也没忘了军事,心里便多了三分把握。

进到阁楼,后有盘亭,四面环水,清水中有浮莲,两只白鹅在莲间嬉叫。管家把李经述领到盘亭北面一间客厅,说:“公子请在这稍等,我家老爷在圩西的岛上读书。”

李经述点点头,坐在客厅等候。过了半个时辰,汗透后背,刘铭传手里拿了一本《大潜山房诗稿》姗姗来迟,边走边说:“我还以为中堂大人贵人多忘事,把刘某人给忘了呢。”

李经述微微一笑,并不说明来意,一个劲夸刘府清静,见刘铭传手中还拿着诗词集,跟他攀谈起来,从王维的“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谈起,再说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刘铭传一欲谈正事,李经述就打岔,然后推说累了,要休息。休息好了,李经述就去爬刘老圩附近的大潜山,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如此过了七八日,性急的刘铭传耐心渐失。那日,李经述提出要看看刘铭传家藏的古铜盘,这东西是刘铭传当年带人攻克常州时,在一个马厩里偶尔获得,拿回家后,一有客人来便搬出来炫耀。

这虢季子白盘造型奇伟,酷似一个大浴缸,作长方形,直口,方唇,腹壁斜下内收,微鼓,四壁各置一对兽首衔环耳,四足作矩形,内底具长铭文字,通篇工整严谨。既是一件古文物,又是一件极其珍贵的书法作品,李经述伸手一弹,悦耳的金属叩击之声传来,声音不大但极有穿透力。李经述心想,光绪帝的老师翁同龢平生最大嗜好,除了书法,就是古文物,难怪曾派人重金购买此盘。李经述问刘铭传:“刘大人,这铜盘叫虢季子白盘吧,看铭文,它是西周时期的宝物?”

刘铭传点点头,但他心不在焉,他心里琢磨着李鸿章几时请自己出山。李经述欲擒故纵,接着说:“这宅子依山傍水,是个养老的好地方呀,刘大人在此读书,赏玩文物,岂不乐哉悠哉?”

刘铭传这十年在老家快憋疯了,无时不刻想着复出,听李经述这么一说,心内升起一阵怒气,但又碍于李鸿章的面子,不好发作,便说:“大丈夫岂可久居于田园之间。”

李经述继续说:“刘大人再等十年,年纪也不过半百,还大有可为呀。”

这时,脾气火爆的刘铭传忍耐已经到了极限,生气对李经述说:“我看在中堂大人的面子上,才对你这乳臭未干的小子一忍再忍,你葫芦里到底卖什么药?有话快说,有屁快放。没别的事,我要送客了!”

亭外的白鹅“轧轧”叫了两声,水面上吹来一阵清凉的风,李经述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对刘铭传说:“刘大人,如果能拿这个古铜盘,换四艘军舰和五千淮军,外加一场大战,如何?

刘铭传道:“你说说看,去打谁?”

李经述回答道:“我会将此盘送给帝师翁同龢,让他保奏你去琉球打日本人。”

刘铭传这时才明白李经述的来意,问道:“中堂大人为何不自己保奏?”

李经述这才把李鸿章的信给刘铭传。

打仗刘铭传在行,搞关系他不行,投别人所好,更不是他的性格!这么多年来朝中也只有李鸿章赏识其才,在家憋了十年,刘铭传点头答应出山。

李经述歇息了一晚,第二天还回老家探视了一下病母,之后便和家仆带着虢季子白盘马不停蹄赶回京城,拜会翁同龢。

到了翁府,翁同龢看在古铜盘的面子上,会见了李经述,但让他保奏刘铭传,翁同龢笑着打呵呵,一个劲让李经述喝福建武夷山的白茶。

要说服别人,就要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思考问题。这一点,李经述心知肚明。他对翁同龢说:“翁大人忠君爱国,想必也不想琉球落入日本人之手。”

翁同龢一言不发,用手指触摸着古铜盘上的一百多个铭文,此盘既是文物,还具有书法价值,他怦然心动。李经述娓娓道来:“两宫太后都知道翁大人和家父有父死兄徙的私仇,如果翁大人力荐淮军将领,太后和天下人自然会佩服翁大人的心胸。况且,连家父两次保荐都没有成功的人,大人你一封奏折就办成了,天下人会如何看这件事?”

翁同龢是个很爱面子的人,听李经述这么一说,有点心动了。他捋了一下胡子,笑道:“你这娃娃话虽有阿谀之嫌,但老夫听着舒服。你回去吧,老夫明日就保奏!”

翁同龢举荐刘铭传,其实还有别的心思——他知道刘铭传只擅长马战,而对于海战,没有任何经验,如果万一他被日本海军干掉了,那么李鸿章就相当于断了一只臂膀。

翁同龢举荐刘铭传,朝廷准了,任命刘铭传为台湾道台,去收复琉球。他祭祀完先祖,便启程赶往了天津。他和李经述向李鸿章要了两艘大商船,改装成军舰,外加从赫德手中购买的四艘“蚊子”巨炮军舰,在天津机器制造局补充足了火药炮弹,带着来天津求援的琉球官员向德宏,还有全副武装的五千淮军,从天津港口出发,浩浩荡荡往琉球开去。

临行前,淮军还举行出征祭海仪式,战鼓雷动,角号震耳,鞭炮喧天,李鸿章从直隶总督府赶来相送,还给两艘大军舰赐名“北洋”、“天津”号,四艘巨炮军舰分别:“龙骧”、“虎威”、“飞霆”、“策电”。

出征的汽笛声响了,李经述站在军舰的甲板上,海风吹起他的衣襟,他望着渤海翻滚的浪花,内心豪情万丈,体会到一种即将建功立业的快感!

随刘铭传出征琉球,李经述成了军师,李鸿章叮嘱刘铭传,李经述懂得国际公法,遇事多听听他的意见。除了李经述,还有三个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同行,分别是刘步蟾、邓世昌,还有英国佬马格里。

刘步蟾和邓世昌都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马尾船政学堂一期生。马尾船政学堂相当于晚清海军的“黄埔军校”,加上他俩都在军舰上当过管带,李鸿章便安排他们分别当“飞霆”、“策电”号舰长。

刘铭传、李经述、马格里则站在“龙骧”号军舰上。马格里从帮李鸿章建金陵机器局炸弹三局开始,就成了大清国引进的外国专家,被朝廷赏正三品的顶戴花翎,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这厮一高兴,加入了大清国籍,改穿长袍马褂,还取了个中国太太。他到天津上班后,天天听昆曲弹词,喝花酒吃狗不理包子,生活日益腐化,又发现大清国官僚人傻钱多,不懂技术,竟在炮弹上偷工减料,把省下的银子藏到他自家账户,结果,大沽炮台新安装的两门68磅重炮,在试射时发生爆炸,当场炸死5名中国工人,重伤13人。李鸿章查出真相后,怒了,当场命人摘了马格里的顶子,让他滚蛋,结果这家伙胡搅蛮缠,跑去找他的老朋友、英国公使威妥玛哭诉,威妥玛找李鸿章说情,李鸿章当时的火气已消,一想马格里毕竟懂火炮,刚好“蚊子船”急需这样的技术型人才,便给了他一个顾问的虚职,随刘铭传出征。

两艘军舰上的五千淮军,士气很高昂。去琉球的路上,在马格里和刘步蟾、邓世昌的指导下,很快就学会了怎么装炮弹,开炮。马格里还教炮兵射击法,比如简易法,告诉他们火炮在射击开始前要做好侦察、测地、弹道等准备,还讲解了一下跳弹射击。

在茫茫的公海上,整天面对一片汪洋,面对海天一色的白浪翻滚,人极容易视觉疲劳,莫名烦躁,马格里本来在国内的脾气就臭,动不动发“官老爷”脾气,打骂下人。那天,船上的厨子李二牛给马格里送饭,他吃了一口,就嚷嚷着船上的饭太难吃,一巴掌在李二牛的脸上留下鲜红的手印。

“妈个巴子,老子的兵自己都舍不得打,洋鬼子竟然敢动粗?”刘铭传知道这件事后,气得一脚踹开马格里房间的门,揪住他的衣襟,把他拉到甲板上,要把他砍头示众。

李经述见了,赶紧拦住了刘铭传,说这人家父特意嘱咐,不管怎么样,要留他性命。刘铭传火大,执意要行军法,李经述没办法,只好拿出李鸿章给的锦囊,把里面李鸿章亲笔写的纸条给刘铭传看,这才救了马格里一命。

刘铭传一脚把马格里踢翻,喝道:“跪下给二牛赔礼道歉,罚你给他五十两银子。下次你再敢对我的部下动粗,老子就把你剁碎了扔海里喂鱼。”

马格里无奈照做。之后,李经述上前扶起马格里,马格里发现李经述还会说英语,两人交谈起来,渐渐熟悉了,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李经述也从马格里那里学到不少火炮和**知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