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1879 > 第十六章 朝鲜暴乱

穿越1879 第十六章 朝鲜暴乱

作者:狼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20:40:20 来源:笔趣阁

李鞠耦和李经述一起来到李鸿章的书房,李鸿章正在批阅一封电报,袁世凯来电,说朝鲜最近的情况有点不妙,日本浪人在朝鲜一下子多了很多,蠢蠢欲动,不知道有何阴谋。这时李府的丫鬟给李鸿章送来瓜片热茶,李鞠耦顺手接了过来,给父亲送过去。李鸿章坐在椅子上,头也没抬,说:“茶先放下吧。”

李鞠耦见李鸿章把她当家里的丫鬟了,不高兴地说:“爹,是我。”

听到女儿的声音,,李鸿章才抬起头,眯着眼睛,笑道:“哦,是鞠耦呀,爹忙着呢。你有什么事吗?”

李鞠耦红着脸,吞吞吐吐,半天不好意思开口。说来也巧,就在这时,张佩纶也来书房找李鸿章。张佩纶成了李鸿章的幕僚,总要给领导李鸿章汇报工作的,跑跑李鸿章书房是难免的。但当时的女子一般是不放便见外人的。

李鞠耦是大家闺秀,看见张佩纶,急急忙忙要避让。李鸿章却也大度,让李鞠耦与张佩纶以礼相见。

李鞠耦这才仔细瞧了一眼张佩纶,此公年纪四十了,短脖子、鼓眼泡、凸肚子,跟自己想象中的伟岸男子形象相差太远,真是人不可貌相,嘴角不经意间竟露出笑意。

李经述看到鞠藕脸上的笑意,看了一眼张佩纶,因他的长相而想到了一句成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闲聊了几句,李鞠耦也就退出了李鸿章的书房。李鸿章贵为当朝权贵,对女儿的婚事也颇为体贴,有意无意对张佩纶闲话:“老夫这个女儿,也早到了婚嫁的年纪,可就是没有意中人。比当初给经述请家庭教师还难。”

正是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张佩纶瞬似乎从中窥到了可能潜藏着的机会,问李鸿章道:“中堂大人,这小姐的终生大事,要以何种门第出身为标准?”

李鸿章随口回了一句,道:“老夫择婿,没有门第之见,有你这样的学术、文章就行。”

李鸿章说这话,是对张佩纶学问的褒赞。说实话,李鸿章对张佩纶一直不错,即便张佩纶在充军的日子里,李鸿章仍然十分关心张佩纶,给了他很多鼓励,并拿钱给他,叫他到那边照顾好身体,没钱花就找他。

张佩纶一生最大的挫折是在福建水师任职期间,水师在马尾巷被法军军舰打败,几乎全军覆没,成了承担责任的官员,被革职查办,断绝了一步步成为封疆大吏的官路,李鸿章也没因此嫌弃他,爱才之心,李经述自然看在眼里。

李经述知道妹妹是真心喜欢张佩纶,为了妹妹的幸福,有心成全两人,那日两人出了书房,李经述便叫住张佩纶,让他准备上李府上提亲。

张佩纶一愣,他内心虽然很欣喜,但支支吾吾,道:“这,中堂大人会答应吗?”

李经述道:“没听见父亲大人今天说吗?我们李家择婿,没有门第之见,有你这样的学术、文章就行。你就偷着乐吧。为了我妹妹,装疯卖傻一回。”

张佩纶一脸疑惑,问道:“怎么装疯卖傻?”

李经述道:“你就赶鸭子上架,找人向我家提亲。这样你张佩纶要成为李家女婿的事情就在外面广为流布,让我们家有种木已成舟,不得不答应的压力,本来我妹妹就过了婚嫁的年纪,你就可以实现了人生逆袭。”

张佩纶对于这事没有把握,支支吾吾,道:“这样真能行?”

李经述道:“我只给你这一次机会。要是以后你敢对我妹妹不好,你就等着瞧吧,我会让你再流放边疆几十年。”

张佩纶说:“多谢李公子,哦,不,多谢妹夫。”

望着张佩纶远去的背影,李经述一声叹息,心里也不知道自己这么做对不对,心想有些缘分,还真是天注定的,尽管张佩纶比鞠藕大十七岁,在局外人眼里,这场婚姻大为奇怪,历史上就有人嘲笑妹妹这段婚姻,说“老女配幼樵,无分老幼;东床即西席,不是东西”,但是缘分来了,确实不能用墙挡住。否则,后世没有了张爱玲,岂不可惜?

张佩纶第二天托好友张之洞到李府提亲,李经方刚好也在家,他极力反对这门亲事。李经方甚至带人将张佩纶的聘礼扔出了李府,大骂张佩纶无耻之极,欲手刃张佩纶。

李鸿章夫人赵继莲知道了消息,大为恼怒,指着李鸿章骂道:“你这老糊涂虫,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儿,高不成,低不就,千拣万拣,这会儿倒要给一个四十来岁的囚犯!你糊涂,我可明白。休想!”

李鸿章依旧不温不火,问李经述的意见,李经述说:“这婚姻大事,关系妹妹的一生。还是问问她的意见比较好。”

李鸿章点点头,说:“也是。”

李鸿章便去询问李鞠藕的意思,李鞠藕说:“婚姻大事,但凭父亲做主。爹爹眼力必然不差的。”

李鸿章叹了一口气,道:“以你的才学,也只有张佩纶能配得上了。”

李鸿章最终同意了张佩纶和女儿的婚事,不过条件是张佩纶入赘。张佩纶的父母早亡了,同意入赘李家。

李鸿章便广告淮军将领和朝中好友,宣布在天津直隶总督府,为女儿李鞠藕举办婚礼。

而在朝鲜的袁世凯收到这个消息,便借机带着亲信阮忠枢一起从朝鲜赶回国内参加李鞠藕的婚礼,顺便给李经述和李鸿章报告朝鲜的内乱。

因为李经述找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干掉了伊藤博文,历史已经发生了转变。

西乡从道积极筹备对华战争,短短两个月,他将日本陆军从四万人扩充到六万人,还派人秘密潜入朝鲜,伺机闹事。

在日本浪人的鼓动下,光绪十五年,朝鲜出大事了,一个死人“复活”引发农民大暴动,将中国、日本、俄国拖到了战争的边缘!

这个死人,就是崔济愚,他在1860年为对抗天主教、基督教,自创东学教。崔济愚和洪秀全是一路货色,不过,他比洪教父有文化,提出了“人乃天”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跟主体思想差不多。

当然,对朝鲜这样一个百分之九十九的民众是文盲的民族来说,当年崔济愚拉拢教徒,主要还是靠宣称每天念东学教的十三字教义,拍拍手就能祛除百病,长生不老,教徒一度达到数万人。当年朝鲜是大院君掌权,他果断取缔东学教,把崔济愚等骨干教员以“传播邪教”罪处死。

崔济愚虽然死了,但东学教存在的土壤没灭,闵妃执政后,闵氏集团的**更加严重,加上大灾之年,李经述迁了二百万华北灾民到朝鲜,开荒地不够,占了朝鲜贵族和平民的部分土地,朝鲜内部矛盾更加激化,民不聊生,东学教的死灰提前复燃,星火燎原,到了光绪十五年,仅在忠清道,第二代教主崔海月就聚集了十万教徒,他上书国王,要求给崔济愚平反,取消对于东学教的禁令,为争取民心,还提出“惩办贪官污吏”、“斥倭斥洋”,十万农民军击溃了朝鲜军队,直扑汉城!

朝鲜暴乱,日本人当然不会错过这侵略机会,不请自来!此时,日本天皇已下诏颁布了《日本宪法》,日本首相大隈重信本来还想多搞几年经济建设,但西乡从道等陆军元老再不能忍,以保护各国驻朝公使馆和八千日本侨民为由强行出兵,直扑朝鲜。

袁世凯收到情报,东学教的第二代教主崔海月,带着十万教徒在朝鲜南部的全罗道起事,这些农民手执竹棒和锄头,径直杀入全州府,接着攻下庆尚道,不到十日,又攻下忠清道,一个月内接连占了三省,势如破竹,整个朝鲜南部杀气腾腾,各省教徒密谋聚众北上,意欲攻下汉城,改朝换代。日本人又来势汹汹,在朝鲜待下去会很危险,袁世凯便借机化妆成平民,和亲信阮忠枢一起逃回了国内,对李鸿章和李经述的交代,则是以参加李鞠藕迟来的婚礼!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