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1879 > 第265章 德先生与赛先生

穿越1879 第265章 德先生与赛先生

作者:狼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20:40:20 来源:笔趣阁

在开放报禁之后,李经述渐渐发现,传统的**观念,还是极大左右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这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社会稳定,忠君爱国,是中国人民的本分。坏处就是束缚了人们的创造性。有很多砖家把技术的进步,看作是可以脱离思想解放而存在的东西,李经述觉得这是自欺欺人。在李经述看来,思想上层建筑决定了生产力,思想解放是生产力发展的前提,这用脚趾头想也能明白,如果你在家里的后院种一棵黄瓜,都会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尾巴,给你割掉,这样的社会怎么发展经济?

国会的议长容闳也经常跟李经述说:“西方的工业革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精神的启蒙和人性的解放。”

从1895年到1910年,中国经济已经飞速发展,经济改革取得初步成果,政府每年的收入从相当于7000万两白银达到了十四亿两白银左右,李经述觉得文化改革也势在必行。李经述与北大校长蔡元培、教育总长严复、参议院议长容闳、司法总长梁启超座谈商议后,决定提前发动历史上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于是,中国社会很快迎来了两位陌生人:德先生和赛先生。这两位来自西洋的先生,成为中国启蒙运动最深入人心的形象,他们在风雨如晦的暗夜里为国人点亮了耀眼的灯塔,照亮中国人精神黑夜前行的目标和方向。

在李经述的支持下,司法总长梁启超主办了《少年中国》新杂志,慷慨激昂地宣誓,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新思潮的两大理想,是中国现代文明的两大目标。李经述还亲自为《少年中国》写了发刊词,其中热情洋溢写道:“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的世界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为尊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国民政治。我们物质生活上需要科学,自不待言;就是精神生活离开科学也很危险。科学和民主两者都牵涉一种心力状态和一种行为的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凡事都应该‘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尊重事实。尊重证据’。道德也应有善恶之分。恶的道德,便是伪道德。譬如封建社会男人的长辫,女人的小脚,都应该统统扔掉!唯有民主和科学才可以救中国,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梁启超也写了一篇大气磅礴的《少年中国说》,鼓励青少年追求科学和民主:“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则国**;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一时间,国内舆论为之一新,报纸纷纷主张“以科学代宗教”、“科学的人生观”,扫除牛鬼蛇神的封建迷信活动在全国展开。

李经述自己也到高校视察演讲,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去“煽风点火”,对官本位思想、宗法制度、三纲五常开炮,表达了国家对此次新文化运动的支持。不过,李经述没有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对于一些传统礼仪作了保留,检验的尺度便是人性,凡是符合人性的道德,予以保留和鼓励,比如祭祖的风俗,这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信仰,到了二十一世纪也没改变,这也是孝道文化的一部分,李经述还是很认同的。

在北京大学的德先生和赛先生的雕像落成典礼上,天空万里无云,开阔的蓝天下,校园里的白玉兰飘来阵阵香,李经述对主席台下的一万多名北京高校的学生发表了《一个自由思考的时代》的演讲,鼓励学生的个性自由,李经述慷慨陈词:

“这个时代最大的痛苦,不是物质的匮乏,而是自由思考精神的丢失,是多数人的沉默或媚俗,是个体的世界得不到承认,是个人无法自由获取知识和追求真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会感到个体精神世界的虚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多年轻人,奢谈理想和奋斗。

自由思考,是一种质疑和反思的精神。我们相信,自由思考,是人们精神世界最低层次的需要,就像饿了就需要吃饭,渴了就希望喝水。我们相信,自由思考,是个体意识萌芽的土壤。我们相信,自由思考,是人存在于时空的意义所在。

我们之所以强调自由,是因为自由地获取知识是探索真理的先决条件。我们相信真理,是通过有理性的人自由讨论得到,而不是由某个权威振臂挥出。权威固不可少,但对权威的顶礼膜拜必须打倒。

我们之所以强调自由,是因为我们相信自由是自然普遍的法则。正如每一片红叶,每一丛翠竹,每一点晴霞,只有在自由的山间,才显得如此美丽。

我们之所以强调思考,是因为思考是通向自由王国的必由之路。贫瘠的土地,会产生让人唏嘘不已的悲剧,但精神的荒原,比贫瘠的土地更可怕。

我们之所以强调思考,是因为思考是摆脱精神奴役的必然选择,让每一个人有尊严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让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打破世俗或者自己强加给自己的精神枷锁。

自由思考,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反对不代表反动,我们应当允许不同意见存在于这个多样的世界。而且实践证明,历史上许多的进步,都是由反对的声音推动。

自由思考,需要我们进一步实事求是。我们应当回到问题本身,让实践真正成为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那么一切都会改变,一切都不会太远:包括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

正是因为自由思考,我们才高举科学和民主的两面大旗,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工商立国是一条康庄大道还是万恶之源,市场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力量。我们经济的成就,取决于多数人的幸福感。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政治改革,是迫在眉睫还是应该循序渐进,而是我们的政府怎样才能更有效率。我们的政府能否给人民提供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能否让公平正义在社会得到伸张,能否让每一个愿意工作的人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能让每一个家庭都有尊严地生活。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传统文化是孕育现代文明还是格格不入。我们需要的是这样一种精神:符合人性,在人格上人人平等,人的价值得以实现。我们的道德,应该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发自内心地接受,而不是靠灌输或者被强迫。”

台下的一万多名学生自发鼓起掌,掌声响遍了整个未名湖畔,李经述最后总结陈词:“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社会最大的罪恶莫过于摧折个人的人性,不使他自由发展。社会国家没有自由**的人格,如同酒里少了酒曲,面包里少了酵母,人身上少了脑筋:那种社会国家绝没有改良进步的希望。同学们,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中国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所以你们一定要相信民主,相信科学,相信爱和善的存在,相信人性的善良,终究会战胜邪恶!”

“好!”

“好!”

“好!”

台下一片叫好声,青年学生们热血沸腾。李经述抬手示意他们安静,接着说:“我曾有一个梦想,做大总统,再造中华帝国,用坚船利炮、坦克潜艇,守卫海棠土,让六万万中国人民都活得有尊严!这个梦想,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了。没有哪一个国家,现在敢随便欺负我们中国人,一切的不平等条约都已经废除,香港、澳门、琉球、库页岛、尼布楚,我们都收回了,美丽的贝加尔湖,也成了中国的‘北海’。但我还有一个梦想,让科学和民主,成为中国人民的信仰,让他们都过上泰西腐朽堕落的生活!这个梦想,就靠同学们了!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就坐在主席台上北大校长蔡元培,也带头鼓起掌来。之后,在同学们的强烈要求下,李经述还和大学生们进行了互动,回答他们的问题。

李经述热情和学生们互动,受到了他们的热烈欢迎,学生们提了很多尖锐的问题,其中,一名叫胡适的学生表现突出,问了很多问题,李经述一一作答。

在历史上,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的白话文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同时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还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是二十世纪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思想家。

胡适一生在政治上追求民主、法治、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的实现。他反对暴力革命,坚持渐进的改革。他坚信只有民主制度才真能造成一个稳定的现代国家。他认为不民主,最后一定弄到强大的政府不受监督和制裁的地步。胡适还创造了现代中国的公共舆论,也是对于他的政治理想的一种实践。他全力倡导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出版自由等,是为了争取人民有批评执政党及政府的合法权利。胡适跌宕起伏的一生,“横看成岭侧成峰”,为家事忙,为情事忙,也为国事忙,始终在岁月的年轮中旋转。作为性情中人,胡适宽大为怀;作为书生大使,胡适酷爱自由。宽容与自由是胡适生命中的两大主旋律,贯穿终生,造就了一个多面的胡适,如一面多棱镜矗立在世人面前。但是,因为某些形态方面的原因,胡适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在大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他的思想被很多人误解,甚至弃之如敝履。

李经述面对的胡适,还不到二十岁,即将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他溜滑白皙的皮肤,大大的眼睛,鼻梁上一副厚厚的眼镜。他一开口,就显得滔滔不绝,问道:“您提倡年轻人要自由思想,**精神,但我们到底要怎么做呢?”

在座的师生又都热烈鼓起掌来,李经述抬手示意他们安静下来,接着说:“但是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有公民应当信奉的价值观。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真正了解这个世界,远比急于改变这个世界重要。让自己变得有思想,远比要思想自由重要。从一个追求自由的愤青,到狂热读书,联系历史和实际,获得知性和理性,是当今有追求的青年人必经之路。这个时代,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旧社会向新社会转型,各种观念泛滥,意志稍不坚定,就可能精神分裂,或者成为观念的奴隶。所以你不得不学会思考,用理性去面对真实的世界。

这个世界,终究是你们年轻人的。社会的未来会不会变得更好,取决于年轻人的观念。现在社会的观念鱼龙混杂,有的甚至是歇斯底里,人们也越来越浮躁,已经把现实世界和观念世界割裂。年轻人,要多解决一点实际问题,少一些主义之争。如果非得要学会一种姿态面对世界,相比野火集或怒火,我更喜欢篝火。在黑夜的篝火里,人们可以尽情欢歌热舞,驱散恐惧和邪灵。我喜欢这种感觉,胜过狂躁和烧毁一切的野火。我一直信仰宽容、虔诚、谦虚、爱、理性这些温和的价值观,希望你们年轻人,也喜欢。

你是学哲学的,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要勇于跟两种错误的哲学观作斗争,一种是巫医哲学,就是非理性的哲学,什么气呀,道呀,那些玄而又玄的东西,就值得怀疑。还有现在有一些迎合大众胃口的伪公知,四处煽风点火,一些民粹情绪开始泛滥,这样没头脑的东西,妄图使人们丧失基本理性,我对付这种人,都是直接关到牛棚里面去。第二种就是崇尚暴力的革命哲学,这种哲学,貌似举着替天行道的大旗,实际上是草菅人命。我再强调一遍,中国现行的体制和机制,需要改革和完善,特别是反腐和法治。这不存在争议。中央政府也决心继续深化改革。但绝对不可能把制度推倒重来,稳定发展经济这条道路,是无数中国人用鲜血和智慧走出来的,这是中国改革的底线。中国政府现在的指导思想,有点类似美国大学者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

“理性诚可贵!”胡适点点头,若有所思,说:“我想系统学习实用主义哲学。”

李经述点点头,说:“前段时间我访问美国,刚好拜访过杜威,我可以给你写一封推荐信,你可以拜杜威为师。不过,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

胡适问道:“什么条件?”

李经述笑着说:“你胡适学成后,可要回国效力啊。不要像现在很多北大的毕业生,到国外留学就不回国了,数典忘祖可不好!中国人民需要你们这样的青年才俊。”

胡适回答说:“大总统放心,学成后,我一定会回来的!”(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