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纨绔公子 > 114.夷狄之争

大唐纨绔公子 114.夷狄之争

作者:小卓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3:18 来源:笔趣阁

在长孙凛看来,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忒是很奇怪的,明明是一件好事情,或者即便不是好事情也没有什么坏事情发生,他就偏偏要把事情想到坏处去。就比如说小学生扶着老奶奶过马路,就会被同学背后说他向老师邀功;再比如说好心给灾区捐款,却被人说成是沽名钓誉做广告。

总之有许多事情若是别人应是将你往坏处想,那么你也是有理说不清楚,更何况若是对方故意找你茬。

李承乾的一个别有用心的斜眼,长孙凛就知道这家伙肚子里的坏水就在打转,果然当大臣们呼完万岁,拼命奉承之后难免都觉得嗓子有点干,纷纷拿起酒杯喝酒的安静时刻,李承乾便是皮笑肉不笑地上奏道:

“父皇,适才诸位大臣高呼天可汗之际,儿臣不巧看到长孙三郎只是兀自喝酒,脸上还带着几分讥笑之意……看来三郎似乎对父皇这个天可汗有所异议?”

李承乾此话一出,在场之人都不免纷纷议论起来。长孙凛轻微一笑这个动作估计没多少人注意到,只是他之前的确是兀自在一旁自顾喝酒,至少在他身旁的几个大臣却是能看到的。说谎的时候真话和假话混在一起是最容易让人相信的,因此大家也就没有在意长孙凛的笑到底是讥笑或者是善意的微笑。

长孙无忌自是颇为担心的望望儿子,看看皇上。皇上代表着压在他头上地一座大山。而儿子身后的老娘自是代表压在他身上的另一座大山。虽说李世民这个皇帝相对来说比较大度,但是若是让皇上觉得毫无面子,龙颜大怒施以惩罚地话。他这个胖子可要被两座大山给活活压扁。

李泰眯着本来就很小的双眼皮眼睛,幸灾乐祸地等待着场上即将发生的狗咬狗事件,场上针锋相对的两个人都是他所不喜欢的,无论是谁出糗都是他所乐意看到的。

李治则是莫名其妙地睁大眼睛看着,就他的岁数而言,似乎还很难理解这其中的含义何在,只是若是能看到那个抢走自己姐姐地家伙出糗,他便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

而李世民不愧是一代明君。即便是后来几年因为得意自满而显得有些骄躁,但你也不能否认唐太宗当政期间甚少迫害忠心耿耿的大臣们,无论他是不是在做表面功夫。

听到李承乾的话之后,李世民也只是微微一怔,他也明白这两个孩子之间有矛盾,便捋了捋胡子,饶有兴趣地看着长孙凛等待他的辩解。毕竟长孙凛前几次在他面前的辩论让他印象深刻。老皇帝的心情也正是大好之时。李承乾似乎没有挑对时候。

若是其他人,当得知自己被他人在皇上面前说了坏话,自然会立马为自己辩护,毕竟这种无凭无据地事情也就看是谁地嘴巴厉害,行动更快。长孙凛接下来的动作出乎在场的大臣们的意料,他依然是若无其事地拿起酒杯,从曲流中捞起一觞酒,不慌不忙地仰起脖子一干而尽。急得长孙无忌想拿起桌上的酒杯往儿子身上砸去,因为他甚至能感觉到儿子闻着酒香的鼻翼耸动。

旁若无人地兀自喝完一杯酒之后。长孙凛在大家的注视下,神情自如地走出了宴会正中,挥了挥手把正在演奏的歌女乐工都示意退下。顿时场内是鸦雀无声,大家都在等着看长孙凛的发挥,或者有些人在等着看他地笑话。

此时因为酒精在血液中的流动。半醉半醒的长孙凛正处于极度亢奋的状态。他倒也镇静自若地先向李世民行了个敬礼。毕竟穿越人士在人家的国土之下,不得不低头以示尊敬。

“自汉朝以来。我中原一直深受被北方戎狄侵扰之苦,如今皇上能被四方夷狄尊为天可汗,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大唐子民能得一明君,免遭北狄窥边侵略之苦,对于黎民百姓来说可谓是一大圣事,这个我是没有什么异议地。”长孙凛地言语中虽然肯定了天可汗这一名号,但他的语气中似乎还有下文,李世民便耐着性子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然而我有异议地是皇上所说的自古皆贵中华,轻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微臣认为,皇上似乎是贵夷狄而轻中华……”

此言一出,原本鸦雀无声的大厅充满了大臣们的小声议论,李世民倒是不置可否的笑了笑,长孙凛的这一言论让大家都觉得怪异,李世民自认自己是汉人,自是不会胳膊往外拐的。

“皇上乃一中华皇帝,怎么会贵夷狄而轻中华呢?此言真是荒谬之际,有损我父皇的圣名!”李承乾自是不放过这等机会,跳出来要狠狠地踩长孙凛一脚。

“太子不得无礼,让长孙卿继续说下去。”李世民做了那么多年的皇帝,连魏征频频犯颜进谏他都能听得下,大度自是比李承乾好得多。

长孙凛得到皇帝允许,自是娓娓将自己的想法道来:“臣听闻前些日子新罗遣来使者向皇上进贡了两名貌美如花的女子和一些奇珍异宝、珍禽异兽?而后皇上竟然赏赐了数万匹绢和瓷器给新罗国王?”

“朕已经让那两名新罗女子跟随新罗使节一道回家乡去了。”李世民以为长孙凛和其他大臣一样,是在进谏其不要沉溺美色之中。

“臣还听闻凡是外籍胡人到华,每人每年只需出5文、10文不等的丁税,甚至还可以免除一切?而这些胡人居赀殖产甚厚,信手可出千金,积蓄资产亿万计者?”

唐政府对外籍工商业者在经济上给予的这种优惠待遇,实际上是对外籍工商业者来唐从事各种经营活动的一种奖励。这与后来的改革开放似乎有些相似,而改革开放的种种对外资鼓励的措施,目的是为了吸纳外资促进国家建设。

唐朝政府这一措施却是是有着一种在政治上以点缀天朝上国门面、扩大国威和政治影响,在经济上以满足最高统治者对于奢侈品的需要而对外国商人给予的一种优惠政策。

李世民不明所以的点了点头,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每一代封建皇帝,都是对外贸易更多当做一种朝贡和赏赐的关系,他自是不觉得有什么奇怪。

“而臣却知道,按照赋役之法规定,我大唐百姓每丁每年需要入租粟二石;臣还知道凡是大唐入匠籍的工匠,每年需要交纳二丈丝织品再加三两绵,或者交纳二丈四尺麻布再加三斤麻?每年还需无偿服役20日?”

在贞观时期,李世民实行的是轻徭薄赋,农民的赋税实际上也不是很重。但唐王朝将歧视压制民间工商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手工匠们的赋税却是相对来说不甚公平。长孙凛与火药坊的工匠们混熟了,他自是想为这些工匠们抱不平。

尽管长孙凛没有说出任何评论之言,只是如实描述事实,但外籍胡人和大唐百姓两种差别巨大的待遇,也足以让在场的官员听出了所谓的“贵夷狄,轻中华”的意思。

这时候,李承乾资历太浅,自是无法再跳出来辩驳。而思想保守的萧却是站了出来,撅着两片小胡子呵斥道:“这胡人来话朝贡,给皇上献上当地最珍贵的稀世之物,那是显示他们对我大唐皇上的忠心和敬仰,怎可与百姓纳税相提并论,怎能用钱帛之物来衡量呢?!”

“若是没有百姓们出的这一石一石的赋税,若是没有工匠们出的一匹一匹的布绢,那这国家何来?大唐的军士们怎能吃上军粮?没有军士保卫边疆安全,没有国家,又怎会有四方来朝膜拜献供?臣记得皇上曾经说过: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皇上再对朝贡之人赏赐之时,在对外籍胡人纳税之时,望能不仅算政治帐而且也要算一算经济帐,否则这必是劳民伤财之举。”

尽管长孙凛此时白皙的玉面已是面红耳赤,但在俊美的五官衬托下,倒是显得颇为耐看。加上他在举止上行为得体,不卑不亢,让在场的大臣们即便是表面上没有表现出什么,心底却对这个年轻人颇为行赏。

要知道在场的都是朝廷上品阶最高的官员,或者是其他蛮夷各族的首领和各国使节。想想大唐在这个年代世界上的地位,更不要小看那些蛮夷首领,想想中世纪称霸欧洲的古罗马帝国却被东方这些蛮族给一点一点侵蚀,最后只剩下了君士坦丁堡这么一小片国土。把这些首领都聚在一起,加上世界第一强国唐朝的皇帝和大臣,这就足足堪称是中世纪的G8峰会。而长孙凛,则是在这场“G8”峰会上侃侃而谈,表达着自己超前的思想和观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