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纨绔公子 > 42.武家有女

大唐纨绔公子 42.武家有女

作者:小卓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9:46 来源:笔趣阁

稻穗弯弯一片黄,

秋风邀雨过田庄。

此生已付农家乐,

早带妻儿赶割忙。

秋风一眨眼,大地披上了金色衣裳。夕阳西下,小山村里,牛羊徐徐归村。柴门外,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在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孙子。麦子香味四飘,那亩亩庄稼,远看好似翻滚的千层波浪。麦田里的野鸡叫唤着自己的配偶,桑林里的桑叶已所剩无几,蚕儿开始吐丝作茧,营造自己的安乐窝。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

在小山村附近的黄土大道上,一辆马车正缓缓向荆州方向行驶,三四十家丁慢带马,前后左右,不敢轻离。一阵娇嫩的欢笑,夹着一个男子的哈哈大笑,飞出马车外来。

这马车内坐的是一家四口人,乃是一对夫妇带着两个女儿。其中老者越有五十来年纪,长着白净脸儿,三捋长须,身着一身官服。盛装妇女虽然年数已大,却也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两个小女孩长得是花一样的容貌,玉一样的肌肤,以后绝对是颠倒世人的主。

“爹爹,这外面的景色很美。”年龄更小的粉妆玉琢的小女孩搂着老者的脖子撒娇道,她又转过头,对身边略大的少女问道:“阿姊,你又在看《汉书》吗?”做姐姐的头也不抬,只是点了点头。

“这一路上车马劳顿的,你这孩子还看书看得如此入迷。”在一旁的母亲发话了,她摇了摇头。

“娘,你不知道,阿姊最爱看汉朝宫廷的故事,尤其是那吕夫人,她的故事阿姊都说与我听了。”小女孩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娇生惯养,天真无邪。

“爹,娘,女儿不想叫二娘,女儿想另取一个名字。”正在看书的大女孩突然放下手中读物,郑重地向父母说道。

“哦,二娘想叫什么名字呢?”老者慈爱地看着初长成的女儿。

“女儿想取名为‘曌’。”

“照?这作何解呢?”

“此乃女儿所想的新字,上边为日月,下面为空,取义“日月当空”,女儿想像那太阳和月亮一样普照着万里江山”。少女眼睛闪亮,态度很认真。

“小女儿家胡闹!”妇女轻斥了女儿一番。

原来那身着官服的老者乃是新上任的荆州都督武士彟,这武士彟发迹的经历也称得上传奇。在他年轻的时候,正赶上隋炀帝统治时期。隋炀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但有个毛病,就是好大喜功,喜欢大搞基本建设,到处修建离宫别馆。特别是他修建东都洛阳,对建筑木材的需求量特别大。武士彟是个精明人,他看准了这个商机,开始做起长途贩运木材的生意,借此发家,一夜暴富。

后来李渊太原起兵,武士彟倾其所有,把万贯家产都献给李渊。他的投资非常及时,李渊做了皇帝后,论功行赏。武士彟虽然没有什么战功,但是一直主持军需,保障后勤,也成了十四位太原元谋勋效功臣之一。

武士彟中年得志,婚姻却是不顺。自他做了工部尚书以后,首任妻子相里氏一病不起先他而去。唐高祖李渊便亲自给他做媒来了,经过千挑万选,最后就选中了杨氏夫人。

杨氏是什么背景?她是隋朝四贵之一观王杨雄的侄女,杨达的女儿。她的伯父和父亲都是隋朝的宗室,也都做过宰相。算是正宗的金枝玉叶。杨氏少有大志,小的时候不喜欢做女红,喜欢阅读文史书籍,因此被家里的长辈认为是“隆家之女”。但奇怪的是,这么优秀的女孩在婚姻方面却是高处不胜寒,她跟武士彟结婚的时候,“芳龄”已经四十有四了。

晚婚的杨夫人生育能力颇为了得,以四十多岁的大龄,还一连生下了三个女儿。大女儿已嫁给了贺兰氏,如今跟在杨氏身边还有两个年龄尚小的女儿武二娘和武三娘。

那要造新字给自己取名的乃是武家的二小姐武二娘。二娘自幼读得满腹诗书,行坐端正,像同时代的所有官僚人家的少女一样,过着无所用心、养尊处优的生活。

武士彟最初是三品的工部尚书,在长安当官,唐高祖晚年,他转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从此离开了京城。此后,他陆续担任过豫州都督、利州都督,现在也奔赴荆州上任。从现代的地理概念来看,扬州在江苏,豫州在河南,利州在四川,荆州在湖北。由于武士彟四方为官,武二娘也就追随着父亲跑遍了半个中国,绝对可称之为“行万里路”。又因为她的母亲杨夫人喜欢文史,不擅女红,家庭的耳濡目染,母亲的言传身教,必然对女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武二娘也像母亲一样熟读文史,便可称之为“读万卷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然是增长见识与才干的最佳手段,这使得武二娘较之一般官僚人家的少女更加聪明和勇敢。

如果二娘一直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然后依据门当户对的原则嫁给一个门户相当的人家,她的智慧和勇气也终究会消磨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然而二娘却一直不甘于平凡,她充满了强烈的渴望,恨不得化成苍鹰,飞到广阔的天空中,飞到可触可摸的未来生活……

唐太宗即位之初,国家经过隋末以来的战乱,经济凋敝,民户凋残,与西汉初年的经济形势有着极为相似的情形。隋朝的富庶与强盛,在隋末之乱中化为乌有。

然而太宗即位后大力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使得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贞观四年,关中地区农业获得丰收,流散人口相继返乡务农,米斗不过三四钱,牛羊遍野,人若是出远门也不用带干粮,走到哪里都有热心人招呼。

太宗看了上报的文书后大喜,设宴招待群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