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纨绔公子 > 106.皇上驾到

大唐纨绔公子 106.皇上驾到

作者:小卓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9:46 来源:笔趣阁

自从皇后去世后,中年丧妻的李世民顿时变得哀伤颓丧,终日沉浸于对皇后的思念当中,在追忆中令人心驰神往,浮想联翩,同时又徒增惆怅伤感,几乎无心处理朝政。他的生命好像萎缩了一般,成了一具“走尸”似的,心灰意懒,万念俱灰。

朝中大臣看着皇帝被丧妻之痛折磨成这样子,与他向来刚强不屈、一往无前的气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都十分担心。于是几位近臣便商议,设法使皇上恢复朝气,还振其壮志雄心。

秋天到来,这是最好的狩猎季节。李世民带着一群近臣侍卫,浩浩汤汤地前往郊外的皇家林苑打猎。李世民本来就酷好骑射,如今四海升平,他也许久没有征战沙场,也只有在打猎时才能找回当年所向披靡,武功扫平四方的感觉。

一场酣畅淋漓的打猎行动结束后,李世民便在林苑里停留下来,摆酒设宴,燃起一堆堆篝火,跟跟随身边的群臣们一起品尝刚收获的各类野味。野味野菜纷纷摆上食案,恍若野炊一般,免除了礼仪,也免除了音乐。杯筹交错之间,在场之人时而站起,时而坐下,喧哗笑闹,君臣之间气氛轻松热闹。

“岁月如梭,当年你我二人还是翩翩少年,如今都已过了不惑之年,成家立业养儿。有凤儿陪伴,无忌你是轻轻松松、潇潇洒洒地过日子,而我却鸿雁失伴……”李世民看着身边坐着的长孙无忌,叹了口气,言语中隐隐透露出一种伤感和压抑的情调。

“陛下,我看你两腮塌陷。眼圈乌黑。可要节哀顺变,保重龙体。”长孙无忌见他如此伤感,便担心地说道。

“我李世民久经沙场,浮沉三十多年,迭经风浪,不如意事经历过十之**。唯独无垢这一贤妻,让我打心底感谢上苍。可惜天予其德才而不假其寿。”李世民双眼微眯。陷入了一种短暂的沉思。

“皇上圣武神威,开创了空前的贞观盛世,万世不朽。只是当年汉高祖从马上得天下,却不以马上治天下。皇上还是要以天下苍生为主。切莫因为伤事而忽略了黎民百姓。”长孙无忌一手擦掉了嘴角和胡子上地油水,一本正经地劝谏道。

“无忌放心,我虽遭此人生之大不幸,然这人生在世,谁不经受个七灾八难的。大丈夫应拾得起,放得下。”李世民便是挥挥手,朗声大笑一番。往昔的壮志豪情似乎又回来了。

群臣见皇帝龙颜大开。这些日子的压抑情绪也都一扫而空,大家思潮翻滚,由此及彼,谈论起古今得失。

“皇上,臣听闻尚书省奏称:近来掖庭宫遴选宫女,有得出身微贱,没有家教,不懂礼仪;有的因父兄犯罪,没入宫中。满腹积怨。请求自今而后,内宫及东宫若有空缺,都应该选择有教养的良家女子充任,以礼聘纳。凡是没收入宫的女子,或者出身微贱地女子。都不得再补充到掖庭宫。”魏征经过多年的官场生涯。已经成为了一个进谏高手,他见李世民龙颜大悦。便上前问道。

“他们说得极是合理,后宫的确有必要做些调整。”李世民点头称是。

“臣听闻皇上诏令招前朝同事舍人郑仁基的女儿郑氏,聘为后宫地充毕?”魏征进一步问道。

“是有此事。”

“郑氏在襁褓之时便已许配给世家大族陆家的小儿陆爽。微臣认为此事所为,有损皇上声誉,恳请陛下收回诏令。”魏征一步一步将进谏之言点点说出,倒是有几分技巧。

李世民闻言愣了一下,顿时便是皱了皱眉头。房玄龄等大臣见状,便出面辩白说道:“之前已是问过郑家,郑家与陆家没有正式婚约,郑氏乃是一个身家清白的女子,怎会有损皇上声誉?况且诏令既已发出,不可随便中止。”

魏征咧嘴一笑,道:“既是皇上问到,郑陆两家怎敢拒绝,即便是已有婚约,他们也只得否认。否则以后皇上一个莫须有罪名下来,岂不是百口莫辩?”

“传令下去,将诏令收回。”李世民叹了口气,刚才稍有起涨的情绪又跌落下来,“唉,皇后走后,这后宫也就跟着乱了套。”

“皇上,臣听闻已故大臣,曾任荆州都督的武土家中有一女儿尚待字闺中,尚未婚配,正处豆蔻年华之际,却已貌美如花,才华出众。”曾任并州都督的李凉见皇上因郑家女之事而扫兴,他便想起了在并州之时监护武士葬礼时,曾经见过的那个绝世美丽地少女。

李世民正思及爱妻,心中扫兴不已,便是摆摆手命令收拾一切回宫,只是李凉这番话却是记在了心中。

在回宫地途中,李世民看到长安朱雀大街上的繁华景象,想到自己就位以来,大唐威加四外、万国来朝;百姓安居乐业、仓禀丰实;踌躇满志的笑意又冲刷了他刚才的扫兴,路过宫城途中,看着与自己同车解闷的长孙无忌,他忽然想到了未来的驸马长孙凛,便笑着对长孙无忌说道:

“三郎可是长大了,稳重了,不再是两年前那个胡作非为、不知事的黄毛小儿。”

“这孩子横冲鲁莽的性格尚未收敛。”长孙无忌只是尴尬的笑了笑,昨夜这小子还跟东宫之人打了一架,带着一身触目惊心地血迹回到家中,若不是他拦住,窦凤差点就气冲冲地跑去找肇事之人算账。

“这宫城离军器监的官署不远,朕倒是想去看看他新建的火药署究竟做得怎么样。”李世民说完便下令车子转向往军器监方向走去。

话说长孙凛与徐孝德两人一个下属一个上司,却是为了缺勤责罚一事,两人谁也不让步地对峙着,即便是有张封等其他同僚在一旁劝阻。

但长孙凛却是拒不接受惩罚道歉,他能够接受军队中的军法的杖刑,那是因为在军队这个特殊地环境,你也只能恩威并济才能收拾那些五大三粗地家伙。可是若是到了普通生活中也要实行这样的体罚,那么他脑袋里地思想便是立刻对这种带有封建奴役味道的惩罚产生了逆反的心理。

徐孝德更是不可能对这个无视上司威严的下属让步,本身就是长孙凛无假擅自离开岗位,如今又违抗命令抵抗惩罚。他若是向这个纨绔公子低头,那以后军器监里他这个监正,就是名存实亡。

“皇上驾到!”正在这二人眼睛瞪眼睛,各自执拗,气氛紧张尴尬之时,只听见外面传来太监尖利的声音。

唐太宗这次到军器监巡视本来就是心血来潮,加上刚才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到了正在对峙的二人身上,听到太监的传号,军器监里的大小官员便是来不及反应,顿时乱成了一团。

李世民走入军器监官署后,发现众多官员凌乱地从一个房间涌出,而并非他所想象地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认真做事。便是一脸不悦地望着为首出来的徐孝德,沉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大小官员在向皇帝行完君臣之礼后,便是战战兢兢地退在一旁。徐孝德为官多年,渐渐稳住自己的情绪,看了一眼皇上身边的长孙阁老,思索一番,他还是上前向皇上将刚才发生之事一一如实禀报。

长孙无忌听完徐孝德一番叙述后,便是头上汗流淋漓,满脸通红。这个孩子哪里改了性子,昨日还和东宫之人打了一架,今天又违抗上司责令。这性子甚至比以前偷鸡摸狗更甚,要知道以前他得罪的不过都是些百姓弱者,而现在得罪的人都是朝中大官或者东宫太子。

李世民看了一眼那个头上还缠着布条的俊逸少年,这小子身着轻便绯色绣边锦衣,英姿飒爽,一表人才,其桀骜不驯的性格倒是和自己当年有几分相似。虽然是这么想的,他却是毫无表情坐到了官员为他准备的椅子上,喝了一口茶后,有条不紊地把长孙凛传到跟前,问道:

“刚才徐监正所言可是当真?你这个弱冠之年都未到的小子却是非议我大唐条律?”

尽管父亲长孙无忌在一旁干着急地对他使眼色,长孙凛却是傲然一笑,朗声说道:“这有何不可的,大唐条律出自小部分人之手,却要管天下之事,束天下之人。天下之事出自天下人,天下人自有权议天下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