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纨绔公子 > 6.议事

大唐纨绔公子 6.议事

作者:小卓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3:18 来源:笔趣阁

突厥是当时我国北方长城以北的一个少数民族,游牧于今阿尔泰山、鄂尔浑河流域一带,疆域最广时,东至辽海,西达西海(今里海),南到阿姆河南,北过贝加尔湖。南北朝时,势力最强大,北齐、北周争着向突厥讨好、朝贡。隋文帝派杨素领兵把突厥驱逐到大漠以北。但隋末大乱,,突厥又强盛起来,形成对唐朝最大的威胁,边疆最不安定的因素。

太宗刚即位时,突厥曾倾国而出,进军到渭水便桥以北。李世民挺身轻出,显示军威。先是谴责颉利负约,后又以礼示好,与突厥结盟。不费一兵一卒,以其冷静果敢的智慧,避免了较大的损失。

长安,太极宫。

周围有一圈大理石的平台,外侧装着美丽的柱墩和栏杆。大殿和房间都装饰雕刻着镀金的龙,还有各种鸟兽以及士兵的图形和战争的图画。屋顶也布置得金碧辉煌,琳琅满目。前后出廊硬山式,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脊饰五彩琉璃龙纹及火焰珠。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内“彻上明造”绘以彩饰。内陈宝座、屏风;两侧有熏炉、香亭、烛台一堂。殿前月台两角,东立日晷,西设嘉量。

大殿非常宽敞,此时正是上早朝,一大群官员正肃穆的站在大堂,只见高高在上端坐的,乃是一身形伟岸,眉主平,向上扬,鼻梁挺直,虬髯壮冠,一袭金黄长衫,通身绣九条金龙。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却给人以不怒而威的威严。正是堪称“千古一帝”的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

“众爱卿今日有何事可奏?”

“禀皇上,戎狄兴衰,专看养马,如今突厥民饥畜瘦,这是将亡的征兆,不会超过三年。“刚出使突厥回来的鸿胪卿郑元璹上前禀报道。

太宗顿了顿,同意了他的看法。这时群臣多数开口劝皇上乘机进攻突厥。

太宗看了看正在一旁静立的大舅子长孙无忌和尚书左仆射萧瑀,问道:“颉利君臣混虐,必定灭亡,如今进攻,朕却刚刚与之结盟,如不进攻,又怕失去机会,对此萧卿和长孙卿有何看法?”

萧瑀赶紧上前回了句,认为如今进攻正合时宜。胖胖的长孙无忌在一旁皱了皱眉,便说道:“突厥没有入侵边塞,吾等弃信劳民,非王者之师也。”

太宗沉思了片刻,尽管没有什么言语,脸上却是一片肃穆。大殿上鸦雀无声,众官员都知道太宗的习惯,安静下来等着皇上发话。

“新与人盟而背之,不信;利人之灾,不仁;乘人之危以取胜,不武。纵使其种落尽叛,六畜无余,朕终不击,必待有罪,然后讨之。”唐太宗思索了半天,终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不可……!”

太宗这话一出,却有人不干了。左领军大将军程知节一个上午听文官们唠唠叨叨叙述些无聊的政事,好不容易听到有仗可打,刚开始兴奋起来,谁知皇上却以不仁不义为名,把这事推开。一时冲动,便急急跳了出来。

太宗定睛看了看程知节,心中暗笑,这厮这么多年了性格还是没有变化。只见他双眉剔竖,两目晶莹。疙瘩脸横生怪肉,邋遢嘴露出獠牙。腮边倦结淡红须,耳后蓬松长短发。粗豪气质,浑如生铁团成;狡悍身材,却似顽铜铸就。虽然身着官服,却是一副山贼的模样。

“有何不可,程卿家请说。”太宗眼睛半眯,貌似认真,实则在闭目养神。从五更开始上朝,一直忙到现在,即使是皇帝也会累。

“皇上,我是粗人,不习那些仁义道德。然突厥曾在玄武之事,乘皇上即位伊始,国事未定,倾国而出,攻入中原。若非皇上英明神武,化干戈为玉帛,否则我大唐必有一战。他们那时怎么没跟我们说仁义道德呢?常言道趁你病,要你命。目前突厥气术减弱,我程知节认为,更应趁这时候,把突厥的命脉给抓在自己手中。”程知节大大咧咧的站了出来,倒还能说出几分道理。许多官员都连连称道,尤其是几位打仗出来的将军。

太宗依然眯着眼睛看了看下面的这位爱将,他知道这不安定份子估计这两年安定日子过烦了,总想挑些事情来做。算算老程也过了不惑之龄了,怎么还和毛头小子一样热衷于战事呢。

“朕并非把突厥放下,只是现在时机尚未成熟。”太宗突然睁开双目,两只眼睛炯炯有神。“李靖听命。”

“臣在!”话音刚落,又一伟岸将军站了出来。只见其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李靖也是好战份子,听到皇帝一声令下,便知自己好事将近,乐呵呵的出来应道。

“朕命你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年末之前召集操练十万战士,等候命令。”太宗有些无奈,你说这几位功勋凛凛的将军,都大把年纪了,不在家安享清福,还如此热衷战事,他也只能做些表态出来,不过这事是老程提出了的,太宗偏不顺他的意,专拂他的面子。

“臣遵旨!”李靖像是被分到糖果的孩子般,还不忘挑衅般的望了一眼旁边的老程,气得那位程咬金一把拂袖。

“众卿家还有何事要禀?”太宗感觉有些疲倦,前几天闲殿使送来一只鹞鸟,还会在人的掌心里跳胡旋舞,他可是想回宫去都这只小鸟玩。

“皇上!”只见一位相貌平常,却一脸严肃的文官站了出来,这时原本静悄悄的大殿有了几许嘈杂,太宗甚至听到下面有官员牢骚道“又是这位仁兄。”

“魏卿家请说。”太宗有些犹豫,这老兄今天早上难得安静一回,现在出来,应该不是什么大事,难道是为了国舅家那小子?

魏征,少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好读书,多所通涉。贞观初年,被授秘书监,并参掌朝政。他是以敢于犯颜直谏而出名。

“臣听闻齐国府上长孙家昏阙了数月的三公子已经清醒……”虽然说的是长孙家的事情,魏征还是两眼紧盯着太宗,一脸正义。

长孙无忌虽然没有太宗这般警醒,现在他也明白这魏古板在殿上提出此事,绝非问候这般简单,冷汗簌簌流下。这魏征仿佛是在自己装了眼线般,凛儿才刚醒来不久,他怎的恁快晓得。长孙无忌可不知道,就他儿子那魔王的名声,此事已经传遍京城。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嘛。

“臣闻长孙三公子数月前曾对方时问侯爷家的孙女做出天下不容之事,后因长孙公子昏迷数月,此事也就不了了之。然如今长孙公子业已醒来,是否该给方老侯爷一个交代。”魏征可不顾忌同行长孙无忌就在大殿上,嘿,这老头,即使是皇帝他也敢直言。

唉,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太宗最怕的就是碰到这事,所以他一直都没提这事。可这魏老儿不管,偏偏还在大殿上提出。

“长孙卿家,可有此事?”太宗无奈,转而问向大舅子。这皇帝装糊涂也装的忒假,上个月还遣人送来了宫中的药膳,这几个月来宫中御医可是把长孙家的门槛给踏破了。

“这个……吾家三儿确是初醒过来,然数月以来方家从未提过这事,此事还需待下官回去细问。”长孙无忌目前也只能扮糊涂,好在方家也是哑巴吃黄连,并没有找自家的麻烦。

“皇上,按照武德律,不和谓之强,当处刑二年,如折齿或折指以上,依凡斗加斗折伤一等论罪。”魏征可不管,他要把他所看不惯的事情给处理掉。

这是殿下一片喧哗,许多原先秦王府的旧臣都瞪眼看向魏征。你说那事主方家都没出声,你魏征何以狗拿耗子。

凛儿啊,凛儿,你何以做出这等事情。太宗暗暗苦笑,要真把这个侄儿放入监牢,无垢和凤儿还不把自己给吃了。

李世民虽然在历史上以严律正直而出名,但他无论怎样还是有偏私的。据说是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兴致很好,就命大臣们做诗互相嘲讽为乐。于是国舅爷长孙无忌就拿欧阳询来开玩笑,说起这欧阳询,欧阳询的相貌却长得实在丑陋奇特,活像一只大猴子。欧阳询恐怕也长得实在太像猴了。所以诗中长孙无忌讥笑欧阳询“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活脱脱地一个猿人形象。而欧阳询虽然丑陋,却也机敏聪明,他马上反唇相讥,长孙无忌长得比较矮胖,一张大圆脸。欧阳询攻击得更过份:“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团团。”溷,是肮脏污浊的意思,长孙无忌就算长着一张大饼子脸,和心地肮脏不肮脏有什么关系。李世民见闹得比较过份了,马上来了个刹车动作——李世民沉下脸来说,你难道不怕皇后听见吗?从此事看出,唐太宗还是偏袒自己的大舅子,他大舅子嘲笑人家可以,人家说他舅子两句就不行了。更何况长孙凛还是窦凤最宠爱的儿子。

“行了,此事待长孙卿家回去问明情况再说。”太宗意兴阑珊,摆了摆手,使出了拖字决。他明显感觉到长孙无忌那胖胖身体松了口气。

“陛下天生圣智,承受天命,贞观初年,陛下以年青之姿,抑制嗜好**,亲自实行节俭,内外安乐宁静,朝政清明。子贡问治人。孔子曰:“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子贡曰:“何畏哉?”孔子曰:“不以道导之,则吾仇也,若何不畏!”此事涉及的不过是一世家子弟,受害者也不过是一小女子,然从小窥大,事发之初,多位官员对此数番推却,置之不理。若非之后的意外发生,此事恐怕是不了了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此事如这般处理,看似放过了一少年,实则放过了朝政之清明。”魏征顿了顿,继续说下去:“况高祖入长安之时,曾向方侯爷承诺,保其一家安平。皇上,此事在公在私,都不可模糊啊。”

太宗闭上眼睛,叹了口气,说道:“此事需查,也不能立马做出答复,待朕查明之后,必然会给方家一个交代。退朝。”

太宗毫无兴致地回到了内廷,身边的小太监小李子也是个善察言观色的主,他看到主子一脸无趣,便跟上前去行了个礼,说道:“那训鹞鸟的坊主还在下边后者,皇上,您看是否让他……”

“让他下去吧,今日朕没有什么心思。”太宗心里正在琢磨着该如何去处理此事,无垢那边还好说话,她虽然也宠这个侄儿,但也是明白事理。倒是凤儿那就难面对了,别说把凛儿收监了,小家伙要在宫中多呆一日,恐怕她也会急冲冲地进宫要人。不过即使不是无忌,凤儿的缘故,他也不舍得把凛儿怎么样,毕竟这孩子是自己从小看到大的,和承乾,泰儿一样,在感情上他也算自己的儿子。

“皇上,长孙大人在外边候着,想入廷与您议事。”小李子回来后还带回一个人。

“让他进来吧。”呵,不用想也知道,也只有长孙无忌可以随意进入皇宫。

胖胖的长孙无忌一颠一颠地挺着个大肚子走了进来,白皙的脸上也许是因为行走的缘故已经开始淌汗。这长孙无忌现在虽然形体膨胀了,年轻的时候可是个英姿勃发的少年。都说三代才出一个贵族,其父系是北魏皇族后裔、母系是北齐皇族后裔,所以说她的出身是“门传钟鼎、家世山河”倒是一点都不夸张,这贵族气质必然是生来俱有的!”不说别的,单看长孙皇后短短三十年给李世民诞下七个孩子,这足以说明长孙家的遗传。

“无忌,不用说,我也知道你为何而来。先与我下盘棋”当年没有大唐,没有贞观的时候,就有了两人的友谊,因此在私底下,太宗和长孙两人还是保持一种非常亲密的哥们关系,没有谦语也没有繁文俗礼。实则是李世民的容人之态,史上许多功勋的开国功臣都没有落下好结局,然凌烟阁的二十四功臣除了几位逆反之贼,皆得以安享晚年。

而此时的两人更没有什么君臣之礼,只见两人蹲在一角落里围着一盘黑白交错的围棋,你攻我守,好不热闹。唐代统治者对围棋的重视,使围棋在更广大的范围内获得更快的发展。因此,唐代棋手多如星云。唐高祖李渊很喜欢下棋,《旧唐书.裴寂传》上说,他留守太原时,有时整天整夜地下棋。高祖的第四个儿子李智云,也是个棋迷,他甚至把围棋当作一门学问加以研究。

太宗虽然不是棋迷,但他却把此当做一种思考的方式。也许是下棋可以让他冷静下来。而长孙无忌本身就是文官,琴棋书画他或多或少都能懂些。

“是怕回去凤儿不让你入卧房?”太宗刚下一子,突然冒出一句话来。

“唉,自那不肖儿昏阙后,我就一直睡在书房。到现在还没准入。”长孙无忌擦了擦额头的汗,胖子怕热,那是真的。这年头还没有温室效应,没有汽车废气和空调。这长安城的春天在皇宫里依然是很凉爽的,这长孙还能淌出汗来。

“哈哈,无垢什么都好,就是过于温婉,但要论手段品性,凤儿才是后宫最合适的人选,唉,凤儿是我这一生的遗憾。”太宗眼咪咪的贼笑道。

这下某人可不干了,夫人可是长孙无忌心头的至爱啊。他无赖的挥手一弄,整盘棋子汀汀汀的乱掉了。“李二,你敢再说一遍,我长孙可就对你不客气了……”

“哎,你这个无赖,我刚才明明快赢了,你这胖子,借机耍无赖!”两个老顽童竟然和孩童般吹胡子瞪眼起来。

想当年,李世民和长孙无忌还是英俊的少年郎。

父亲长孙晟一病而亡,长孙无忌和8岁的妹妹不容于异母兄长,跟着母亲投奔舅舅高士廉。幸好高士廉是个知书达理的厚道人,无忌不用为生计发愁,还得到了舅舅的大力培养,逐渐成长为一个饱读经史的少年。

有一天,高士廉带回来一个喜讯,他替无忌的妹妹订下了婚事,李渊家的二公子李世民。奇妙得很,长孙无忌和未来妹夫李世民,十分投缘。

隋大业中,窦轨,岐州平陆(今山西平陆县)人,为资阳郡东曹掾,后辞官回家。窦轨是名武将,膝下有一女,单名凤,自幼不喜女工,好习武。后师从于武林三圣之一天山老人。一次下山回家探望父母,与这哥俩不期而遇。窦凤当时虽只是“豆蔻梢头二月初”,却已是出落楚楚,疑是丽质仙娥生月殿。

李世民的未婚妻长孙无垢虽然也是天生丽质,然她仁孝俭素,好读书,终日遵守女子德言,守在闺房中。而窦凤则带有江湖儿女的爽快,她的美丽和与众不同,深深吸引住两个热血澎湃的少年郎。最终却是长孙无忌抱得美人归。原因有三:一是窦凤的父亲哥哥师傅全是习武之人,李世民年少时也好武射,不喜书经,文质彬彬的长孙无忌倒是显得更为特别。二是李世民已与无垢有了婚约。李世民的雄心也使得他不会因为感情而去损害与高家,窦家的关系,也不会去损害与无忌的情谊。

隋炀帝的倒行逆施,正好给这两个不安分的少年,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台。公元617年,李世民怂恿着父亲李渊在太原“造反”;几个月后,李家军一渡过黄河,长孙无忌也跑到军中,成为“渭北道行军典签”,助李唐起兵称霸

对长孙无忌而言,“唐”正在他脚下展开一条鲜花大道。

从此长孙无忌便一直跟随李世民东征西战,玄武门事变长孙无忌在其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我有天下,多赖无忌之力”,玄武门血迹未干,李世民已当着众人的面,高声宣布,无忌就是他的姜子牙、管仲。

注:部分史料摘自百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