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纨绔公子 > 241.储君之位

大唐纨绔公子 241.储君之位

作者:小卓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20:53:21 来源:笔趣阁

长安皇城,黄瓦覆盖的红色宫墙已然在目,垛楼上跨刀持戟的军士往来巡逻,庶民百姓望见宫城敬而远之。这就是大唐王朝的权力中心,它统治着辽阔的万里海疆。

进了它的里面,就意味着你已经接近了最高权力的顶巅---而且,即便大唐仅仅经历过两代皇帝,然而在李唐皇室的皇亲贵戚中,在接近这个顶巅的途中,却都被迫无奈地葬身于历史。毕竟,在无数的野心中,能够获得实现的只有一个。在这个落叶飘黄的秋天,古老而庄严的长安城又一次见证了一次宫廷剧变。而在此后的很多年,她还将见证许多此权利导致家变的人伦惨剧----不可避免。

在对造反的太子党一干人定罪以后,李世民像是比以往苍老了十岁一般,他甚至到现在都不敢去看李泰的尸体。此时就像是醉了酒一样,眼睛发花,耳内嗡嗡然,心头茫茫然,只得宣布退朝。在随身太监的搀扶下,缓步地离开了太极殿,背影显得极为凄凉。

殿内的大小官员山呼万岁恭送皇上离去,然后却是面面相觑,因为还有一个重罪犯尚未判刑----他就是侯君集。由于侯君集不仅是东宫造反的共犯,而且李泰也是死在他的手上,甚至他也没有其他同犯的皇室血缘,按理来说,应该是很好判刑才对。但正因为他所犯的罪之大。让大臣们都不好定罪。这古代地刑罚毕竟跟现代的不一样,虽然定的是死刑,但有各种死法,比如凌迟、五马分尸或者斩头等等。而且还要考虑连坐这方面,究竟是灭几族,对于侯君集,他们也只能等到皇上来作判决。

而在经历了一段的郁闷情绪后,长孙凛这才意识到。侯君集把李泰给杀了!之前虽然长孙无忌早就已经告诉过他,但是当时由于心里乱糟糟的以及急于去找无双。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的蹊跷。而现在在一直监视着东宫和侯君集的士兵处了解到整个过程的一些细节后,长孙凛不由心中一颤----很明显,李泰是被人借刀杀死地。

尽管他和李泰是一直处于一种利益交往的关系,而且长孙凛也深知,只要两人地共同利益已经不一致。那么李泰则会毫无犹豫地过河拆桥。但是长孙凛却并不认为李泰罪该丧命,而且只要李泰不对长孙家做出诸如类似李承乾那样的阴谋手段,那么就凭李泰是长乐的亲哥哥这一点,长孙凛是不会对李泰有任何的动作,毕竟他知道魏王最终将要被皇帝贬为郡王,成不了多大的气候。

然而这件事情地关键在于:除了长孙凛以外,大家可能都会以为。李承乾死后最有可能成为皇帝便是李泰。也就是说,有人和长孙凛一样掌握了目前的情况,但他不了解以后将会发生什么,为了避免有可能是魏王登基,所以便借助了侯君集的愚蠢,除掉了李泰这一后患。

而最终受益的无非就是现在存活的皇子,很明显,现在大家心里都知道,这场风波之后受益最大的就是长孙皇后剩下的儿子----晋王李治。尽管皇后已经逝世。但她在后宫中地地位依然没有人能够动摇,所以也就没有人比李治更有资格成为储君。

尽管也有小部分声音认为吴王李恪英武类其父,且其母杨妃乃是当今圣上最宠爱的妃子,也有可能成为成为太子。但是大多数人都对李恪的隋室血统感到不舒服。当然,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比如说----长孙无忌。

别看长孙无忌在家里。尤其是在窦凤面前没有什么地位。但他在朝廷。在百官当中,是当之无愧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列开国二十四功臣之首。官拜司徒,授封赵国公的长孙无忌,毫无疑问是足以在选嫡事情上说得上话的。

而且他作为官场里的老资格,满朝文武大多也都看他的眼色行事,就连李世民对他也是礼让三分。当然,这是处于一种彼此信任对方地状态,而这种状态基源于长孙无忌多年来的忠心耿耿。

尽管外面是闹腾得风风火火,沸沸扬扬,但李治这个小小少年却是置若罔闻。虽然他也曾因为青雀的死,大哥的惨感到难过,但皇家无亲情,多年来兄弟的疏远让他并没有把这个当多大的事情,仿佛于己无关似地。

由于李治已经渐渐长大,由于男女有别,所以他不能再粘着长乐姐姐,所以只能无奈地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看书写字,吟诗作赋,自我消遣,自得其乐。这也就养成了他孤僻怯弱,喜欢清静,不爱抛头露面地性格,他也不愿意干预朝廷事务,插手权利之争。

李治从外表上看,是一个文弱、清秀,相貌与母亲长孙皇后有些相似,或者说更像舅舅长孙无忌,但是在气质上却没有两位历经多事的长辈那样刚毅、坚韧。他身材高且瘦,长条形脸,两颊因为常年缺少运动而没有血色。目光逢人便低垂下来,很少正面看人。

走路时,胳膊软软地耷拉着,一副淡漠和无精打采地样子。当年长孙皇后生怕养不活这个儿子,所以对他特别关照,母亲的爱往往偏向于他,以至于自从皇后去世之后,李治一直都无法振作起来。所以这也是他为何比较喜欢粘着姐姐的原因,这是一个在思想上还没戒奶的小孩。

在众多的兄弟姐妹当中,李治也是最不招人显眼的,也很少引起李世民的注意。李世民就连他快长大**都没有留意。因此,在势利眼占主流的后宫里面,这个皇子似乎是不被看好的一个,要知道他上面还有一个太子哥哥和一个深受皇上宠爱的哥哥。

然而似乎一夜之间,李治这位皇后仅存的嫡子,成为了宫里大家瞩目的焦点。一时之间,那些太监、宫女面对这位九皇子的时候,脸上的笑容开始灿烂许多,而声音也更为柔和谦卑,就因为在一场灾难之后,这个皇子也许会成为受益者,迁居到东宫,成为下一代的君主。尤其是当大家看到国舅长孙无忌对这个外甥的喜爱,大部分人都能确定这一点。

而恰好长孙无忌受到皇帝觐见之后,便顺便来到李治居住的立政殿来看看这个外甥。他以前也经常来这里给李治讲解经史典故,评点古今得失,有时还告诉李治一些朝廷大事。舅甥二人关系一直都很融洽,甚至李治曾经跟舅舅说过,除了父皇和母后之外,他最喜欢的便是舅舅。

长孙无忌走进了李治的书房,这件书房依旧保持着皇后当年的摆设,只是四壁檀木书架上摆放了各种各样的书籍。香炉内燃着檀香,吐出缕缕的青烟。长孙无忌反倒是欣赏外甥这种简朴和孝顺,在他看来,这个孩子好比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当然,对他自己未来的权势也更有益一些。

“阿舅,你怎么来了?是去见父皇了吗?”李治见到舅舅进来,也是心情愉悦地去迎接他。

长孙无忌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说道:“你两个哥哥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舅舅想着雉奴也许心里会有些不安,所以就过来看看。不过看你现在的气色,似乎是没有受到影响。”

李治叹了口气,摇摇头说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哥也真是的,不仅要逼父皇退位,甚至四哥也算是因他而死。不过我一个小九也拿他们没办法,既然无力可为之事,也就索性不去管它了。”

长孙无忌则是老谋深算地笑了笑,说道:“这事情也并非完全与你无关……”

李治闻言便焦急地诚惶诚恐地说道:“阿舅,我怎么可能和大哥造反有关系呢?您是知道我的,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入,怎么会参与大哥做那种大逆不道之事呢?”

长孙无忌见李治焦急撇清,便赶紧安慰他道:“别急,雉奴,舅舅并不是这个意思。舅舅的意思是说,承乾和青雀都已经不能再成为储君了,而这太子之位必须有一人坐上去。雉奴,你作为你娘所剩的唯一的儿子,责无旁贷!”

“我?!……”李治木木地看着长孙无忌,张口结舌,讷讷地叫了一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