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隋帝国风云 > 第一百八十三章 太原唐氏

大隋帝国风云 第一百八十三章 太原唐氏

作者:猛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23:17:28 来源:笔趣阁

伽蓝对刘黑闼等河北人有些失望,不过他并不怨愤,毕竟河北义军的生存更艰难,所以他想走了,不想再待在黎阳这块是非之地。*/.//*d另外就是河南瓦岗人的突然出现让伽蓝察觉到了更严重的危机。杨玄感招揽河北人的谋算落空了,那么河南人是否也像河北人一样拒绝了杨玄感?

伽蓝记得刘炫说过,杨玄感曾出任河南宋州刺史。宋州就是古宋国所在地,也就是河南商丘一带,包括现在的梁郡及荥阳郡、东郡、济‘阴’郡之一部分。杨玄感在宋州时,广‘交’儒生豪强,也给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官声非常好。当时杨素尚在中枢,位高权重,父子联手,在河南安‘插’了大量亲信。杨素病逝,杨玄感因父忧去职,复出时先任鸿胪卿,再任礼部尚书。期间始终与河南故吏保持着密切联系。不出意外的话,在杨玄感掀起这场风暴后,河南地区将给其以强有力的支援。

就整个山东地区来说,山东五大世家中,荥阳郑氏在中原,太原王氏在晋中,而涿郡卢氏、赵郡李氏和清河、博陵崔氏都在河北,所以河北的大世家最多。实际上不但山东大世家多在河北,整个山东贵族集团中的二三流世家也基本上集中在河北,所以河北才是山东贵族集团的根基之地。其次就是河洛地区,这一地区的贵族也非常多。至于河南,因为不论在中土南北对峙还是三分天下时期,它都是前线,都是重要的战场,大世家大贵族不会待在这里发展,所以这地方集中了大量的三四流世家和地方豪强,而这一阶层正是反对帝国统治的主要力量。

这一阶层在河北地区却遭受到了关陇和山东两大贵族集团的前后夹击,危机重重,不得不寻求自保之策,伽蓝这才有了“见缝‘插’针”的机会,成功阻止了河北义军对杨玄感的支持,但他对河南义军却鞭长莫及。依常理推测,河南义军十有*会成为杨玄感的支持者,而瓦岗义军就是其中之一。

假如这一推测成立,瓦岗义军突然出现在黎阳,其动机就十分可疑了。

伽蓝有自知之明,他和河北义军是互相利用的关系,而河北河南义军则是兄弟关系,这时候,河北河南两地义军有绝对的理由联手对付西北人,也就是说,帮助西北人攻打黎阳城是假,乘机攻打黎阳仓是真,而他们一旦攻打黎阳仓,双方就撕破脸了,那么山东义军必然要攻击西北人,必然会联手黎阳城里的元务本一起攻打西北人。

攻打黎阳城,西北人必坠陷阱,必有全军覆没之灾,所以,伽蓝不会再与这帮山东人虚于委蛇地周旋了,当务之急是即刻走人,脱离险境。

或许是出自本身利益考虑,也或许是忌惮西北人的实力,也或许是伽蓝的姓氏以及这个姓氏在山东贵族集团中的威名,刘黑闼、曹旦和徐世勣并没有继续劝说,而是接受了伽蓝的意见。既然你一定要走,那就走吧,少了你这个掣肘,我们正好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伽蓝突然改变策略,引来了一片质疑之声,唯有禁军军官们无条件支持。

追赶杨玄感,赶赴东都,不但有实打实的功勋可建,还可以见识帝国陪都的恢宏,更重要的是,距离西北老家越来越近了。

窦衍、贺拔威、宋正本和柴绍则是怒形于‘色’。

当初非要强行进入仓城的是你,现在火急火燎要离开仓城的也是你,你到底什么意思?你既然要拍屁股走人,那你先前拿刀‘逼’我们开仓放粮干什么?成心陷害我们是不是?你以为拍屁股走人就能推卸罪责?休想,临死我们也要拉你做垫背。

傅端毅和薛德音则认为伽蓝不顾大体,为了报‘私’仇,竟然失去了理智。

元务本和一些叛党就在十几里外的黎阳城里,几十万饥民正从四面八方赶来,仓城岌岌可危,而一旦黎阳仓失陷,危害到的不仅仅是皇帝的戡‘乱’平叛,还把几十万河北饥民推上了不归路。

伽蓝摊开地图做了一番解释。

他以抓捕杨玄感信使为借口,说杨玄感正以数万大军猛攻临清关,一旦临清关失陷,河内‘门’户大开,叛军可以直杀河阳,然后由河阳渡河直杀东都。以最坏情况推算,杨玄感在六到七天内就能杀到东都城下,然后以一支偏师西进,直杀函谷关和潼关,切断关西和关东之间的联系。东都失去西京的支援,只能据城死守,但杨玄感在河南有庞大势力,很快便能集结十万人以上的大军,另外杨玄感在东都城内还遍布内应和耳目,可以预料,东都在杨玄感的内外夹击之下,支撑的时间非常有限。一旦东都失陷,后果是灾难‘性’的,帝国面临崩溃之危。

“此时此刻,是拖延杨玄感攻击东都的速度重要,还是攻打黎阳城的元务本重要?抑或,是保护黎阳仓重要?”

窦衍等人面面相觑,相视无语。

伽蓝对局势的分析非常清晰的,但帝国内部各方势力的利益博弈复杂而‘混’‘乱’,窦衍、贺拔威、宋正本、柴绍都不是各自利益集团的决策者,面对瞬息万变的局势已经晕头转向、无所适从。相反,伽蓝是的政治立场坚定,思路也非常明确,那就是不惜代价阻挠和迟滞杨玄感攻打东都,给皇帝和远征军回师平叛赢得足够时间。

这时候,对皇帝来说,黎阳仓不重要,黎阳城更不重要,唯一重要的就是时间。只要能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值得。

这时候,谁敢阻挡?谁阻挡谁就是杨玄感的同党。

初五日,上午巳时正,禁军龙卫满载钱帛粮食和武器,沿着白沟渠道,向临清关风驰电挚而去。

禁军龙卫刚刚离开黎阳仓,郝孝德、刘黑闼、张金称、杨公卿、徐世勣等人就指挥河北河南两地义军向黎阳仓发动了攻击。黎阳仓虽有所准备,奈何伽蓝暗中“相助”,仓城城‘门’失陷,接着义军如‘潮’水一般冲向了各个仓储。窦衍和贺拔威指挥府兵拼死戍守,双方展开了血腥厮杀。

郝孝德、刘黑闼派信使传书元务本,已经‘逼’走了西北人,正在攻打黎阳仓,现在你我最好是井水不犯河水,你造你的反,我抢我的粮,彼此相安无事,稍后我分路撤退,在皇帝和南下平叛大军到来之后,我们或许还有合作的机会。

元务本满口答应,并派遣信使急速赶赴魏郡安阳和武阳郡的洹水镇,与独孤震和元宝藏秘商要事。

初六日,杨玄‘挺’率军赶到临清关。

杨玄感举旗虽然仓促,但前期准备非常充分,这一路上从者如云,响者云集,势头非常强劲。按照预定计划,临清关令在杨玄感的大军到来之际,将开关‘门’、起水闸,让大军顺利通过。

然而,变故突生,临清关给了杨玄感“迎头一‘棒’”。

谁在此刻给了杨玄感“迎头一‘棒’”?山东人,山东的世家望族,晋阳唐氏,河内郡主薄唐祎。

唐氏是中土显赫世家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帝尧。传说尧的国号是“唐”,故帝尧又称唐尧。中土唐氏就是帝尧的后裔。当然这个传说过于遥远,还有史可查的唐氏先祖,那就是战国时期魏人唐雎。成语“不辱使命”就是源自唐雎使秦的故事。

三国时期,唐雎后裔中的南方一支效力于孙吴,一个叫唐固的人曾出任吴国的尚书仆‘射’一职。司马氏的晋国一统天下后,唐固的孙子唐彬为上庸襄侯、镇西校尉。唐彬的儿子唐熙因娶凉州刺史张轨之‘女’,遂家安于凉州。历史进入五胡十六国时代,唐熙的儿子唐郓出任前凉国的凌江将军,其家族遂由凉州迁居到了晋昌即今山西的定襄。唐氏这一支随即发展成为唐氏历史上最大的郡望。

晋昌在哪?就在太原城和雁‘门’之间,与著名的契胡尔朱部落所在的秀容川相邻。尔朱荣的秀容川大军里,就有唐氏的身影。

晋地太原的第一豪‘门’就是王氏,也就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后裔。其次便是唐氏。这两大豪‘门’,包括代、晋两地的众多世家望族,虽然在太行山以西,却都归属于山东贵族集团。这是由它的历史渊源决定的。

历史由南北对峙进入三分天下后,代、晋乃至河东之地,都为高齐所有。在周、齐对抗中,山东齐国的实力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其世家望族亦被统称之为山东贵族集团。不幸的是,山东齐国败给了偏踞西北的周国,黄河流域率先统一。随着黄河流域的统一,当初效力于关陇西魏、北周两朝的原山东世家子弟纷纷回归本堂,土的山东贵族集团骤然庞大,关陇人和山东人的矛盾骤然‘激’烈。

大业初年,关陇本土系第一豪‘门’韦氏的韦云起,公开“举刀”砍向了山东人,“今朝廷多山东人,自作‘门’户,附下罔上,为朋党。不抑其端,必‘乱’政。”今上迫于形势,不得以罢黜多位山东籍大臣。等到韦云起塞外建功,出任治书‘侍’御史后,再次“举刀”,毫不犹豫地“砍”向了内史‘侍’郎虞世基和御史大夫裴蕴。这次今上果断出手,将韦云起连贬数级,最终迫使其辞官归乡。

这只是两大贵族集团‘激’烈斗争中的一个具体事例。由此可以看出,两大贵族集团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权力和财富只有那么多,双方只有斗出个你死我活,胜利一方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同理,在同一个贵族集团内部,其派系之间的争斗也非常残酷。王氏、唐氏做为山东贵族集团中的太原一系,与崔氏、李氏等河北一系,因为地域等等各种原因,其利益诉求有着一定的差别。

先前杨玄感以来护儿叛‘乱’为名向周边郡县征召军队,河内郡主薄唐祎做为杨玄感的同窗好友,奉命带着一支由三四百人组成的乡团赶赴黎阳。到了黎阳唐祎就感觉不对了,接着治书‘侍’御史游元被杀,杨玄感举旗兵变。唐祎为了保住‘性’命,不得不接受杨玄感的任命,出任怀州刺史。接受这一任命后,唐祎主动请命,先行返回河内,为杨玄感进军洛阳“铺平道路”。

唐祎到了临清关便“背叛”了杨玄感,一边急速向河内郡府和河阳都尉府报讯求援,一边火速向东都留守府报警。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