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隋帝国风云 > 第一百八十九章 回家的感觉,好吗?

大隋帝国风云 第一百八十九章 回家的感觉,好吗?

作者:猛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19:41 来源:笔趣阁

自佛教兴起于中土之后,在政治大环境的影响下,中土豪‘门’世家的宗教信仰大都为佛教。本土道教一度衰落,甚至连中土儒学的地位都一度受到威胁,于是中土儒家和道‘门’联手攻击佛教,但佛教的生存能力太强了,日益中土化,赢得了上至皇帝贵族下至平民奴仆的普遍崇信。

很多人不但信佛,还皈依佛‘门’,如果尘缘未了的话,也要做个修行的居士,把佛的光辉普照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虔诚礼佛,比如给自己的孩子取个与沙‘门’有关的小名,甚至干脆也找个沙‘门’师父,皈依剃度,取个法号,也算沙‘门’的俗家弟子了。

李建成的小名叫毗沙‘门’,这也是他的法号,而他的沙‘门’师父则是洛阳白马寺的寺主明概上座。

案几上的这封信,就是明概所书。

李建成的这个法号很有寓意。毗沙‘门’是梵语,意为多闻,表示其福德之名,闻于四方。在佛教的四天王天中,毗沙‘门’为北方的多闻天王,因为其乐善好施,又被称为财宝天王。毗沙‘门’天王曾经‘蒙’佛嘱托,在未来世邪见王毁灭佛教时,必须出来护持佛法,所以毗沙‘门’天王是正信佛法的保护神。

伽蓝当然知道毗沙‘门’的寓意。伽蓝神不过是保护寺庙的神祇,而毗沙‘门’天王是佛法的保护神,这两个神祇的地位悬殊太大了。当年伽蓝不过是官奴婢出生,师父赐他“伽蓝”法号已经算是完美诠释“众生平等”之意了,但不论是人的世界还是神的世界,都不存在真正的平等。到了李建成这儿,因为他是豪‘门’子弟,是大贵族,明概上座一张嘴,就赐了个“毗沙‘门’”法号。人在尘世,又岂能“免俗”?

不能“免俗”也就算了,法号充其量不过是个名字而已,无关紧要,紧要的是,西北沙‘门’不但主动介入了这场风暴,而且内部形成了两种对立的决策,这是伽蓝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事。

西北道‘门’和西北沙‘门’的斗争自楼观道崛起于西北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唯独在周武帝宇文邕取缔佛道两教时期,双方消停了一段时间。宇文邕驾崩后,先帝以大丞相职总揆军政,重新支持佛道两教,斗争旋即再起。

这次西北道‘门’介入风暴,其中一个途经就是通过陇西李氏。现在唐国公李渊已经出任弘化留守,主掌陇右十三郡军事。接下来只要皇帝赢得这场斗争,不但武川系因此获利,西北道‘门’也能从中受益。

西北沙‘门’不会任由楼观道“坐大”,虽然迫于今上继位后不遗余力地提升南方佛教和道教地位,遏制和打击北方佛道两教,双方不得不缓和矛盾,暂时搁置争端,但并不表示双方握手言和了,齐心协力了,而是该斗的时候还是斗,该痛下杀手的时候还是毫不手软。

伽蓝向西北沙‘门’提供了这场风暴的诸多讯息,包括对这场风暴的预测,但西北沙‘门’对局势有着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明概在信中含蓄地告诉伽蓝,西北沙‘门’内部就如楼观道一样,也是派系林立矛盾重重。其中明概上座着眼于未来,顾全大局,愿意与西北沙‘门’合作,而陇西李氏正是双方合作的“桥梁”,但法琳上座反对与楼观道合作,尤其严重的是,他支持杨玄感。

西北沙‘门’内部的矛盾骤然‘激’烈,这正是明概上座亲自给伽蓝写信,并请苏合香转‘交’的原因,而苏合香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离开东都,与李建成同赴黎阳寻找伽蓝。

如今苏合香回到了中土,事事都必须考虑到关中苏氏的利益,更要兼顾楼观道的利益。虽然她与河西太平宫‘交’恶,但并不代表终南山或者说终南山里的某些人就会认定她的背叛而将其逐出楼观,毕竟关中苏氏权势显赫,苏道标更是楼观道的上任法主,楼观道绝不会因为苏合香的一时“任‘性’”而与苏氏决裂,所以,现在苏合香的一举一动都必须慎重,像这种事关西北沙‘门’内部的事她绝不能参与。不要说目前她与伽蓝的联姻尚八字不见一撇,就算嫁给伽蓝了,也没有资格参闻沙‘门’之事。

明概上座托她带信,是因为伽蓝信任她,而这封信非常重要,伽蓝也只会信任苏合香转‘交’的书信。

苏合香“避而不见”,以免给各方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伽蓝心知肚明,而且他在看完信以后,也的确没有心思与苏合香一诉衷肠了。

法琳上座为什么支持杨玄感,原因不言自明,虽然内中肯定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隐情,但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谁的决策最有利于西北沙‘门’的未来,是长安法琳的决策,还是洛阳明概的决策,而明概求助于伽蓝,显然是因为这段时间伽蓝在河北的所作所为已经清晰证明,伽蓝知道更多这场风暴的秘密,而这些秘密,正好可以帮助西北沙‘门’做出正确的决策。

明概写这封信的时候,杨玄感还没有举旗,局势也还没有恶化,乐观估计,伽蓝还有足够的时间做出思考。如果伽蓝被明概所说服,伽蓝就会听从明概的建议,把有关这场风暴的秘密告诉李建成,与陇西李氏共享机密。陇西李氏现在是西北佛道两教的沟通“桥梁”,讯息共享之后,关陇武川系和西北佛道两教都能从中受益,如此一来,明概就掌控了主动,西北沙‘门’也能在危急关头选择一条正确的路。

伽蓝在舱内缓缓踱步,凝神思索。

师父临死前似乎有意把自己逐出沙‘门’,当时自己因为菩提寺被毁一事愧疚难当,也没有静下心来仔细思考。现在看来,师父临死前显然已经预估到了一些事情,他大概不想让自己成为西北沙‘门’与楼观道‘激’烈博弈的工具,更不想让自己卷进西北沙‘门’内部的争斗,所以他想把自己逐出沙‘门’。他让明镜师叔把母亲的遗物归还自己,实际上就是想指引自己走上回家的路。

师父,你错了,我因沙‘门’而生,必为沙‘门’而死,即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从已知局势来判断,明概的策略是对的,目前必须与楼观道合作,另外更要利用沙‘门’已有的优势,进一步赢得关陇武川系贵族集团的支持,千万不要因为决策的错误,让楼观道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了上风。

法琳所拟策略的的出发点也没有错误,也是想维持和扩大沙‘门’的影响力。佛教本来就遭到中土儒、道两家的联手“攻击”,虽然在一次次的斗争中艰难地“活”了下来,甚至越来越得到中土人的支持,但历史上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都曾灭佛,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对沙‘门’来说,危机无处,无时无刻不在,必须竭尽全力保护佛法。所以,法琳和一部分沙‘门’的耆宿长老、上座、和尚选择支持杨玄感,这是基于他们所获悉的讯息和由此做出的判断。

想到这里,伽蓝对陇西李氏卓绝的智慧和高超的谋略大为敬佩。当然,任何决策的做出都是基于讯息和智慧,而决策的实施则需要谋略和运气。陇西李氏显然具备了各方面的优势,这必然决定了他们将来的命运。唯有韬光养晦、厚积薄发者,方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从结‘交’西北沙‘门’和楼观道,游刃有余地周旋于两教之间,左右逢源,便能看出唐国公李渊的远见和智慧。风暴尚未开始,李渊就积极行动了,先是让李世民借助西域都尉府和楼观道之力,远赴西土寻找薛德音,意图获得更多的机密;现在又让李建成借助西北沙‘门’之力,一往无前地投身于风暴之中,虽然风险极大,但回报之丰厚,却是难以估量。李渊的才智和魄力,由此可见一斑。

李世民不负期望,西土之行给陇西李氏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他的年纪终究太小,去塞外大漠上寻找秘密倒是非常合适,在中原咆哮的政治大‘潮’中“劈‘波’斩‘浪’”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于是,李建成挑起了“重任”,义无反顾地冲进风暴,在风暴中奋力搏杀,试图为陇西李氏赢得更多的功勋和荣耀。

然而,伽蓝却犹疑不定,委决不下。

明概师叔的决策是对的,明概师叔给自己的建议也是可以接受的,在这场风暴中与李建成并肩作战必定可以增加守住东都的几率,但问题是,假如中土的未来是顽固而坚决地遵循着记忆中的轨迹前进,那么将来新帝国的皇统之争,在宗教层面必将演绎成西北沙‘门’和楼观道之争,甚至会引起中土佛教和中土儒、道两教的大争斗。虽然这种争斗并不会分出胜负,最多也就是两败俱伤之局,但因为受到政治上皇统之争的影响,沙‘门’必遭重创,“伤痕累累”。

自己在西北沙‘门’中的使命是守护佛法,在西土乃至河西的沙‘门’中或许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到了中土,尤其在云集了沙‘门’众多长老、上座和和尚的两京地区,自己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既影响不了沙‘门’决策,也无法改变沙‘门’的命运,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竭尽全力保护沙‘门’。

如此一来,假如在中土历史轨迹不变的情况下,自己必然卷入新帝国的皇统之争。

为什么在中土,在文明发达之地,这些黑暗的、肮脏的、无耻的、血腥的、残忍的人吃人的野蛮暴行,远远超过了蛮荒的文明落后的西土?

一股绝望而颓丧的感觉悄然涌上心头,随即迅速弥漫全身,让伽蓝几乎窒息,支持他的所有信念几乎在这一刻全部被摧毁,被粉碎。蓦然间,对故土的强烈思念在伽蓝的心中轰然爆发。我要回家,我要和兄弟们马上回家,风暴结束后就回家。这里不是我的家,不是我的故土,不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里的一切都和我没有任何瓜葛。

我要回家。

既然我要回家,风暴结束后就回家,那么未来这里发生的任何事都与自己没有关系。现在,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把那些不切实际的理想,把那些愚蠢的、如痴人说梦般的雄心壮志统统抛弃,自己所要做的就是一件事,活下来,回家。

“伽蓝……”

苏合香那特有的充满了神秘魅力的粗犷嗓音在伽蓝的耳边悄然响起。

伽蓝停下脚步,转身望向苏合香。苏合香一袭白‘色’襦裙,画帛披肩,酥‘胸’高‘挺’,亭亭‘玉’立,仿若沙漠上的绿洲,黄沙中的一汪清泉,给人无穷念想,引出无尽遐思。

伽蓝的心给一种无法描述的愤懑、痛苦和绝望所填充,厚厚的‘阴’霾遮蔽了阳光,心灵中只剩下深邃的黑暗,好在冥冥中有梵音唱响,让陷入‘迷’茫的灵魂不至于失去前进的方向。

“你终于回家了。”伽蓝笑道,“我始终记得你站在孔雀河畔远眺东方的画面,那一刻,你的眼睛里流淌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苏合香面带浅笑,沉默不语。

“回家的感觉,好吗?”

苏合香转目望向舱外河堤上的柳林,聆听着夏蝉的鸣唱,回家的一幕幕再度浮现眼前。

她不是第一次回家,但这一次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家,她可能不再重回西土,所以,家族、道‘门’对她的回归都非常重视,终南山甚至邀请她参加楼观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在新年元旦日为祝国迎祥、祈福禳灾而举行的斋醮仪范。

终南山向苏氏做出的和解姿态,除了受到当前政局影响外,还受到了来自苏氏结盟西北沙‘门’的巨大压力。这一次苏氏是公开结盟西北沙‘门’,苏合香把关内关外的资产和丝路商贸全部“捐赠”给了敦煌圣严寺,接着她在长安拜见了法琳上座,又在洛阳拜见了明概上座,摆出了一副誓与楼观道决裂到底的架势。

苏合香为什么这么做?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