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隋帝国风云 > 第两百二十三章 局势颠覆

大隋帝国风云 第两百二十三章 局势颠覆

作者:猛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39:05 来源:笔趣阁

十九日,崔赜回镇皇城,杨恭仁与樊子盖同在回洛仓战场挥军进击。

杨侗在伽蓝的护卫下,亲临前线,鼓舞士气。

自东都决定不惜代价攻打回洛仓后,伽蓝便做了杨侗的贴身‘侍’卫,寸步不离左右,而此举也正遂了樊子盖、杨恭仁的心愿,凭借金狼头的实力,即便全军大败,也足以保证杨侗‘性’命无虞。

其实这么长时间以来,樊子盖、杨恭仁和崔赜等人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有关伽蓝的讯息并加以分析后,基本可以肯定伽蓝以自己的智慧和行动影响到了这场惊心动魄的大风暴和东都局势的发展,他时而像猛虎般发出雷霆一击,时而又像幽灵般在黑暗中一击致命,尤其是他对局势的预判,已经准确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若把这一切都归于天赋实在荒谬,所以合理推断是,这一切都来源于皇帝的授意,或者说来自老谋深算的裴世矩所拟定的‘精’妙算计。

如今东都局势到了关键之刻,伽蓝始终待在杨侗身边并利用自己的独特优势对其施加影响,同样不会是自作主张之举。不要看杨侗年幼,毕竟他生活的环境与众不同,所以千万不要把他的心智与普通同岁的少年相比,杨侗之所以表现出对伽蓝的“依赖”和信任,实际上正是出于对皇帝的畏惧和遵从。

某种意义上,伽蓝就是皇帝的御用“秘兵”,御用“秘使”,虽然皇帝绝不会承认,以免事败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但臣子们如何理解,那就是政治智慧了,你“配合”则必然受益,反之你的仕途就是一片黑暗。

杨侗非常机敏乖觉,小小年纪政治智慧已经非同一般,其他诸如樊子盖、杨恭仁、崔赜等大臣更是人老成‘精’,虽然一个个口是心非,但值此关键时刻,在伽蓝主动泄‘露’机密和对形势做出预断之后,他们当然会做出正确选择。

既然皇帝要“攻”,那就“攻”吧。风险和利益同在,风险越大,未来的受益就越丰厚,值得拼上身家‘性’命赌一把。

至于怎么“攻”,那就有技巧了。杨玄感的目标是全歼西京大军,是拿下大河天险,所以他无意两线作战,只要东都卫戍军“攻”的有技巧,那么他当然不会调集更多兵力戍守回洛仓。正是因为双方的这种“默契”,回洛仓战场打得很“热闹”,其实内行人一看就知道,双方纯粹在虚张声势、虚应故事,都在等待另外一个战场的结果。一旦西京大军全军覆没,东都还守得住吗?因此只要东都卫戍军不拼命,镇戍回洛仓的叛军就更不会拼命了。

十九日,北邙山战场打得异常惨烈。

杨玄感拼命了,再不拼命就是自绝生机;卫文升也拼命了,即便把人打光了,全军覆没了,也绝不后退,唯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方能挽狂澜于即倒。

‘激’战正酣之时,李密匆匆而来。

李密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杨玄感在错误的道路上一去不回头,坐以待毙,所以他来了,而且还是旧调重弹,恳求杨玄感马上放弃东都,以最快速度杀奔关西。

实际上这时候李密的策略已经错过了实施的最佳时机,不合时宜了,目前形势已经把杨玄感‘逼’到了绝路上,他唯有血战到底,就算宇文述和来护儿杀来了,也要继续打下去,毕竟他的兵力要多于对手,况且还有河南各地的援军,比如韩相国就带着十几万军队正急速赶来,再加上杨玄感还控制着洛口仓和回洛仓,优势还是比较明显。

此刻咬牙坚持下去,一条道走到黑,远比调头去打关西好,因为士气保住了,而士气至关重要,反之,假若此刻调头去打关西,首先士气就没有了,大家拼死拼活打了一个多月,眼见胜利唾手可得,主帅却偏偏放弃了,把吃到嘴里的‘肥’‘肉’又吐了出来,将士们怎么想?你主帅畏惧了,害怕了,不敢与皇帝舍命一搏,其他人还有勇气继续坚持下去?本来不利于己方的谣言就在满天飞,大家都估猜皇帝和远征军马上要回来了,你这时候突然撤军,不打了,也不要东都了,千里迢迢去关西,去打西京,试图据关陇之险而自守,这说明什么?说明跟着你没有前途,没有好处啊。再往深处一想,潼关坚固,一旦大军受阻于潼关,追兵从四面八方扑上来,腹背受敌,大家还有活路吗?

所以胡师耽听到李密说来说去还是那些话,忍不住拍案而起,怒声驳斥。此一时彼一时,就算之前你的预断是对的,你的策略是正确的,但现在形势变了,你的策略还是正确的?它成功的可能还有多大?你说楚公固执已见,你自己何尝不是固执己见?

杨积善、王仲伯等军中统帅异口同声反对李密。说句实话,仗打到这个份上,突然撤出战场,调头西进关中,对士气的打击实在太严重了,而一支没有士气,并且也失去了必胜信念的军队,还有多少战斗力?

就在这个时候,刚刚从黎阳逃亡而来的元务本,却送来一个惊人消息。

元务本寻到杨玄感之后,遂出任军中大将上阵厮杀,不料在战场上碰到了族中兄弟元成寿。元成寿好心劝降,告诉他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和右候卫将军屈突通将于今夜抵达河阳,明日便开始渡河,而来护儿、周法尚所率的水师将于明日抵达战场,水师战船将在最短时间内把宇文述和屈突通的大军运到对岸,也就是说,明日卫文升便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援军,估计总兵力超过十万。

诸多时机尽数丧失,杨玄感身陷危境,必须迅速做出决断。

目前在军事上他的确还有一定的优势,但这个优势经不起持久战斗的消耗,也经不起时间的流逝,一旦战斗中损失严重,或者战事拖延到远征军主力归来,那么他的优势将‘荡’然无存,奄奄一息伤痕累累之余,唯有束手待毙。

这样打下去,一条道走到黑,虽然可以把这场风暴拖延更长时间,最终却是必败无疑,相反,接受李密的建议,急速杀进关西,虽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包括士气军心的丧失,但最起码这是一条活路,十几万大军只要闯过潼关,则如同虎入深山,龙入大海,鹰击长空,可以大展宏图。

杨玄感反复权衡,与文武将官反复商讨,不搀杂任何‘私’人感情和利益,纯粹就目前形势选择一条最有利于己方的策略。无疑,就事论事来说,如果继续打下去,与卫文升、樊子盖、宇文述和来护儿打到底,则没有必胜把握,而西进潼关,在关西兵力空虚的情况下,只要兵贵神速,只要竭力阻击敌军的追击,则取胜的把握大得多。

争论虽然‘激’烈,突然撤兵西进的后果也难以预估,但仔细权衡之后,即便是胡师耽、杨积善、王仲伯等强烈反对者,也不得不承认,还是李密的西进策略更为把稳一些,最起码它能让大家看到更多的希望。

杨玄感断然决策:西进关西。

二十日子夜,主力大军急速撤离北邙山战场。王仲伯率两万大军负责断后,全力以赴阻截追兵。杨积善则与李密统率选锋军,由慈涧道出发,日夜兼程西进,杨玄感要求他们务必拿下弘农宫和常平仓,以确保大军在西进过程中获到持续的军需供给。

八月二十日,北邙山战场突然平静下来。

卫文升等人心知肚明,很显然,杨玄感已经得到宇文述和来护儿抵达河阳的消息,他需要做出选择,要么放弃东都打关西,要么继续在东都打下去,总而言之,东都战局正在发生变化,东都形势即将颠覆。

二十日,回洛仓战场依旧‘激’战正酣。镇戍回洛仓的将军已经接到杨玄感下令西进的密令,作为阻截力量之一,他还要继续战斗下去,直到敌军主力‘逼’近。

二十日下午,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水师抵达战场,近约五万将士登岸。当夜,大河两岸灯火辉煌,宇文述指挥四万蓟燕大军连夜渡河。

当夜,杨侗接到卫文升送来的消息,十万平叛大军正在进入北邙山战场,明日将向杨玄感发动反攻,请越王予以“配合”。

杨侗非常‘激’动,连日浴血奋战,终于祈盼到了最好的结果,这对他个人来说充满了希望,对天下苍生来说未尝不是幸运,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达成了杨侗拯救苍生的愿望。

“谢谢你,师兄。”

杨侗小脸涨红,极力压抑着兴奋的情绪,真心诚意地说了句谢谢,不知道这是他感‘激’伽蓝在关键时刻对自己的帮助,还是代天下苍生感谢伽蓝的救助。

伽蓝脸‘色’‘阴’郁,情绪十分低落。

他高兴不起来,更没有丝毫的兴奋之情。历史轨迹没有改变,他所有的努力不过是顺应历史‘潮’流而已,如同一叶逆水而行的小舟,终究抵挡不住滔滔洪流的冲击。接下来杨玄感败亡,再接下来就是风暴过后的清算,朝堂上的改革派们举起屠刀,向保守势力展开了血腥杀戮,而山东人虽然也受到了牵连,但自相残杀的关陇人终究无法脱逃历史的宿命,就此彻底走向衰败。

衰败的同时则是垂死挣扎,而垂死挣扎的关陇贵族们将亲手摧毁自己当初所建立的强大的统一帝国。

Y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