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隋帝国风云 > 第三百二十六章 八月二十七日

大隋帝国风云 第三百二十六章 八月二十七日

作者:猛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39:05 来源:笔趣阁

八月二十六日,白狼塞战场。

俟利弗设阿史那咄栗指挥大军继续攻击。

伽蓝坐镇鹅‘毛’口,指挥李德逸、王安、苏定方和司马长安四个鹰扬府轮番上阵,坚决把北虏军队阻御在隘口之外。

同日,从安阳镇运来的粮草武器送达白狼塞。燕北平民对战争已经司空见惯,对战时征召更是习以为常,对在险恶环境里运输物资也自有一套办法,他们对燕北军顽强坚守白狼塞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当然,这里面也有刘炫等行辕官员协调指挥的功劳,也有燕北预备军团将士开辟和保护运输通道的功劳。

二十六日,幽州军主力府团一万余‘精’兵在武贲郎将赵十住、武贲郎将贺兰宜的统率下,先后抵达燕北行辕。同日,武牙郎将晋文衍也率近五千‘精’兵越过了太行居庸关,正日夜兼程而来。

薛世雄下令,赵十住、贺兰宜和晋文衍部马上赶赴代北战场,先期于安阳镇待命。

薛世雄书告武贲郎将伽蓝,援军正在赶赴代北战场,但考虑到白狼塞战场尚未进入最后的决战阶段,始毕可汗和他的主力大军亦尚未抵达白狼塞下,而叱吉设阿史那咄捺亦尚未对燕北展开攻击,无法判断其攻击规模和攻击目标,所以幽州军主力军团暂时于安阳镇待命,视战局发展相机出动。

薛世雄书告右武卫大将军、滑国公李景和辽东留守、观国公杨恭仁,详述北疆局势和南北决战之战局。敦促他们火速支援,并建议他们丢弃所有负重。让将士们仅带着干粮行军以加快驰援速度。

薛世雄不知道李景和杨恭仁是否会遵从自己这个东北道大使的命令,也不知道他们在获悉自己做出倾尽东北道之力参加南北决战后,是否给予支持,他只能一封信接一封信的敦促,做好职责之内的事。

事实上北平的李景已经出发了,辽东的杨恭仁也出发了。他们可以不听薛世雄的命令,但不敢违抗皇帝的圣旨。皇帝早在北虏杀进长城之后便命令他们带着主力军团以最快速度赶赴代北战场,不过他们也像薛世雄一样。反复权衡了好久,犹豫不决。薛世雄距离代北比较近,消息传递快,他在确定南北战局的发展之后,遂断然带着幽州军团参战,而李景和杨恭仁距离代北一个比一个远,薛世雄给他们的书信也要延迟很多天才能拿到手。所以他们不敢盲目地等待消息,而是先出发了,但行军速度比较慢,一边走一边等待消息,倘若消息不利于帝国,北疆局势岌岌可危。当然要一路狂奔了。

二十六日,燕北白山边陲。

叱吉设阿史那咄捺自接到俟利弗设阿史那咄栗从云内城发出的警告书信后,便判断自己上当了。燕北官长伽蓝生病是假,其实他已率燕北主力杀进了代北战场,攻占了白狼塞。切断了始毕可汗与所率主力大军的退路,导致突厥人陷入了危机。

叱吉设非常愤怒。认为伽蓝背叛了承诺,欺骗和利用了自己,但同时,代北战局的变化对其所属的牙帐保守势力又是有利的,因此阿史那咄捺犹豫不决,不知是即刻攻击燕北,还是再等一等。或许等到俟利弗设阿史那咄栗抵达白狼塞后,具体了解了白狼塞战况,确定攻陷白狼塞的帝**队的确是伽蓝和燕北军,再决定攻击也不迟。

而就他本人的利益来说,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实力不受损失,这一点至关重要。其次不能在南北决战这个直接关系到突厥人未来的关键时刻公开与始毕可汗反目,那不但授人以柄,要间接承担决战失败之责任,也会损害自己的声誉,留下手足相残、自‘私’自利之骂名,为大漠诸种所不齿,那就得不偿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所以叱吉设患得患失,瞻前顾后,迟迟下不了决心,而大叶护之子阿史那铁槌从牙帐政治立场出发,并不支持叱吉设攻打燕北,与中土人彻底反目,断绝了议和结盟之路,不利于突厥人在大战结束后维持对大漠诸种的控制和重建南北双方的和平。

就在叱吉设与部属们反复权衡商讨之际,俟利弗设的书信又到了。

俟利弗设阿史那咄栗在白狼塞看到了中土的魔鬼将军伽蓝,还有他的那支魔鬼军队。由此基本可以断定,雁‘门’战场就是个陷阱,始毕可汗与北虏主力大军已被中土人包围,为此他敦促叱吉设,务必以大局为重,猛攻燕北,牵制燕北镇戍军,迫使白狼塞的帝**队陷入既无援军又无粮草且侧翼饱受威胁之绝境,从而帮助俟利弗设攻陷白狼塞,摧毁中土人设下的包围圈,拯救始毕可汗和突厥人的主力大军。

叱吉设再不敢犹豫,他也找不到不打的理由,于是他即刻下令,全军越过白山,向长城一线发动攻击。

与此同时,他并没有中断与中土人的谈判,他委托阿史那铁槌约见燕北行辕特使傅端毅和薛德音,代为传达攻击燕北之消息。至于开战之后,双方是谈还是不谈,是保持联系还是不保持联系,皆由中土方面作出决断。如果中土人愿意继续谈,那就谈;如果中土人愿意继续保持双方之间的联系,那就保持联系。总之,从叱吉设和牙帐保守势力的立场出发,他们必须配合始毕可汗发动的这场战争,以求战后在政治上不会留下让对手攻击的污点,不会让大联盟中的北虏诸种对牙帐失去信心。

傅端毅和薛德前不敢擅作决定,急报行辕。不过考虑到牙帐保守势力和叱吉设维护南北和平的诚意,两人还是决定留在白山北麓,一边与阿史那铁槌继续谈判,一边等待行辕的决策。

八月二十七日,燕北战场。

叱吉设阿史那咄捺指挥四万余控弦,向燕北长城一线发动了攻击。

涿郡郡丞、前武贲郎将、薛世雄帐下大将郭绚,指挥五千余幽州‘精’兵扼守长城要隘,与北虏浴血奋战。

二十七日,云内城战场。

薛万彻指挥两个鹰扬府近三千‘精’兵于白登山一线做出了攻击态势,以牵制城内北虏。

他帐下兵力有限,而云内城高大坚固,城池内外又有数万北虏控弦,以他之实力根本没有攻击之可能,只不过在城外虚张声势以制造紧张气氛而已,勉强也可以起到牵制作用,毕竟城内北虏‘摸’不满帝**队的虚实,对此威胁也颇为忌惮。

就在这一天,盘驻云内城的北虏大军接到了俟利弗设阿史那咄栗的命令,要求即可集结三万控弦南下支援白狼塞战场。

顿时角号长鸣,万马奔腾,三万控弦风驰电掣一般呼啸而去。

薛万彻接到斥侯报讯,马上急禀行辕,向薛世雄报警。

八月二十七日,白狼塞战场。

俟利弗设阿史那咄栗继续督军攻击,但这天他突然接到一个不好的消息,一支帝**队突然出现在他们的后方,攻占了海北头要冲,切断了己军与云内城的通道,并与白狼塞的帝**队形成了前后夹击之势,形势十分严峻。

阿史那咄栗焦虑不安。他不知道叱吉设是否被自己说服正在攻打燕北,更无法预测可贺敦义成公主和大叶护阿史那闾琅是否会把突厥人的整体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上,假若大漠形势向自己所设想的反方向发展,可贺敦、大叶护和叱吉设决意在这场南北战争中袖手旁观,任由两虎恶斗,并打算坐收渔翁之利,那形势必然会急剧恶化。一旦燕北有更多的帝**队从代北战场的侧翼展开攻击,自己不要说去拯救哥哥始毕可汗和所率的军队了,就连自己和麾下大军都有可能陷入帝**队的包围全军覆没。

阿史那咄栗下令分兵,急调五千控弦赶赴海北头,竭尽全力阻御帝**队攻击己军的后方,并敦促云内城的援军火速南下。

就在阿史那咄栗忧心如焚之刻,俟利发康鞘利遣使送来消息,他已从善阳调来一万大军,已于即日抵达白狼塞,并即刻展开了攻击。

阿史那咄粟的心情因此稍有好转,但他最为期待的却是始毕可汗撤军的消息,可惜杳无音讯,这让他越来越不安,心里的不祥之感越来越强烈。

八月二十七日,从句注要塞出击的四万北虏控弦,分兵一半封锁了楼烦关北上通道,不让关内的帝**队再有机会切断善阳与雁‘门’之间的联系,以确保大军进退自如。又分兵一半屯驻于善阳、桑干和句注一线,以便灵活机动的支援各战场。

同日,雁‘门’战场依旧‘激’战正酣。

俟利弗设阿史那咄栗在抵达白狼塞之日写给始毕可汗的书信终于送达了雁‘门’,他向始毕可汗和莫贺咄设详细禀报代北战局,重点述说白狼塞战况,并据此推断雁‘门’是中土人设下的陷阱,建议始毕可汗尽快撤军。

始毕可汗坚持既定决策,坚持要拿下雁‘门’擒获帝国皇帝,而若想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当然要承担巨大风险,但白狼塞的失陷对战局产生了影响,并正在影响突厥人的信心和士气,影响到了战略目标的实现。

始毕可汗和莫贺咄设随即做出决策,调善阳、桑干、句注一线的两万控弦即可赶赴白狼塞战场,支援俟利弗设阿史那咄栗和俟利发康鞘利,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拿下白狼塞,迅速扭转当前不利局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