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隋帝国风云 > 第两百二十八章 穷追不舍

大隋帝国风云 第两百二十八章 穷追不舍

作者:猛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23:17:28 来源:笔趣阁

越王杨侗做出决策,为了尽快平定叛‘乱’以稳定帝国局势,必须把杨玄感及其同党围杀于潼关之下,所以,各路大军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即刻展开追击。

杨侗大义凛然,且理由充足,宇文述和来护儿虽有万般理由,却迫于杨侗举起了“帝国安危、生灵存亡”这杆大义之旗,不得不接受杨侗的决策。

杨侗下令,由自己和观国公杨恭仁率东都卫戍军为先锋,卫文升和李丹率西京大军随后跟进,而宇文述和来护儿的军队则被允许休整一天,但明日,即二十四日必须西进。樊子盖坐镇东都,费曜、独孤武都、柳续则率军卫戍,确保东都安全。

杨侗又下令传讯大河南北,言东都固若磐石,杨玄感已败,正逃亡崤山一线,试图以此来威慑山东郡县,打击河南各地叛军的士气,缓解东都所面临的危机,为在潼关以东击败杨玄感赢得宝贵时间。

杨侗的决策是通过了,命令也下了,但实际情况是东都形势非常严峻,东都战场也非常‘混’‘乱’,各路大军之间缺乏协调和配合,而长途追杀和攻击所必需的粮草武器的调拨、运输也不是即刻就能解决的事,更令人不安的是,河南的韩相国等叛贼正率军向东都杀来,而荥阳郡、梁郡乃至虎牢、洛口、伊阙等要冲均被叛军所控制,东都事实上还处在叛军的包围之中,此刻把主力大军全部投到追杀杨玄感的战场上,置东都安危于不顾,实在有些冒险,所以,有些人遵从杨侗的命令,带着军队匆忙上路,而有些人却犹豫不决甚至有心拖延,以等待局势变化,继而推翻杨侗的决策。

杨侗雷厉风行,于二十三日下午率军先行,直杀慈涧道。

二十四日,杨恭仁率军攻击,与王仲伯大战慈涧道。午时,卫文升和李丹率军进入战场。王仲伯奋力坚守,双方僵持不下。

同日,杨玄感率军抵达渑池,而杨积善和李密则指挥选锋军经过两天‘激’战,拿下了常平仓和弘农宫,顺利解决了军需供给。

同日,宇文述和来护儿率军渡过瀍水,缓缓‘逼’进慈涧道。杨侗遣使催促,恳请两位大将军加快速度,以便帮助东都和西京联军击败王仲伯,突破慈涧道,奋起直追。

二十五日,杨玄感率军抵达弘农宫,与杨积善、李密会师。

此处距离潼关三百余里,快马加鞭的话,二十七日大军便能抵达潼关,然而,若想抵达潼关,必先经过函谷关。

函谷关位于弘农郡首府弘农城西北方向的桃林塞中枢,据崤函古道而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负责镇戍此关的便是弘农杨氏子弟军。

帝国皇族杨氏出自弘农,弘农郡乃是帝王之乡,其尊贵地位可想而知,故历任弘农郡太守均由宗室王出任。现任弘农太守是蔡王杨智积。杨智积是先帝的侄子,今上的堂兄,因袭父爵而为王。杨智积为人低调,行事谨慎,生活简朴,不结‘交’朋友,即便与同宗兄弟也鲜有往来,对妻子儿‘女’的管教也非常严格,甚至都不允许子‘女’学文习武,原因无他,子‘女’越是平庸距离权力越远,如此活下去的机率也就越大。

杨智积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活下去,而他的确也达到了目的,每一次都有惊无险地逃过了血腥的政治风暴,那么,这一次呢?这一次他躲无可躲,避无可避,直接面对风暴的掀起者杨玄感,他该怎么办?

杨玄感、李密等人都很了解蔡王杨智积,都知道他胆小怕事,碰到这样一个明哲保身的“窝囊废”,其结果不言而喻,函谷关也罢,弘农城也罢,必能一鼓而下。

二十五日,宇文述和来护儿率军抵达慈涧道。

一百多里路,走了两天,速度够慢了,不过杨侗不敢埋怨,他在崔赜的陪同下,亲自赶赴两位大将军的行辕,恳请他们务必于二十六日发动攻击。

二十六日,杨玄感率军抵达函谷关外,弘农城下。当夜,关内、城内的族人纷至沓来。杨素、杨玄感父子多少年的“经营”,族人休戚相关的命运,都在这一刻发挥了作用。毫无疑问,天亮之后,杨玄感就能带着军队过关而去。

然而,杨智积却在当夜做出了一个迥异于他一贯行事风格的决策,他要坚守函谷,坚守弘农城,把杨玄感和他的军队阻绝于崤函古道,不惜一切代价阻止杨玄感杀进潼关。

这是杨智积为了保全自己而不得不做出的决策。他知道关西兵力空虚,更知道杨玄感一旦杀进关西后将对帝国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严重危及到杨氏国祚,更可怕的是,皇帝必将迁怒于他,这一刻“明哲保身”或者缩着脑袋逃避,其后果是灾难‘性’的,他和他的家人必将为此付出宝贵的生命,所以,即便是为了自己的妻子‘女’儿,杨智积也不得不咬牙拼命了。

同日,在慈涧道战场,宇文述和来护儿各派‘精’锐,挥军进击。王仲伯虽有心死战,坚守到底,奈何将士们惊惶不安,士气低‘迷’,再打下去极有可能崩溃,不得已只好率军急撤。

当夜,杨侗率军越过慈涧道,抵达新安。

二十七日,杨玄感面对坚守关隘城池的杨智积,面对站在城楼上对他破口大骂的杨智积,当真是又惊又怒,当下毫不客气,擂鼓攻击。

与此同时,杨侗、杨恭仁带着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奔渑池。

二十八日,杨玄感心急如焚,麾下将士也是急怒攻心。所有人都知道追兵就在后边,大军在函谷关下迟滞的时间越长,全军覆没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不用杨玄感身先士卒、亲当矢石,将士们的士气便已空前高涨,攻势如‘潮’,杀伐之声惊天动地。

黄昏时分,函谷关失陷。

然而,杨玄感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发誓要攻克弘农城,杀了杨智积以及那些支持杨智积却背叛了他的族人。

李密恼怒不已,极力劝谏。王仲伯已经败退常平仓,杨侗的大军也将在今夜抵达陕城,明日杨侗便能以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击败王仲伯,攻克常平仓和弘农宫,接下来,杨侗的大军就要直杀函谷关了。

“兵贵神速。”李密叹道,“我们已经被函谷关阻碍了两天,而追兵距离我们也仅剩下两天路程,假若今夜不走,必有全军覆没之危。”

杨玄感却认为函谷关已经拿下,仅凭函谷关之险,便能挡住杨侗,所以他虽认同李密的兵贵神速之说,却不想放过杨智积。无奈,李密会同杨积善,再领选锋军直杀潼关而去。

二十九日,卫文升攻克弘农宫,杨恭仁拿下常平仓。

王仲伯的军队已经无心恋战,或投降,或狼奔豕突而逃。

战局发展至今,宇文述和来护儿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如果继续对杨侗的命令阳奉‘阴’违,导致杨玄感杀进了关西,那么结果对他们肯定不利,所以,两人突然积极起来,不待杨侗下令,已经指挥军队放开脚步,向函谷关急速‘挺’进。

同日,杨玄感攻击受阻,最后迫不得已,放火焚烧城‘门’,而杨智积更为“疯狂”,也在城内燃起大火,摆出一副与城池共存亡、与杨玄感‘玉’石俱焚之势。

就在这时,杨玄感接到急报,追兵杀来了,距离函谷关不足六十里。

杨玄感大惊,匆忙撤军,急速越过函谷关。留下元务本带着五千人戍守关隘,凭借函谷关之险,五千人足矣。

深夜,宇文述杀到函谷关下,命令将士们高声呐喊劝降。

宇文述是皇帝的股肱之臣,左膀右臂,天下皆知,他来了,皇帝还会远吗?皇帝回京了,杨玄感还有胜算吗?事实摆在眼前,此去关西还有潼关险阻,而追兵已经到了函谷关下,杨玄感及其大军实际上已经被困在了两关之间一百余里的狭窄地带,北有大河天险,南有崇山峻岭,‘插’翅难飞。

三十日凌晨,函谷关内的守军突然哗变,主将元务本被抓,而刚刚逃到关内的王仲伯尚未喘口气便再次踏上了逃亡之路。

宇文述命令麾下诸军,连夜追击。某等‘精’疲力竭,叛军更是疲惫不堪,这时拼的不是武力,而是意志,只要追上去了,叛军必败无疑。宇文述许下诺言,只待击败叛军,必赐厚赏。三军欢呼,士气如虹。

三十日上午,宇文述、屈突通率军在皇天原追上了杨玄感,双方‘激’战。杨玄感的军队多,且战且走,而宇文述的军队少,只能竭尽所能拖住叛军,迟滞叛军的行进速度。

下午,来护儿、周法尚率水师诸军进入皇天原战场,战局顿时改变。

杨玄感和部属们都知道这是生死存亡之刻,好在他们还有足够多的军队,只要能击败敌军,则一切尽在掌控之中,然而,他们虽然还抱着一丝希望,但普通府兵、壮勇们则绝望了,巨大的恐惧笼罩了他们的身心,士气极度低‘迷’。

当夜,杨玄感进驻槃豆城,与杨积善、李密会合,连夜在董杜原布下战阵,准备明日决一死战。

与此同时,杨侗统率东都和西京联军越过函谷关,急速赶赴皇天原会合宇文述和来护儿。

Y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