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代周 > 第一百五十章

代周 第一百五十章

作者:八无和尚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41:27 来源:笔趣阁

这会影响百里无忌的战略安排,辽国由此战之后,实力削弱,与辽国邻边的阻卜便会趁机壮大。百里无忌不想刚灭了一只狼,又不经意地壮大了一只虎,无论辽国还是阻卜,有一方强大起来,都将是中原的祸害。

耶律休哥亲笔书写了给各部辽军统领的投降命令,并令随从亲卫携带着在明军的押送下向西而去。

百里无忌知道,也许会有小数辽军不服从这道投降命令,但这对于大局来说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了。

耶律休哥自然也知道,但对于三十多万条性命来说,几千甚至上万条性命已经不值得一提了。

百里无忌心中有些奇怪,他对耶律休哥问道:“你就不问问朕会如何处置你?”

耶律休哥仰头不与百里无忌对视,他悠悠道:“唯一死而已。”

百里无忌一愣:“你可以不死的。”

耶律休哥摇摇头道:“不能不死。”

“哦?这是为何?”

“皇上将辽国主力全部交到我的手上,我却如此轻易地将他们送入了敌人手里,就凭此罪,已经百死莫赎了。”

“但朕知道,这是你为保全这三十多万人的性命。”

耶律休哥摇摇头道:“我能猜测到明国陛下不忍杀我之心,但若我归附明国陛下麾下,敢问明国陛下能信任一个能如此归降的人么?况且,以我统领天下兵马的重职归降了明国。从此我契丹族将世世代代在中原人面前抬不起头来,而我将永远被族人唾弃。明国陛下,我。能降么……?”

百里无忌心中涌出一丝感动,说道:“其实在你下令杀数万南逃汉民时,朕就对麾下士兵立下誓言,此生必杀你以慰潢河中的冤魂。”

耶律休哥点头道:“我知道,换了我也会以此激励麾下士兵。如今明国陛下可以完成此愿了。”

百里无忌有些黯然,他对耶律休哥肃容道:“此天下能将朕迫得如此狼狈者,唯有你耶律休哥。你。无愧于一代名将。”

说完,百里无忌转身正待离去,却闻听耶律休哥喊道:“明国陛下且慢。”

耶律休哥听着百里无忌一席话。心中也涌过一阵激动。他知道,这是百里无忌给他盖棺定论,给予他莫大的死后哀荣。耶律休哥满意了,这世上最大的三个国度中。两个相互敌对的皇帝都给了他莫大的荣誉。为将者还有什么不能放下的?

“明国陛下,我有一事相求。”

“讲。”百里无忌没有转身。

“请明国陛下留下你刚才与我拼杀的刀。”

“……。”百里无忌依旧没有转身。

耶律休哥淡淡地笑道:“既然明国陛下立有誓言,用陛下的刀也兑现了陛下的誓言。而我,能死在将要统一天下的王者之刃下,也不枉此生了。”

百里无忌的背影有些僵硬,矗立良久,终于深吸一口气,拔出已经收回刀鞘的战刀。“咣当”一声扔在地上,大步地离去……。

耶律休哥死了。

是用明国皇帝的战刀抹颈自尽的。

这个辽国未来的名将陨落了。

陨落在他还没有真正地成为名将之前。白沟以南欲止儿哭时,再也不会说“于越来了!”

对于百里无忌来说,心境无疑是复杂的。他知道,如果他挽留或者坚持,耶律休哥应该可以不死,只要百里无忌以三十多万辽军需要人统领为理由,耶律休哥是无法推辞的,但百里无忌终究是放弃了。

耶律休哥对汉人的凶残,深深地刺伤了百里无忌的心。他无法容忍一个如此残害汉人的恶魔成为统率明国大军的将领,这将成为自己一生的诟病。

虽然对耶律休哥的军事才能有着不舍,但百里无忌依旧放弃了。

耶律休哥的死预示着辽国不可阻止的衰落。

对耶律休哥的亲笔命令终究有些死忠于耶律璟的辽军将领不肯遵从,而这些将领所率辽军自然被两面夹击的明军在火炮的支援下轻松剿灭。

但有不少在仪坤州以西的辽军,从迂回而来的原路逃脱,这部分辽军的人数大约在八万左右,而投降的辽军大部分是从那个中间是陆地的潢河处突破明军防线的十五万辽军所部。这部分辽军在新军和陈延正、徐守仁二部的夹击下,已经失去了逃脱的机会,而耶律休哥的亲笔命令正给了他们台阶下。

五天之后,最后统计出投降的辽军人数在二十六万人左右。

令人欣喜的是,杨廷式三人被找到了,因为热气球升空高度并不高,黑夜中投掷完成之后,爆炸波将热气球掀起,三人在用手弩击穿气囊之后,缓缓泄气的气囊起到了降落伞的作用,但由于不受控制,热气球顺着风向北飘,最后落入了潢河之中。天亮之后,三人被打扫战场的新军搜索到,除了一些擦伤,安然无恙。

明辽两国决定未来数百年国运的决战拉下了帷幕。这场战争从百里无忌约柴荣燕州会晤开始到明军占领大定府再到明、辽两军据潢河两岸对峙,直至明军完胜,历时近半年之久。

明国动用了云扬的第一军、徐守仁的特战军、陈延正的驻燕云军、驻高丽军、驻东瀛军、新军、武行文二万五千周军以及后来归附的斡朗改、辖戛斯六万骑兵和三万渤海军,参战人数达到四十五万,而明军损失同样的惨重,单就以十万新军而言,伤亡接近了四成。近十万明军埋骨于潢河之南和肃、甘、凉地区。

由此,汉人最大的威胁——辽国终于被击败,从唐末以来,悬在汉人头上的剑终于被明军折断了。

光复八年五月。

辽国朝廷经过再次的政变,耶律璟终于妥协了,他放弃了再次征兵的计划,召回被流放的耶律惕剌、耶律朔古、耶律撒剌三人回到上京,并官复原职。

之后,耶律璟下旨,授耶律惕剌和谈正使,耶律朔古、耶律撒剌二人为副使立即南下至大定府,与明国洽谈议和各项事宜。(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