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代周 > 第五十一章

代周 第五十一章

作者:八无和尚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41:27 来源:笔趣阁

哪怕她是主动送上门来的,百里无忌一样是敬谢不敏。

百里无忌已经过了那个以下半身思考的年龄,这个比他女儿百里忆韵还小上一两岁的女子,看看也就罢了,如果真收入宫中,那宫中注定会掀起一翻酸波醋浪。

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百里无忌至此心中便古井无波。

打下一个国家与收复一个国家,无论从威名还是以后的政治格局,都有着天壤之别。

如果应允段氏的请降,那么至少在数年内无法去改变大理的政治格局,也就是说,段氏的归附在往后的数年内,也就是名义上的,明国无法真正掌握大理政权。

而要真正掌握大理的政权,还得进行一次或者若干次的政治改革。

至少在五年之内,明国中央朝廷很难将权力的触手伸进大理国政治核心。

这不是百里无忌想要的,对于如此的结果,在百里无忌心中,还不如直接出兵占领来得爽快,虽然会损失一些将士,但甭说是百里无忌,就算是下面的新军将士,他们也宁可一战平天下。

只有势均力敌的战争,会打成消耗战的战争,才会让百里无忌心有忌惮,就象当年明辽之战,明国伤亡的将士高达二十多万,甚至连黑旗军第八军都指挥使刘仁赡也饮恨滦河南岸,而黑旗军第十军都指挥使边镐因此而终身残疾。

这是明国建国以来,明军损失最大的一次。象这种战争,无疑是伤筋动骨的。

所以,哪怕是耗费时间。百里无忌也宁愿用时间换空间,用计分裂辽国。

但现在不同,明国除了国库元气尚未完全恢复,但动用十万以内的新军攻伐大理国,只要领兵将帅不出昏招,取胜轻而易举。

少量士兵的伤亡,对于征服大理国的利益相比较起来。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武力征服的后遗症也有,那就是民心。

除非明军以屠杀的方式扫平大理国,否则多多少少有少数民族会起来反抗。但百里无忌绝不想要一块白地,因为这些年来明国人口虽然年年增长,但对于不断扩大的疆土来说,人口远远不够。

大理的部族不同于辽、吐蕃、阻卜。他们并无与中原人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相反,大理一直与中原王朝相交甚善。

这也是百里无忌希望能尽量“不伤和气”汲取大理政权的原因。

可大军一动,“不伤和气”谈何容易。

纵然明军军纪严明,但真到了异国他乡作战,不伤及平民百姓,这无疑是骗人之语。

而民心往往就在这一次次的小仇小恨中积累起来,最后酿成不可调解的民族仇恨。

百里无忌并非不能接受段氏请降归附,其实就算没有段佛音前来和亲之举。只要段氏能同意不再保留军队,百里无忌就会爽快地答应段氏的请降要求。甚至只要段氏答应明国在大理、善阐两府驻军,百里无忌可以容忍段氏保留不高于三万的军队武装。

可百里无忌知道,段氏不可能答应,没有任何一个皇帝会轻易交出军队,可以说,在这个乱世之中,军队等于他们的性命。

就算段思聪肯降皇帝为王,接受明国册封,但骨子里,他们依旧是大理国的掌控者。

而段思聪下旨令段佛音赴金陵府和亲,其根子上就是为了保留他的军队,试想,当段佛音嫁给百里无忌,百里无忌如何向段思聪开口,剥夺其手中的军队。

哪怕段佛音只是一个嫔妃,礼义上来说,段思聪就是百里无忌的岳丈,这种礼义上的高低,将严重阻碍明国统一大理的进程。

这是百里无忌绝不能容忍的,所以,百里无忌古井无波,他明白,段佛音这个女子,是不能轻易触碰的。

这一天的朝会因段佛音的到来而草草散场,百里无忌并未在朝堂之上做任何决定。

但由此带给段佛音的打击是巨大的。

一个养尊处优、出口成谕的皇族公主,一个自认容貌可服天下男人的美女,竟送上门去,而被视同无物,这样的打击让哪怕是自幼修研佛法的段佛音也无法承受。

失落感如同虫蚁般撕咬着段佛音的心,而最主要的是,段佛音对自己完成父皇交待的任务,有了不可把握的危机感。

段佛音因为失落而心神动摇,她却不知道,因为她的到来,明国朝野发生了有始以来第一次尖锐地争吵。

战亦或不战。

大理国的结局谁都不再怀疑。

纵然大理国的实力再增加五倍,也难敌明国这数十万身经百战的虎弁。

但关键在于,明国如何拿下大理国。

以冯道为首的中庸型官员倡导“以和为贵”,既然大理国皇帝已经表示出请降的意愿,并且让大理国公主亲自来金陵府和亲,其实和亲只是障眼法,说到底,段佛音就是人质。

所以,这些官员以为,纵然让段氏再掌控大理政权几年,也好过耗费国力出兵西征,毕竟打仗是要死人的。

而有一批相当数量的三品以下官员,却针锋相对,认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明国既然能以泰山压顶之势灭亡大理国,何不直接出兵,一了百了。

毕竟,灭亡大理国之后,大理政权就如同一张白纸,可以任凭明国朝廷在上面涂画,无须受到如段氏、高氏等原来势力的羁绊。

就明国来说,哪怕将大理国夷为白地,基数庞大的明国人口也照样能填补大理国的空白。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这话是百里无忌亲口告诉他们的。

这批三品以下的官员,官位远比不上冯道这批老臣,但他们的气势并不逊于老臣们,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原因没有别的,就因为他们是天子门生,全部来自金陵、潭州两座明国最高学府。

百里无忌废除科举制度,从学府选拔五品以下官员的新制度在这几年推广开来,并形成了气候。

因材任用,各科学子进入各种部门,这对于当时的明国政治、经济、军事起着极大的提升作用。(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