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代周 > 第二百八十七章

代周 第二百八十七章

作者:八无和尚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23:48:24 来源:笔趣阁

直到相距五六里地时,耶律朔古部看到北面飞舞的尘土,才发现北面的军队比南面更庞大。

可此时,耶律朔古已经失去了仅存的希望,这两天的局势过于迷离,从围歼者迅速转变成被围歼者,如此之快,如此之惨烈。

陈延正并没有命令发动进攻,他怕有“斥候队”将士被俘虏,夹杂在这支辽军阵中,他不想玉石俱焚,在陈延正心里,哪怕是只有一个人活着,也能抚慰一下他的伤痛。

陈延正命令大军对辽军进行合围。

而停下来的辽军士兵更是茫然不知所措,他们也已经疲惫,没有一支军队在如此惨烈的夜战中,坚持一天一夜。

当杨业的二万骑兵逼近时,辽军已经失去最后一丝逃生的希望。

东边是黄河,西边是沙漠,再无逃生之路。

耶律朔古心中的烦忧被这一刻的无助和绝望彻底激发,他立即命令,向明军南北两路派出使者,只要明军能保证他的部族士兵活着,他就准备投降。

他不想让自己的部族军全军覆没在这片土地上,他要为他的部族留下希望。

这个投降命令被辽军将士接受,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

这应该感谢皮室军没有夹杂其中,如果皮室军在,耶律朔古很可能因为这个投降命令,而被直接斩首。

当然,如果皮室军在,耶律朔古也不至于绝望。不绝望,又何来投降一说。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所谓无巧不成书。

而明军南北两路统率对辽军的投降。出现截然不同的回应。

陈延正接受了辽军使者的投降,他只希望迅速休战,好让他全力寻找搜索“斥候队”残部。

而杨业本身也想接受辽军投降,但被朱匡业部和第四军残部强烈反对。

这个时候,在这种惨烈的战斗之后,幸存的士兵言语权远比杨业这个都指挥使要来得大,因为这些幸存将士身上。有着别人所没有的鲜血和生命,这是已经阵亡了的士兵的鲜血和生命,再大的权力。在此时,在鲜血和生命面前,仅仅是一个屁。

杨业只能默认,他是一个半路加入明国的都指挥使。他无法面对着这不足三千人的将士。说“不”。

两支明军,两种截然相反的回应,令耶律朔古茫然,他只能再次派遣使者向两面明军解释,如果真不能接受,那就只能拼死一战了,但拼死,最后也是一死。

死。成了定局,此时。耶律朔古的心中是悲壮的。

当相互知道隔着辽军,有着自己的部队时,不管是陈延正还是杨业才明白为什么辽军会如此果断地选择投降。

两军迅速约定,进行面谈。

局势出现了戏剧性的一面。

当陈延正见到朱匡业,得知“斥候队”幸存者仅剩下一千多人时,再无一丝接受辽军投降的意思,他立时改变注意,建议两军围歼。

这样,会谈迅速决定了全歼辽军的决定。

而这时,苏醒过来的丁思觐带伤赶来了。

“接受投降。”丁思觐只说了四个字。

在这个战场上,也只有丁思觐的话最管用,这不是丁思觐职务高于陈延正和杨业,而是这场战斗中,第四军伤亡最为惨重。

所以,丁思觐最有发言权。

没有人会比丁思觐更痛苦,也没有人比丁思觐更想全歼辽军。

如果不是耶律朔古主动派遣使者投降,丁思觐会毫不犹豫地令明军如辗碎一支蚂蚁般地辗碎它。

但正因为耶律朔古主动投降,让丁思觐敏感地发现,如果这支辽军投降,也许对整个战局有着意想不到的作用。

将领有着很大的区别,有些一生只能为将,不能为帅,因为他们没有战略布局的头脑,丁思觐无疑是个帅才,他的敏感也决定了他的成就。

丁思觐的话一出,迅速改变了已经全歼的决定。

于是,耶律朔古所部在明军士兵仇恨目光的注视下,献械投降。

陈延正火速下令搜索方圆五十里,寻找明军幸存者。

老天垂怜,有一千多的将士被找到,其中就有第四军突围之后数波反击,受伤落马的士兵,也找到了最后北上的蒋延嗣部。

五百勇士等找到时,仅剩下八十七人,其中五十一人受伤,蒋延嗣重伤,其弟蒋延昭阵亡,朱贵超轻伤,唯莽汉朱贵霖竟无一丝伤痕,这八十七人中,巴东都的士兵三十九人。

明军参与搜索的士兵,心中的愤怒全部洒在了搜索时发现的落单辽军身上,由于丁思觐接受投降的命令,使得明军士兵失去了泄愤的对象,从而使得这次搜索,成了屠杀辽军士兵的行动。

天知道有多少辽军士兵死在这场屠杀里。

最后汇总的搜索名单中,竟无一个被搜索到的辽军士兵,甚至连伤兵都没有一个。

此战,耶律朔古所率六万辽军,其中有他的嫡系,四万部族军,还有二万皮室军,自此,仅剩下一万六千余部族军和北逃的八千皮室军。

而丁思觐的第四军,幸存者不过三千余人,几近全军覆没。

陈延正的六千“斥候队”,所剩一千五百余人。

如此惨重的损失,令每一个明军将士心如刀绞。

陈延正对丁思觐的决定不满,平淡地相互道别,随即带着“斥候队”残部北返。

杨业则令一部押送辽军俘虏南返,留下三千人,护送丁思觐残部返回明国。

之后,三人各上表向金陵奏报。

只有朱匡业和蒋延嗣、朱贵超三人依依不舍,所谓不打不相识,这四人竟惺惺相惜,这种过命的交情,在眼下的分别时,令四人心中格外惆怅。

……。

看着丁思觐、陈延正、杨业的三道奏章,百里无忌心痛万分。

如果依照三人的奏报,此战还能算个小胜利,毕竟六万辽军仅逃出了八千皮室军,这种战绩肯定不能算是打输,但又是一支老部队打残了,刘仁赡的第八军在滦河被辽军铁骑兵打得全军覆没,百里无忌心中除了伤痛,还有一丝失落。

这样打下去,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对明国的国力来说,都是巨大的伤害。

而丁思觐的奏章,让百里无忌不禁对其高看了一眼。

丁思觐的想法确实有实施的可能,如果让耶律朔古做为内应,扰乱辽国内部,确实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只是,如何能令耶律朔古甘为明国内应呢?

做为辽国皇族的耶律朔古,此次投降可以理解为惜命或者为保全自己部族,但如果要求其背叛辽国,恐怕很难做到。

百里无忌一面召集徐世铭等人,一面下旨,令丁思觐率其部入朝觐见,同时令朱匡业和蒋延嗣部入朝觐见。

百里无忌很想看看这四个年轻人,也许明国未来的将帅,会着落在他们身上。

耶律朔古及其一万多辽军俘虏被押送至明国太原西北边的岚州,由杨业部看管,就地羁押在军营。

接到百里无忌旨意的杨业,派遣一队明军,押送耶律朔古前往金陵。

……。

第三卷完。(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