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代周 > 第一百六十三章

代周 第一百六十三章

作者:八无和尚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23:48:24 来源:笔趣阁

赵匡胤继续道:“灵州之战,我看见皇上形势危急,毅然违命出击救援皇上,就凭此点,文伯就应该相信我对皇上的忠诚。只是我不清楚皇上心中究竟是否真的已经因此而原谅了我,也怪我一时糊涂,竟想出这么一个荒唐的计策,将木板呈递给了皇上。”

赵匡胤真的后悔,他懊恼道:“早知道皇上回到开封就将点检之位封赏于我,我何必出此下策?”

王朴悠悠地开口道:“从开始的一错误,然后用一个又一个的错误去掩盖它,直到一发不可收拾。如今,我只想问你,究竟意欲何为?”

赵匡胤沉思片刻,抬起头毅然说道:“请文伯转告皇上,我去意已决。”

王朴一惊,去意?王朴紧张地问道:“你去哪里?”

赵匡胤道:“我已经与禁军中的义社兄弟约好,以阻卜军再次进犯为由,出兵西向,至慈州之后北上,驻扎定难五州。”

王朴大怒,道:“你这是要分裂周国?”

赵匡胤道:“文伯息怒,我没有与皇上决裂之心,我就是想知道陈抟所说是否是真,一年最多两年,若皇上依旧健在,我就将禁军交还于皇上,然后随陈抟去华山修道,终生不问世事;若真如陈抟所说,那我就要为自己争此天下了。”

王朴惊愕地怒视着赵匡胤,这还是那个嫉恶如仇,宽仁大度的赵匡胤么?这皇帝之位真有如此的魔力,令其连多年兄弟之情都不顾了么?

王朴心中还想劝说:“你若真走出这一步。可就无法回头了。”

赵匡胤慨然道:“人生苦短,我不想负皇上。文伯应该知道,皇上膝下长子被隐帝所杀。二、三子早夭,如今唯有四子柴宗训,却只有六岁,若皇上不幸英年早逝,你我真要扶持一个乳嗅未干的六岁孩童么?我不甘心,文伯也不必再劝了。”

王朴闻听赵匡胤此话,心中的震动也非常大。倒不是如赵匡胤所说对扶持幼主的不甘心,而是王朴真得担心柴荣的身体了。如果真被陈抟不幸言中,那周国怕是要危如累卵了。

王朴见赵匡胤已经铁了心出走。便开口问道:“你要率多少禁军去定难?”

赵匡胤想了想道:“大约八万禁军。”

王朴道:“定难五州本就地广人稀,经这几年战乱,更是贫苦不堪,八万禁军。你打算如何养活他们?难道也要象胡人一样对百姓打草谷么?”

赵匡胤不是傻子。他也在烦恼此事,定难五州赋税根本无法养活八万禁军,真到了万不得已时,也只能靠劫掠周边州县渡日了,唐末以来,军队不正都是如此生存的吗?

王朴见赵匡胤不语,他劝说道:“若你真有了去意,依我之见。少带些人去,一则周国将要北伐阻卜。带走太多禁军,势必影响北伐大计,不管如何说,你都是周国人,兄弟阋墙,外御其侮之理你应该懂得;二则真要带了八万大军西去,皇上必不肯罢休,如此一来,立马撕破了脸面,对皇上对你都不是好事;三则定难五州养活不了如此多的军队,若真以劫掠百姓为生,想来你的声名也由此变得不堪,你日后若想有所成就,怕是不可能了。”

赵匡胤见王朴说得在理,便问道:“依文伯之见,我带多少人西去合适?”

王朴想了想说道:“三万人。”

赵匡胤立即摇头道:“绝对不行,三万禁军不用说抵御外辱,就是皇上突然发难,我也无法自保。这万万不行。”

王朴劝道:“你勿须担心,此事我以人头担保,必能让皇上放你西去。”

赵匡胤半信半疑地看着王朴,还是摇头不应。

王朴想了想道:“要不这样,你率五万禁军至慈州,若皇上没有派兵为难你,则将二万禁军留下慈州,你率三万禁军北上定难,如何?”

赵匡胤想了想,觉得如此放心了不少,便应道:“如此倒是可行,但我怕皇上会为难留下的二万禁军。”

王朴安慰道:“皇上决意北伐,纵有为难之心,也不会在此时对这二万禁军下手,而等北伐之后,这二万禁军若能幸存,也必已经立下军功,你知道,皇上对军功是有功必赏的,如此一来,你还担心什么?”

相处十多年,赵匡胤对柴荣的性格还是了解的,所以点头道:“如此,我还须与义社兄弟商量一番,决定之后,我便你回去。文伯不必担心,我绝无与你为难之意。”

王朴苦笑地自嘲道:“这话我信。我不过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杀我何用?”

刚要起身的赵匡胤想了想又坐了下来,他终究还是念及这些年与王朴的交情。

赵匡胤开口劝道:“文伯,我知道你是忠诚之士,但你要知道,周国北边有辽、阻卜,南边有明国,若皇上不幸早逝,以一个幼主,如何能安邦定国?”

王朴无力地应答道:“明国皇帝与皇上有约,不可能主动攻打周国。辽国已经被明国打败,数十年未必能缓过气来,只要此次北伐阻卜功成,周国必能振兴。”

赵匡胤冷笑道:“我很清楚明国与皇上的约定,不主动进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皇上的有生之日。想必明国皇帝也早已知道皇上阳寿不久之事。”

王朴心中大震,被赵匡胤如此一说,还真有此可能。皇上与百里无忌的约定,真还就有这一句,但这约定是太祖崩天之时,难道百里无忌那时就已经知道皇上阳寿不久了?王朴不自觉地摇摇头,道:“不可能,此约定是太祖崩天时所立,明国皇帝怎会在五年前就知道?你这是胡说。”

赵匡胤嘿嘿一笑,说道:“文伯不信,就当我没说。不过,日后文伯要是无处可去,定难之地必随时恭候文伯大驾。”

王朴摇摇头毅然说道:“道不同不相为谋。你只要率军西去,离开之日,便是你我恩断义绝之时。我纵然死于乱军之中,也绝不会进定难一步。”(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