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代周 > 第十章

代周 第十章

作者:八无和尚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22:25 来源:笔趣阁

如此,马骥云的五万大军做为肉盾,以有力之一部硬顶逻些城出来增援军队,另一部与赵匡胤东西两向合击波窝、墨脱战场的逻些军。

次日,赵匡胤率基本修整完毕的禁军再次对波窝、墨脱的逻些军发起了攻击,有了上次的教训,赵匡胤严令不得追击四处逃散的敌军,而是全军紧缩成圆阵,慢慢向前进逼,以达到首尾相顾的目的。

的目的在于吸引逻些军主力的注意力,为马骥云部顺利攻占匹播城创造机会。

只要能占领匹播城进行固守,凭借雅鲁藏布江的水势天险,此次西征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依马骥云部火器之利,守住匹播城就等于在吐蕃的心脏边上扎下了一根刺,要命的刺。

而这个时候,奉百里无忌之命南下的丁思觐所率新军,已经进入大非川,从积石山北端迂回,经多玛以西的柏海深入,丁思觐一路上高歌猛进,沿牦牛河一直西向。

这一路上,凡所遇到的吐蕃各族牧民都“神秘”地消失了。受百里无忌旨意,丁思觐将所遇到的每一个吐蕃牧民全部俘获,向来路递解,目标便是百里义所进攻的高昌、龟兹等西州回鹘。

百里无忌的用意在于,让西域各个区域中,形成众多部族混居的态势,从而起到遏制其中一族独大的目的,而让南方明国百姓大量迁移至北方,形成以汉族为主要力量,各族相互制约的新格局。

同时。百里无忌为了在赵匡胤占领吐蕃后,起到拖延赵匡胤发展速度的目的,大量减少吐蕃人口无疑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吐蕃本就地广人稀。有时数百里内了无人烟,而丁思觐大军所过之处,已经千里无人烟。

十万新军以所向披靡的气势,从东往西席卷了整个吐蕃北部。

大军一直到羊同,才改变方向,南下进攻象雄冈底斯。

以冈底斯为汗府的是吐蕃的阿里王系,虽同属吐蕃。但与逻些城的逻些王各归各,互不统属。

吐蕃王朝分裂之后,分为四系:以逻些城为中心的云丹系;以冈底斯为中心的阿里王系;以亚泽为中心的亚泽王系;以雅隆秦昂达则城中心的雅隆觉阿王系。

对于丁思觐装备着这个时代最犀利火器的十万新军来说。扫荡象雄冈底斯的阿里王系数万军队,就如同秋风扫落叶般地轻松随意。

半个月的时间,丁思觐部就占领了阿里王的冈底斯,从此吐蕃四王系就只有三王了。

至此。被强行迁移向高昌、龟兹的吐蕃牧民已经高达三十万人之众。

与丁思觐不同的是。马骥云显然是个随和的“老好人”,他不但完全遵循着明军的军规,从成都府出兵之后,一路北上途中,他将吐蕃的牧民安置的非常“人性”,约束着将士不得抢掠牧民,甚至将自己的军粮散发给分期的吐蕃牧民。

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在整个吐蕃国境内。对于明军的评价有两种,南北差异有如天壤之别。

明军同时拥有了“杀人魔王”和“仁义之师”两种截然不同的称号。

这使得未来赵匡胤执掌整个吐蕃政权之后。哭笑不得,他头上顶着明国之臣的帽子,使得他拥有了一批坚定的拥护者和一批誓死反对的反抗者。

吐蕃征讨战一直持续到光复十二年春才真正结束。

在马骥云的配合之下,赵匡胤部击溃了波窝、墨脱的逻些军主力,虽然自身也损失巨大,但依旧顺利入主逻些城,完成了他如今最大的心愿——割地为王。

百里无忌也兑现了他的承诺,册封赵匡胤为吐蕃王,并给予了明国任何藩国都没有的军、政、财三权。

而且此战扫荡得特别彻底,明军不但将吐蕃之地全数收入囊中,还将国界推至与泥婆罗交界处。

所以,赵匡胤私底下还是有一丝感激百里无忌之意,毕竟,真要让赵匡胤部独立完成这场战事,想来到赵匡胤部到最后很可能损兵折将太甚,导致无法震慑吐蕃旧势力,而坐不稳吐蕃王的位置。

有了马骥云部在南、丁思觐部在北的竭力相助,赵匡胤在得以携八万大军入主逻些城,坐稳吐蕃王的宝座。

唯一让赵匡胤不十分舒服的是,此战马骥云所占领的匹播城,成为了明国吐蕃驻军的驻地,五万明军驻守在此,成为了赵匡胤心中的一根刺,要命的刺。

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赵匡胤还没有足够的实力,也不得不认命。

在赵匡胤心里,他深深知道,只要百里无忌还活着,就没有他出头的那一天,这令他只能在夜深人静之时嗟叹“既生瑜何生亮”。

赵匡胤现在很“穷”,马骥云部到是基本做到了对牧民秋毫不犯,但丁思觐这个凶人不但将吐蕃北部的人口劫掠一空,而且将北部牧民的财产也洗劫掠得连根毛都没留下。

可以说吐蕃北部已经成为不毛之地,一点都不为过。

但赵匡胤不敢出声,他可以对马骥云出微词,甚至可以向百里无忌据理力争,但对于丁思觐这个“痞子”,他只能忍气吞声。以至于丁思觐率新军班师回朝时,赵匡胤携麾下将领在逻些城中偷偷地放鞭炮庆贺。

至年中,百里义终于完成了对高昌、龟兹等原西州回鹘土地人口的安置事宜,其麾下十万新军和三万铁骑兵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荡平西州回鹘,但显然内政不是他的强项。

被丁思觐递解而来的数十万吐蕃牧民的安置,实在伤透了他的脑筋,幸亏百里无忌调来了数百学府生员充入各州县官府衙门,才使得局势渐渐地平衡下来。

百里义已经兴起了回师金陵的念头。

七月初,百里无忌下旨将高昌、龟兹等原西州回鹘土地并入瓜、沙州归义军的统辖之下,建立了新的藩国——西平。

将吐蕃改名为西藏。

将阻卜改名为蒙古。

自此,明国西面形成了三个大藩国,做为明国的天然屏障。(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