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时空收割者 > 018:我若想得天下,易如反掌观纹(上)

宋鲁拈须笑道。“和氏玉璧,杨公宝库,二者得一,可安天下。现在烽烟处处,有能者

均想得天下做皇帝。故这两样东西,成为了天下人竞相争逐之事。最近江湖有言,和氏璧在

洛阳出现,故自问有点本领的人,都赶往洛阳去碰碰运气,今趟我们把货物送往四川后,会

到洛阳走上一趟,看看宋家气数如何?”

傅君婥心中忍不住一动,他受师命而来,要趁着如今中原天下大乱的机会,散步杨公宝库的消息引动天下野心家的争夺。好让中原群雄互相杀戮,这样一来中原就没有了远征高丽的力气。

现在听到这和氏玉璧,杨公宝库,二者得一可安天下的说法,不由的生起了抢夺和氏璧,从而让中原更加混乱的心思。

这个时候宋鲁忽然问道:“不知道刘兄对这件事情怎么看待?”

柳菁闻言也笑道“刘公子这个时候乘船前往洛阳,莫不是对于和氏璧也有兴趣?“

啊咧?

怎么话题扯着扯着扯到我身上来了?

从宋鲁开始扯起和氏璧和杨公宝库的话题之后,刘健就没有插言而是静静的喝茶。却没有想到这个时候宋鲁和柳菁竟然一下子把话题扯到自己身上来了。现在,在场四人的目光全部集中到了刘健的身上。

看什么看?好吧,既然你们看,那我就说了。

不就是侃大山吗?

哥虽然曾经是宅男,但是这侃大山的技能熟练度好歹也是点了不少的。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想了一会儿之后,刘健张嘴说了一句和和氏璧以及杨公宝库毫无关联的话来:“昔年汉末之时。天下群雄并起。水镜先生司马徽作出此言。而后昭烈帝刘备二者皆得,最终天下还是与他无缘。得天下靠的是力量。至于什么虚无缥缈的天命,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宋鲁略略一想接口道:“此言倒也有理,只是万事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这和氏璧和杨公宝库传的如此有鼻子有眼,却也由不得人不相信了。”

“刘兄此言,恕愚弟以为不妥。”

宋师道此时又道:“昔日先贤孟子曾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是故师道认为得天下非是如刘兄而言以利取之,而是贵在得人心,得人心者天下顺之。”

“哈。”刘健轻轻的笑了一声。

听到刘健的笑声。即便是以宋师道的好脾气也不由的皱了下眉头,继而问道:“刘兄以为师道所言荒谬,以至发笑?”

“不是。”轻轻的摇了摇头,刘健微笑着道:“只是想起了以前的日子。那个时候我经常和一些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在论坛上争论,有的时候是天下大事,有的时候却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有一次我们甚至因为豆花吃甜的好还是吃咸的好而大吵了一架。最后甚至弄到分为两个党派,自号甜党和咸党。互相斥责对方为异端。这个时候和师道兄你争论这得天下的道理,却又让我想起了那个时候。所以忍不住笑了。”

宋鲁闻言眼前一亮道:“这论坛倒是颇有意思。论者,互谈以明是非曲折也;坛者,高台也;论坛者论道明理之高台也,想来此地当是饱学之士坐而论道之所吧。”

刘健强忍住翻白眼和嘴角抽搐的冲动笑着道:“宋公博学,在我的家乡这样的论坛处处皆是,每时每刻皆有人在其上为天下之事相互讨论。当然……更多的时候是甜党和咸党之争这样的。”

“想来刘小兄弟的家乡该是文教昌盛之所,只是不知刘小兄弟究竟家乡何处?若有缘,宋鲁无论如何也要前往一观。”

“以后也许会有机会的。”刘健就这样应付了宋鲁一句,他总不能告诉宋鲁你活个一千五百年差不多就能见到这样的论坛了。为了避免宋鲁继续追问自己的家乡究竟在何处,刘健转而道:“方才师道兄认为我所说的不妥认为得人心者方可得天下,是吗?”

“正是。”宋师道对于刘健所谓的家乡也十分好奇,尤其是那个论坛,想想看饱学之士四方而来踞于论坛之上坐而论道,该是一副何等样的景象?不过想到刘健方才所说的咸党和甜党之争,宋师道的脸色又有些古怪。

“那我就要问问师道兄几个问题了。”刘健笑了笑,心说小样就你这么个破玩意儿也敢跟我水贴,看我不把你给说的哑口无言。

“秦时始皇帝一统六国,得了天下人心了吗?”

“这……”宋师道一时之间哑口无言,秦灭六国而具有天下,史称暴秦,秦始皇焚书坑儒,修建阿房宫,穷奢极欲,更是暴君。但是实际情况却是秦始皇横扫**八荒得了天下,这可以说是秦始皇得了民心吗?

事实上秦始皇确实是得了民心的,因为当时天下人都不希望再打仗了,七国百姓都希望战争快点结束,至于头上是不是换个统治者什么的,他们才不关心,他们只是不想再继续打仗了。所有剩下的六国百姓之中的绝大多数在秦朝一统天下的过程之中采取了默认的态度。

但是,宋师道是不会这么想的。

“陛下与士大夫共天下,非与百姓共天下!”

在门阀势力已经湮灭的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尚且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来。在这个门阀势力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甚至决定着天下归属的隋末时期,宋师道理所当然的不会将黔首百姓当成‘民’。

“吾为天下计。何惜小民哉!”董卓火烧洛阳时留下的这句名言,大约可以代表这些门阀世家子弟的心态。就算嘴上挂着‘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但是实际思想仍然是‘吾为天下计,何惜小民哉!’。只是他们不会像董卓和文彦博这样**裸的直接说出来而已。

因为在他们的眼里世家是民,门阀更是民,地主和寒门士族也能勉强算是民。至于底层百姓****,都说了是****了,当然是屁也不算一个。

宋师道虽然个性比较仁慈一些,但是他从小受到的教育,从小接触的人和他所处的阶层,注定了

所以刘健这个明明是坑自己的陷阱,却把宋师道给坑住了。因为他本能的不会将最底层最穷苦的百姓当成‘民’的一部分。

“秦始皇何以得天下。得民心?不是,是因为秦国兵强马壮六国不能挡。”

刘健这句话让宋师道没有办法反驳,如果反驳……难道说秦始皇真的得了天下民心?

这不可能啊!

但是如果不反驳,岂不是就代表着民心没用了吗?

这更是跟宋师道从前所受到的教育所违背,想了一会儿宋师道终于达到:“非只是兵强马壮,适时七国相争,而天下士子投秦而去。这已经代表了人心向背……”

相比于承认民心没用,宋师道还是选择了承认秦朝已经得到了民心,但是就像是刘健所想的那样。宋师道认知之中的‘民心’是贵族之心,是士子之心,换在现在的天下,就是门阀之心。

“那么天下士子为什么要向北投秦?秦国任用商鞅变法。法令残酷甚至可以说是‘暴虐’,但是即便如此秦国却一日更比一日强。”

刘健笑眯眯的说着,不等宋师道回答。他已经自己给出了答案:“因为天下七国之中,秦朝最强。最有可能统一天下,投秦最有机会有所作为。所以天下士子都投秦国了。不是因为秦国有民心,而是因为秦国最强,强自然就有了民心。”

“但就算如此,暴秦也不过二世而亡。”虽然宋师道被刘健说的有种哑口无言的感觉,甚至隐隐觉得刘健所说的当真有些道理,但是他却也不愿意放弃而是抓住了秦国的存在时间短这个弱点攻击了起来:“此非长治久安之法,纵然能得一时之强,结果却是天下大乱。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正说明了民心之重要。”

“那么我们又回到了刚才的那个问题。决定天下治乱的究竟是民心所向还是力量强弱。”刘健没有因为宋师道的强撑而生气,反而更加兴奋了起来,这让他回想起从前在论坛上灌水聊天打屁的日子:“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我们先不说这句话到底能不能代表民心,能代表多少民心。我只问你一个问题,秦始皇活着的时候,汉高在干什么?”

“为沛县亭长后因犯法而隐于芒砀山之间。”这个问题对于宋师道来说完全不用思考,史书上明明白白的记载着。

刘健接着又问:“那项羽在干什么?”

“为秦廷所捕,与叔父项梁四处躲藏。”这个问题同样毫无难度,宋师道回答的轻松,只是心中渐渐有了疑惑。

“陈胜呢,他又在干什么?”

结合刘健的理论,这个时候宋师道已经知道刘健想要说的是什么了,但是他也不愿说谎,对刘健的问题老老实实的答道:“为他人佣耕。”

“很好。”刘健轻轻的拍了拍手,继续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那秦始皇死了以后呢?”

死了以后,死了以后自然是天下烽烟四起!

宋师道张了张嘴,有心反驳,却不知道该如何说。

“秦始皇活着的时候,汉高只是区区一介亭长,犯了罪也只能藏在深山。项羽同样只能四处躲藏,惶惶如过街老鼠。陈胜只能为他人佣耕,连一块属于自己的田地都没有。他们若是真的有什么天命民心,为什么秦始皇活着的时候他们不敢起来造反?非得等到秦始皇死了,二世继承皇位才敢造反?没错,秦末天下大乱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秦始皇死了。而继任者秦二世胡亥却是一个无能的废物,不如秦始皇多也。”

刘健摇了摇头:“力量,强大,这才是关键。因为秦始皇足够的强,即便天下处处都是野心家,他们也不敢冒头。要么跪在地上恭敬的向他磕头,要么就是四处躲藏如丧家之犬。但是等到秦始皇死了之后,二世胡亥力量不足,震不住这些人,这些人才能起来造反,才能颠覆了秦朝的天下。归根结底,秦朝灭亡还是因为始皇帝死后力量衰弱,胡亥的本事就只在吃喝玩乐上了。”

“刘兄话中之意,师道明白了。”在听了刘健的长篇大论之后,宋师道深吸了一口气目光灼灼的盯着刘健:“但是难道在刘兄看来,即便是桀纣之君只要强而有力,也能称作圣君明主吗?”

“当然。”刘健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

这个宋师道从未想到过自己会听到的答案让宋师道、宋鲁、柳菁乃至一直不怎么说话的傅君婥脸色眼神全都变了。而刘健的长篇大论仍然在继续,现在他已经兴奋起来了,至于自己的言论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是不是那么的惊世骇俗,会不会被斥之为荒唐,刘健反正不在乎。

了不起,你tm的来咬我啊!

“桀纣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不清楚。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之所以被写成暴君,是因为他们输了失去了天下,成王败寇,这才变成了暴君。夏桀赢不了商汤,商纣赢不了周武,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民心,而是因为他们不够强大。足够强大,赢了所以是圣君;不够强大,输了,所以是昏君暴君。成王败寇,自古至今从未曾改变过。就算是换成今天也一样……”

“杨广,天下皆咒骂他为昏君、暴君。归根结底的原因还是因为杨广三征高丽劳民伤财而一无所获,他打输了,什么都没得到反而损失了自身绝大部分的力量。所以他再也控制不了天下了,所以他现在躲在扬州醉生梦死,所以他现在成了天下人口中的昏君暴君。但是如果当初杨广一征高丽的时候就打赢了,甚至攻占吞并了高丽,那杨广现在仍然是圣君!归根结底力量才是关键,民心那玩意儿平常时候拿出来点缀一下就好了,大可不必当真。”

“放屁!”(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