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时空收割者 > 021:论吴楚之成败。

时空收割者 021:论吴楚之成败。

作者:六月鹰飞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31 00:28:12 来源:笔趣阁

此时,吴楚已经攻陷棘壁,正在猛攻睢阳。

梁王刘武以及韩安国、张羽等梁国重将整日整夜的在城头巡视。

睢阳北城门司马在看到这么一支部队突兀出现,都快到了睢阳城下的时候,连忙敲响了金钟,睢阳北门城墙上顿时是一阵鸡飞狗跳。

“他们这是干什么?”看着睢阳城上古怪的动作,刘健有些回味不过来。

“这个,看起来像是备战报警。”程采薇倒是能看的分明,但是因为初次上阵她也是心慌,此时也搞不懂睢阳在干什么!

刘健对于古代行军打仗的事情知之甚少,虽然顶了个中级兵法的技能,但是技能归技能,经验归经验。而程采薇,也跟刘健一样是第一次出征的菜鸟级统帅。所以他们漏掉了一个对这个时代的军队……准确的说应该是对所有时代的军队来说都很基础,也很常识的步骤!

他们没有向睢阳城派斥候。

于是,现在的情况是,整个睢阳城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一支人马突兀的出现在睢阳城下是来干什么的。

出于谨慎考虑,理所当然的睢阳把刘健这支部队当成了来犯的吴楚军队。

原本这种事情,是绝对不应该出现的,就说那些太子卫队成员,他们是绝对知道这一点的,也绝对会提醒刘健。

奈何刘健对这些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洗脑教育,绝对遵从命令,将军的一切命令都是正确的,沉默是金成了这些人的共同信条。

于是……不该出现的误会出现了。

误会的洗清是很容易的,只要误会的双方都是心理健全的正常人,

梁王刘武狠狠的瞪了刘健一眼,丢下一句:“让他们去看守东门。”

然后转身就要走!

若非今日刘濞不知为何放缓了攻势,刘健所造成的混乱极有可能发展成大乱,若非顾忌刘健是太子属僚,刘武砍了刘健的心思都有。

刘健这个时候也回味了过来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他不是那种心脆如琉璃杰克苏也不觉得这个世界应该围着自己转,所以已经知道自己犯了大错的刘健毫不犹豫的一鞠到低:“小子健年轻识浅,若有罪者仍请海涵。”

梁王刘武的脚步顿了顿,终究还是停了下来转过身板着脸:“孤王何敢问罪。”

虽然态度不好,但是总比不听人说话要好的多。

刘健也不在乎刘武态度有多差,又说了几句认罪的软话,将这件事情接过去了。

刘健的部队仍旧被安排在东门。

这绝壁是刘武的小心眼犯了,吴楚联军对睢阳三面包围三面夹击,既是因为围三缺一的兵法准则,也是因为北面真的不能打。

刘濞若是真的全力进攻睢阳北城,周亚夫就绝对不会再坐山观虎斗,甚至连此时驻扎在函谷关的守军都会趁机而动直接把刘濞包围在睢阳城下。

所以刘濞不会真的进攻北面,对于北面,只会是佯攻的疑兵。

而东门,毫无疑问是吴楚联军进攻的重点。南面有淮河天险,吴楚联军数量众多的优势无法发挥,虽然也进攻,但是只是小打小闹。而西面,周亚夫屯驻在那里虎视眈眈。虽然说如今周亚夫摆出一副死守长安的架势,好像个乌龟把头缩起来一般,但是谁都不知道这只乌龟什么时候会伸出龟~~~头狠狠的咬上一口。

能够大肆压上进攻的,实际上只有东门!

吴楚联军每日都投入大量的兵力进攻东门,刘武把刘健安排在东门,倒也不全是坏心。

实在是东门的死伤太惨烈了。

刘健每日都坐在城头,眼睁睁的看着一条条生命在激烈的搏杀中逝去,睢阳东门化作一头吞噬生命的凶兽,无论是敌方还是我方。

刘健坐在城头,平静的看着喧嚣的战场。

“如果只是维持这样的攻势,刘濞想要攻破睢阳最少需要两个月,两个月……黄花菜都凉了。”虽然才恶战十天,但是通过这十天的激战,再加上历史的记载,刘健已经确定了,除非天将奇迹发生地震震塌睢阳的城墙,否则刘濞绝无可能造反成功了。

“夫君,您下去休息一会儿吧。”程采薇担忧的看着刘健,她眼睁睁的看着在这激烈的沙场之中从恶心欲呕,到勉励坚持再到现在一副平淡的模样,她都看在眼里。

“没事,你继续去指挥军队吧,不用管我。”刘健轻轻的挥了挥手。

“吴王是个枭雄,虽然这一次他注定赢不了,但还是小心一点为好。

在正史下对于刘濞的盖棺定论,刘濞这个人是一个刚愎自用不能任用贤能的人。史官给出的理由是,在刘濞起兵之时乃至睢阳城久攻不下之时,都有人向刘濞提出一系列看起来很美妙,至少在文官看来很美妙的军事计划,但是刘濞都没有听从,因此可以确定刘濞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他失败的原因也正是因为他的刚愎自用,不能任用贤良,不能接受正确的意见。

这理由看起来像是那么回事,但是实际上,狗屁不是!

有人提议刘濞应该先压服东南打通下邳徐州等地将整个南方连成一片控制起来和长安形成南北朝之势,然后再徐徐图之。

这看来是一个不错的,稳妥的提议,也确实是最让长安头疼的战略。

但是这同样也是刘濞最不可能选择的方略。

刘濞的确是一个枭雄,他拥有足够的威望压服东南,想要和长安形成一时的南北朝也并非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并不代表刘濞的儿子们也有这样的威望。

实际上刘濞的几个儿子都是无能之辈,守成都难,更别说开创了,这一点作为他们的老爹,刘濞自己也该是清楚的。

如果刘濞真的这么干,代表着的就是有很大的可能刘濞一死一切就结束了,内部的叛乱和争权夺利会用最快的速度毁掉刘濞留下的一切。没有刘濞的威望,东南根本就挡不住长安的进攻,而刘濞已经六十二岁了,在这个时代六十二岁的年纪哪天一觉睡过去就再也睁不开眼睛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这一点刘濞非常清楚,所以这个看起来美妙的计划实际上是砒霜陷的馅饼,刘濞甚至有可能怀疑长安天子就是指望着他这么干,等着他老死了,轻轻松松就收拾了东南。

又有人劝说刘濞既然打不下梁国那就放过梁国不打,绕开梁国直接冲着长安冲着洛阳杀过去。

能提出这种计划的绝对是纸上谈兵的赵括一流,有勇无谋还自以为了不起。

刘濞绝对是脾气好,才没有一气之下把提出这种建议的人给挂上个奸细的名头砍了脑袋。

你是真当刘武的梁国不存在是怎的?

周亚夫安营扎寨挖掘深沟摆出一副据守的姿态来,你就真当周亚夫是摆设还是怎的?

如果刘濞真的全力进攻洛阳,一战而下当然好。要是一战不能下,周亚夫和梁王三方包围,他刘濞就真成了垓下的楚霸王了。

甚至都不需要这样干,梁王只要把刘濞的粮道一卡,在函谷关下在洛阳城下刘濞的几十万大军就要瞬间麻瓜了。周亚夫领着关中军完全可以像是抓鸡一样把这几十万断粮的大军给抓个干净。

果然后来刘濞断粮,眼见急切之间已经无法攻下梁国。无奈之下猛攻周亚夫镇守的昌邑,结果梁王果然从吴楚背后出兵和周亚夫南北夹击,刘濞先是断粮再被夹击,几十万大军一战溃散。

所以说来说去,虽然有些方略看起来很美好,但是那真的只是看起来而已,真正细究的话谁都不会把一国之运压在这种冒险的计划上。

所以刘濞真正能选的,实际上也就只有强攻梁国这一条路。

强攻梁国看起来是一个笨办法,但是笨办法也有笨办法的好处,那就是没有风险。

吴王刘濞号称大军百三十万,当然实际的军队没有这么多,但是就算扣掉民夫,依然可以拿出三十万战兵,实力是长安的十倍以上,这样的情况下刘濞当然会选择没有风险的笨办法。

强攻梁国全力强攻梁国,只要梁国被攻下,刘濞就可以以梁国为据点对长安对洛阳展开进攻,无论是进逼威胁,还是回身固守,一切的主动权就都掌握在了刘濞的手中了。

至于最终刘濞被周亚夫派骑兵突袭截了粮草,只能说刘濞虽然有智谋有实力有气魄,但是看人的眼光实在是不怎么样。

他选择的镇守粮草的人实在太没用,他身边的将领基本上也都是一些有勇无谋的莽夫,结果又撞上了周亚夫这么一个军事上的奇才。

在周亚夫之前,从来都没有人干过骑兵趁夜突袭,断敌粮草这样的战术出现过。大家的目光都还停留在骑兵和弩兵交替掩护,从战国时代就传承下来的战术上。超前的看到了骑兵在未来战场上的重要作用和威力,周亚夫堪称这个时代的第一人。

刘濞败的不冤。

而周亚夫这辈子干的有名的事情基本上也就平定七国之乱这一件,扫平了吴楚和其他诸侯之后,汉景帝一句‘此央央者,非少主之臣。’就逼着周亚夫在狱中绝食自杀了。

其实即便是没有周亚夫,从一开始刘濞胜利的机会就很小很小。

没错,自从刘启一棋盘砸死了吴太子,刘濞可能就开始准备造反了。但是同样的,文帝也是在同一时间就做好了吴国造反的准备,改睢阳为梁国,将自己的小儿子刘武封为梁王,兵仗、贾马、钱粮从无短缺。

而等到刘启继位,刘启会放心那个被自己一棋盘砸死了太子的刘濞吗?

这根本不可能。

更何况晁错心心念念着削藩削藩,刘启又不是傻瓜,他不知道削藩肯定会导致诸侯王谋反吗?

刘启针对刘濞乃至其他诸侯王的谋反做的手段更多,包括但不限于大量的间谍刺探以及增强梁国的武备,关中军也早早的就做好了和吴楚开战的准备。

再加上刘启还得到了一根金大腿的帮助,原本历史上声势浩大的七国之乱变成了只有吴楚两国谋反,淮南王刘安早就被张释之轻松解决,原本下定决心谋反的诸侯因为推恩令的缘故在长安和吴楚之间左右摇摆坐山观虎斗。如果刘濞不是用刺客刺杀了刘戊,强行将楚国绑上自己的战车,他连家门都出不去。

甚至从真正意义上来讲,刘濞在谋反的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

因为刘濞真正的胜算其实不在吴楚自身,而在匈奴。

只有匈奴拖住长城兵团的军力,拖住关中的兵力,刘濞才有真正打进长安坐天下的希望。

如果匈奴真的动手,被南北夹击的长安极有可能就此覆灭,刘濞也真的能够成功。如果匈奴不答应刘濞,那么刘濞可能在详细考虑之后选择放弃造反……毕竟他的名声在那里,只要他不造反,就算皇帝再想杀他,也杀不了他。

但是匈奴人对刘濞干了一份十分缺德的事情。

他们不想跟骨头硬的和石头一样的汉人厮杀,但是他们也眼馋刘濞的使者所带来的礼物。

所以在表面上,匈奴人答应了刘濞的条件,收下了礼物。

然后……没有然后了。

当刘濞要求匈奴人出兵时,他派去的使者去一个死一个,没有一个人能够到达匈奴王庭。

这个时候刘濞才知道自己上了匈奴人的恶当,但是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刘濞已经造反了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ps.以上内容仅仅是一家之言,是小鹰重看吴楚七国之乱的经过之后得到的一丁点心得,连一家之言都称不上,大家要是觉得没道理,看看笑笑就算了。一不小心就写的有点太多了而且全部是私货,看来被原著影响有些严重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