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989红色攻略 > 第317章 兵役改革

1989红色攻略 第317章 兵役改革

作者:步枪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9:16 来源:笔趣阁

看最快更新

装甲营的两位主官确定了下来,陈俊杰任营长,苏长城任教导员。团党委会议一致通过了二人的任命,随即就报请军区批准。

就营这一级的人事安排,701团自己完全是可以自己做决定的,报给军区,也就是走走程序。这个生杀大权是掌握在李路手里的,团党委会议早就给他搞成了一言堂。

苏夏不出他所料,并没有对装甲营的人选提出异议,也没有提出自己的意见,一副完全同意李团长、任人宰割的模样。

李路也打好主意了,不管她何方神圣,只要不捣乱就由她去。秦国华曾说过,也许她也就下来镀镀金,一段时间后就滚回总部去了。李路对此不可置否。

三营的骨干要从一营和二营中挑选出来,而且必须是装甲兵出身的,扒拉了半天也就那么十几个,大部分年底就要退伍。

这么一来,李路不得不把兵役法改革那一套提前用了上来。701团组建之初,李路就通过老爷子向上面提交了申请,将701团同时作为兵役法改革的试验部队,探索新型兵役模式。

于是,组建装甲营提上日程,就牵扯出了另一个问题来。

兵役改革这个东西说来复杂,李路现在也没有铺开来做,而是一步步地推进,用行为来推进理论。

马上就要年底了,有大批的二年度兵要退出现役。如果按照以前的标准,这些兵里能够成为志愿兵留下来的,屈指可数。再一次,因为改革开放对军队的冲击,军队内部的权钱交易、靠关系留队是频频发生的。

没有关系你再优秀也得脱下军装,这几乎成了不成文的规定了。

好在,701团没有这个问题。李路心狠手辣地建立了一套内部竞争上岗制度,你要是干不好达不到标准,随时给你调职或者干脆直接撸掉。基层的骨干和技术骨干,也是凭本事说话的,谁有能力谁就上位。给领导送烟送酒没用,要是给发现,李大团长还得给你送军法部门去。

但是,如果按照原来的步兵团的士官编制,701团到年底也是要流失很多优秀的人才。

所以,当时李路想着把兵役改革试验的任务要过来,就是考虑到这种情况。现在,装甲营要组建起来,年底老兵要退伍,这一下子就无人可用了。李路首先要做的就是,扩大士官的比例。

他参照后世的新兵役法,同时参考了美帝的军人职业化制度,起草了一份试验办法。按照他的方式,701团里,士官要占据兵员比例的60%。这意味着两点,第一,二年度兵留队的名额大量增加。最明显的就是步兵战斗班,以前是除了班长之外,其他的都是义务兵,那么改革之后,班长、副班长、精确射手和火箭筒手基本上都是士官。

第二点,意味着很多原本由军官担任的岗位,将会是由士官来担任。比如营一级的作战参谋、侦察参谋等等。这说明士官的自身水平必须有很大的提高,才能胜任原本由军校毕业生的军官的工作。

对于701团,这么做最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基本上可以留下优秀兵员。试想一下,两年义务兵,第二年这才刚刚练出点火候来就要退伍回家了,这对部队战斗力根本一点意义都没有。

久而久之,部队就沦落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福利性机构。后世那么多家长都死命地往部队里塞自己的孩子,说得最多的不就是“到里面锻炼两年再回来”吗?

要保持部队的战斗力稳定,就必须增加职业军人的数量。确切地说是必须提高士官的比例,同时下调军官比例。

不过这么做,最大的问题就是军费开支大大的增加了。按照李路的设想,701团执行的这一套模式里,下士的月工资是去到了800员,这个水平在91年是很高的。而义务兵的月津贴才区区32块钱。

701团现在的1384人当中,今年要退役的老兵有412人,几乎占了全团兵员的三分之一。按照李路提出的60%的比例,这412人几乎都能转为士官,只要他们符合条件。

这意味着,701团一下子增加了412号拿工资的人,这可是一笔相当巨大的支出。

如果是以前,李路恐怕是要为这个问题头疼的,但是现在,老爷子主持着拨款委员会的工作,这个兵役改革计划通过拨款委员会的批准,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本来,701团就是一个耗钱的单位,军中大佬早早的心里就有数了。

李路头疼的是,这个转改士官的标准,该如何制定。这不是简简单单拉几个军事科目出来,都上去溜一圈就行了的事情。军事、政治、个人情况、实际情况等等等等都需要考虑到。

当今的国防军,对于转改士官有何标准呢?别说现在,就是后世,所谓的标准也只是领导一句话。君不见步枪分数那么高也上不去军校吗……我肿么又说实话了……

李路是要杜绝这种现象出现的,所以,现在他有机会拿701团率先尝试,就得弄出一个完善的转改机制来。

他把这个兵役改革方案拿到了常委会上进行讨论,一连开了好几天的会议。这几次会议,也是701团党委常委会议有史以来最和谐气氛最好学术氛围最浓厚的几次会议。

莫大伟、秦国华、鲁凡,一边倒向李大团长,就算苏夏这个副团长反对也是单薄无力的。让李路意外的是,苏夏居然很赞同他的方案,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国防军现行的兵役制度的缺陷,同时提出,可以参考一下欧洲国家的兵役制度,结合国情综合考虑,比如德国。

李路这时也才明白,苏夏之前说的还真是实话,她是摆明了车马来701团工作的,不是来耍阴谋的。她有留洋经历,见世面广,比起其他官僚来,看得远看得透彻。

只要是这样那就没问题,至于要取代李大团长么,那就各凭本事了。

起码现在,双方在兵役改革方案上的意见是一致的。到头来,莫大伟和鲁凡这样的老式干部反倒是除了为动作大担忧,为了能参与这么一项重大的试验激动之外,没能给出可行的意见来。恰是这个苏夏提出了几点,值得参考。

她就提出建议把士官分门别类,如指挥士官、参谋士官、技术士官、战斗士官。这一点正合李路之意。

同时她对李路把士官等级划分为下士、中士、上士、四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七个等级,明确地表示了赞同的态度,认为这样使得现行有些混乱的各期士官要清晰得多,等级也更加的森严了。

她却是不知道,李路这一套完全就是直接把后世2009年的士官制度改革搬过来的。实际上,这一套也是跟美帝学的,只不过多了一个四级军士长而已。

话说回来,美帝那一套华夏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的确很有用。去到2009年才出来个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根源还是因为军费不够。不是没钱,是军费不够。

李路提出的兵役改革方案,团里一致赞同,他就以701团的名义提交了总部。

按理说,像兵役改革这种涉及到国防政策的事情,一个小小的试验步兵团是没有资格去拟定并且实施的。这种情况得以出现,还是因为李路这个妖孽。说起来,701团实际上就是当时他参加高层军事会议和一众大佬的赌约。

他当时抛出来的理论和观点,海湾战争毕竟是他人之手,还得他亲自动手来证明。否则,他是要坐视“夸夸其谈”这个罪名的。

放着701团这张白纸,李路才有机会想画什么画什么,而不必诸多的顾忌。退一万步说,即便改革失败,那顶多是一个团而已。同样的,改革成功,那也只是一个团,如何深化推广,就是以后的问题了。

方案是从总部传到了最高统帅部,和李路预计的有些许出入的是,方案的审批过程遇到了不少阻力。双方争执的焦点却是没有出乎他的预料——701团究竟有没有资格去探索和试行兵役改革。

持反对意见的大佬认为,兵役改革是军国大事,涉及到国家国防政策的调整,一个小小的步兵团小小的团长,没有资格提出关于这方面的改革方案。也就是说,他们有可能是根本没看方案的内容,只看了方案最后的落款。

支持派的大佬指出,701团本来就是陆军改革的试验田、探路先锋,任何方式的改变都可以进行,这也是当初成立701团,并且给该团特别拨款、特别权力的原因所在。

李家老爷子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单独上门求见了副统帅方上将,寻求支持。方上将是欣赏李路的,当时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就关于海军的发展深谈了一次,非常的投机。再一个,说起来李路是帮助他完成了夙愿的。

两次大动作,一个是大力促进购买f-14d舰载战斗机,另一个则是已经进入南海的运载着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船队。

当时接到从乌克兰传回的消息说已经成功获得了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和瓦良格号后,方上将是激动得晚上破例喝了两杯。当今国防军中,没有人不知道,这位毕生为国防军装备体系建设费心心血、尤其是海军装备体系建设的身材高大的上将,最大的心愿是看到自己的航母。

虽然不是自己建造的,但是在咱们的手里!

方上将对李路这小子是佩服的,所以,他明确地对李家老爷子表示,他是支持在701团先行探索一下兵役改革的,这条路子是可行的。

有了方上将的支持,再加上李家老爷子以及和老李家算是一派的老总,701团的兵役改革方案终于得到了批准。

直到李家老爷子亲自给李路打电话,扔下一句“老三,这个事情你务必要好好地做好”,李路才意识到,他那个兵役改革方案得到批准一定经过了一场不小的博弈。

就看李路如何借着组建装甲营之机,把这个关系重大的兵役改革好好地整一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