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甲午之军工霸世 > 第一百三十七章 唐山煤铁(下)

甲午之军工霸世 第一百三十七章 唐山煤铁(下)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0:32 来源:笔趣阁

而相比鞍山抚顺本溪的地理位置,位于沿海地区的唐山在交通运输上的便利显而易见,一旦唐山港建设完成,其产品可以很方便地覆盖全国人口和财富最集中的沿海地区,还可以同样方便地从国外进口优质铁矿石来降低成本,这是计划中的“鞍钢”或者“本钢”根本比不上的。虽然后者可以通过铺设铁路并新建大连港来缩小差距,但也只能缩小、无法消除......

想通了这一点后,李晖终于明白为何后世会有“世界钢产量第一的是中国,第二的是中国河北,第三是河北唐山。”这样的调侃了,唐山的确是发展钢铁工业的一块宝地!

而结合当前的情况,李晖还发现了在唐山建立第一个煤钢联合体的另一个优势,那就是可以更快地开始建设。因为现在的唐山已经被起义军控制,不久之后就可以开始动工建设,而辽宁的那块煤铁富集区域现在还没到手,要等到将日军第三师团彻底消灭之后才能开始立项,他们可不像清军那样好对付,顺利的话也要十天半个月,而不顺的话,那就不好说了。正所谓“时间就是金钱。”,唐山钢铁厂能够更早建成的优势,远比看上去更大。

如果没有系统,技术设备都从国外引进,李晖发展工业肯定会谨慎许多,先解决有无问题,再逐步扩大规模、升级技术,但现在有了系统的帮助,“过时科技”也已经差不多全部都研究完成了,他所拥有的技术、人员和设备都不逊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列强,如果还那么谨小慎微,可就又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因此李晖的步子迈得非常大,唐山钢铁厂的一期工程设计产能就达到了每年100万吨粗钢,足以让中国的钢铁产量一跃达到世界第六。至于这么多钢材的出路问题,光是铁路建设这一块,就足以保证钢材长期供不应求了......

当然,所需的投资也相当吓人,如果没有系统,1亿两白银都未必够,这还是按住列强自建的标准估算,而且没算上开平煤矿扩建和铁矿、港口建设所需的费用......

好在有系统的帮助,钢铁厂的投资预算被成功地压低到了3000多万两白银,而且其中只有不到1000万两是支付给系统的现银(不过因为钢铁工业所需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比例较高,李晖一下子招募了一千多名生化兵技师作为骨干,花费高达200万两纹银,而且此后每月都得花费20万两,这个成本也算进去的话,会抬高一大截。),工资之类的开销全部以信用货币“元”来支付,李晖只需要开动印钞机就能解决。以中国的经济规模,这样的金额还不至于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尤其李晖已经决定未来中国的经济体制会以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只要控制了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就不怕物价出现太大的波动。

以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并不是李晖拍脑袋作出的决策,而是他根据胶东两年来试点的成果、以及历史上的众多经验教训而选出的最佳工业化路线。

如果只考虑大宗工业品的生产,计划经济的投资效率要比市场经济高得多,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就成为了世界第二大工业国,中国那么薄弱的底子,也只用了一个五年计划就打下了工业国的底子,而日本明治维新到现在都过去那么多年了,钢铁还几乎全靠进口,计划经济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

当然计划经济的缺陷也很多,而且有些缺陷并不是允许部分市场经济存在作为补充就能解决的,比如出口创汇能力。

之所以说是出口创汇能力而不是产品竞争力,是因为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产品竞争力也未必就弱,德国在小胡子上台之后就转为了计划经济模式,德国产品的竞争力下降了吗?但就算产品竞争力不弱,只要一个国家实施的是计划经济模式,出口创汇能力就不可能太强,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既然叫计划经济,那就一定是自成体系,大部分生产循环都在内部进行,需要跟外界交换的只是一小部分,因此也就没必要对外国开放市场。事实上,如果从外国进口了太多并非必需的商品,不但会浪费宝贵的硬通货,还会对经济计划的正常执行造成很大的干扰,因此除非有工业化之外的其他动机,计划经济国家就算有钱也不会放开进口。

可问题是,外国也不是傻子,你不对我开放市场,我为何要给你开放市场?因此计划经济国家的出口几乎肯定会遭遇贸易壁垒的阻挡,只是关税高一点已经算是客气的了,直接关门不让进来都不奇怪......

如果是德国这种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国家,出口创汇能力下降还不太要命,反正除了石油和部分稀有资源,三德子几乎都能自产,而资源价格在二战前后又还十分便宜,如果不是之前背了那么多外债还不起,三德子其实根本不必发动战争。

而像历史上苏联中国这种还在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后发工业国遇到这种情况就很要命了,因为他们要想更快地推进工业化,就必须从西方发达国家进口自己不能生产的高精度机床等技术升级必需的关键设备,如果没有足够的金银外汇,工业化的速度就会大大减缓,而外部又有强敌,处理不好的话,可能就没有然后了......

不过李晖却并不担心这方面的问题,眼看起义军就能席卷全国,以目前中国还算得上比较雄厚的家底,能够搜缴到的金银绝不会少,而现成的硬通货越多,计划经济的优势就越大,何况李晖还有系统的帮助,可以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率,等于是将这个优势进一步放大了。更何况如今还不是全球化的时代,自由经济时代又走到了末期,除了英国之外,其他各国都已经立起了贸易壁垒,再加上李晖接下来的一系列举措又会得罪西方列强,就算搞市场经济,人家也不会开放市场,那市场经济还有什么优势?

因此,李晖最终会选择计划经济为主的经济模式,也就理所当然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